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长路而终>第3章 3

  余怀之脾气好,对人的容忍程度早就开发到最大。

  方才齐百川跟他讲话,Alexander就一直站在旁边认真听,他耳朵里的东西也在一闪一闪,仿佛处于工作状态。

  他要没猜错,可能对方戴了翻译器,只是中文转英文需要一定时长,所以Alexander注定反应慢半拍,英文也确实没有中文精辟。

  “好,谢谢。”余怀之不计前嫌,一视同仁,像对待自己的学生那样拍拍Alexander肩膀,鼓励他,“加油,你可以。”

  金发碧眼的漂亮男孩冲他咧嘴一笑,一口白牙,绿眸微弯。那笑容在日间格外撩人心弦,散发出一种中西碰撞后的魅力,连见过许多漂亮美人的余怀之都心口一震,一种难言情愫滋生。

  如浆果迸溅汁液,又或蝴蝶振翅,无论什么,总是让人难忘的,刻骨铭心。

  久违的感觉令余怀之一下子年轻了20来岁,许多隐藏在心里的情谊又再次发酵出来,透出一丝长久酝酿的岁月香味。

  远水难解近渴,旧人难比新人。

  既然是学校指派给他的交换生,余怀之坦然接受,拿起Alexander的随身行李:“这个先放我办公室,我下午还有一节课,等放学我带你回去。”

  同声传译需要几秒钟的延迟,Alexander听懂这句,点点头,对他说:“斜斜,老师。”

  “谢谢。”余怀之纠正他,“四声,不是二声。”

  声调问题很显然难住了Alexander。他不明白二声和四声什么意思,但还是模仿着余怀之的口吻重新说:“谢谢,老师。”

  余怀之一笑,提起他那只不太重的箱子去办公室。

  何子欣带领Alexander他们去食堂吃饭,齐百川紧随其后。一行人有说有笑,背影逐渐亲密,没了方才的紧张疏离,终于算朋友。

  这一次国外来的交换生里就他需要特别关照,何子欣和齐百川提前商量过,吃完饭,其他留学生由各自的老师带走。

  剩下Alexander,他们俩带他在湖力大学好好参观了一圈,所有标志性建筑讲过,介绍过重点教师,当提起余怀之,何子欣特意多提了几句,大意还是他有多么厉害,多么底蕴深厚。

  Alexander通过翻译器,听到了许多传奇性的故事。

  他们外国佬对于国内的大文豪本来就有一种朦胧的滤镜,而余怀之刚好又是他非常喜欢的古诗词领域的一位名将,半辈子都在潜心研究诗词歌赋。

  自然而然,顺水推舟。

  他对余怀之更为敬佩,认为他有勇有谋,是一位英雄豪杰。

  汉语言课程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许多,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多到超出想象。

  下午,留学生们纷纷回到各自的教室去认识新同学,Alexander也前往小教室,和其他师兄妹一同听余教授传授课业。

  湖力大学的大教室能容纳几百人,小教室就和普通班级没什么两样,里面顶多坐七八十个,多媒体设备也比大教室的陈旧一些。

  余怀之将课件导入投影仪,台下一片安静。学生们翻开课本,寻找他要讲述的那一课内容,

  Alexander在最后一排坐下来。

  他是留学生,这张漂亮风发的脸蛋在小教室内从未出现过,大家都听说了学校要来一批外国人,看见他出现在这里感到非常新奇,时不时朝后面张望打探。

  那些目光有打量,有好奇,还有不少大胆的对他挥手打招呼,对外国友人进行友好的问候。

  余怀之转身后才看见最后一排多了一个外国学生,还是要寄宿他家的Alexander。

  齐百川早就说明这个学生来头不小,校长为了得到教育资金,特意将Alexander安排给他。就是为了让他领略中文的魅力,以及湖力大学独树一帜的教育风范。

  和普通的视察不一样,这既不是异常有评分的公开课,也不是一种作秀表演。

  余怀之没有点名,上他课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从不用担心是否因缺席而被记过,他也不是纠结于形式主义的人,压根不在意这个。

  简单调试过播放速度,余怀之双手撑着讲台,开始上课:“好,那么我们这节课要讲的是唐代诗人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赖》。”

  指节在键盘上一敲,屏幕上突然出现一段词: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余怀之嗓音偏低,很有磁性,他侧立在屏幕一边,字正腔圆念出这一首完整的词,底下学生听得如痴如醉,眨眼间青山绿水浮现眼前,一夜轻舟缓缓荡漾过两侧碧波高山,鸟儿惊飞,烟雾缭绕,多少皇帝隐士曾辉煌一时,如今也只成了空名一场,多么令人唏嘘,感慨天地间一切留不住,只有美景如花似玉,亘古不绝。

