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达的才华, 只叫他管宅子里的那些事太埋没了。宁澜便请赵耀带着物色了个铺子,打算卖糖水和点心,而且宁磊在这里生活,总得有项收入。

  宁磊则在罗明远的指点下备考。前年罗明远考中秀才后, 因成绩优异得以入州学学习, 眼下正在准备三年一次的岁考。

  秀才功名并不是终身制,每三年都要经受一次学政考试, 也就是岁考。

  岁考之后, 秀才按成绩被分为三等, 成绩最好的为“廪生”,由朝廷按月发放粮食, 成绩更为优异者还有机会被选为贡生,可以获得入太学读书的资格;

  第二等的被称为“增生”,朝廷虽不再发放粮食,但也可以获得奖赏, “廪生”和“增生”都有名额限制;第三等的被称为“附生”, 指刚刚获得入学资格的生员。

  至于没能入等的,可就要被剥夺秀才资格了。

  因贡生与其他太学的学生不同, 为正途所出, 非花钱买来或官员子弟的名额,因此贡生送入太学学习深造肄业后, 可以直接由吏部派任为教谕、训导、知县等官职。

  罗明远的目标正是入太学,若不入太学要再往上考, 一定是得考中进士才有百分之百做官的可能。考中举人, 也是要等补缺, 这一等就不知等到何时了。

  贡生做官弊端是升迁困难, 但若安心当个小官或者志不在官场, 寻个其他出路也是很容易的,而且作为不一定比在官场上低。

  像我们所熟知的吴承恩、蒲松龄、冯梦龙都是贡生出身。再说句市侩的话,当上贡生之后收的贺礼银子也抵得过多年求学的花费了。

  说回宁磊这边,院试报名与府试流程一样,不过为防止作弊,院试分正试复试两场,由学政亲自点名入场。

  点名结束后,升炮封门,学政坐大堂亲自写试题,主要考八股文与试帖诗,并默写《圣谕广训》百数十字。

  第一场考试结束后,会筛掉一部分考生,留下的考生为最终录取名额的一倍。第二场考试再筛掉一半。

  两场考试后三天放榜,通过的考生便获得了“生员”的称号,也是俗称的秀才,就有了进入州学、县学学习的资格。另外秀才还有免除傜役赋税,见官不必下跪等特权。

  .....

  “阿北,你怎么起这么早?”宁澜一大早打着哈欠走进院子就看见阿北正踱来踱去的,一脸的焦躁。

  阿北明显没有睡好,眼下一圈青,“少爷,今天放榜,我心慌。”

  家里人都起来了,只有宁磊还在睡。知达正在纸上写糖水铺还需要采买的东西,被阿北晃的头晕,一把抓过人按在凳子上,“老实坐好,别晃了。”

  “哦,”阿北听话的乖乖坐下,两只手放在腿上,一动不敢动了。不过一会儿,他就起身跑去看榜的地方等着了,知达怕出事,无奈地跟在后边。

  没想道才不到半小时阿北又回来了,宁澜好奇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人太多,挤不进去,”阿北耷拉着脑袋道。

  宁澜撑不住笑出了声,“哈哈,等着吧,宁磊中了会有人来报的。”

  这条胡同住的学子不少,打吃过饭锣鼓声就没断过。

  宁磊起来后迅速把自己收拾利落,囫囵喝了一碗粥,就和阿北一起僵硬的坐在院子里。他脸上强装着镇定,心里已经乱成一团,每次锣鼓声一响,心就砰砰的好像要跳出来。

  等到锣鼓声终于停在门口,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衙役进来来,他脸上已经麻了,隐隐约约听见衙役大声报喜,“恭喜清远镇洞溪村人氏宁磊老爷高中第三十六名!”

