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引战成殇【完结】>第六十七章 大凶之兆

  “驾!”

  一匹快马飞奔在官道上,这是大奚从前线派遣的士兵,刚得到最新的战报,便第一时间从前线送去了临安。

  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脸上手上全是血污,即便已经精疲力竭,但却是连歇下来喘口气的功夫都不敢。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报喜,要么就是报忧。

  很显然,那士兵布满倦色脸上并无喜悦之情,情况更倾向于后者。

  果然,在次日的早朝,一个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传到了皇帝和朝臣的耳朵里。

  “北凌大军攻下建康之后,竟连拿我丹阳和延陵!”这次不等太后开口,平时很少过问战事的皇帝慕琮倒急了起来。

  关于战争慕琮懂的不是太多,但北凌攻破建康连拿丹阳延陵这件事,他能着急开口,看来事况确实危急。

  “事情怎会如此!”这下太后开口,不再是以往咄咄逼人的语气。是不可置信中夹杂着一丝绝望。

  短短数月时间,连克数座城池,即便是大奚内部改革,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在外有强劲敌人的情况下,这场改革显得十分可笑。

  即便大奚在短时间内有钱,但粮食和军火依旧还是很大的空缺。再加上对内还有个韩充要防,这下太后是深感无力。

  这是上头想让大奚灭亡啊!太后苦笑着闭上了眼。她回想起先帝还在世的时候,也是花天酒地,很少打理国事。因而大权几乎都落到了韩充的手上。

  后来她代替皇帝处理政务,才慢慢地将权力收回了些。可那时候的危机,除了权力,再者就是皇嗣。

  那个时候先帝虽然爱玩,但皇嗣单薄。当时唯一的孩子还是一个身份低微的才人所生,也就是现在的皇帝。之后就是陆太妃给他生的小儿子慕均。

  而她身为皇后,却未能给皇家诞下嫡子,一直是她的遗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还请了个术士给她卜卦。

  原本是想求孩子,但那个术士却给她算了个凶兆……

  “风前残烛,平野尽纷,柴天改物。本宫看着,怎么是大凶之兆呢?”

  那术士从谈皇后手中接过那支签,再掐指一算,脸色瞬间就变了。

  “娘娘,这天下要大乱了。”

  一听“天下大乱”,谈嫣整颗心都揪起来了,连忙追问道:“大师此话怎讲?”

  “一切都是天意!”术士无可奈何道:“无论日后发生什么,结局都不会更改。对抗天意,反而会适得其反。”

  “您这话什么意思!”谈嫣着急道:“您从这支签上看到了什么!”

  术士摇摇头,随后跪在了地上,“还望娘娘恕罪,天机不可泄露,若此时草民泄露天机,只怕会落得个不得好死的境地。”

  担心谈嫣被这术士左右了情绪,为谈嫣找来这术士的嬷嬷立刻安慰道:“娘娘莫担心,也许是这术士道行不够,解读错了呢。等下次奴婢再给您找个厉害的。”

  谈嫣挥挥手让那个术士离开,紧接着跟身边的嬷嬷道:“高手在民间,那术士看起来唯唯诺诺,但实则就是正常人表现。若是换作阿谀奉承本宫的人,绝对会说好话阿谀奉承。”

  “那娘娘……要不要把他叫回来再问问?”

  谈嫣拉住嬷嬷的手,“不必了。那术士说的没错,天机不能泄露。日后要真发生什么大事,指不定就是本宫妄想窥探天机而酿成的。这个恶人,本宫做不起。”

  “这个恶人,哀家还是不想做啊……”谈太后缓缓睁开眼睛,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她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面对今天这个局面,她更不能放弃了。她不能让大奚就此葬送在她的手上,至少在她活着的时候,大奚不能亡。

  冷静下来之后,太后轻启朱唇,“如今想要靠和谈来换取和平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哀家希望诸位能清醒起来,尽可能地为大奚出谋划策。”

  “臣等定当竭尽所能!”一众官员跪了下来,说来说去就只有“竭尽所能”、“不负所望”这几个词。

  朝堂上大多数都是文官,但真正掌握实权的寥寥无几。剩下的无非就是靠着一个空有其名的官名,拿俸禄过日子。真让他们为国出力,估计都轮不到他们。

  这也是大奚发展到今天以来,所面临的大问题之一:就是朝廷花太多钱养了太多的废物了。

  “陛下,娘娘。”袁伯明站出来道:“朝中武将悉数派出,身受重伤甚至牺牲的将军不在少数。如今是以武平天下,除了之前文治上的革变,武治上也要做出改变。”

  “袁爱卿的意思是……”

  “微臣以为,国家正是危难时刻,我们不如动员民间高手共同抗敌。即便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更没有军功在身,但只要有勇有谋,我们便委以重任。一来能解决武将短缺的问题;二来也可以官民同心,一同抗敌。”

  袁伯明再次支招,太后心里顿时没那么堵了,眉头舒展,语调平稳,“这件事就着袁爱卿去办,不必过问哀家意见。只要是可用的,全都予以高官厚禄。”

  “是,微臣领旨。”

