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长路而终>第4章 4

  余怀之讲故事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就是能引人入胜。短短几句话,明明是历史书上都写过的内容,从他嘴里说出来却变了一层风味,好似糖渍梅子,酸甜可口,引人不停,想要继续进食。

  距离Alexander近了,余怀之步速放慢,手指偶尔扶一下桌子,眼镜下眸光明亮柔和,唇齿上扬带笑,举手投足间透足了文人骚客那股子气韵,好似他就是从那个朝代来的,讲述历史如数家珍,娓娓宾至。

  “正如小刘同学说的一样,苏轼这个人很复杂,但是他的人际关系也是很有意思。方才说他被贬之后经常会去找张怀民打发时间聊天,那么这个时间大部分还是在晚上,睡不着,太兴奋了;有的同学就要问,苏轼晚上找朋友喝酒聊天,赏月,白天他都干什么呢?他去找谁?据这个史书记载,他在被贬的这个过程中苏辙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一个作用,如果说苏轼的一生就是得罪人被流放、得罪人被流放,苏辙的一生就是往上爬救哥哥、往上爬救哥哥,来回循环。”

  台下又一片哄笑。

  “大家也知道苏轼一次又一次被贬,他流放的地方基本上都很贫苦,但这个人非常愿意为百姓做事。他空有心,没有钱,怎么办呢?”余怀之停了停,笑着继续讲,“这个时候啊,苏辙的第二功能就显示出来了。升官发财,加官加爵,专项扶贫他哥哥,帮助苏轼去建造他自己的善举。要知道,在苏轼的那些丰功伟绩上,有一部分是属于他弟弟的功劳,这点在历史传记中是有一定记叙,属于事实。”

  大家在书本上做笔记,写写画画,然后又一次抬头。

  余怀之笑着拍了拍巴掌,手指偶尔在空中点一下,语速不快不慢,“苏轼这一生做了许多帝王将相非常不喜欢的事。生气他就写诗,去跟皇帝发牢骚,结果被其他同僚抓住,非要置他于死地,苏辙一看完了,哥哥脑袋不保,这时候也不是求老婆放钱袋子,帮哥哥修桥铺路那么简单,他没办法,就继续往上升职加薪,捞他这个反骨仔的哥哥苏轼,让他不至于因为太得罪人而被乱棍打死。那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从某方面这就验证了,有一个靠谱的弟弟是多么重要?”

  两种命运截然不同,引的学生们大笑,为这苏氏兄弟俩感到有趣。

  “所以我们说,学习苏轼的诗词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时候我们去学情感诗,景物诗,长大之后,接触的这个内容就从他要抒发的这种情绪转换成了文字赏析,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字单拆是一种意义,当它组合起来变成词,变成简短的诗句,反而比长篇大论的直白叙述更能体现美。”

  隔着两排学生,其他人刷刷做笔记。

  余怀之眼神和Alexander对上,他微微一笑,很快又回到讲台上,继续接下来的课业进度。

  一节课结束,下课铃响起。学生们不愿意走,还要听他继续讲故事。

  后排两个传纸条的女生坐到Alexander身边来,想要继续女朋友问题,交换他的联系方式。

  Alexander掏出手机,告诉了两个女孩自己的Facebook,结果地域限制,她们根本登录不上去。最后无奈,只好开玩笑,让他办一张中国号码卡,回来再联系。

  前排的学生围到讲台旁边去,把余怀之用处在中间,拿自己的笔记给他看,向他请教一些有关野史的问题。

  Alexander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遥遥望着台上的中年男人。

  见余怀之风度翩翩,笑谈自如,想起齐百川说他是国内最棒的汉语言教授,很有造诣,更加敬佩,期待放学同余怀之回家去,好好与他接触,请教。

  下午6点多,终于,所有课程结束。

  他余怀之办公室整理了公文包以及要带的物品准备回去,转头瞧见Alexander那只皮革箱子,这才想起来学校指派自己的任务。

  问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师:“小王老师,来汉语言系的那个交换生,见到他了吗?”

  “他好像去上刘老师的课了。”王老师说,“刘老师,今天有一节红楼梦赏析,也是挺有意思,据说还给学生们放了一段原片,可能这个小洋佬儿感兴趣,就去看电影了吧。”

  余怀之看了眼手腕上的表,这个时间应该也下课了。

  他犹豫要不要去教室找人,怕Alexander走丢。

  下一秒,办公室的门被人敲了敲:“sorry,shall we go home now?(抱歉,现在要回家了吗?)”

  “来得正好。”余怀之拿起他的箱子,“要走了,冰箱里没有菜,要去市场买一些回家。你想吃什么?”

  Alexander等他出来,才乖乖跟在余怀之深厚,小声问:“我们,能不能,吃中午的鱼。”

  “鱼?”他中文还是很不标准,不过看得出很努力在讲,值得夸赞,余怀之就问道,“什么鱼?”

