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

  高俅觉得没有比赵佶更会享受的皇帝了,他每日需要干的事就是纵情享乐。

  他闲情逸致时赏诗论画,观花鉴石,无精打采时美人伴侧,温柔暖语。无聊了出宫看看蹴鞠,烦闷了拉公孙胜聊聊丹药。

  他不需关心国家大事,也不关心百姓疾苦,他的人生用吃喝玩乐四字就足以代替。可即便如此,所有官员依然对他极尽奉承,为他搜罗天下好物,谁让他是大宋最尊贵的人呢!

  当然,高俅也在此列。

  因为他若是不为赵佶“排忧解难”,那晚年和他一样惨的也包括自己。

  昨晚高俅做了个梦,梦里的赵佶在金国官员的欺辱下大声的质问自己为何不救他,梦里的自己一路逃亡颠沛流离,最终病痛缠身死在路上。

  惊醒后的他一身冷汗,高俅明明已经一路火光带闪电的加速发展了,可梦中的结局还是让他胆颤,所以高俅一大早就跑过来找赵佶了,接下来的日子他决定要马不停蹄的奋斗!

  座位上,书写完一首新词的赵佶看向高俅:“高卿啊,最近倒是难得在休沐时见到你。”

  “官家,臣虽然没有陪伴在您身边,可这心里却是日日想着官家的,倒是官家,怕是早就忘了臣了。”

  高俅这话赵佶听的舒心:“若你在身旁,我哪里还需要别人陪。”

  “那官家今日可有空,听说樊楼不远处开了座新楼,臣陪官家去看看?”

  “就是报纸上那家“新火炉”?名字听上去倒是没什么新意。”

  “官家若去了保管不后悔。”

  赵佶一听这话脸上露出一抹微笑:“高俅啊,这不会又是你的主意吧?”

  高俅笑的灿烂:“那楼的东家确实和臣有些交情,臣去大名府时就是借住的他家,所以帮着出了不少主意。”

  “既然是你出的主意,那我可要去看看了。”

  追根究底的话赵佶也懒得去问,官员经商这事他也是知道的,反正最终得益的是他,他也不去管这些。

  “谢官家。”

  赵佶换下一身华服,身边只跟着平日里服侍的贴身太监,既然出宫了那他肯定是要去一趟行院的。

  他换上锦衣后欲与高俅一同离开,但此时却有太监来报九大王求见,赵佶只能暂缓离开的步伐。

  赵构进来后看见高俅也在时眼睛一亮,但他很快对赵佶恭敬行礼。

  “爹爹,您要出门吗?”

  赵佶眉头微微皱起,被自家儿子点破这种事还是很尴尬的。

  “九哥啊,你来是有什么事吗?”

  提到正事,赵构行了一个很正式的礼:“爹爹,臣想去太学。”

  不等赵佶反应,高俅先讶异了一番,赵构居然自称臣了,看来想去太学的心还蛮坚定的。

  赵佶也好奇道:“资善堂的教授不好吗?好端端的怎么想去太学了。”

  “资善堂的教授们自然是好的,可臣想去太学体验一番。”

  “太学可不如资善堂舒适,你可想好了?”

  “臣想好了。”

  赵佶闻言思索起来,他们赵家向来重视血脉,所以他就算不怎么想管事对皇子的教导也是上心的,九哥的生母韦氏虽然只是先皇后的侍女,但长的也算可人,是以他对九哥算是宠爱。

  只是九哥偏偏爱习武,所以他对更喜诗词歌赋的三哥更为喜爱,高俅说要给九哥当老师时他也应允了,只是如今却不知他为何想要去太学。

  “高卿,你怎么看?”

  高俅能怎么看,他当然是高兴啊,不管赵构被什么吸引了想要去太学,但那绝对是好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太学里有真才实学的庶人可不少,若是一个皇帝从小就能听到百姓的声音,那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官家,臣觉得可以一试。”

  “可九哥这年龄……”

  高俅很想大叫一声年纪不算什么,许是习武的缘故,赵构这两年身形抽长,两颊的婴儿肥也褪去不少,整个人看起来颇有少儿郎的味道。

  而此时的学子一般是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不过这也不一定,像小学里就是下到六岁,大到三十几岁的都有,这个也是看学子个人能力的。

  但赵构如今也才十岁,这个年纪入太学确实也有些牵强,高俅觉得赵构就是再厉害也没能厉害到被破格录取的地步,除非动用特权。

  “此事以后再议吧,你先回去。”

  赵构有些不高兴的撇撇嘴,爹爹这态度一看就是想糊弄过去,于是他趁机撒娇。

  “爹爹,我也想出去玩,你带上我一起吧。”

  赵佶这个倒是很爽快的答应了,反正他自己是经常出去的,所以对这方面很是宽容。

  于是高俅的队伍里又多了个人。

  他们一行人熟门熟路的偷溜出宫,一些禁军侍卫对此早就见怪不怪了。

  宫门外,燕青和花荣早早准备了马车在此候着。

  赵构见到花荣后肉眼可见的高兴起来,但碍于爹爹在此他没敢乱动。

  “官家,这两位将士武艺高强,有他们在您的安全绝对不会有问题。”

  赵佶点点头后上了马车,赵构自是和他一个马车的,虽然他更想和老师在一起。

  马车行了一会儿就到了地方,此时虽不是饭点,但围在火锅店门口的人已经很多了。

  高俅对此表示很满意,他可是不遗余力的打了好几天的gg。

  “官家,我们先进去?”

