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天略微暖和了一点, 方元成带了几个人,知达知礼带着宁原李恒等七八个人又去跑商了。

  作坊人手肉眼可见的紧张,阿南重新布置好分工,又招过来一批人。宁澜也把宁守信提为了代理管事, 让阿南带着他。

  宁澜这边则买了些猪肉, 打算做成做风干猪肉干,看看能保存多久, 若能保存的时间长便可以以张九如的名义送到西北军中。他魂穿古代, 能过着安稳的生活, 与这些苦守边陲军人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这时军队之中虽有肉干,但是是在战时或者年节才会发放的补给, 平时兵士是吃不到的。

  猪肉干需要取瘦肉切成条,加姜、米酒、盐、五香粉、茱萸粉、花椒调味,少许白糖提鲜抓捏半个小时,再静制六个小时腌入味, 逐个摆在竹筐中风干至完全脱水, 拿在手里是硬邦邦的,上锅蒸熟即可。

  天气不同风干所需的时间也不同, 怎么着都得好几天, 若气温过高,风干肉还容易坏。

  蒸好的猪肉干和牛肉干差不多, 劲道拉丝,微麻微辣, 越嚼越香。剩下的就是看猪肉干能存多久了。

  饶是现在天冷, 宁澜想尽各种办法, 最多也只能保存一个月, 根本不足以运到西北, 宁澜暂时将此事搁下,以后再慢慢打算。

  张叔过来了一趟,说种下的梨树后年就可以结果了,得为梨树授粉做打算,开始物色养蜂人了。

  因为梨花粉多蜜少,蜜蜂授粉积极性不高,所以现代种梨树一般是选择人工授粉和蜜蜂授粉两种方式。但是蜜蜂授粉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们靠天性能根据每一朵花开的时间去选择最佳的授粉时期。

  再说在这里宁澜也没有条件进行人工授粉,只能全部依靠蜜蜂。好在现代已经有了几项改进技术去提高蜜蜂授粉的积极性:

  一是加装脱粉器,脱粉器可以让蜜蜂回巢的时候脱掉约80%的花粉,且不会影响到蜂群繁殖。

  二是因气温低梨花不泌蜜或蜜量少的时候,奖励糖水饲喂。

  三是保持幼虫数量,幼虫数量增加,工蜂采粉量也会增加。

  宁澜空有理论,实践就得找一个养蜂经验丰富的人来了。古人养蜂技术不容小觑,我国早在东汉就出现了养蜂第一人,那人还把养蜂的技术教了三百多人,而且他们的养蜂手法比现代的土法养蜂还要高明很多。

  原以为找养蜂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没想到折腾了好久。宁澜最初是让知达知礼跑商路上留意着,后来又托刘承秦正找,不是找不到人,而是人家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宁澜想花银子学技术吧,也不同意,最后实在无法写了信给张九如寻求帮助。

  这期间笑笑把她镇里的点心铺连几个方子一同卖了,她要和李小墨李小书一同去州城了。李大夫惦念他们的很,实在不好再往后拖着了。

  李小墨种的药材已成了气候,不过黄芪生长周期只有两三年,收了最后一波,地里就全种成枸杞了。枸杞树寿命可达百年,拔了实在可惜,专门雇了个懂行的人看着。

  即将要离开,笑笑心中满是不舍,“哥哥,你平日要多注意身体,磊弟也是,别光顾着读书,不知饥冷。”

  “知道,知道,有事写信,等有时间了我就和宁磊去看你们,”宁澜很怕分别,怕这种浓郁的情绪。

  李小墨站在笑笑身后,宽慰她,“想回来我们随时回来就是了,几日的路程,不远。”

  “姐姐,姐夫,小书,你们路上注意安全,”眼看天色不早,须得赶路了,宁磊嘱咐完和哥哥一起看着他们离开。

  李小墨租了三辆车,满满的装着家当。赵叔一家也随他们过去,他提前在州城寻了个铺子,打算和笑笑开个药膳坊。

  张九如找的养蜂人终于到了,叫罗四宝,四十多的年纪,祖祖辈辈都是养蜜蜂的。张冬至亲自把他带了过来,连带卖身契一起给了宁澜。

  宁澜请麻婶儿带着罗四宝先去安置下来,“四叔,你长途跋涉应该累了,先歇一歇,过两日我再来找你。”

  罗四宝话不多,点点头就跟麻婶儿去了。

  张冬至走的时候带走了一些软糖和棉花糖,死活要留下银子,宁澜好笑地问他,“当真要给钱?”

  “当真,少爷一再交代过的,”张冬至表情认真。

  “成吧,”宁澜把帐给他算清楚,然后打了个五折,“告诉你家少爷,这时自家人的折扣价。”

  随后宁澜带着罗四宝在梨树林中转了转,告诉他自己为何要养蜜蜂。罗四宝做事特别牢靠,花了几天时间就选定了一处适合放置蜂诱箱的位置。他原来养的蜂都在京城,是不可能迁移这么远的,只能先诱野蜂。

  放置蜂诱箱需要开阔,被风向阳的安静地方,有野蜂群又不能有蜜蜂的天敌胡蜂,这都好找,最主要的是附近要有丰富的蜜源。

  一年四季中春季蜜源最多,也是蜜蜂最弱的时候,是诱蜂最佳的时间。幸亏提前找了养蜂人,能让宁澜做足充足准备,要不然光蜜源就够他头疼的。赶在九月快结束他招呼了几个人在梨树林中套种了油菜花,来年春天开花正好做蜜源。

