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235章 朱允炆现身东洲

在郑义在家逗孩子的时候,圣旨下来了。

他看到圣旨后,被震惊了一下。

特别行政区?

这么先进的吗?

朱棣不会也是穿越过来的吧?

或者朝廷里有人是穿越过来的?

不过不对啊,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不会没有蛛丝马迹啊。

想象一下,可以影响朱棣的穿越者,他能没有什么作为?

最少你不来个肥皂发发财?

要不然也来点精盐啊。

怎么这么突兀?

郑义觉得自己需要先静观其变。

做个最坏的打算。

万一穿越者利用朱棣对付自己,自己也不能任由人拿捏不是。

还好一直以来自己没有躺平,不但挣了无数的钱,还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巨大的金身。

而且自己也一直在推进东洲计划,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自己还可以去东洲。

面对茫茫大海和拥有坚船利炮的自己,即使有穿越者,他也拿自己没有办法。

想通了这些,郑义也就不太担心了。

再看圣旨里的审批权,郑义明白了。

朝廷拿到了成立特别行政区的审批权和新政的审批权,自己所作所为就被打上了朝廷的烙印。

做好了是朝廷的功劳,因为是人家成立和审批的。

做不好,黑锅都是自己的。

尼玛,果然都是一群官场老油条。

简单两手,就把自己利用了。

但是郑义不在乎啊。

他做的一切都是在改变老百姓的行为模式。

以前被人像猫狗一样的圈着,都成了一只只绵羊。

而且形成了在有效空间内明争暗斗的习惯,不懂的团结,不懂的争取,不懂的自己主动抗争,没有主观能动性到处都是教你该怎么做人的。

但现在,在民兵制度,防卫制度,群体产业的模式下他们知道了团结的重要性。

在武器入户,长老议会,联防,推进教育和法律的普及下,他们明白了怎么说不,怎么抗争。

现在的赏功制度则让他们参与到了考核中,使他们正在养成主观能动的习惯。

肉体上的奴役不可怕,精神上的奴役才是可怕的。

明明一个绝顶聪明的民族,在国际上却以内斗,不团结,坑自己人出名,这是一种耻辱。

这不是郑义想看到的。

未来的东洲应该是一个拥有新思想的新世界。

时间匆匆。

又是一年过去了。

大明还在默默的进行军改。

北五府的军队也被调走一半。

环球探险队依然没有音信。

朱允炆的消息却传了回来。

朱棣在听说朱允炆到达东洲后,自己也吃了一大惊。

而发现朱允炆的是一只民间自发组织的南洋探险队。

他们在往东的航行中,发现了非常多的岛屿,在进入一个岛屿后,被朱允炆带人偷袭抢了一艘风帆船。

于是他们开始追击,朱允炆开始逃跑。

就在这一追一逃间他们到了东洲。

然后朱允炆弃船上岸后,钻进林子里消失的无影无踪。

朱棣现在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因为随着朱允炆的发现,大明内部就有了不和谐的声音。

那些因为新政,逐渐失去地位和财富的顽固分子,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开始了串联。

你问郑义是怎么知道的。

是孙若微告诉她的,有人联系了她,被她抓了起来丢给了郑义。

郑义转手又给了朱棣。

查清楚情况后,朱棣都想哭了,因为这些遗老遗少还不少,很多甚至是朝廷命官。

养了他们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一个养熟的。

朱棣如何没够不生气?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是朱棣自己卸磨杀驴的事情干的太多了,寒了很多人的心。

这些人害怕,朱棣会像朱元璋一样,在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把他们抓起来全杀了。

所以他们就有了追随朱允炆的心思。

朱允炆当初虽然对他的那些叔叔非常狠,但是对他们这些文臣却是非常好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追随朱允炆。

“你们就不怕朕杀了你们吗?”

朱棣继续无能狂怒。

涉及的人太多了,杀不杀,朱棣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朱高炽这时候又站了出来。

“父皇,不是要外封吗?”

“汉王已经封到了身毒,不如把朱允炆封到东洲。”

“这些遗老遗少,也都送出去,大明还能安宁点。”

“杀了,也只能解一时之气,而且他们也没有想要造反的意思。”

一些老臣跪在地下。

“陛下,我们真没有造反之心。”

“我们只是觉得,只是觉得,先皇孤悬海外,也需要人。”

朱棣闻言大怒。

“还说没有二心,朕待尔等不薄,你们就是这样报答朕的?”

“拖出去砍了,全砍了。”

杨浦这时候又跳了出来。

“陛下,罪役制度已经通行天下,砍头这样的事情不合法理。”

“而且他们是去寻先皇,我朝法律还没有对这种行为设定罪责。”

“就是依照惯例最高也不过死役。”

“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高炽闻言后背冷汗一下子就出来了。

赶紧给杨浦使眼色,你参与进来干嘛?不想活了?

杨浦对于朱高炽的眼色却是置若罔闻,他之所以站出来,就是对朱棣无限制的权利不满。

凭什么你说杀就杀?罪役制度都施行了,都没有了砍头这样的刑罚了,你这不是破坏法律权威吗?

朱棣看向杨浦的颜色也冷了下来,他早就对这个郑义的小迷弟不满意了。

现在更是忤逆他。

“放肆,你眼里还有朕吗?”

杨浦还是挺直腰杆,不卑不亢的说道。

“陛下,如果臣不站出来,任由事态发展,那以后针对犯罪,底下的人又该怎么做?”

“难道砍头与罪役共行?”

“根据统计,最开始实行罪役制度的时候,被治罪的人中有一成为误判,有半成则是被诬陷,这半成中,更是有一半是当地官绅官商勾结故意害人。”

“陛下金口一开,以后就会有无数的无辜百姓被人阴死。”

“这是陛下想看到的吗?”

朱棣沉默了,罪役制度施行以来,平反的案子确实挺多。

人没死还能喊冤,死了那是死无对证,一了百了。

罪役制度施行以前,依靠审案发财的人多不胜数。

罪役制度以后,地方官审案也不敢那么随意了,也开始学习起来了查案审案的知识。

“那又如何,朕难道还不能杀个人了。”

朱棣的语气明显软了下来。

杨浦再道。

“陛下,嗜杀的名声不好,既然可以换一种方法解决,陛下何必污了自己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