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第222章 处处透着怪异的上元县

陈洲微微点头道,“大人行事确实极端了一些,但是他不管是做任何事,出发点都是为了百姓,所以就冲这一点,只要大人不嫌弃,这辈子我都跟定他了。”

“既然如此,那目前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但是若是暴露了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你愿不愿意?!”姚广孝突然悠悠说道。

陈洲立即站了起来,拱手道,“大师您就下令吧,就算是刀山火海,我都愿意走一遭。”

玉盘大小的月亮这时候已经爬到了半空中了。

应天府作为大明第一城,这时候城门紧闭,大街上除了巡街的兵丁再无旁人,整座城就跟一座死城一样……但是距离应天府仅仅30里的上元县,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现在已经过了宵禁的时候了,但是上元县的4座城门依然门户大开,行人如织。

大街上还有小贩推着车沿街叫卖,街道两边的柱子上,挂着的气死风灯也全都被点燃了。

所以从天上往下看,就感觉上元县县城星星点点,重新活过来了一样。

官道上。

李文忠骑着高头大马,看到不远处的城门口人头攒动,忍不住微微蹙眉道,“为何此地没有执行夜禁?!都亥时一刻(晚上九点十多分)为何还有这么多人进出城门?!”

在他身后的魁梧汉子也是一头雾水,回道,“要不属下去寻人问问?!”

“不用了,正好咱可以进城投宿。”李文忠说道。

只见他轻轻夹了夹马肚子,就朝城门而去。

但是刚刚走到城门口,他就被守城的兵丁给拦了下来。

李文忠有些好奇问道,“敢问上差,在下是要缴纳入城税还是要给您看路引啊?!”

守城的兵丁倒也和善,挥挥手道,“都不需要,只是城中道路狭小,行人众多,所以除非是有公事或者特殊示意,否则是不能骑马入城的。”

李文忠听了兵丁的这番话,也从善如流。

翻身下马之后,将马缰4.8绳攥在手里,这才继续问道,“敢问上差,为何上元县都已经到了亥时了,依然还没有关闭城门啊!?”

兵丁摇摇头之后,才回答道,“二十余天之前,上元县也是需要执行夜禁政策的,但是二十余天前副千户大人突然下令,说从今以后关城的时间推迟到子时,开城门的时间提前到卯时,每日就只关3个时辰(6个小时)的城门即可,所以从二十余天之前上元县的关城门的时间就推迟了。”

“至于副千户大人为何要下这道命令,咱只是大头兵,自然也不知道其中内幕。”

李文忠点了点头。

朝兵丁拱手致谢之后,这才和魁梧汉子牵着马进了县城。

二人牵着马进了县城,发现这座县城确实有诸多不凡之处。

能并排行驶八辆马车的大街是用铺平八方的青石板铺设而成的,看起来十分整洁。

街道两边的商铺鳞次栉比,十分繁荣。

关键是,现在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大街上依然人来人往,非常的热闹。

“这,这里和应天府比起来,都有之而过之无不及了,这上元县,怎么会有如此繁华的景象?”魁梧汉子惊呼出声。

小小的县城里酒肆、茶楼、钱庄等等设施一应俱全。

让人眼花缭乱。

李文忠也有些心惊。

这几年他率领军队南征北战,去过的地方不要太多了。

不管是南方繁花之所,还是北方的边疆重镇,没有一个地方的繁荣程度能与这个小小的县城相提并论。

两个人就像是刚刚进城的乡巴佬一样,牵着马左顾右看,一双眼睛忙都忙不赢。

就在二人23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大声喊道,“来往行人、马匹、车辆,统统靠右行驶。”

李文忠和魁梧汉子一脸懵逼,但是周围的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秩序,每个人在过路口的时候纷纷选择靠右行驶。

所以虽然来往行人颇多,而且还有马车、牛车、马匹等掺杂在其中,但是依然没有发生拥挤踩踏等现象。

所有秩序都显得井井有条。

“居然还能这般管理秩序?这上元县果然让人大开眼界啊。”李文忠啧啧赞叹道。

过了十字路口,俩人正要找一家客栈投宿。

这时候,李文忠突然被街边的一家商铺给吸引住了。

只见这家店铺的招牌上写着‘百锻铁’三个大字。

虽然李文忠已经好几年不再管军中事务了,但是打了一辈子的仗,让他在这方面还是十分敏感的。

打仗打的是什么?!