  中午接着几个交换生耽误了一些时间,他没能在食堂吃上饭,随意泡了一包素食面当午餐,也不知道Alexander说的是什么鱼。

  外国人经常喝牛奶,普遍个子较高,骨架较大。

  Alexander喜欢各种球类运动,二十岁就长到了一米八三,加上那一头金发绿眼睛,走在大学校园中格外引人注目,好似哪里请过来的模特,一道相当亮眼的风景画,走路都要停下来多看几眼才是。

  然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身材比例再完美,跟在余怀之后面还是略输一筹。不及余怀之个子高,肩膀也没有余怀之宽,乍一眼看过去成熟男性和青少年,完全拉开距离,区别肉眼可见,一个青春洋溢,一个成熟儒雅,分别不同的两种人,两个年代。

  余怀之一只手提着Alexander的行李箱,边往校外的教师停车区走,边思考今日周几。

  来到车前他也想了起来,今天是周二,餐厅提供清蒸鲈鱼。

  打开后备箱,行李箱放进去。

  余怀之说:“我记得初中有篇课文叫钓鲈鱼,当时作者就写他们把钓过去的鲈鱼做成了柠檬清蒸口味,非常好吃,肉也很鲜嫩,我到现在都印象深刻,没机会尝一尝正宗的美式清蒸鲈鱼。”

  Alexander听不懂,就随便点点头。

  可能齐百川提前告知了食堂今天要来交换生,连厨师都按照外国人的口味做了几道佳肴,怕那些国外来的孩子吃不惯中国饭菜。

  余怀之的车是一辆高底盘的SUV,后座宽敞,车身也擦的锃亮。非常注重养护。

  后备箱关上,Alexander来到副驾驶,钻进去。

  车内欣赏一遍,他非常喜欢余怀之的车台上的一尊水晶苹果。想要摸摸看,手指伸出去又想起来应该先询问主人意见,于是问余怀之:“Can i play?”

  他没有任何拘束,左治亚洲生长起来的小孩天性熟络活泼,像一杯北美洲的热情龙舌兰,充满了外放的魅力。

  一支不值钱的摆件而已,余怀之没理由那么小气。他同意后,Alexander才把那只小苹果拿起来,放在手细细查看。

  这种中国工艺品大部分生产于浙江义乌,很多并不名贵,但放在车台前就显得非常有意思。

  而且其中一些还富含寓意,比如出行平安之类,也是图个吉利。

  “It's very beautiful.(很好看)”Alexander的绿眼睛透过傍晚的霞光映照在水晶苹果上,显得比这只工艺品更加精致。“I like it.”

  他捧在掌心里,对余怀之说,“When i go back,Can i have same one?(当我回去时,可以送我一只吗?)”

  “当然可以。”余怀之发动车子,向校区旁边的住宅区开动,“等你休学旅行结束,我可以送你三样东西。什么都好,你自己挑。”

  Alexander果然开心地笑起来,而且进步很大,这一次他说对了,“谢谢老师。”

  平卷舌音有些分不太清,但那不影响美观。

  余怀之笑了笑,载着Alexander在夕阳大道下回到属于他自己的住宅区。

  一路氛围良好,这位漂亮热情的交换生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看上去是真的非常适应,和那些难搞的小朋友完全不同。

  湖力大学原本有职工宿舍,专属的一栋楼后来被用作留学部门,教师们就集体搬了出去。

  大概是老校长知道儿子这样做非常对不起曾经的骨干臣子,就算躺在病床上,仍要求女儿将学校外面原来修建的补习楼划分区域,补偿给那些教龄较高的老师。

  余怀之作为湖力大学镇海神宝,又是每年招新率的指望,老校长特意给他批了很大一块土地,还自掏腰包修了一个游泳池,做了一个二层小别墅给他住。

  这里的土地大部分都被开发商买走,前几年要规划。中间资金断裂,后来也没了信。周围10km内除了湖力大学,就没有别的建筑,也没有其他住户,算是休养生息的一处偏僻地。

  SUV停在栅栏外面,余怀之下车,拎了Alexander的行李箱走进房子。

  他的庭院内种满了玫瑰花,此时开得正艳,大片大片的红色摇曳在风里,人从中间过,花香衣衫留,长长一条石板小路特地修建成不规则形状,弯弯曲曲,台面下铺着些许鹅卵石,在两侧矮玫瑰丛衬托下有种非常罗曼蒂克的风格。

  像电影中大片绿浪翻滚下的一丛野花园,白色小洋楼伫立其中,风雨无阻的站岗放哨,院子当中还有一处铺满蓝色瓷砖,而且已经放空水的泳池。

  余怀之拿钥匙打开房门,身后Alexander没有立刻跟上。

  他回头,见金发碧眼的男孩子站在玫瑰花丛间,张开双臂,似乎是在感受这扑面而来的馥郁,唇角勾了勾。

  夕阳已经慢慢落下,他这里没有别的建筑,每日都可以目送太阳隐匿地平线后面去。

  这副场面无疑是美丽的,令人赏心悦目,以至于他又一次不可避免地想起,许多年前他风华正茂的那个夏日,有个人也和Alexander一样停在院子里,闻他的玫瑰花,仰头享受阳光浴。

  岁月无情似有情,许多年过去,再想起往昔,竟也被Alexander唤醒一丝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