  油菜打碎后,还可以做肥料,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梨子的品质。以后还能吃到油菜花蜜,可谓一举多得。

  按照罗四叔的要求,宁澜花了一些时间把养蜂需要用的东西置办齐。距诱野蜂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宁澜便把脱粉器的想法说了,并画出一个大概的图形,剩下的交由罗四叔自己研究去了。

  罗四叔人是有些孤僻的,依着他的意宁澜在蜂箱不远处建了个屋子给他住,远离人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寒暄,也就吃饭的时候得和方伯几人一起。有时忙的忘了时间,麻婶儿会把饭给他送来。

  这大半年知达知礼带着宁原李恒几人总共在作坊没呆几天,周边府县糖的生意做的有声有色的。其实他们每次出去跑宁澜心里都不踏实,不过每次都平安回来了他提着的心才终于放下一点。可这才刚放松,几人就带着一身伤回来了。

  作坊里众人正忙着时,知达搀着知礼先进来了,后面跟着几个人都一瘸一拐的。麻婶儿眼尖先瞅见了,被他们衣衫上的血渍吓眼前一黑,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呀,怎么了这是,人有没有事?”

  “没事,遇见打劫的了,”知达脸黑沉沉的,低声道道。

  宁澜闻声过来,先叫阿南赶车去镇上接孙大夫,又搭着手把几人扶进了屋,“怎么没找个大夫先瞧瞧伤?”

  “钱都被抢了,货也没了。”

  “没就没了,最重要人回来了,一会儿叫孙大夫先给你们瞧瞧伤。”

  宁澜此话一出,除了知达知礼,宁原李恒等五人情绪都控制不住掉了泪,他们担心了一路,就怕回来东家还要问责。

  孙大夫过来挨个检查了,知礼和宁原伤的最重,一个腿折了,一个胳膊折了。其他几个人都是皮外伤和挫伤,按时敷药,十来日就好了。

  “你们先好好养伤,钱的事不用担心,我来出,”宁澜把几人送走,按照伤势轻重又给了不同的补助银子。

  伤筋动骨一百天,知礼得躺着好好修养一段日子了,宁澜叫麻婶儿每天都熬了补汤,多给他补补。

  知达的伤在腰侧,大片青紫看着惊心,宁澜帮着敷好药才问他,“确定是劫匪么?”

  知达摇头,“应是在沐阳城惹人眼红了,我感觉像是假扮的山匪。”

  “能确定是哪家出的手吗?”

  “不能,沐阳城人都排外,我们的糖没能进铺子,都是在外面零散着卖的,出来沐阳城一两日劫匪才找上我们。怪我,是我大意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事不用放在心上。”

  这一趟里里外外赔了将近两百两银子,宁澜只能先吃下这个哑巴亏。方元成这次和知达他们分开走的,躲过了一劫,不过年前也不敢再出去了,正好拿起去年的家伙事,重新卖糖炒栗子了。

  进了腊月,作坊忙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刘承带着张泽睿和赵耀过来了。

  “宁澜,好久不见,”赵耀还是谦谦君子的模样,除了看宁澜的眼神儿发着光,

  宁澜这一年里和张泽睿混的熟了一些,和赵耀还是第三回见,摸不清他们突然过来是为了什么,“哪里,只是我这儿穷乡僻壤的,怕是没什么好东西能招待你。”

  “我总听刘承和泽睿说你手艺好,可惜一直没机会尝一尝,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有这个口福。”

  赵耀说起吃食的样子和小胖子如出一辙,宁澜便亲自下厨布置了一桌饭菜,酒足饭饱之后,他才说起正事,“听说你之前想给西北将士送物资没有成行,这方面我能帮的上忙。”

  “怎么帮?”听他提起这事,宁澜多少有一点诧异。

  “不瞒你说,我家在那边有贩卖皮毛布匹的铺子,要用人用地方都不是问题。”

  “那你是想通过我搭上军中的路子?”无利不起早,不怪宁澜有这样的想法。

  “不,朝廷的事我可不想沾染,”赵耀很是清醒,他家虽在州城有根基,放在别处就不值一提了,冒然搭军中的路子只会引火烧身。

  “不想搭军中的路子,就是想做糖的生意了,”宁澜了然。

  赵耀也不藏着掖着,干脆点头。

  宁澜又问一旁默默吃菜的刘承和张泽睿,“你们两个也是?”

  “西北几万大军,两人之力还是微薄了些,”刘承和张泽睿表态,“我们虽实力不济,但一点物资还是出的起的。”

  宁澜没想多久就同意了,到一个陌生地方开作坊不是一件易事,当地各大家族扎根已久,关系错综复杂,没有几年经营是成不了事的。正好借着赵耀在州城根基,新作坊可以选在州城。

  宁澜出方子,刘承张泽睿赵耀出钱出人出地。不过宁澜还是把阿南派了过去,以便作坊能更快更顺利的运营。州城要用白糖就不能让张长远白送了,两方签了契约,给的价格很给宁澜长面子。

  年前时间紧张,赵耀特地找人选了个年后的好日子开张。过完年宁澜来参加开业仪式时,正好带着宁磊过来,他四月份就要参加院试了。

  阿北知达一起过来了,阿北还小,放他和宁磊在州城生活宁澜不放心,得知达看着。住处找好后,知达已经把州城摸熟了,还请了个合意的厨娘来照顾宁磊的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