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第235章 培养一群像叶瑾一样刺头的读书人?

老朱被叶瑾这番话说的有些不好意思。

是哈。

自己的疑心病好像越来越严重了。

刚才那么一瞬间居然怀疑起一个仅仅弱冠之年的小年轻了。

关键是这个小年轻是有些本事,但是他真的把所有人都给得罪了。

现在估计也就只有一些市井小民会尊敬爱戴他。

但是这些市井小民的尊敬爱戴又有什么用?!

没有世家大族和士林集团、勳贵集团等势力的帮助,他就算是有再大的野心都没有什么用。

不过老朱虽然知道自己错怪了叶瑾了,却把脸板了起来,冷冷呵斥道,“怎么?!咱作为你的长辈,提点你几句都说不得了?!你小子现在翅膀硬了是吧,连长辈说几句话你都敢不听了是吧!?”

皇帝怎么可能会犯错?!

犯错的永远都是其他人。

叶瑾懒得理他。

自己之前怼你的次数多了去了,这一次居然主动摆起长辈的架子来了?!

老朱见他这幅模样,更生气了。

也不说话,随手抓起一大把冰块塞进嘴里,嚼的嘎吱响。

马皇后见状赶紧走了过来。

一脸嗔怪的看着叶瑾和老朱怪道,“老的不像老的,小的不想小的,一两句话就呛起来了,刚才还说人家读书人心胸狭隘呢,咱看你们俩的心胸也不甚宽广。”

说着给了叶瑾一个眼色,继续说道,“瑾儿,还不赶紧给你郭伯伯说说你心里是什么打算的。”

马皇后的话叶瑾不得不听。

所以很随意的朝老朱拱拱手道,“刚才是侄儿孟浪了,郭伯伯切莫见怪,其实侄儿做这些事也是为了咱大明。”

老朱冷哼了一声,不过脸色逐渐缓和了下来。

叶瑾也懒得理他,继续说道,“侄儿在考取功名之前,曾在江南一带游学,有幸结识了几位来自西洋的外邦船员,侄儿从他们口中得知,在万里之外的西洋,现在已经处于大变革时代了,所以若是我们大明的步伐慢一些的话,或许就彻底落后于外邦,到时候亡国灭种也不是不可能的。”

老朱依然板着脸,冷冷道,“哼,危言耸听,那些蛮夷之邦岂能与我天朝上国相提并论?!他们还想让我亡国灭种,不被我大明铁骑屠戮干净就算是幸运了。”

别说老朱有这种想法,估计现在整个大明都是这样的想法。

所以叶瑾想要用这种借口说服老朱有些困难。

所以叶瑾干脆耸了耸肩,继续道,“好吧,那侄儿就实话实说了吧。”

老朱这才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

似笑非笑的看着叶瑾,似乎在说:573小子,就你这样还想欺骗老夫?!你难道不知道姜还是老的辣吗。

“侄儿很看不惯当今读书人的做派,更看不惯程朱理学在士林之中一家独大,所以侄儿就想培养一些不一样的读书人,和侄儿一样的读书人,让这个天下也多一种不一样的声音。”叶瑾开口道。

老朱顿时皱起了眉头。

让士林阶级多一种声音倒是无所谓,这也符合平衡之道。

而且老朱对读书人,特别是传统的读书人也没有什么好感。

但是老朱深受小农思想的束缚,害怕改变,更担心改变之后会带来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他立即认真询问道,“你想培养一些像你一样的刺头出来?!呵呵,那可有好戏看了,你培养多少就要被人剁掉多少,你以为别人都会像你这么好运气,能得到朕…咳咳,真正实力之人的庇护。”

叶瑾给了他一个大白眼。

什么叫“像我一样的刺头”?!

“侄儿除了刺头,还有别的优点好伐。”叶瑾一脸委屈道。

“比如…”老朱笑道。

“比如?!”叶瑾挠了挠头。。

想了好一会儿之后,最后无奈放弃道,“好吧,没有比如,您高兴了吧。”

然后又道,“难道培养出一群刺头出现不好吗,而且有几个读书人不是刺头?!您看那些言官御史天天在朝堂上攀咬这个攀咬那个,妥妥的刺头,但是这些言官御史不都是那些大官们豢养的疯狗?沦为党争的工具?!所以多几个侄儿这样的刺头,让他们直接在士子集团之中搞事情,朝廷也不会那么头疼了。”

“更何况,侄儿真正想要培养的是一群动手能力极强的读书人,而不是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手无缚鸡之力的酸儒。”

老朱顿时来了兴致,赶紧催促道,“哦,说仔细一点。”