  衙役是个熟面孔了,宁澜拿出几两碎银子谢过,给后面凑热闹也大方地洒出去一串铜钱,一时间喜庆的话不绝于耳。

  “劳烦问一下,洞溪村还有一位叫李小书的可中了?”宁澜把衙役拉到一边低声打听。

  衙役对李小书也有印象,才从他家出来不久,赏钱还沉甸甸的装在袖口呢,因此痛快地道,“中了,李少爷中了一百一十八名。”

  又和衙役聊了几句宁澜才知道,青州下辖九县,参加考试的有2000余人,最终录取人数200人,十还不取其一。

  送走衙役,宁澜给知达阿北和厨娘一一发下赏银,宁磊才大梦初醒般,高兴地跳了起来。“中了,哥哥我中了!”

  阿北是知道宁磊读书如何刻苦的,也跟着跳,“磊少爷最厉害!”

  知达把大门关上,随他们怎么跳去。

  当天晚上李小墨就在药膳坊摆了宴席,为李小书庆贺。宁澜在州城认识的人不多,只叫厨娘准备了一桌家宴,叫上李家的人,赵耀和张九如小聚一下。

  李小墨和笑笑送给宁磊一枚绣着白鹭、莲花的香囊,寓意“一路连科”,里面装了几两银子,叫他自己置办喜欢的东西。赵耀送了一把折扇,上面有青州城名儒的墨宝。张九如则送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

  宁磊已经15了,能喝一点酒了,他头一杯敬了哥哥,之后挨个敬过去,喝了一轮跪趴在宁澜的膝盖上哭的不能自已。

  在场的人都知道宁磊在哭什么,一个快要病死的小乞丐如今成了秀才,换了谁此刻都不会平静。只有赵耀一头雾水,只当是年纪小控制不住情绪。

  宁磊高高大大的压的宁澜腿酸,见他一直没起来的意思,忍不住用手推他,“快别哭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怎么样了。”

  宁澜话音还没落,就被张九如塞了一口菜,“大喜的日子,不许口无遮拦。”

  赵耀更想骑着快马去问问刘承这一家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

  有宁致文的举荐贴,李小书和宁磊都顺利的进入了州学。

  入了州学就要守州学的规矩,州学时寄宿制,每十日休沐一次,每年除了半个月的农忙假,半个月的授衣假,二十天的年假,就只有端午、清明、中秋、重阳、老师的生日等重要的日子才会放一两日的假。

  另外学习的科目也多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一天的课下来,读书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州学里是允许带书童的,宁磊只把阿北带过去了一回,有些公子哥儿的书童不只是表面的书童,互相之间还会赠来赠去,他不想让阿北承受这些。征求过哥哥和阿北的意见,最后依着阿北自己的意思,由知达和阿南带着他学做生意了。

  宁澜一直全心忙着糖水铺的事。糖水铺只打算招待女客,就是那些有头脸的太太姨娘及大家小姐们,所以铺子的位置和规模就不能让人看着小家子气。

  赵耀帮他选了好些日子才挑中一个满意的,只是主家只打算卖不打算租,这一下子就花去好几百两银子,再加上装修,银子如流水一般的出去。

  铺子主营糖水和点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眼下定下的点心有茯苓糕、九珍糕、糖蒸酥酪、黄米凉糕、豆乳布丁、姜撞奶、藕粉桂花糖糕、松仁栗子糕、蒸蛋糕、云片糕、杏仁酥片、桂花糖藕等十来种,糖水则有桂花糖芋苗、杏仁酪、枣泥核桃酪、冬瓜茶、三清茶、酸梅汤、陈皮绿豆沙、桃花酿、桃胶红枣炖银耳及各色花露。

  这些东西都是要从头教的,宁澜通过牙行买了两个手巧的小娘子先把她们教熟练了,正式开张前另外招了几个婶娘来打下手。

  招的工作人员也都是以女性为主,服装上统一定做,穿出来特别好看。当然店里特别设了外带窗口,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少爷,你确定让我管着糖水铺?”知达看着一水的娘子们,面露难色。

  宁澜偷笑,“当然,阿南和知礼知道了,得多羡慕你!”

