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引战成殇【完结】>第六十六章 为子报仇

  景知瑜随便点了几个家常菜之后,便打发传菜伙计和屋内两个侍奉的侍女离开了。

  趁着四下无人,景知瑜又发问道:“大人,我此番联系三清堂,一来是想摸清三清堂的底细;二来也是有求于三清堂。”

  苏元正不紧不慢道:“堂主知道景老板的来意,也愿意助景老板一臂之力,所以特地让我做这个牵线搭桥的人。”

  “我对苏大人牵的是哪根线,搭的是哪座桥不感兴趣,我现在想知道三清堂究竟是何来历,你们想做什么?”

  “当务之急,是截下韩充的那批军火,将他缉拿归案。堂主知道景老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替你找了个帮手。先解了燃眉之急,三清堂的一切都一五一十地告诉景老板。”

  苏元正把韩充与军火之事摆出来,无非是想让景知瑜明白,眼下最要紧的,不是管三清堂,而是怎么解决韩充的事。

  “我知道了。”

  既然对方不想提,那他只好作罢。不过苏元正这么说了,就表明这次三清堂只是个中间人的角色,并没有要真正介入此事的打算。

  看来三清堂的这位堂主,对大奚对内的事远没有对外抗敌那么上心。

  没一会儿,景知瑜点的那几个菜被送了上来。即便是寻常菜肴,但经青花坊的大厨一烧,就给人一种价格不菲的感觉。

  “菜齐了,景老板先吃饭吧。”苏元正站起身,走到灯笼边,拿起灯罩子,直接将茶水倒上去,浇灭了烧得正旺的烛火。

  “灭灯作甚?”景知瑜不解道。

  “习惯了昏暗的房间,太亮倒有些不习惯了。”苏元正望着面前窜动的烛火,话中满是辛酸。

  “你说这房间就我们两个人,根本不需要点那么多灯。等我们离开了,蜡烛也差不多烧完了,到时候又要换新的,太浪费了。”苏元正转过身子,看向景知瑜:“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无论蜡烛烧不烧得完,客人一走,这边肯定又要再换上新的蜡烛。大人无须感到可惜,这是酒楼的规矩。”

  “哈哈哈!”苏元正放声笑道:“到底是从商的,想法倒与我大相径庭。”

  “大人。也许在我的酒楼,我会让他们节约,但仅仅是我,不能代表其他人。就拿青花坊来说,老板财大气粗,自然不会在乎消耗蜡烛的钱。”

  “嗯,那倒也是。”苏元正将灯罩放好,坐回原位,“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无法同心,真正能同心的,也只有遭遇经历相似的普通人了。”

  “所以三清堂能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这个?”景知瑜一针见血道。

  苏元正瞥了眼景知瑜,叹气道:“果然不能跟你多聊,你呀,总是能抽丝剥茧,从我的话来得到有用信息。”

  “你可以趁着这个时候告诉我三清堂的事,为何不说?”

  “告诉你了……”

  苏元正浅笑一下,声音就此戛然而止。

  “告诉我会怎么样,你说啊!”景知瑜心急道。之前穆少飞惨死,他没能知道更多的消息;这下三清堂的人就坐在他面前,却什么也不愿意说。

  都说他是他们堂主的朋友,但他实在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个“朋友”。

  就在景知瑜步步紧逼的时候,房间的门突然被打开。

  看到来人了,苏元正立马恭敬行礼,“下官见过太妃娘娘。”

  太妃?

  景知瑜从未见过陆太妃,看到苏元正起身行礼,自己也一个激灵站了起来跟着喊了一声。

  余光顺着陆太妃一席长裙往上瞥去,看到门口那个风情万种的女人,心里不由感慨道:原来这就是康王的生母,听说她年纪比太后还要大些,但因为保养得好,每天也不像太后那样操劳国事,看起来依旧明艳动人。

  “平身吧。”陆太妃抬起她那纤纤玉手示意他们起身。

  景知瑜一抬头就对上了陆太妃那双媚眼,吓得赶紧低下了头。

  “你就是景知瑜吧?”