  “此时进去怕是不妥。”

  高俅掀开帘子看了看围在外面的人,好吧,此时进去确实瞩目,可他总不能拉着赵佶走后门吧。所以说,有时候名声太响亮也不好。

  而围在小楼前面的人交谈声也未停过。

  “丈人,又看见你了!”

  老者看见这位年轻的小郎后也欢快的打招呼:“宋官人,老丈和你可真是有缘啊。”

  “是啊,这家新火炉也不知是何名头,东京时报上可是第一次出现新店。”

  “东京时报既如此夸赞,那想来必定是不凡的,所幸待会儿就能知晓了。”

  “是啊。”

  宋渠虽是个读书人,但他尤爱一口吃的。东京时报上不仅会有樊楼、铁薛楼这等名满天下的酒楼,也会有一些藏于街巷的人间美味,是以只要出现在报纸上的地方,他总会第一个去尝试。

  而面前的丈人也是个老饕,宋渠几乎每次都能碰见他,宋渠喜欢作一些关于美食的文章给予反馈,这位丈人经常能给出一些不错的见解。

  此刻围在小楼面前的人几乎全是东京时报的忠实读者,这里面有文人,有富商,有富家子弟,还有家资颇丰的农户等……总之,新火炉的第一批位置肯定是座无虚席了。

  而高俅不可能真的让赵佶等太久,反正午食也不差这一分两分的,所以高俅就让里面提前开门了。

  新火炉没有做那些花架子,它在开门的那一瞬间就直接将众人请了进去。

  高俅也陪着赵佶进门,和所有人一样,赵佶也被此间风景吸引了视线。

  此楼分两层,二层里面是一些包间,向外的那一侧和很多酒楼一样只用栅栏和红柱半围,而第一层却和一般酒楼不同。

  南方的很多建筑都喜欢将景观藏于室内,高俅则搬了一小部分进来。

  其他地方倒也没什么不同,只是对门的稍右侧立了半面红墙,而墙的前面开着极盛的桂花,当光影溅上去的那一刻瞬间形成了一幅天然的风景画,那模样甚是好看。

  若到了冬日里换上梅花则又是另一幅模样。

  还有个奇怪的地方是最左侧有一处圆台,上面摆了好多酱料、瓜果以及酸梅汁儿。

  这些地方的作用自会有人告知,高俅将赵佶领上二楼包间。

  包间内也有很多风景字画,金缕雕刻也不少,但环境只是次要,火锅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官家,您要吃红汤还是白汤?”

  “这二者有何不同?”

  “具体说不清,要不还是上鸳鸯锅吧!”

  好不容易将赵佶叫来,高俅自然是想让他都试试,更何况还有赵构这个小孩在。

  高俅吩咐下去后没一会儿就有下人进来将锅放好,他们接着将锅子下面的木柴点燃,因为要时刻烧着的缘故,高俅索性命其为新火炉,如今的风正是微凉的时候,所以倒不显热。

  高俅将盖子掀开,整个房间内瞬间,饶是享遍了山珍海味的赵佶此刻也不免生津。

  锅底是提前准备好的。

  给赵佶吃的白汤自然是用羊骨做的,厨子将羊骨浸泡在温水中一夜,第二日羊骨的膻味已经没了很多。第二步则是将带有肉的羊骨放在锅中大火熬煮,期间加入特制的黄酒去腥。等熬上时辰后将里面的浮沫和油捞出,然后再用小火煮上十分钟继续捞出浮沫和油,如此重复上三次左右。这个时候再放入姜片、醋、红枣等小火炖上半个时辰,此时煲好的汤已呈乳白色且鲜香十足,最后再调点盐,撒点枸杞子,滴上几滴米酒,一锅色香味俱全的骨汤就此出炉。

  红汤则是高俅自己调制的。他往锅中倒入豆油烧至一百度左右时加入牛油,然后再往锅内倒入豆酱、姜末、蒜末、豆豉、芽菜、花椒、白糖、茱萸粉以及高汤煮上四十分钟,开锅后又放入各种香料再煮半个小时,最后再放入葱盐胡椒及米酒。高俅试了很多种方法来代替干椒的缺失,终于在多次调味下做出了差不多的味道,尤其这一锅还放入了用油和花椒爆香过的兔骨。