是钱粮、是兵员素质,是铠甲武器。

而铠甲武器又是用什么制造而成的呢!?

是铁。

所以看到街边有一家铁匠铺,李文忠不由自主的就朝店铺走去。

不过这家铁匠铺和李文忠平日里见到的又有所不同。

因为这家铁匠铺没有打铁的铁匠,更没有铁炉啥的。

只有一排排货架,然后货架上堆满了各种已经制好了的铁器。

李文忠和魁梧汉子刚刚走到店铺门口,立即就有一个店小二迎了上来,满脸堆笑的问道,“二位客官这厢有礼了,不知道小店有什么东西入得了二位客官的法眼!?”

李文忠指着店里货架上的铁制品好奇问道,“店家,为什么你家铺子里只有制好的铁器,没有打铁的工匠和铁炉子啊!?”

店小二闻言之后,立即笑着反问道,“二位客官是外乡人是吧?!”

李文忠一脸疑惑。

他虽然一口凤阳口音,但是自从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就下诏书把凤阳口音采纳为大明官话推广全国。

在大明如果想做官的话,必须要先习得一口凤阳官话。

这就跟大明版本的普通话一样。

所以整个大明说凤阳官话的人多了去了,这个店小二怎么知道自己是外乡人的?!

所以他好奇问道,“店家是如何知道咱是外乡人啊!?”

“因为咱本地人都知道,所有有火灾隐患的物件,都不能留在县城里,这是县衙的规定,说是要防患于未然。”店小二解释道。

“那你们的铁匠铺子又在何处!?”

“城外的工业园区,至于什么是工业园区,咱也不知道,反正官府这般说,咱就跟着这般叫了。”

“工业园区?!”

“是,不只是咱家的铁匠铺子,几乎咱上元县所有的工坊都必须建在工业园区,像什么纺纱工坊,冶铁工坊,制造玻璃的工坊,酿酒的工坊全都在那儿,足足有几十家工坊呢,热闹的很…”店小二也是一个健谈的人,滔滔不绝的跟李文忠解释道。

李文忠听得云里雾里。

不过虽然他不知道把这些工坊集中在一起到底有什么用处,但是把铁匠铺子建在城外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确实能够防患于未然。

所以他不在纠结这个话题,而是指着店家的招牌问道,“店家,这百锻铁又是何物?!咱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呢。”

“您老就算是把整个天下走完了也必然见不到,因为这百炼铁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店小二得意道。

李文忠眉毛一挑,笑呵呵道,“哦,愿闻其详。”

“因为此种炼铁的法子是咱上元县县尊老爷教会咱家掌柜的的,此法是将生铁反复折叠,重铸,折叠,再重铸560之后所铸就而成的精铁!用这百锻铁铸成的铁器,更是坚韧无比,用个几十年都不成问题!”

李文忠闻言,不免是面色阴沉了下来,满脸不悦的说道:“店家莫不是在吹嘘!世上哪里有能使上几十年的铁器?”

店小二也不生气,而是转身从货架上拿了一把菜刀递给了李文忠,“客官若是不信,可自行检验。”

李文忠正要伸手,一直站在他旁边没有说话的魁梧汉子抢先接过了菜刀。

仔细端详好一会儿之后,他才一脸郑重的说道,“老爷,这把菜刀确实不凡,甚至比工…匠作营用的铁器都要好。”

“当年若是咱也有这种铁器制成的武器,兄弟们也能少死不少人。”

得到魁梧汉子的确认,李文忠心里也有些吃惊。

从魁梧汉子的手里接过菜刀仔细端详了好一会儿之后,他才不得不承认这个店小二并没有夸大其词。

啧啧。

一个小小县城里的普通铁匠铺,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发现。

想到这,李文忠对这个上元县越发好奇了。

这把菜刀在油灯的映衬下寒光烨烨。。

李文忠拿在手里用力劈了几下,竟然能够听到利刃破空的声音。

跟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没有什么两样。

李文忠可是一名沙场悍将,见过的宝刀不知凡几。

10多年前他跟随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在前元朝廷的国库里缴获了一把用天外玄铁打造而成的宝刀,这把宝刀李文忠十分喜爱,再厚的铠甲在这把宝刀面前都跟泥塑的一样,一刀就给劈碎了。

从此以后李文忠就一直随身携带这把宝刀南征北战,征战沙场。

死在这把宝刀之下的敌人不知凡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