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第234章 读书人的心胸就是狭隘

徐达见他这么说,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一介亲王揍了一个纨绔子弟一顿,算不得什么大事。

“其二,不但不能去招惹叶瑾,而且若是有机会,还要多多结交此人才行。”徐达又认真说道。

这下轮到朱棣一头雾水了。

叶瑾不就是一个七品芝麻官吗?!

自己乃是堂堂亲王之尊,居然还要去结交他?!

……………

他何德何能啊!?

“看在此人治好您喉疾的份上,本王不去找他的麻烦就行了,为何还要起结交他啊!?”朱棣问道。

“因为此人不但是老夫的挚友,更是陛下和太子殿下十分看重的人才。你只知道此人当众念了反诗,也以为是因为他敬献了预防天花恶疾的妙方朝廷才饶恕了他,但是你并不知道,其实在当天夜里,陛下曾亲自到老夫府邸,请求老夫在第二天早朝力保此人。”

徐达一边说,一边用十分怪异的眼神看着朱棣,问道,“你扪心自问,若是你犯下了如此大错,陛下会屈尊到某个臣子的府邸,请求这个臣子在第二天早上为你说好话吗!?”

这番诛心之言问的朱棣哑口无言。

他太知道自己在自己那个皇帝老爹心目中的分量了。

自己要是犯下这种大错的话,或许不会伤及性命,但是该有的惩罚一定是会有的。

比如说罚去凤阳中都看守祖坟啥的。

但是绝不可能会屈尊去找某个臣子求情。

想到这,朱棣的脸色怪异。

也就是说,我在父皇心目中的分量,还比不上叶瑾小儿?!

额!

到底谁才是父皇的亲儿子啊?!

有钱能使磨推鬼。

不管是哪朝哪代,只要有钱都能好办事。

就比如说上元书院。

从几个月前就完成了选址和拆迁工作了,但是因为县衙账上的钱粮都是专款专用的,并没有多余的钱粮用来建造上元书院,所以虽然叶瑾催的挺急的,但是礼房一直没什么法子提高效率。

不过一个多月之前,叶瑾查抄了弘觉寺,得到了该寺积攒了上千年的财富之后,县衙库房一下子就变得充裕起来了。

别说修一座上元书院,就算是修10座20座问题都不大。

所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上元书院就宣告完工,正式开始对外招生了。

“八二零”上元书院位于上元县县郊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明儿个就把招生简章贴出去了吧,不但要在咱上元县各乡各里都要覆盖了,而且还要去应天府张贴,哦,

对了,让《上元周报》也在头版头条刊登这份招生简章,争取让整个江南地区都知道咱们上元书院正在招生。”叶瑾一边翻身下马,一边对礼房的王司吏吩咐道。。

上元书院归礼房管理。

就在刚才,叶瑾得知上元书院完工之后,就带着礼房的人去现场进行视察。

虽然谈不上美轮美奂,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分不错。

而且上元书院是叶瑾亲自规划的,和其他书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叶瑾规划了一个很大的图书馆,目前已经有藏书上千册,有学生和老师食堂,可供上千人同时用餐,还有可供上千学生住宿的宿舍等等。

除了这些设施,叶瑾还发明了黑板和粉笔。

为了节约成本,他还在系统的帮助下搞出了自来水笔等等。

至于该书院的教材,一些是系统的奖励,一些是叶瑾亲自编撰的。

总而言之,该书院就是一座理工院校。

但是由于现在的价值观都是儒家的那一套,读书人只需要熟读儒家经典即可,对理科知识很看不起,对理科人才更看不起。

儒家思想等级森严,所谓‘士农工商,匠人大概属于工,仅仅排在商人之上。

老朱建立大明之后,也创立了十分严格的户籍制度。

匠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户籍——匠户。

所以叶瑾想要从读书人当中招生,人家根本不鸟你。

不过江南地区识字率特别高,而且并不是识字就能被纳入读书人的范畴,读书人的入门标准高着呢。

叶瑾的招生目标就是这些人。

因为上元书院不但免学费,而且还包食宿,关键是还能学到一技之长,又有他这个“叶青天”背书,相信很多人都会愿意来上元书院读书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

虽然姚广孝推荐了好几个学富五车的人才,但是仅仅只有几个人才远远不够。

所以叶瑾打算明天去一趟工业园区。

那里的人才并不少。

吩咐了王司吏几句话之后,叶瑾这才发现又到了放衙的时候了。

所以挥了挥手,对王司吏等人说道,“今儿个就这样了,都散了吧。”