  有些抛头露脸的事情女生做还是不太方便,各行各业鱼龙混杂,像采购、应酬、官府查账收税等事,还是知达来做更好。

  但毕竟还是只招待女客的店,店里来了客人时知达是不好露面的,因此店的一个角落专门隔开了一个小窗口,供知达在里面收钱算账,若有突发事件他也能及时处理。

  糖水铺只接待女宾,有一个最大的顾虑就是安全问题,为了防止不怀好意的人来闹事,宁澜找了几个浑身腱子肉的打手守在着。衙门那边更不用说,有熟人好办事,但该打点上一点也没有省。

  店里开张那日,赵耀亲自过来帮宁澜招呼,还出钱为他家的女眷包下两个雅间。张九如也换了便装亲自送来贺礼,可惜总有认出他的来缠磨,只待一会儿就走了。

  “可惜呀,可惜我错生成了个男儿身,”赵耀眼巴巴地看着店内不断端上的各色糖水点心,只能看不能吃实在是难受,在宁澜面前叹来叹去吸引注意。

  “少来,你可没少试菜,”宁澜不由自主想起他原来和小胖子到处寻摸好吃的,满脸笑意。

  “可还有好几样我没吃过,”赵耀忍不住去扒拉宁澜。

  宁澜躲开,一本正经道,“大庭广众之下,别动手动脚的,我可是有主的。”

  “成,我错了还不成吗,”赵耀苦着一张脸,他亲娘和娘子正在楼上吃的欢快呢,他倒好出力干活还遭嫌弃,“唉!”

  知达拿出一个大大的食盒递给赵耀的小厮,“赵少爷别生气,我家少爷早吩咐了,给你的糖水点心先备好了。”

  “哎哟,这才够意思,”后面的事也没有赵耀能帮上忙的了,便满足的带着小厮走了。

  糖水铺里面的装潢非常雅致,一楼大厅开放摆设,但还是用几个镂空的雕了梅兰竹菊的屏风隔开几个空间,二楼是一个个的雅间。

  一楼的方桌和二楼的雅间都是用如梦令、虞美人等词牌名命名区分的,这也是宁澜想了好久定下的的。为了长期吸引客流,每日随机掷出一词牌,来光顾的顾客凭自愿都可作词一首,最后选出最好的一阙词来进行免单。

  为此宁澜还请来了城内最有名的才女李清如坐镇评选。李清如性子孤傲,从来不以真面目示人,没人知道她是哪家的,李清如自然也不是真名,但她的诗册话本一出便是全城空巷,人人都要挤破头去抢的。

  宁澜仔细看过她的话本,其中对吃食的描写不可谓不精细,因此他带上精心做好的几样吃食通过书商和她联系上,敲定好她每日只需到糖水铺坐半个时辰。除了聘银,店内点心随她吃,日后出的新品也由她第一个尝。

  开业前,李清如的新话本要出,宁澜死气白赖的拿红楼梦的故事换了她话本中一个藕粉桂花糖糕的广告。

  《红楼梦》第41回中,贾母带着宝玉、黛玉、刘姥姥等人在大观园缀锦阁吃过酒,到山前树下尽情赏玩园中景色时,丫鬟们端上了四样小点心:“……揭开看时,每个盒内两样:这盒内一样是藕粉桂花糖糕,一样是松穰鹅油卷。那盒内一样是一寸来大的小饺儿……那一样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

  藕粉桂花糖糕做法看似不难,桂花洗干净浸泡过滤出桂花水,加藕粉、糯米粉、牛奶、糖、一丁点猪油搅成细腻的糊状,开水上锅蒸二十分钟,凉晾切成菱形小块,浇上糖桂花。其实方子宁澜反复调配过多次,做出来才最是花香浓郁、软糯清甜。

  最难得是藕粉,能益胃健脾,养血生肌,最适合女子食用。但洗藕粉费时费力,十斤藕才能得一斤的藕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