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渠和老者是一同进来的,负责接引的酒博士领着他们往里面走。

  和赵佶不同的是酒博士们率先递给他们一本菜单。

  宋渠一页页翻着菜单:“比之前的传单还要精致些。”

  老汉也是识字的:“这羊骨汤、猪骨汤、鸡汤和红汤有什么不同?”

  酒博士们耐心的解释着,这最大的不同当然是价钱,而最便宜的自然是猪骨汤和鸡汤。

  这些酒博士们可是领了任务的,所以他们每个人都在宣扬着猪骨汤的美味,红汤因为用的香料多所以也不便宜。

  宋渠家有祖产,所以羊骨汤自然点得起,只是他素来爱尝鲜,且他对猪肉没什么排斥的心理,所以他依言点了猪骨汤。

  老者却对红汤感兴趣,酒博士见宋渠刚刚也犹豫了一会儿后就提议他们并桌,若是点个鸳鸯锅还能便宜些。

  宋渠觉得自己和丈人有缘也欣然同意。

  能第一批来这里的自然是不差钱的多,且羊肉这种金贵的肉平日里也不好买,所以点羊骨汤的人不少,令酒博士们讶异的是点红汤的也很多。

  没让他们等太久,酒博士们很快就将火锅端上来,当盖子掀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被香的瞬间口水生津。

  酒博士们按照培训的那样为他们介绍吃法,摆盘布菜,调制蘸酱,他们可不像赵佶那般金贵,所以很快自己上手。

  宋渠先在骨汤里涮了一块兔肉放进口中,当鲜滑嫩香的口感传来后他忍不住瞪圆了眼睛。

  “竟如此鲜美!”

  老者将涮的红软的兔肉吃下去时也大声称赞:“当真鲜辣美味!”

  二人再也顾不上交谈,只埋头专心于尝试他们点的各种新奇的菜式。

  其他人也是一样,只是但凡上菜肯定有快有慢,那些等着的见别人吃得这么香都坐不住了。

  “我说你们能不能快点,难不成认为我付不起钱。”

  酒博士端上一盘小酥肉上来:“官人别着急,这是本楼赠送的小食儿,您先吃些垫着点。”

  这郎君见到被炸的金黄的小酥肉后瞬间气消,然后开始自顾自的享用起来。

  另一个富商见此问道:“难不成就他有,本员外刚刚可也等了许久。”

  “有有有,这位员外别着急。”

  另一位酒博士接着端上来一盘红烧肉。

  吃的小酥肉的客人大喊道:“他的怎么还和我不一样。”

  酒博士耐心解释:“今日开业,本楼会给每桌客人附赠一道美食,不过送什么是随机的。”

  那郎君见那红烧肉实在诱人:“我若想吃这个该如何?”

  “官人将菜单往后翻翻,所有赠送的美食皆有卖的。”

  此话一出,其他还在等着的客人皆往菜单后面翻,只见上面写着琳琅满目的各种美食,有些还画了出来,其色泽不比正在吃的火锅差。

  高俅也没隐瞒一些菜是猪肉做的,自苏大家将许多食用猪肉的方法流传开后他们也没少吃猪肉。

  尽管有些人碍着身份还有顾虑,可免费送的东西如此味香,他们又如何能忍的!

  下面的热闹还不止如此,此时正值午食的时间,这条街又是汴京城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所以来往的人自然很多。

  火锅的香味随着不停的温煮一直向外散开,尤其是辣锅的味道既香浓又霸道,人们不自觉的就被这味道吸引了脚步,然后他们就围在了小楼的门口。

  “哪有开门不迎客的道理,你这博士不让我们进去作甚。”

  “这位官人实在不好意思,实在是我们的位置满了,要不您明儿个再来?”

  男人见实在进不去转身欲走,但他离了几步后又闻见了香浓的味道。

  他转身回来:“那我就在这儿等着,我就不信今天还吃不到了。”

  “是啊是啊,我们也等着。”

  酒博士见状从后面拿出一捆签子:“要不几位官人先排个号?”

  二楼包间

  赵佶此时已经半饱了,可看见高俅让人摆上来的“小菜”时又忍不住食指大动。

  须知,这大宋从上到下就没有人是不爱吃的,所以汴京城的美味不知凡几。

  只是这火锅他可以接受的很快,但猪肉就有些难了。

  “高卿啊,你不愧是从苏东坡身边出来的。”

  高俅知道赵佶在顾虑什么,自从苏轼的《猪肉颂》问世之后,大宋百姓间吃猪肉一事一时间达到高潮。

  彼时关于猪肉的烹饪方式也多了起来,只要方法得当也不失美味。樊楼里就有一些用猪肉做的菜。

  只是骟猪一法虽由来已久,但实行技术却不到位,民间百姓不得其法的话会让猪的死亡率变高,因此一些市井之地所卖的猪肉难免会有腥臊味,若是不舍得用料的话自然难吃。

  而皇室贵族则更轻贱于此,正所谓上行下效,因此朝廷大臣及文人墨客也都不喜食之。

  东坡肉流行起来后赵佶也尝过鲜,他不得不承认确实美味,但他作为皇帝总不好带头夸赞“贱肉”,所以他也只能私下里食用。

  其实这事吧还得怪他祖宗,宋太祖赵匡胤就不喜食猪,他认为猪乃“贱肉”,因此规定了宋王室的厨房里烹饪只用羊肉,皇宫每年消耗的羊肉重达四十三万斤,而猪肉仅有四千多斤,还只是作为点缀之用。

