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心中有些五味杂陈,童贯的一句臣有罪让他不免对其心生一丝怜悯。

  “传朕旨意,童贯罔顾大宋律法,现立即剥其官职。但念其劳苦功高,又年近古稀,特免其死罪,归于府中,未得诏令不得出。”

  “退朝。”

  “退朝!”

  赵佶沉着脸色离开大殿,往日下了朝这些大臣总要寒暄上几句,但今日这里却异常冷清。

  出了皇宫后吴用迎上前:“如何?”

  高俅低笑一声:“虽说被骂了一顿,但结果还算好。”

  面对吴用疑惑的眼神,高俅将今日殿中的情况描述了一遍。吴用听完后并未发表什么看法,他知道有些事他是没资格知道的。

  高俅刚准备踏上马车,童贯便从后面叫住了他。

  高俅转过身来,只见童贯的身后跟着一队禁军,即使身为阶下囚,童贯也没有放下他高傲的姿态。

  高俅依然如往日那般轻轻鞠身:“童…先生。”

  童贯笑的有些恣意:“高太尉,我一直不明白一件事。身为武人,我自始至终都未表达与你作对的意思,你缘何这般针对于我。”

  高俅不可能将还没有发生的事说出来,他只是淡笑道:“童道夫,你老了。”

  童贯冷哼一声:“要不要比划两下?”

  高俅笑着摇摇头,他指着自己的脑袋:“我说你这里老了,正好你如今赋闲在家,你不妨看看这汴京城有什么变化。”

  “还有,我现在可以回答你刚刚的问题了。我可以上战场,而且我也许能比你做的更好呢!”

  童贯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他轻嗤一声:“高俅啊高逑,其实你也不是什么好人不是吗!”

  他说完这话后转身离开。“高俅,梁木腐朽,焉知今日之我不是明日之你?”

  “高某心中有数,就不牢您费心了。”

  待童贯走远后,高俅和吴用上了马车。吴用面有异色,高俅直言道:“有何话就直接说。”

  “太尉,童贯所言不无道理。”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过我所求与他所求终究不同。更何况我也不是那么容易拿捏之人,童贯说得对,在我算计一起之时我就已经不是什么好人了,若有人阻我心中之道,杀了便是。”

  “如此甚好。”

  吴用还有一个想法不敢宣之于口,若太尉生于草野,便有另一种道可走。

  高俅见吴用不再忧思后便闭目养神,童贯今日在朝堂的咆哮之言虽有几分道理,却并非真理。

  高俅没那么悲观,他深知不论何朝何代,贪官污吏有之,但有志之士亦是不少。无论身处何等境遇,他们都能力挽狂澜,反败为胜。

  所以高俅带着必胜的信念不怕输,就算朝堂之上有王黼等人,也亦有郑居中之士。

  高俅回了府后也一刻未歇,他正准备着攻辽的物资。此番童贯被拘,攻辽之人是谁已经板上钉钉,只待赵佶下令。

  只是他刚回府不久,王卫就带着那些禁军和小娘子一起到了太尉府。

  他们先是一同叩谢高俅之恩,然后又言明他们来找高俅是官家的意思。高俅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些禁军显然已经不能充作原籍,而且今日朝堂之事也不能对外透露半个字。

  那些官员不会愣到自污,但眼前这些人的去处就成了问题。赵佶又不是暴君,总不能把他们全都杀了,于是他就将这个烂摊子丢给高俅。

  高俅自是很容易安排这些人的去处,但他转头又想到组建医疗兵的事。

  “尔等可愿随军出征,届时你们只需在后方处理伤员即可。当然,你们若是不愿意我就安排你们去庄子,或是入厂劳作皆可。”

  这些人对视一眼后齐齐跪地:“我们愿意。”

  王卫深知他们不宜留在汴京,于是答应的很是干脆,莫说是在后方,就是上战场也行。

  高俅让吴用带他们去学习一些医疗常识,他此前已经将这些教给了刘妤,现在由刘妤教导他们。

  其实每逢战事,朝庭都会向民间征召随行大夫,可大夫的数量肯定是不够的,但医疗兵却不一定非得是专业的。

  小娘子心细,只要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东西,她们在战场后方的作用不比别人差。

  翌日早朝

  一众官员彼此间心照不宣,好似昨日什么都未发生一样,只是赵佶眼下有些乌青,显然是没有休息好。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禀官家,金国那边再次派了使者,他们希望我大宋能尽快将所应之物送往金地。”

  赵佶显然是不在乎这点东西:“陈显,此事就由你负责。”

  “是。”

  高俅见状向左一步道:“官家,臣高俅请旨出征攻辽,此战必不负官家所托。”

  “众卿可有其他意见?”

  如高俅所料,没有了童贯,连王黼都不曾出声反对。

  “那好,现任命高俅为行军元帅,同时任河北河东宣抚使,领二十万大军北上攻辽。另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为都统制,华州观察使杨可世为副都统共同北上。”

  “臣高俅领旨。”

  “臣领旨!”