  陆太妃从进来的时候就一直注意着他,看到景知瑜眼神闪躲,命令道:“抬起头来,给哀家认认。”

  “嗯……”陆太妃看着景知瑜那张俊朗的面庞,不禁感叹道:“原来你长这样。之前一直听人说起你,却从未见过你。今日一见,倒圆了个心愿。”

  “娘娘不是专程来到平江见草民的吧?”

  “自然不是。”陆太妃遣退跟着伺候的丫鬟,缓缓走到景知瑜的面前,“哀家有些话想和你说。”

  说罢,陆太妃看向一边站着的苏元正,朝他摆摆手,直接打发道:“你去外面看着吧,这里没你什么事了。”

  “是,下官告退。”

  苏元正径直走出房间,将门关上,之后就站在门口守着。

  “哀家看你好像有很多疑惑,你有什么不解的直接问就好了。”陆太妃坐到主位,靠在椅子上拨弄着面前的空茶杯。

  陆太妃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自然是被伺候惯了的,看到茶杯里没水,便故意弄出点动静引得旁人注意。

  景知瑜暗自感叹,合着陆太妃把他当奉茶的丫鬟了。但碍于陆太妃的身份,景知瑜还是走到茶几边,重新烧水给陆太妃现煮了一壶茶水。

  “你倒挺会来事的嘛。”陆太妃看着景知瑜娴熟的洗茶动作,心里还挺宽慰的。

  景知瑜作为她死对头谈嫣的娘家人,陆太妃对景知瑜也没什么好印象。即便他跟陆风华是朋友,她也老是劝陆风华离景知瑜远一点。

  不过她真没想到,景知瑜看到她下意识一个发牢骚的举动,竟然还花工夫给她泡茶,看来是个有心的孩子。

  “没什么,我也是看着这边有茶具,便想着给您露一手。”

  没一会儿,一盏热气腾腾的茶水送到了陆太妃的面前。

  “味道还不错,挺好的啊!”陆太妃忍不住夸赞道。

  她一眼就看出这青花坊给的茶叶不是什么好茶,但景知瑜泡出来的茶水,喝着倒也不赖。

  “娘娘,您是为何大费周章地跑来平江见草民,您可以让草民直接去临安的。”

  陆太妃抬头看了眼站在她面前的景知瑜,指着他身后的椅子道:“你先坐,哀家一一与你道来。”

  即便不合规矩,景知瑜犹豫了一会儿后还是坐在了陆太妃的面前。与其跟陆太妃纠结规矩,他想还是直接进入正题。

  “是这样的,哀家知道陆风华是被韩充那贱人害死的。他想铲除异己,就要了哀家这么好的侄子的性命,陆家是咽不下这口气的!

  陆家从老早以前就暗自养军队,但在这节骨眼上,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能被谈嫣察觉到。要是被她发现,肯定会借着韩充的事大做文章,到时候军队没派出去就先折了。”

  “所以您来找我,是想让我带领这支军队?”

  “哀家听小苏说你想拦截韩充运往八闽的军火,这是好事。拦下了那批军火,由哀家的保管,假以时日韩充被捉拿问罪的时候,哀家就把这些当作他的罪证,这样最后判决的主动权就会偏向哀家这边。

  韩充这厮杀我侄子,欺人太甚,真当我陆家没了陆风华就不行了吗,哀家就是要让他看看什么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一提到韩充,陆太妃是怒目圆睁,丝毫没了身为太妃的矜持。

  “娘娘的意思草民明白。互惠互利的事,我自然没有异议。不过我还有个疑问想请教娘娘。”

  意见达成,陆太妃是松了口气。重新整理了一下妆容,放柔声音问道:“你还有什么问题,只要哀家知道的,都会告诉你的。”

  “娘娘这般信任草民,您难道就不怕草民,把这件事告诉太后?”