  久而久之,猪肉低贱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了。

  高俅可不管赵佶怎么想,他夹起一个水晶包子放进嘴中,只轻轻一嚼喷溅的汤汁就溢出来,可谓是喷香扑鼻。

  赵构见状也用小手拿起来就吃。

  高俅见他吃完的表情甚是明朗。他接着给赵构夹了一个狮子头:“这道葵花献肉是经过精心烹饪的,九大王试试。”

  赵构从容不迫的一一接受。

  一旁的赵佶脸色开始变得不好,高俅赶在他炸毛前温馨开口:“官家,新火炉所用的猪都是去了势的,而且我那位好友专门开了个养殖厂去养它们,此肉绝没有任何污秽之气,不如官家给臣一个面子,尝些可好。”

  “既如此,吾就用些吧。”

  高俅心中暗笑,他将每道菜都给赵佶夹上一点,待一轮结束后,赵佶也已经十分饱了。他实在没想到猪肉居然也能做出那么多花样,不仅全无腥臊之气,而且还色美味鲜,若是以后吃不到这些着实可惜。

  “高卿啊,没事请那些大臣也来尝尝,这火锅确实不错。”

  “听官家的。”

  高俅心中暗笑,此事已经完成十之五六了,赵佶还是有些小聪明在身上的,等文武百官都对此味道流连忘返后,他也能瞬势喜之。

  而高俅不惜亏些钱也要附赠小食就是为此,新火炉的口碑传出去只是时间问题,届时来的官宦子弟不再避着猪肉了,文人墨客再随便吟上几首词,猪的低贱之名早晚会消失。

  小楼的火热还在继续,高俅和赵佶离开时也没什么人注意。

  “官家,您是回宫还是去见见娘子。”

  赵佶不回话,他的眼神透露着你还用问吗的意思。但碍于儿子在场他却不好多说。

  高俅见状开口:“官家,九大王不是想入太学吗?臣想向您求个恩典,让臣带他入太学游览一番,不知官家可允了臣这个心愿。”

  赵佶哪能不满足高俅这等小小的心愿。

  “你们去吧,九哥,到了太学可不许胡闹。”

  赵构满眼欢喜:“是,爹爹。”

  高俅让花荣伴其身边:“官家,花荣武艺高强,让他跟在您身边臣才放心。”

  赵佶之前看蹴鞠比赛时就很喜欢花荣,他不似童贯那样五大三粗,即便是武人,似花荣这般貌美的看着也舒心。

  赵佶离开后高俅带着赵构前往太学,燕青陪伴在右。

  所谓太学,其实原是隶属于国子监的,坐落在内城朱雀门外的御街之东,庆历年间因国家兴学,国子监容不下那么多人后就独立出来了。

  王安石变法后,太学规模再次扩大。其内大约有两千多名学生。而国子学只招收在京七品以上的官员子弟。

  不过现在国子学和太学皆隶属于礼部国子监,国子监下面还掌管着四门学、小学及辟雍。

  值得称赞的是国子监下面还专门设了一些专科,比如律学、算学、书学、画学、武学以及医学等,总之,只要你有才能皆可入学。

  高俅一行人没花多长时间就到了地方。他不是第一次来太学了,门口的守卫见了他之后不敢阻拦直接放行。

  “太尉,可要我们通禀一声?”

  “不必了,找个监生陪着我们就行。”

  守卫很快找到一位监生,高俅命其陪着他们游览一番太学,那位监生自是欣然称是。只是他不可能真的什么都不做,所以还是暗中让人通知祭酒。

  高俅之前来这里只为了找人,正儿八经的逛太学还是第一次。

  现在不是听学时间,学生们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

  赵构牵着高俅的手四处张望:“好热闹啊!比资善堂有趣多了。”

  高俅看着已经长到他腰间的赵构:“那是自然,能进入这里的学生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辟雍里面比这儿还热闹。”

  “为什么……”

  不等赵构问完,前面传来的喧闹声吸引了他们的视线。

  “学正,你就别管他了,一个如此肆意妄为的人必定走不长久。”

  被骂之人约莫三十来岁,他毫不在意周围之人的呵斥,反而冷哼一声:“惺惺作态。”

  “你!”

  “无碍,我不过被撞了一下而已,大家散了吧。”

  “哎,还是学正好啊。”

  “就是,陈东也太不像话了。”

  赵构见这一幕后看向高俅:“老师,那个学正看起来比那个学生还年轻哎!”

  “这在太学里是很正常的。”

  高俅只解释了一句就看向那个学生,如果他没听错的话那个人叫陈东,不知是不是他知道的那个陈东。

  周围看热闹的学生很快散去,只留下喧闹中心的二人。

  那学正也看到了高俅,他缓步走过来看向高俅。

  “学正秦桧,见过高太尉。”

  高俅看向陈东的视线一凝,他转头看向眼前之人:“你说你叫什么?”

  “下官秦桧,见过高太尉。”

  高俅:哎哟我说命运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