“咳咳…”叶瑾轻声咳嗽了一下,正要开口说话。

哐当。

这时候,后院的门被人一下子就给推开了。

老朱一脸不悦的朝门口看去,就看到陈洲一脸慌张的冲了进来。

陈洲见老朱这双虎眼朝自己看过来,顿时被吓得亡魂大冒。

他可是上元县县衙里少数几个知道老朱真实身份的人。

所以平时他根本不敢涉足后院。

但是今天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自己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后院找叶瑾汇报。

见到老朱犀利的眼神,顿时把陈洲吓得差点双膝一软,直接跪在了地上。

叶瑾这时候也朝他看了过来。

皱了皱眉头之后开口说道,“发生了什么事,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陈洲这才反应过来。

赶紧站的远远的朝叶瑾拱手行礼道,“大人,大事不好了,就在刚刚,有人在县学鼓噪,说袁秀英谋杀亲夫本就是大逆不道之举,大人之所以为此毒妇说话,全赖袁老头的撺掇,所以就煽动着县学的生员要去袁老头的住所讨过说法,甚至要将其赶出上元县,礼房的王司吏苦劝不听,就派属下赶紧前来禀告大人”。”

华夏自古以来对教育都看的很重。

特别是自唐宋以来,更是对读书人十分优渥。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也沿袭了两宋制度,在各县建立了县学作为一县之地的最高学府。

不但如此,还设立了‘教谕’一职作为县学的校长,专门负责一县的教学活动。

如果能进入县学读书,不但免学费和食宿费,如果成绩优异之人,还能领取朝廷发放的俸禄呢。

不过并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有进入县学读书的资格,而是需要通过童子试才有资格成为县学的学生。

这些学生被称之为生员或者庠生。

因为古代识字率不高,所以仅仅是这些生员都在地方上有一定的话语权。

现在竟然有人煽动这些县学的生员去寻袁老头子的晦气,不得不说也是一件大事。

袁老头子在一个多月之前来上元县告状之后,本来叶瑾是打算安排其爷孙二人住在县衙后院,但是袁老头自知自己已经给叶瑾带来了天大的麻烦,所以好说歹说也不愿意住在县衙后院,而是去县里租赁了一个小院子暂时安置。

之前赵寡妇母女为了避免被乡人说三道四,也来县城求一份生计。

叶瑾就将制冰的法子交给了这对母女,让其在县城开了一家制作冰饮的小吃店,暂时过活。

而袁老头子又是一个识文断字之人,现在赵寡妇母女正好缺一个会算账的账房。

叶瑾就让袁老头子暂时去赵寡妇家的小吃铺子帮忙。

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

前街。

这条本来可以并排四五辆马车的大街这时候已经被人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了。

一二十个衙役排成了人墙,挡在一对穿着朴素的爷孙面前。

这对爷孙自然就是袁老头和他的小孙子。

而在他们对面,一二十个身穿青衫的县学生员正口沫四溅,声讨着袁老头子。

别看只来了一二十个县学生员,这已经占了上元县县学生员的一大半了。

至于其他人,全都是来围观的吃瓜群众。

只见一个人高马大的生员指着袁老头子大声斥责道,“你这老货,你家闺女本来就犯下了谋杀亲夫的该死罪过,汝不知反思,竟然还敢千里迢迢来应天府告状,其心可诛。”

“就是,夫为妇纲,汝女既嫁为他人妇,就该是别家人,是杀是剐皆有其丈夫做主,但是区区欺辱就让其谋杀亲夫,跟古之吕雉又有何区别?!”

“正所谓:最毒妇人心,今日汝女敢谋杀亲夫,他日指不定还会做出什么事来呢,此僚不除,天下难安…”

轮吵架,读书人敢说第二,就没有人敢说第一。

更何况是和一二十个读书人吵架。

所以袁老头子虽然老泪纵横,竭力辩驳,但是所有的话都显得十分苍白。

这些生员引经据典,几乎将袁秀英说成了祸害天下的毒妇,不杀之就会为害天下的那种。

这时候,只见那个牛高马大的生员突然转身,朝所有百姓拱手大声道,““久诸位乡亲,咱县尊老爷虽只来我上元县数月有余,但是他老人家对咱上元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不过现如今县尊老爷却被这老头蒙蔽了心智,企图为那个谋杀亲夫的毒妇翻案。但是那个毒妇可是朝廷钦点的钦犯,岂是随随便便就能够翻案的了的?!更何况此举岂不是得罪了朝中大员?!咱县尊老爷侠肝义胆,见不得这老头子哭哭啼啼的哀求,勉强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现在却因为他触怒了朝中的那些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