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御史上奏了高廉求援的奏呈。

  “官家,那宋江不仅即将攻破高唐州,他还派手下攻破了高唐附近几州。”

  赵佶眉宇间满是郁色,最近这接二连三的噩讯让他烦闷至极。群臣亦是讶异,高唐及附近几州不似山东几路贫瘠,这下他们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

  “高太尉,若下官没记错,那高唐州知府乃是你的叔伯兄弟吧?”

  “是。”

  “一州知府居然被一伙强盗打的向朝廷求援,不知高太尉对此作何解释?”

  高俅反讥:“若我没记错,当初宋江拜山攻庄时我就据理力争过,还是几位政事觉得大题小做来着。”

  “你……”

  “够了!”赵佶打断几人的争执:“高卿,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禀官家,那宋江已经聚集山东几路盗匪,而且在民间颇有威望,臣觉得朝廷应该立即派兵镇压。”

  赵佶点点头:“众卿觉得应该派谁去剿灭此人?”

  光禄大夫直言:“回官家,臣觉得高太尉能胜任此事。”

  “禀官家,臣自是愿意领兵剿匪,只是臣近日忙于出征事宜,恐怕没有其他精力剿匪。”

  攻辽和剿匪孰轻孰重赵佶自然明白,只是那宋江如此挑衅朝廷,若是放着不管岂不是有损天家威严,此时他不可避免的想起童贯……

  “官家,臣想推荐汝宁郡都统制呼延灼为征寇大将,此人善使双鞭、英勇善战,定能剿灭梁山贼寇。”

  赵佶对这姓氏有些印象:“不知他和呼延赞有何关系?”

  “官家,此人正是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大将军的嫡派子孙。”

  “好,宣呼延灼即刻进京觐见。”

  “遵旨。”

  两日后

  赵佶看着跪在下首的呼延灼很是满意。呼延灼此人仪表堂堂,英姿俊伟。他平日里多喜花荣燕青之色,却不想呼延灼这般锁金抹额、七星罗袍之貌看了也甚是舒心。

  “呼延灼,你可有信心剿灭贼子?”

  “臣定不负官家厚望。”

  “好,赐踢雪乌骓一匹。”

  “谢官家。”

  下了朝后,赵佶单独宣见了高俅。高俅走进内殿后就看见了他那般愁眉苦脸的模样。

  “官家,您这是怎么了?”

  “长安啊,你说我是不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这话已经不是赵佶第一次问高俅了,高俅猜测他应该是因为最近接二连三的事短暂的振奋了一下。没办法,实话又不能说,高俅只能想办法挑角度说。

  “官家,已经有多少人不曾想过夺回燕云十六州了,不是所有帝王都能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般的,您已经做的很好了。”

  赵佶闻言舒展了眉角:“你这话听着比御史说的还要舒适。”

  高俅笑而不语,他的良心已经很痛了。

  “哎!”赵佶笑过之后又长声叹气:“高卿啊,你看那儿。”

  高俅顺着赵佶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他心领神会的打开那些书信,只见上面的内容多是童贯问安之语。他此番没有咄咄逼人的诉说自己的功绩,只回忆起与赵佶从前的点点滴滴。

  而最后一封信则是他自请剿匪,童贯言其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之上。

  高俅明白赵佶这是又于心不忍了,他只稍微思索便顺着他的心意:“官家,那呼延灼虽骁勇善战,但他并无作战经验,不如就成了童贯的愿让他一起征寇吧。”

  赵佶闻言后满脸感动:“高卿,还是你最懂我的心意。”

  高俅在内心偷笑,他就知道童贯不会安分,此番正好让其永无翻身之日。

  回到太尉府后呼延灼登门拜访,他感谢了高俅的提拔之恩。

  “呼延将军不必多礼,吾还有件事要拜托你。”

  “太尉请说。”

  “童贯会随你一起剿匪,他说什么你全都听着便是。”

  “这…”呼延灼为难的皱着眉:“若他提出不当之策又该如何?刘法将军战死之事我等皆有耳闻。”

  “全然听着便是。还有一件事,若将军不幸战败……”

  “不可能!”呼延灼斩钉截铁道:“太尉请放心,此番就是拼了性命也绝对将贼首诛之!”

  高俅摇摇头:“你千万别小看宋江,此人在民间很有威望,而且他手底能人异士颇多,骄兵必败的道理你要懂。”

  “太尉教训的是。”

  “我说的是万一,万一将军不幸战败,切以自身性命为众,宋江颇有仁义之名,无论他说什么,你且应着便是。”

  呼延灼闻言很是感动,虽然他不太理解高俅的意思,但他能看出来太尉居然如此的珍重于他,士为知己者死,他必定结草衔环以报赏识之恩。

  一切准备妥当后呼延灼率大军出发,而他也不负众望向朝廷传来的捷报。

  也幸亏水泥路的便利,当呼延灼赶到高唐州时,宋江已经攻破了城门,但凡他晚上一步,高唐州就会失陷。

  宋江也算逃的及时,大军因其余几州的失陷并未立即追赶,可等到宋江退守梁山后他才明白高俅所言之理。

  梁山因天然的地势万分难攻,呼延灼就增派厢兵围困他们。那宋江也是个有脾气的,当即派出梁山大军出门对阵。

  他力战几人不曾落得下风,但宋江手下有一女娘甚是英勇,她名唤扈三娘,手使两把双刀,竟将他的副将彭玘生擒。

  呼延灼不得已与韩滔摆下连环阵,此阵逼得梁山军队退守梁山。

  眼看梁山军已经被逼的走投无路,童贯却在此时与他产生分歧。童贯本想借攻打梁山重得军功,但呼延灼有勇有谋,此战竟无他发挥之地。

  呼延灼的意思是将梁山众人困守至枪尽粮绝,童贯却认为该趁势而上将梁山众人一网打尽。他二人为此争夺不断,而此时的汴梁城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时迁作商人打扮来到汴京,他本是带着重要的任务而来,可他却被京城繁华迷了眼。莫说梁山之地,便是他原先所在的州府也比不得这里的百分之一。