“是。”王司吏等人赶紧拱手告辞。

叶瑾也没有去公事房,而是背着手穿过了前院,往后院走去。

刚刚跨进后院院门门槛,叶瑾就看到老朱正坐在院子里的凉亭里,手里拿着一个小酒壶,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小酒。

在他旁边放着一个冰桶,冰桶里全是小冰块。

老朱每喝一口酒,就从冰桶里拿了一个冰块扔进嘴里,嘎吱嘎吱嚼个不停。

在房檐下阴凉处,马皇后正在用'珍妮纺纱机纺着纱。

百灵在一旁给马皇后打下手。

至于婵婵,手里拿着一支笔,正费力的写着大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忙着的事,所以显得十分安静。

“公子你回来啦?!我这就去弄吃的去…”婵婵欢天喜地的说道……

叶瑾白了她一眼,没好气道,“今天的50个大字是不是还没有写完?!吃饭不着急,先把你该做的事做完再说。”

婵婵顿时如丧考妣。

马皇后这会儿也停了下来,用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着对叶瑾说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她既然不喜欢读书识字,你逼她作甚。”

婵婵赶紧道,“九四九四。”

“多识几个字也是好的,总比当一个睁眼瞎强吧。”叶瑾笑着回应道,然后又让马皇后不那么辛苦,这才走到凉亭里,见到老朱把冰块嚼的嘎吱响,赶紧劝道,“这么吃冰,伤了脾胃怎么办?!”

“就是,一点都不爱惜自己的身子骨。”不远处的马皇后也不满道。

老朱理都没理二人,继续拿着一块冰块大嚼起来。

嚼完这块冰块之后,他才斜着眼睛看着叶瑾说道,“你知道这些天弹劾你的奏折在宫里已经堆成山了吗?!”

叶瑾一脸无所谓的坐在一旁,点头道,“知道。”

“那你知道几乎所有满朝文武都对于口诛笔伐,恨不得将你欲除之而后快了吗!?”老朱又问道。

叶瑾稍稍迟疑了一下。

满朝文武?!

咱已经得罪了这么多人了2.7吗?!

好吧。

好像是的。

现在还真弄成满世皆敌了。

“这些读书人心胸就是狭隘,辩论不赢就上书弹劾,有本事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驳斥啊,或者当面辩论也可以,以权压人,非君子所为。”叶瑾振振有词的说道。

说着也用手拿了一块冰块塞进嘴里。

在这种闷热的天气吃一块冰块确实很爽。

老朱罕见的同意叶瑾的观点。

点点头道,“你们读书人确实心胸狭隘,而且十分呱噪,惹人烦躁。”

“不过读书人虽然心胸狭隘,但是手段也很毒辣,你这一次把袁秀英一案闹的那么大,就等于是在挖这些读书人的祖坟,他们不找你拼命才怪呢,所以小子,不管是一个成熟的官僚,还是一个成熟的君主,都要懂得分而治之的平衡之术,你现在搞得满世皆敌,真觉得自己是楚汉时期的项羽?!”老朱敦敦教导道。

他的这番话不但让叶瑾惊讶,甚至连马皇后都一脸吃惊。

因为所谓的平衡之术乃是帝王术。

是皇帝掌控朝堂,维持统治的权术之一。

一般而言,帝王术都是皇帝家的家传绝学,如果有异姓人敢贸然学这种本事,一定会被皇室认为是有谋逆篡位之心,一定要杀之以绝后患。

不过像老朱这种只凭借一己之力就23推翻蒙元统治,打败诸多军阀割据势力,最终建立了这么一个庞大帝国的千古一帝、区区帝王术还不是信手拈来?!

他一个饭都吃不饱的穷苦百姓,怎么可能会有帝王术这种家传绝学?!

全都是老朱这些年自己领悟的。

但是老朱这一次居然一点都没有藏私,将自己的心得就这么大咧咧的说了出来。

看来老朱就算是没把叶瑾当成亲儿子,也把他当成至亲的子侄辈了。

所以叶瑾微微一笑道,“侄儿哪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侄儿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话,就不得不得罪这些人。”

老朱斜着眼睛看他,冷笑道、“呵呵、看来你的这番事业所谋不小哈,能不能也把老夫一起带上,让老夫看看你的这番事业到底搞得有多大。”

叶瑾给了他一个大白眼,没好气道,“收起你的疑心病好吗,不说我有没有那个本事做那种杀头的买卖,就算是我真有那个本事,也有那个心,我会这般嚣张跋扈?!会把全天下最有实力的人都给得罪了?!现在勋贵和武将、文人士子,佛门道门,甚至是低贱的商贾都将我视为仇寇,我若是真敢做那种杀头的买卖,他们分分钟就能将我撕成碎片,我有那么傻吗?主动把脑袋伸到人家的屠刀下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