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过关山【完结】>第24章 掌勺

  浴间中传来哗哗的水声, 而柴房中瞧见两人端坐灶台之前,凝视着火光出神。

  把菜菜送到浴间洗漱后,沈凭坐下和章伸闲聊了几句两个孩子的事情, 很快二人就把话题转移到了鸦川口上, 随着章伸的一番话下来, 也让沈凭逐渐意识到了另一件事情。

  启州无籍难民。

  章伸其实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但沈凭发现,他们每每谈起两个孩子从何而来时, 他的神情总是浮现出一些沉重,后来据他的描述, 沈凭也大概明白这其中的难言之隐出自何处。

  菜菜是无籍难民, 而吕星显然是启州人。

  章伸如柴的手握着一根新鲜的竹子, 此刻正捣鼓着灶台里的火堆, 以便保持着火势。

  他语气沉沉说:“这些无籍难民原本属于越州,但前朝年间越州受于外敌, 百姓为了取得良田被迫改户籍随了外寇。如今越州被收复回来, 当初那些为了良田改了外籍的百姓,却因户籍再次丢了田, 并且遭到越州户籍的百姓排挤, 被骂内奸, 多次寻求官府无果后便开始流落。”

  这些无籍的难民遭受歧视和排斥,被人认为是外敌余民, 那些觊觎良田的百姓,为了一己私欲, 鼓动旁人将流着同样血脉的外籍族人视为异类, 将其驱赶, 甚至划分三六九等, 最终逼得他们走投无路远离家乡。

  沈凭问道:“先生可是担心菜菜?”

  章伸拱火的动作顿了下,“我倒是盼着他能找到家人,若不能,也希望给他找户年轻人家养着入个户籍,但若是交给了官府,恐怕未必能这么圆满。”

  沈凭道:“先生何出此言?”

  章伸丢下手中的竹子,拍了拍掌心说:“今夜有一事未告知你二人,原本想与你们分道扬镳不再插手此事,不过终究还是一场缘分,也不妨告诉你,那吕星,是启州刺史的孩子。”

  闻言,沈凭不由一愣,“是那吕庆保的儿子?”

  他在世家中对这些官员都略有耳闻,而这位启州刺史吕庆保能让他记住,是因为沈怀建在抵达启州边境写过家书回沈府,书信上曾有所提及,此人打算自掏腰包从中州引水进启州,为启州修缮一条属于自己的江河。

  不过后来沈凭去了解过,这件事情被不了了之,哪怕吕庆保家财万贯,因启州的地理位置特殊,不少连绵矮山,若没有愚公移山的本事,绝不是区区银钱能解决。

  灶台里的星火仍旧在噼啪作响,章伸垂下的眼底难掩黯然,“吕庆保也曾试图改变越启两州百姓的局势,但也不过以卵投石,听闻他今年过后上京述职,需要得到百姓的大力支持,你说,若他知晓自己的儿子和无籍的难民惺惺相惜,会善罢甘休吗?”

  一旦失去了两州百姓的拥护,莫说升迁,恐怕还会受到连累也不止,这种节骨眼上,即便不是吕庆保,换作旁人都不敢轻易冒险。

  如此一来,这些人与其把菜菜交给官府,还不如让他自生自灭,免得引火烧身。

  院子外传来开门的声响,沈凭知道是赵或从市集中回来了,连忙起身朝外走去,远离灶台离开柴房后,寒冬的冷风迎面刮来,让他没忍住打了个喷嚏。

  赵或离开的时间有些长,但是当他们看到带回来的东西时,又恍然明白此行不易。

  他不仅为两个孩子买了新的衣裳,还为老人的宅子添了两个暖炉,如此一来,暖炉燃起后,这间小房子也终于暖和了起来。

  待把所有事情都安置好后已至深夜,虽然沈凭心中还有事情想继续打探,但考虑到老人和孩子折腾一天需要早些休息,他寒暄了几句后,便和赵或离开了小院。

  两人走在回去驿站的路上,刺骨的寒风从小巷里灌进来,让沈凭冷不防地打了个哆嗦,忍不住腹诽拿走自己氅衣的小贼,心想路不算远,咬咬牙很快也能回到。

  他把章伸说的话全部告诉了赵或,毕竟两人一路同行,若打算留下来的话,还是需要提前敲定好主意。

  就在他准备把多留一日的计划说出,忽地肩膀一沉,暖烘烘的感觉自后背卷席全身,等他转头看去时,只见赵或扶着吞山啸一言不发。

  他一时哑然,冻僵的脸上也扯不出笑容,看着赵或背影的神情中带着些迷蒙。

  赵或看见身边走慢的人,疑惑地回头看去,入眼瞧见一张冻得茫然的脸颊。

  “看什么?走啊。”他朝沈凭喊道。

  沈凭眨了眨干涩的眼睛,走上前说:“谢谢。”

  赵或道:“谢什么谢,本王是让你替我拿着。”

  再这么说话牙齿打磕绊,他都要听不清楚在说些什么了。

  沈凭能感觉到身体渐渐回暖,对于他的话也没有再去挑刺反驳,自然也不会想太多,权当是得了赏赐的心思。

  他回想起今夜发生的事情,又道:“我想明日去找一趟章老。”

  赵或道:“嗯,顺便把两个孩子带走。”

  沈凭抬首看了眼他,随后点头表示赞同,其实这个是他留下最主要的目的,了解多一些有关启州的事情,也许能让他查到沈怀建遇刺的线索。

  两人并肩而行,赵或见他点头后不再说话,偏头看去时,瞧见他眉头微蹙的模样,思忖着询问:“你想通过无籍难民和启州百姓这件事情为线索,入手去调查遇刺案?”