  时迁平日里偷鸡摸狗惯了,此时的他不免手痒,他一个照面便将一小娘子发髻上的玉簪拔掉。

  等反应过来后他使劲叹了口气,宋公明哥哥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要惹事,他只能叫住那小娘子。

  “小娘子,你的玉簪掉了。”

  那小娘子摸了摸自己的发髻后轻笑一声:“多谢小官人,小官人从外地来的吧。”

  “正是,我来此经商。”

  “汴京繁华,小官人可要多留几日。若不知何处有趣,可买上一张近日的报纸,愿小官人在汴京玩的尽兴。”

  “哎,哎,好。多谢小娘子。”

  时迁忍不住咧着嘴,此时他不免有些后悔,来汴京城多好,干什么去当山匪。无奈公明哥哥对自己又恩,他不得不往徐宁住处而去。

  入梁取物这事时迁已经做的得心应手了,就算此乃汴京,他照样偷的宝物。待徐宁离开后,时迁取了雁翎甲后快速离开汴京。

  徐宁此时万分后怕,还真有人来偷他的宝贝。他按照吩咐让那人取走东西后便等着太尉的人。

  “敢问太尉接下来有何吩咐?”

  杨志笑道:“若汤隆邀你去寻雁翎甲去处,你且跟着他就是,等入了梁山你要好好做太尉的内应。”

  徐宁一口答应下来:“徐宁领旨。”

  这边诸事高俅全然教给了朱武,他自己还是忙着攻辽的事宜。

  许是公孙胜那边得了手,赵佶近来总是做些美梦,他将高俅叫入内殿后分享此事。

  高俅当即下跪:“官家,看来您是真正的神仙转世啊。”

  赵佶闻言喜色更甚:“高卿何出此言啊?”

  “官家,臣也是近日才知此事,正想向您禀报呢!”

  “什么事?”

  “此事还要劳烦官家跟臣走一趟,若在此演示怕是会吓到百姓。”

  赵佶不加思索就应了此事。

  晚间

  “蹦~”

  炸药爆炸的动静惊的赵佶胆战心惊,他那一瞬间真真是害怕的紧,可他随即就想到近日种种,此事定是道祖天尊保佑他历劫顺利,否则怎么会给他送来此等利器!

  “官家,此火器乃军器监所精进,这道家的火药不仅让官家观赏到幽美的烟花,还为您带来攻城的利器,此次攻辽之战必会夺回我大宋旧土。”

  “好,好。我这就昭告天下!”

  “官家,此时昭告天下还为时尚早,不如等夺回故土后再一同庆祝,以显官家天威。”

  “好,那便听你的。”

  高俅将赵佶送到李师师处后露出笑颜:“可以大量制造了。”

  另一边

  在梁山看见徐宁时呼延灼很是惊讶,金抢手徐宁,善使钩镰枪,他帮助宋江破了连环马。

  呼延灼欲请朝廷炮兵助阵,可童贯居然率大军走水路攻上梁山。

  那梁山里有几个兄弟极善水性,他们使了奸计活捉了童贯,还好呼延灼增援及时,他成功掩护大军撤退,自己却着了他们的道被擒。

  梁山内

  呼延灼坐在石椅上,宋江一见到他就半跪在地,他亲手解掉自己身上的绳索。

  “小可宋江冒犯将军虎威,望将军恕罪。”

  呼延灼皱眉:“如今我已是你的手下败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宋江怎敢冒犯将军性命。”

  “那你要如何?”

  “宋江请将军入伙梁山,一同替天行道。”

  呼延灼大惊:“我呼延家世代忠良,怎可背叛朝廷,你还是杀了我吧。”

  “宋某绝无叛逆之心,只是如今奸臣当道,宋江苦于报国无门才聚义梁山。”

  “奸臣当道?谁啊?”

  宋江:“……”

  呼延灼细细思索了起来:“蔡京已经被处死,童贯也被罢了官,如今还被你们捉了,至于其他的,有高太尉在朝,他们掀不起什么风浪的。”

  “至于报国无门,官家不是下令还匪于民了吗!宋公明,你大可脱了山匪身份,归于良民。”

  宋江自然知道这些事,可他几经筹谋不是想种田农桑的。

  宋江抹了一把泪:“将军有所不知,还匪于民只是说那些没有官司的,我等兄弟或多或少都背了官司在身,可那都是被当地贪官污吏逼至于此。我等空有一身本领却报国无门,请将军相信我等未有丝毫叛国之心,只待朝廷赦罪!”

  呼延灼还欲说什么,结果他突然想到临走时高俅的那番话,他幡然醒悟:“是这样啊。”

  “什么?”

  “宋公明,某绝不能污了先祖之名,但我愿为各位担保,只要你们一心报国,我愿奏请官家为尔等!”

  “将军高义。”

  “咳。”呼延灼轻咳了一声:“你也可以奏请朝廷派人来接一下童贯。”

  宋江轻笑:“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