  “景知瑜,你跟太后关系不似从前,这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秘密了。我想你是最清楚谈嫣勾结韩充从你手上套走了那个军火作坊,还把你送到韩充的手上这件事了。

  那个女人为了巩固她的地位,不惜委以韩充重任。结果呢,仗是没打赢,把我侄子害没了之后直接带兵跑了。这下出事谈嫣才晓得着急,早干嘛去了……”

  陆太妃口直嘴快,指责起人来是一句接着一句,什么时候讲够了,什么时候才停下。

  景知瑜默默地听着,那些陈年旧事被陆太妃一一翻了出来。回想起从去年到现在发生的种种,景知瑜只能感慨世事无常,身边最信任的人背叛你;身边最亲近的人离你而去,最后自己才是那个孤家寡人。

  等陆太妃发完了牢骚,又交代道:“你一人秘密前往临安,到时候哀家让那些人假扮商队的伙计,跟你一起南下。”

  “草民记住了。”

  “那好,该说的都说了,哀家也要启程回去了。”陆太妃边整理自己的衣裙边自言自语道:“谈嫣她精着呢,还是早点回去别被她发现端倪。”

  陆太妃继而起身,景知瑜也跟着站了起来,将她送了出去。

  等苏元正和景知瑜两人将陆太妃送走,又结伴回到房间,两人再次面对面坐下。

  “大人,是不是跟太妃娘娘认识?”

  “我曾经受惠于陆家,是陆家的门客,自然也知道太妃娘娘。门客没做多久就被外派到平江做官。”

  “那太妃她……”

  “她不知道三清堂的存在。我是离开临安之后才加入三清堂的。这次是娘娘主动找的我,让我帮忙联系你。正好你去打听三清堂也是为了这个事,所以我就顺水推舟促成了这次见面。”

  苏元正这个解释天衣无缝,就是在告诉景知瑜,三清堂在其中最多算个中间人,所以这次碰面之后,就不要再借着这个事打扰了。

  “所以你也没打算跟我说清楚。反正你知道这顿饭过后,你依旧做你的父母官,而我依旧做我的生意。你不找我,我也不能去烦你。”

  苏元正叉着手,微微点头,“没错,是这个理。”

  “三清堂的堂主到底是谁,他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我面前,却又不告诉我他是谁呢!”

  景知瑜有些恼火,之前他就因为三清堂而跟阿木尔关系恶化。甚至他被阿木尔和那日松来回逼问的时候,他的一番辩解换来的也是对方的猜疑。

  他只是想知道一个实情,仅此而已。

  “景老板,听我一句劝,你有这个功夫想三清堂的事,还不如回去拾掇拾掇,早日启程。”苏元正又提醒道:“还有,按照新政令的颁布,你需要缴纳银子。到时候记得让人来官府登记缴纳一下,别忘了。”

  苏元正不提一嘴银子的事,景知瑜倒给忘了,今天让佟阳他们去典当行,也不知道典当的钱能不能凑齐十万两。

  “景老板,我看你这满面愁容,可是这十万两……”

  通过这会儿工夫的相处,他就看出景知瑜是个爱把心事挂在脸上的人。眼见他眼睑下垂,眉头紧锁,手指一直拨弄着他腰间挂着的玉佩,可见是在想心事。

  “别人我不知道。”景知瑜长舒一口气,“但我确实很难拿出那十万两的银子。”

  “时局动荡,生意本就不好做。”苏元正也感叹道:“袁伯明他出发点是好的,可却没能把特殊情况考虑进去。”

  景知瑜摇摇头,即刻反驳道:“大人,你错了。他不是没考虑到,而是怕有心人钻这个空子。想要这道政令不是废纸一张,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视同仁。这个袁伯明,有几分手段。”

  “哼!”苏元正不屑道:“他颁布的政令哪道不是朝着非富即贵的人动刀子。暂时可以,等大奚局势稳定下来后,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他就是在刀尖上行走!”

  “看来,袁大人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