  兔肉也是切成了薄片提前侵泡在水中去过血的,然后还用了各种调料腌制了三十分钟,此刻它们被精美的摆在盘中。

  和它一起被摆在桌子上的还有羊肉卷、肥牛卷、乌鸡卷、毛肚、鱼丸、鱼片和高俅私心放进去的各种猪肉类食材。

  当然,下面那些顾客肯定是享受不了牛肉的,这头牛是高俅特意申报“意外”死亡的牛,是专门为了赵佶准备的,不过其他的都是有钱就吃的起的。

  除了这些肉类,还有各种洗好装盘的蔬菜,什么黄芽、生菜、芥菜、冬瓜、黄瓜、萝卜、藕片、莴苣以及各种蕈类应有尽有。

  赵佶看着旁边专门用来装菜的长架子有些无从下手。

  高俅今天自然不是来享受的,他盛了两碗骨汤放在赵佶和赵构的面前:“官家,九大王,先喝些汤暖胃吧。”

  赵佶早已食指大动,他喝下汤后发出一声谓叹,今日就是为了这汤也不算白来。而赵构欢喜的表情则更加明显。

  高俅接着将兔肉下锅,只三五分钟就熟了。

  高俅用公筷将两种不同味道的兔肉放入赵佶和赵构的碗中,他们也是立刻享用。

  “好嫩啊!”

  “好香啊!”

  高俅这时突然想起自己调制的蘸料,他参考林洪的方法调了个辣碟,又按喜好调了个油碟。

  “官家,九大王,涮好的肉蘸点酱料会有不一样的味道。”

  父子两从容的接受了高俅的建议。

  高俅接着为他们涮肉,什么羊肉卷肥牛卷通通试了一遍,赵构不满意他的速度自己开始动起手,然后他就开始沉迷于其中的乐趣。

  小家伙蛮喜欢辣锅的,但他的嘴巴接受不了,所以他就在骨汤里涮好了肉再蘸上一点酱料。

  赵佶平日里的饭菜皆是精心准备好了的,且进餐都有规制,这种方式他还未试过,倒也有趣的很。

  “高卿,我自己来吧。”

  高俅抖了抖发酸的手:“官家,您小心烫。”

  赵佶肉吃的有些腻了,他夹起一片芥菜放入骨汤中,菜三两下就软了,他又将菜放进油碟中蘸了蘸后放入口中。

  嗯?为什么感觉更好吃了!

  赵构夹起一片毛肚瞅了瞅,他还没见过这么原生态的食物,这东西好像有点丑啊!

  高俅见状赶紧搭话:“九大王,这是牛身上的毛肚,你只需夹住它在锅中下八次上七次即可。”

  赵构觉得此法甚有趣,于是他开始动了起来,等七上八下后他仍是蘸了油碟放入口中。

  “哇,真香啊……”

  赵佶见状在一旁也开始动了起来……

  怕他们会渴,高俅让下人备好茶以及各种各样的饮品,这些饮品也是高俅精心准备过的。什么荔枝膏水、杏酥饮、紫苏饮、卤梅水儿、梅花酒等等等等。

  赵佶又嚼了一块兔肉后看向一直侍奉左右的高俅。

  “高卿啊,你也一起食用吧。”

  高俅闻言非常讶异,赵构是他的儿子且年岁小,可他一个外臣居然被允许同食,可见赵佶此刻的心情多么美妙了。

  不过赵佶宠信他归宠信他,他却不会僭越。

  “官家,臣就不吃火锅了,不过您能允许臣食些小菜吗?”

  赵佶当即应允:“可。”

  高俅莞尔一笑后拍拍手。

  椒盐排骨、红烧肉、糖醋里脊、粉蒸肉、锅包肘子、烤乳猪……

  水晶包子、脆皮五花肉、卤煮火烧、狮子头、京酱肉丝、小酥肉……

  怕赵佶接受不了,所以猪耳、猪肝、猪肺猪肠什么的就算了,正所谓徐徐图之吗!

  赵佶:“……小菜?”

  高俅的头点的无比真诚,看赵佶未动那些猪肉高俅就知道他还是轻贱于此,他今天除了发扬火锅之外当然还有其他目的。

  包间这边热闹不断,下面则又是另一种精彩了……

  说起假期,宋朝的假令人羡慕到发指。

  早上六点上班,下午三点下班,平日里每十天放一天。春节、寒食、冬至放七天,天庆节、上元节放七天。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腊日放三天。立春、人日、中秋节、春分、春社、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授衣、重阳、立秋各放一天。

  此外,婚丧嫁娶可休私假,皇帝皇后生辰放假,个人生病了也能请假。

  总之,他们一年能放一百多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