  另一边,北凌军营里。

  原先是阿木尔和额尔德两人联手打下的建康,之后却因为二皇子谢格可利和四皇子达木图巴的加入打破了维持已久的和谐。

  原先这两个皇子各自带兵打仗,一路从南打到长江一带。后来额尔德担心这两个皇子的加入搅乱他攻打建康的计划,连夜让阿木尔发动猛攻,花了巨大的代价才一举拿下了建康。

  即便额尔德拿下了建康,满都拉却开心不起来。他觉得可以等他两个儿子来了之后再重新部署,能以最少的兵力拿下建康。

  但额尔德不以为然,他指出速战速决的重要性,坚持要尽快拿下建康,拖得越久就反而给了大奚喘息的机会。

  额尔德这一举动在满都拉图看来无非是抗旨的行为。即便他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心里还是很不舒坦。

  阿木尔固然厉害,但树大招风也招人眼红。自从大皇子意外身亡后,满都拉图不得不把重心放到他其他几个儿子身上。

  继承人要重新挑选,自然是要挑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之辈。而这场战争正是证明他们的表现。可现在却让阿木尔出尽了风头,他那两个儿子打胜的几场小仗在阿木尔面前都不算什么。

  阿木尔固然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却不是自己的亲儿子。即便他再优秀,也不可能让他继承皇位的。他搞不懂额尔德既然明白他的用意,却还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好在后来二皇子和四皇子成功与他们会合,两人联手一举拿下了丹阳,这倒让满都拉图很是欣慰。

  甚至在庆功宴,满都拉图还放话,说谁最后攻入临安,这天下就交给谁。

  当然,这话是说给他两个儿子听的。说这话的时候还刻意支走了额尔德父子俩。

  有了满都拉图这句承诺,两人是信誓旦旦,保证不会让自己的父皇失望。

  表面上兄友弟恭的两人,背地里却早已产生了隔阂。毕竟上次两人联手,这一次攻打延陵府,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因而在向延陵府进攻的时候,两人明面兄友弟恭,背地却不忘互相给对方下绊子。

  这一切都被额尔德看在眼里。他知道满都拉图这是在刻意激化两兄弟的矛盾。从而在他两个实力不分上下的两个儿子中挑出一个更强的。

  可额尔德却没能让满都拉图如愿,他让那日松加入战局,正好让那日松拉上阿木尔一同作战。

  最后在几人联合攻打之下,迅速地攻占了延陵府。

  连拿两座城池本是好事。但满都拉图却因为额尔德接二连三的搅局而愤懑不已。

  “额尔德,你最好给朕解释解释,为何三番五次打乱朕的计划!”

  这天晚上,忍了许久的满都拉图还是将额尔德叫来质问。

  “陛下,是您打扰微臣的计划在先。”额尔德冷静解释道:“臣计划今年入秋前拿下大奚,正好从大奚得来的物资能送往最北边以备过冬。若是按照陛下的意思来,我们的战时将拉长,而且很可能面临局势反转。”

  “你别看大奚现在是案板上待宰的羔羊,任人拿捏。即便是入秋之前拿下临安,但不代表整个大奚就纳入版图,还有大大小小的镇压运动等着我们。你想要在今年结束战争,这根本不可能!”满都拉图反驳道。

  “即便不可能,臣也想试一试。这场仗打太久了,我们是该好好歇歇了。”额尔德语调平缓低沉,带着一丝苍老无力感:“臣年轻的时候随陛下四处征战,打过的仗,受过的伤数不胜数。臣知道现在身体大不如前,就想在倒下之前将陛下所希望看到的盛世送给陛下罢了。”

  额尔德这番话直戳满都拉图内心最深处。回想起来,他七八岁的时候就认识了已经十几岁的额尔德。那时候额尔德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马背上的他英姿飒爽、神采飞扬,璀璨耀眼的额尔德让他挪不开眼。

  可现在额尔德却是马背上颠久了身体就吃不消。当年之勇和现在比起来,落差是有多大。

  原本怀疑额尔德有不轨之心的满都拉图被他这番发自肺腑的话打动,说话语气和缓许多,“朕明白。但是朕打下这么大一片江山,自然要有人替朕好好守着吧。目前只有这两个孩子有朕当年之勇,朕只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把继承人定下来,省得到时候他们再多生事端。”

  “陛下初衷是好的,是微臣目光短浅了。”

  额尔德也是“见好就收”。见满都拉图没有怀疑,他便默不作声了。

  额尔德的目的很明确,他想让阿木尔当北凌独一无二的勇士。一方面他要给阿木尔表现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不能让满都拉图起疑心。

  这苦肉计一演,额尔德算是把《孙子兵法》研究得通透了。

  “既然陛下想考验两位皇子,那臣个人利益暂且放一放。之后的战斗就交给两位皇子,我就让我的孩子们好好休整两日?”

  额尔德率先妥协,满都拉图也无话可说。他伸手拍了拍额尔德的后背,“额尔德,朕知道你一心为了天下大业,朕不会让你失望的。”

  “多谢陛下体谅。”

  自从满都拉图从额尔德的房间出来后,阿木尔和那日松算是彻底退居幕后,转而成了后勤。

  即便还有官职在身,也只是有名无实。真正的军权掌握在两个皇子手上。这次他们直接顺着京杭运河南下攻打平江府。

  平江府不似延陵府境内地形复杂,兼有山区平。恰恰相反是平江府城地势平坦,为水网城池。

  除了护城河包围,还引水入城:南北九河,东西十八河,各河之间又与护城河相通,最后汇聚于城外大河。

  城内水网密布,这对于马背上打天下的北凌军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担心吃了地形不熟悉的亏,两个领军的皇子都没有着急出兵,而是不停派人混入平江熟悉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