  沈凭有些意外自己的心思被一眼识破,但他并未掩饰自己的想法,承认道:“父亲遇刺前正是遇到了无籍难民,或许这是个突破口。”

  赵或道:“的确是个方法,不过难民从越州而来,恐怕我们要过了鸦川口前去越州一趟。”

  不过沈凭思忖着说:“也许有一人能帮到我们。”

  赵或疑惑看他问:“谁?”

  沈凭回道:“吕庆保。”

  次日一早,和章伸约好时辰的两人提前到了小院,只是来给他们开门的不是章伸,而是寄住的两个孩子。

  吕星和菜菜两人都穿上了新衣裳,许是安安稳稳睡了一夜的原因,两个小家伙看着比昨天精神多了,也让沈凭看清他们两个的模样。

  年纪相仿,十岁不到的孩子胆子大得离谱,连离家出走这种事情都敢做。

  但是离家出走的这个想法却又很快被否认了,据赵或和孩子们打闹中得知,是菜菜想带吕星去鸦川口,带对方去自己家里玩。因为菜菜说他家中附近有一座火焰山,只要玩游戏赢了就能去一探究竟了。

  为了这个约定,菜菜不惜千里迢迢上启州城找吕星,之后去了吕府找到对方后,带着他跋山涉水回去鸦川口。

  这件事情虽然荒唐,但在沈凭看来却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毕竟连穿越这种事情都能发生,他倒是没有什么可惊叹的了。

  待到章伸回来后,只见老人手里提着菜篮子,沈凭见状立刻上前帮忙,不过还没碰到那菜篮子时,有两个小身影从他身边穿过,十分积极接过老人手里的东西。

  老人慈眉善目的脸上顿时笑容满面,看着两个孩子绕膝争活儿干,索性由着他们把菜篮子提进去柴房。

  随后他停在了沈凭和赵或面前,笑盈盈说道:“留下来吃顿饭吧。”

  他们两人相识一眼,看向老人时默契地点了下头。

  不过赵或还是把话先说开,“我们打算午后启程去鸦川口,今早我们收到消息,吕庆保在鸦川口。”

  昨夜他派人连夜去查吕庆保的行踪,得知对方近段时日都在鸦川口查案。

  老人脸上虽然还带着笑,但听见这句话时,眼中还是闪过失落,不过很快他又恢复如初朝着两人说道:“也好,也好。”

  沈凭轻声道:“若有缘,晚辈必将两个孩子的消息带回给老人家。”

  章伸听见时略带喜色,深知山水相逢终究分别的道理,遂也不再伤感,带着两人有说有笑地往柴房而去。

  几人分工明确,赵或负责看着院子里两个打闹的孩子,实则是因为吞山啸被他们强取了,需要时刻瞅着他们免得受伤。

  沈凭则在老人身边打下手,备菜烧柴什么杂活儿都做了,唯一不敢碰的就是掌勺。

  当他端着木盆出门洗着第三轮菜时,恰好看见廊下站着的赵或。

  他弯腰在搭起来的石桌上仔细地洗菜,双手被冷水泡得通红也没有耽搁。

  赵或盯着那双僵硬修长的手在冷水里摘菜,语气带着些嘲讽说:“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公子啊,这双芊芊玉指还真遭不住吃苦。”

  沈凭手中的动作没有停下,但嘴上却不饶人,暗示道:“是啊,我这双手用途在哪,难道你还不清楚吗?”

  “你!”打耳光的旧事重提,让赵或倏地转身怒视着他,但为了不暴露身份还是决定忍下来,靠近他低声警告,“凡是不过三,这事儿我跟你没完。”

  沈凭把洗干净的菜端起来,通红的双手稳稳握着木盆,起身时见他隐忍的样子,忽地脑海灵光一闪,浅笑道:“让殿下受委屈了,不如我为殿下掌勺一道专属你的菜如何?”

  赵或闻言垂头看向他端着的木盆,盆子里放着些新鲜的蔬菜,看样子若是仔细捯饬一番,并非成不了美食。

  所以他不仅答应了沈凭这个提议,还贴心帮他将木盆端回柴房里,满怀期待地点了一道菜给自己,顺便多嘴问了一句做法,但却没听懂沈凭那五花八门的操作步骤,最后不疑有他,还是带着欣然回到院子中,陪两个小孩尽情地玩去了。

  然而,当赵或看到出锅的成品后,当时的他始终无法逼着自己下手夹菜,可面对沈凭那翘首以盼的神情时,他又妥协了,最终还是故作坚强打破这场僵局。

  在赵或舍命尝了一口那道五颜六色的菜后,他当即在心中含恨发誓,今后绝对不会再去相信,沈凭说出任何一句用厨艺献殷勤的话。

  但是在多年以后,他反倒活学活用起来,将沈凭的胃拿捏住了。

  作者有话说:

  谢谢阅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