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引战成殇【完结】>第六十八章 千钧一发

  “报——”

  一声捷报传来,让沉寂依旧的临安城再次活跃起来。

  “恭喜陛下,恭喜太后。”以袁伯明为首的一众官员祝贺道:“骑行将军刘鞍突袭敌军,打得他们措手不及,现在正在往后撤退呢!”

  “不仅如此,若是运气好的话,还能将延陵府收复回来。”

  ……

  此时朝堂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死气沉沉、鸦雀无声。之前一言不发的官员都像炸开了锅一般,纷纷道贺。

  “先别高兴得太早。”袁伯明轻咳一声,“只是暂时击退而已,对方实力依旧很强,收复之事还不好说。”

  “袁大人别说丧气话啊!”坐在高位上的九五之尊开口道:“这难得打了胜仗,就说明我们大奚的军队是不弱的啊!依朕看呐,我们逆风翻盘指日可待!”

  “陛下,战局未定,切不可……”

  “袁爱卿。”太后出声打断了他,“难得有喜讯传来,自然是要好好庆祝一番。否则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而且哀家听说领兵的那两个北凌人是蒙古皇帝的儿子。让两个出身皇室的皇子领兵,难免会吃经验不足的亏。此时正是我们乘胜追击的大好时机。”

  太后此话一出,其他官员纷纷附和。袁伯明那句“蒙古皇帝就是出身皇族,但他就是征战沙场多年的猛将。”也卡在喉咙里没说出口。

  希望是他想多了。

  好事多发,捷报频传。又没过多久,禁军就从入闽的路上将韩充给拦了下来,并且顺利将他活捉,现在正押往临安受审。

  这下后顾之忧也没了,整个临安城就像是逢春破冰一般,又焕发起了生机。

  “一定是佛祖保佑大奚,让大奚活过来了!”

  佛堂里,太后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举在眉间,嘴里一直念叨着:“只愿后面战事一切顺利。哪怕是赔地赔钱,能让蒙古退兵,换得大奚安宁,哀家也是认了。”

  这时候,佛堂的和尚静真缓缓走了过来。他跪坐在太后的身后,开口道:“娘娘一定会心想事成的。”

  “谢你吉言。”太后没有回头,放下举着的手,一边捻着佛珠,接着以一种命令的口吻道:“韩充那批货物到手了吗?”

  静真一言不发,眉清目朗的脸上露出了几分惧色。

  太后察觉到不对劲,扭头看向静真,抬高语音再次问道:“交代你办的事做得怎么样了,你倒是说啊!”

  “娘娘,那批军火,让一批商队给劫了。”

  “商队?”太后停下手上的动作,开始怀疑道:“韩充既然敢往南运,就做好了保密的工作。哪个正经商队会好好的抢那批货?”

  “当时我们看韩充的人也很意外。只不过那伙人实在太猛了,我们的人根本就插不上手,眼睁睁的看着货物被他们劫走。”

  静真越说越激动,连跪着“走”了好几步来到太后身边,“娘娘,我们事后是想再夺回来,但实在不是他们的对手。”

  太后看着眼前的静真,喃喃自语道:“你们是我一手培养出来的,武功也不差。你们连支商队都打不过,想来那不是普通的商队。只是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个来头,若是有的话,那倒还好;若是敌人,恐怕又是个隐患。”

  “娘娘,那我再想办法……”

  话音未落,太后已经一记耳光甩了过去。

  “现在想办法还有什么用!韩充即将入侵临安,届时哀家拿不出那批军火,就等于没有证据证明韩充是真的谋反。对于他的谋反,最多是我们的猜测。到时候只能关个几天再贬为庶人放走。

  而且以韩充的本事,只要拿不出直接扳倒他的证据,他都能找到办法给自己脱罪。哀家千辛万苦布的局,就这么功亏一篑了!”

  “娘娘息怒,娘娘息怒!”静真吓得连忙磕了几个响头,狼狈的样子与之前一尘不染的小和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太监尖锐的声音,“太后娘娘,韩充已经被押到政事堂等待审判。陛下那边已经在催了,还请娘娘赶紧过去。”

  太后瞪了静真一眼,随后站起身来朝着他的肩膀就是一脚。

  “等哀家回来再收拾你。”

  太后整理好仪态,舒展眉目,俨然一副慈眉善眼的活菩萨的样子。

  这就是大奚最受尊重的太后,垂帘听政数年,处理过各种棘手的政事,又独自抚养幼帝长大。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谈论起这位太后的时候,都不禁肃然起敬。

  太后表面上看着风光无限,实际吃过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从垂帘听政以来的质疑,到韩充上台后的强势打压,再到外敌入侵给她带来的恐惧。

  桩桩件件压在她的身上,一件比一件沉重。她也不知道还能再支撑几年,也许几年之后皇帝长大能够独当一面,她就去行宫养老,再也不过问政事。

  正琢磨着几年后的打算,轿子突然停了下来。太后透过窗户看向外面,只见那宫门上赫然一个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政事堂”。

  顾名思义是谈论政事的地方,同时也是审判皇亲国戚、高官重臣的地方。

  在她想要扳倒韩充的那一刻起,就幻想过无数次他沦为劫下囚,被律法判处斩立决的那一刻。

  她之前处心积虑,不惜利用景知瑜做诱饵,让韩充误以为她是诚心诚意地对他示好,让他放下戒心,她好派人收集证据证明韩充有谋反之心。

  谁知韩充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反过来跟她演戏。既然两边都撕破了脸,韩充也知道太后不会留着他了。已经做了很久的准备,这一次他就真铤而走险,背叛大奚自立阵营。

  这次被抓,韩充也是镇定自若,仿佛自己就是回来走个过场的,一点都不担心自己会被砍头还是监禁。

  因为他知道,太后她拿不出能证明他背叛的证据,最后也只能以他在与蒙古抗击中落败的罪名将他贬为庶人。

  什么身份他都不在意,只要自己还活着,就能逆风翻盘。

  果不出韩充所料,包括袁伯明在内的官员都拿不出实质性的证据证明他叛国,顶多是韩充打了败仗,当了逃兵。

  韩充又摆出之前有功于大奚的事情,功过相抵,这场审判注定要以直接释放而告终。

  太后端坐在主位上,一脸得意地看着被五花大绑的韩充。

  那面带嘲讽的表情仿佛在告诉太后:想把我扳倒,简直是异想天开!他韩充岂会打没准备的仗?