  “臣领旨!”

  “升刘延庆为陕西宣抚使,镇守西夏边境。”

  “臣领旨!”

  短短几句话,便将童贯统领了十几年的军政大权分了个干净。

  那刘延庆虽说是童贯的部下,但他与童贯也并非密不可分,而且他与西夏军作战多年,所以他的上位可以稳定陕西军心。

  只是他这个人虽勇猛衷心,但军事才能不算强,好在西夏军也一般般,所以高俅并未从中做梗。只待他收拾了虎狼,再去宰那只鬣鹿。

  下了朝后,高俅开始正大光明的准备出征物资,无论是米面粮油还是弓弩银枪,他都要准备的万无一失。

  至于火器的制造还要得到赵佶的首肯,他不准备大张旗鼓的宣扬炸药的厉害之处,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没那么高,尤其是杀伤力这么大的武器。

  高俅找来公孙胜,他刚准备询问火器进度,公孙胜就先跟他禀报了一件事。

  “太尉,我师父罗真人已经在帮宋江破阵了。”

  高俅沉默了一瞬:“你没有和他说我的意思吗?”

  公孙胜轻笑:“师父他算无遗策,他既然选择帮了宋江,就一定有他的理由。”

  见高俅露出不悦之色,公孙胜连忙补充道:“太尉,师父他绝对不是存了造反之意,当初他让我下山助晁盖夺取生辰纲,但却嘱咐我莫要入世,由此可见他所行之事定有深意。”

  高俅闻言笑开:“可你如今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入世了,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间格局。”

  “命数并非不可改,我只是搏一搏罢了。”

  “好了,此事暂罢,此番我找你来另有他事。”

  “太尉请放心,炸药包已经可以稳定运输了,至于程度吗……炸毁城墙的力道还是有的。”

  “嗯,那你可能影响他人梦境?无需具体事件,只需虚幻的意向即可。”

  公孙胜几乎瞬间猜到了高俅的意思:“贫道可奋力一试。”

  “去吧。”

  高俅其实不想和这些玄幻之事打交道,如果可以,他这辈子都不想和罗真人见面,曾经的他是无神论者,可此番经历,让他对道家那些道法自然之事敬而远之。

  不过赵佶自封教主道君皇帝,火药又出自炼丹术,届时他只需吹嘘一番此乃道祖天尊降幅人间,凭借着赵佶收回燕云等地的决心,高俅制造火器的事就稳了。

  高俅对利用皇帝这事已经熟门熟路了,而且报纸也掌握在他手里,在战事传回汴京前,高俅只要让百姓相信此物是福非祸,那百官再反对也无济于事。

  “还好将报纸弄出来了,所以说先掌握舆论阵地是件多么重要的事。”

  “嗯?”

  “没事,学究先去忙便是。”

  “嗯,那我先去找朱武先生了。”

  高俅准备将朱武留在京中,战事一开,高俅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归京,所以他肯定要在京中留一个极其信任之人。

  届时若有人在后方给他捣乱,他就让朱武直接宰了那个人。

  不过宋江之事却让高俅有些犹豫,当初策划起义军一事时他并未想到会这么早攻辽,完颜宗干给他的密信中言明会在兰月攻辽。

  高俅本打算先安定内乱再图谋辽金之地的,现在却提前了这么多。

  好在他的计划已经完成了一半。

  山东等地盗匪猖獗,朝堂颁布的返还于乡之策只能解救真正的良民,那些习惯了不劳而获之人却未必会领这个情。

  可随着朝廷的剿匪令颁下去之后,那些人想必也不会太好过,这时候宋江出来了。

  他扯着聚义的名号定会将这些一小股一小股的势力聚集在一起,这样一来高俅想将他们一网打尽就方便了很多。

  高俅在想着要不要放弃另一个计划,先将宋江方腊他们剿灭,等他回京时再慢慢整顿那些地方。

  可江南富庶,高俅的手很难插过去。

  犹豫间高俅还是决定继续那个计划,只是其中细节要稍稍改变。

  高俅此时不免感慨,还是宋江好用,若其他几个人也像宋江那般仁义,高俅能省好多事。

  翌日

  高俅下了朝之后往礼部跑了一趟,礼部尚书剩下的三千发丝已岌岌可危,他看见高俅后直接翻了个白眼。

  “咳,尚书,切莫礼崩乐坏。”

  “说吧,你又来干什么 ”

  “希望尚书帮我登个小故事,一个烟花爆竹驱赶年兽的故事。”

  礼部尚书松了口气:“行。”

  回到太尉府后,小厮递上来一封信,此乃高唐州高廉求援的奏呈。考虑到高廉和自己的关系,进奏院将其拦了下来。

  “你跟他们说,此奏呈如实禀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