  他这首词Alexander听不太懂。耳机里翻译的英文很多很长,甚至还出现了许多平日里听不见的非常用词,大概就是词的直白解释,少了许多诗情画意。

  一旁传来一只小纸条,Alexander朝一边望去,两个漂亮女孩冲他挥挥手,眼睛很大,眼影涂的很亮。

  课堂上的交头接耳国内国外都有。Alexander难以拒绝新校区发来的第一份好友邀请,拆开小纸条,上面是一句可爱的英文,对方询问他是否有女朋友,几岁了。

  Alexander咧嘴笑了下,无奈摇摇头,冲对方比了个20。

  他将纸条倒扣在桌上,对于女朋友问题完全没有回答,是不想,也觉得太无聊了,这种八卦耽误他认真听讲。

  余怀之对最后一排的小动作尽收眼底。以往在他的课上,大家全凭自觉来管控课堂纪律,那两个女孩属于调剂过来,抱着好奇的态度抢了他的课,却没有一节认真听。

  他对这种行为眼观而过,无心学习古诗词的人,就算再劝也不会认真听。不如省省力气,更多注意那些想要听讲的孩子,手持书本千万卷,赠人前程万两金。

  “诗词歌赋分为很多种。”余怀之将大意展示给同学们看过,在黑板上拿粉笔写下苏轼二字,添上一只问号,“这个名字从小学课本一直贯彻到大学,甚至读博的教材中还会出现。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将这个名字从一个点延长到一条历史长河那么悠久?”

  做过功课的学生们纷纷举手,想要回答这个问题。

  余怀之走到台下,笑着点了一个学生:“好,请这位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

  男孩子资料抄的不全,为了上余爹一节诗词赏析,大半夜就做功课,结果抄着抄着还睡着,后边的字迹根本看不清。

  “苏轼,字子瞻,字和仲。号铁冠道人,汉族,眉州眉山人……”简单资料念了两句,他挠挠头,“余爹,我后边字写花了,能拿手机念吗?”

  余怀之笑道:“哦,看来这位同学非常具有科技意识,还知道通过网络来寻求帮助。但是很抱歉,我的课堂上只允许出现多媒体投影仪一个科学设备,毕竟咱们研究古文跟古人的,对吧?还是要要对得起他们没手机可玩的日子。”

  学生们哄堂大笑,男孩不好意思地坐下,余怀之拍拍他表示安慰,又叫了另一个女学生。

  “苏轼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最擅长苦中作乐。”女孩翻开本子,“苏轼的官途比较坎坷。被流放了好多次,本来他是大宋顶流,结果因为党政之争一辈子都没有一个安定,打击后写下的诗词慷慨悲壮,虽然过得很惨,但这个人挺能打的。”

  学生们跟着笑,余怀之也笑,目光透过前排的学生,投向最后一排的Alexander。

  他也在笑,虽然没听懂什么意思,可他应该猜到了这是某种笑话,所以大家笑,他也一起笑。

  这个行为很明智。旁边的男生真以为他听懂了,熟络地勾住Alexander的肩膀跟他比了个能打的动作,又竖大拇指,为他解释什么意思。

  英文加持下,果然他那笑容比刚才真心了很多。

  一双绿眼眸也变得深了几分,还拍了拍搂他肩膀的男生,一副跟人“哥俩好”的德行。

  余怀之勾了勾唇角,脸上一丝不易察觉的笑:“这位同学说苏轼很能打。那你再介绍介绍,怎么个能打?他的生平都做了哪些能打的事?”

  “苏轼不仅做官,他还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写诗,画画,旅游等等……哦,对了。”这个女同学眼睛亮起来,“他还发明了特别多的美食,比如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羹,东坡饼,东坡豆腐……我爱吃东坡肘子,嘎吱嘎吱一咬,倍儿香。”

  余怀之这下是真的笑了起来,“好嘛,托你的福我还欣赏了一段相声贯口,请坐。”

  在场的许多同学窃窃私语,好像学了苏轼那么多的诗词歌赋,却很少有人把他和苏东坡画上等号。

  “环境造就人才,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余怀之顺着过道慢慢向前,一边为大家讲解,“我们书中所涉及的苏轼,小学生知道他是诗人,是宋代的,初中生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还知道一句非常著名的怀民亦未寝,他喜欢去找张怀民,高中生知道苏轼日啖荔枝300颗导致上火,他弟弟苏澈非常心疼哥哥,劝哥哥要戒酒,不要太满足口欲,等到了大学,我们就开始接触他的生平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