  此时堂下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一言不发。只因为他们心知肚明:现在是他们被韩充拿捏着,这时候谁要是站出来说话,指定成了出头鸟。

  “陛下,您看在臣功过相抵的份上,就饶臣这一次吧!”韩充朝皇帝大声道。言语虽恭恭敬敬,但态度实在是恶劣。

  太后实在忍不住了,指着韩充,对看押他的禁军道:“哀家说了,韩充叛国乃是死罪,直接拖到外面砍了!”

  在政事堂外面的院子里,早已备好了虎头铡。

  今天无论如何,她必须处决掉韩充。如若放虎归山,韩充肆意妄为割裂领土不说,还会视她为眼中钉,肯定要恶意报复她。

  无论是站在国家角度还是她个人的角度,韩充都必须处决。

  太后懿旨,在场的禁军也不敢耽搁,直接把韩充架起来往外走去。

  韩充也不挣扎,只是冷笑道:“太后啊,你杀不了我!我已经让韩千率手下包围了整个政事堂,我若出什么事,你们一个都逃不出去!”

  在场的都知道韩充的行事风格,他既然这么说了,就一定会这么做。

  架着韩充的禁军也停下了脚步,停在了距离大门仅几步的位置。

  太后沉默了一会儿,坚持道:“那就在这儿,明正典刑!”

  “谈太后,你拿不出证据还想杀我?”

  本想大事化小,但太后一直揪着他不放过,那也别怪他没有君子之道了。

  当是时,韩充一声令下,包围在外的手下破窗而入,直接闯了进来。

  “韩充,你这是要逼宫!”这下不仅是皇帝太后慌了神,就连几个老臣都看不下去了,直接批判道:“你这老贼,真是当政事堂是你撒野的地方!”

  韩充自然是不在乎这些骂他的话。本来是想袖手旁观,趁着大奚和蒙古交战自顾不暇的时候,他正好南下建立政权,先稳定一阵子。

  但现在谈嫣咄咄逼人,他不得不冒险一试。若是真成了,他就是新皇;若是败了,他也能趁乱逃出。

  “韩充,你先冷静一点。”皇帝慕琮开口道:“你想要什么,朕都能满足你,你别激动!”

  慕琮到底还是个孩子,想事情总是往好处想,以为只要给韩充足够大的权力和足够优越的待遇,他就能收手。

  但事实证明,他还是太天真了。

  韩充面无表情地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慕琮,开玩笑道:“我想要你身下的这把龙椅,你可愿给我?”

  “给!”慕琮一下子站了起来,对身边的太监道:“德公公,你把这把龙椅端给韩充,就当是朕送给他的了!”

  此时慕琮还松了口气,觉得韩充还蛮好打发的。就想要自己的龙椅,好办啊,直接给他就是了。

  慕琮此话一出,逗得韩充是“哈哈”大笑,直呼“大奚无人,大奚无人!”

  太后的脸色也是阴沉得可怕,直接甩手就是一巴掌。

  “啪”的一声,打得慕琮整个人重心不稳,又跌坐回了龙椅上。

  “陛下知道韩充想要的是什么吗!”

  慕琮捂着红肿的脸蛋,眼泪不住地打转,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委屈道:“他不就是想要把椅子吗,朕给得起。”

  “啪!”

  太后又是一巴掌扇在了慕琮另一边脸颊上。

  “还给得起?你今天要是把这龙椅交了出去,这天下就不是你们慕家的了!”

  若不是有袁伯明扶着她,她恐怕都要气倒下去。自己辛辛苦苦养育一个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长大,把他推上九五之尊的位置,结果到头来,这孩子竟然一点心眼都没有,真是白白辜负了自己对他的一番教育。

  “娘娘别激动,现在要紧的是韩充的事。”袁伯明提醒道:“臣知道娘娘的意思,但这样做只会激怒韩充。不如您先退一步,缓和了局势,之后再好好的谈判,您看……”

  “哀家何尝不知,只是这次放韩充走了,他日的处境只会比现在更危险!”太后咬牙切齿道。

  韩充玩味的看着那对母子,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我说陛下啊,您这龙椅究竟给是不给啊!”

  慕均一时不知所措,含泪看向太后,泛红的眼睛紧盯着她,仿佛一直被欺负的小羊,急需母亲的安抚。

  “陛下啊,只要您把那把椅子给我,我就立刻撤兵,怎么样,很划算吧?”韩充接着道。

  “母后……”慕均带着哭腔道:“韩充要就给他嘛!”

  “娘娘。”袁伯明也在旁边劝道:“韩充这是主动退了一步,您……”

  “爱卿不要再说了。”太后推开袁伯明,接着郑重地对皇帝道:

  “不准给!”

  两个声音同时响起,除了太后沙哑的声音以外,还有一声悦耳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只见陆太妃出现在门口,指着龙椅道“韩充,就你这赤佬东西还想抢夺慕家的江山?哀家今天就让你命丧虎头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