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234章 特别行政区

北五府的底层升迁制度和赏功制度,没过多久,就在大明传播了开来。

对于刚刚完成村镇治政改革的大明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新的东西还没有玩明白,又来了新东西,根本无法实现融合。

而大明现在正在进行了军卫改革,根本无法抽出精力来继续推进升迁制度和赏功制度。

朱棣就气的牙痒痒,在朝堂上就咆哮了起来。

“胡闹,他认为他是谁?是天王老子吗?他眼里还有没有朝廷,还有没有朕?”

最重要的是如果继续下去,他一个皇帝,就成了一个拾人牙慧的人。

让全国百姓怎么看他?让朝臣怎么看他?历史怎么看他?

他都让步了啊,郑义还是让他如此难堪。

如果北五府继续无底线的执行新政,那整个北方到底谁说的算?差异化发展的结果就是和大明脱节,分裂成国。

一个拥有自己一套管理方法的地方,那不是国中之国是什么?

而且郑义搞的升迁制度,直接就把朝廷派过去的官员丢到了底层,排除在了决策层之外。

那朝廷在北五府还有一点影响力吗?

虽然以前也没有。

但是我把人派过去还没有几个月,你就把人赶到了乡村,你这是给我难堪。

夏原吉等人闻言,没敢大声出气。

太子朱高炽在这时候站了出来。

“父皇,郑义每到一地就会推行新方法,前有长老议会,再有村镇治政,罪役制度,到了北方奴役制度,开拓队制度,治安队制度。

现在的升迁制度和赏功制度,并没有太过突兀。”

“而且朝廷对于郑义也是一贯以放养的心态来视之,优则用,劣则弃,于大明有利。”

“再说父皇,现在上海不是重新融入到了大明吗?”

“只要我们能够在之后的整改中,吸收掉这些好策略,大明和北五府就有统一的政令,并不会出现独立的祸患。”

朱棣闻言,脸色都黑了,你这不是让朕继续跟在郑义屁股后面吃他剩下的吗?

杨浦这时候看向朱高炽的眼光都变了,太子越来越对他的胃口了。

不管是原先的应天府商改,还是后来的上海,再到现在的北五府。

郑义充当的都是改革先锋的角色,他所到之处可以叫做新政试验区。

这种方法,直接破除了历朝一直以来的变法魔咒,也增加了权贵士绅树立阶级壁垒的难度。

大明需要这样一个可以不断革新除弊的实验地。

这样的地方可以让一些有志人士,拥有一个发挥的舞台,不让权贵高官垄断了话语权。

在杨浦看来这是好事儿。

可这一切对朱棣来说,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受气了。

他怒声道。

“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朝廷国策,岂能一改再改?”

“如果都像他一样,大明还不乱了套?”

杨浦一看自己的主子要受气了,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

“陛下,此言差矣!”

“常言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大道如此,国道亦然。”

“所谓时移世易,随着情况的变化,我们也应该不断调整政策。”

“这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相变化推进的大道。”

“北五府能够在短短几年就从一片荒芜之地,成为大明粮仓,已经说明了镇国公决策的正确。”

“变革是永恒的真理,固化,僵化才是一切腐朽的开始。”

“大明应该习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的常态。”

“而且陛下这几年也在大力推进变革,岂能不明白其中道理。”

朱棣被杨浦的这些话堵的说不出话来。

但是私自篡改国政,在这皇权时代,本身就是重罪。

以前朱棣不说,那是因为他想利用郑义掣肘朝臣。

现在他不愿意了啊,现在是自己大展拳脚的时候,这天天被郑义抢风头,这算什么?

朱棣哼了一声。

“如果人人都像郑义,那大明政令怎么办?”

“如果人人学他,私改地方官府结构又该怎么办?”

“政令不统,其中的危害难道你不懂吗?”

杨浦却是胸有成竹。

“陛下,为了杜绝此类现象,不如设特别行政区。”

“让朝廷拥有特别行政区的绝对审批权,这样不就可以杜绝这种隐患了吗?”

“常言道,堵不如疏………”

朱棣一听常言道,立马堵住了他的嘴。

“停,咱们现在讨论的是郑义私篡朝廷体制的问题。”

“你不要左右而言他。”

杨浦却不依不饶。

“陛下,臣刚才说的就是解决之道。”

“不能以前郑义可以改,现在突然不行吧,就是要限制镇国公的权利,也应该有理有据。”

“陛下,要知道镇国公现在在民间的声望,可是如日中天啊。”

“不可不谨慎。”

朱棣闻言,瞬间冷静了下来。

威望,他突然回过味来了,郑义现在的威望是真的高的没谱了。

不只是战功,还有他带领百姓致富的能力。

当初迁移到北五府的人,现在过的日子可是羡慕死了无数人。

自己真的能够拿捏郑义吗?

朱棣开始皱眉起来。

夏原吉一看,时机差不多了。

“陛下,臣觉得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方法是很好的。”

“以前给镇国公的权利太大了。”

“所以才造成了现在镇国公越来越肆意。”

“不如设特别行政区框住他,再把特别行政区内试行新政的审批权拿到朝廷手里。”

这方法有操作性。

太子这时候也说道。

“父皇,镇国公确实有点无法无天,实行新规,怎么能不给朝廷上个折子?”

“不如下旨申饬他一下。”

折子?

朱棣像是想到了什么。

当初郑义被人行刺,郑义上了很多请他彻查的奏折,自己不想得罪孔家,所以把那些奏章全都留中了,也没有看。

不会吧,郑义关于新政的奏章不会在那里面吧。

如果是,那就尴尬了。

也没有人提醒自己啊。

看到朱棣的面色变幻不停。

夏原吉等内阁成员,互相看了一眼,当初郑义的折子陛下不会没有看吧。

朱棣看向了夏原吉等人,夏原吉等人赶紧低下了头。

一看他们的样子朱棣就知道了,看来是真有这么一个折子。

丢人啊,又丢人丢大发了。

你说你,这么大的事情,你为什么会把他们混在刺杀的折子里来。

尴尬过后,朱棣也没脸再在这上面做文章了。

所以他只能统合了杨浦和夏原吉的意见。

“既然如此。”

“那就下令成立北五府特别行政区,再责令郑义,不得擅自推行新政,新规新策,都需要经过朝廷审核。”

“以往所行既往不咎,以后再犯当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