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师走的近些后才看见燕青,面对突然出现的陌生男子她下意识的后退一步。

  燕青看出她的防备后连忙出声:“娘子莫怕,我不是歹人。”

  “此乃太尉府,你若是歹人必然不会有走到这里的机会。”

  还有一点,燕青生的风流,其俊朗的面容比起花荣来也毫不逊色,李师师对生的好看的郎君必然是有一分天生的好感的,思及武松刚刚说的贵客,李师师已经有七分确定眼前人的身份。

  燕青见她落落大方后好感更甚,只是他不知眼前人的身份,若是小娘子是哪家的姐姐,那他岂不是孟浪了。

  两人心中一番较量后皆选择避让,李师师离了他几步向里走去,燕青也打算返回前厅。

  “师师,你怎么来了。”

  换好衣物的高俅正好在拐角处遇见了李师师。

  燕青听见声音后不免顿住脚步,他好奇的往高俅那边看去,只见刚刚还一脸清淡模样的小娘子此刻笑靥如花。

  “我将太尉要的画送过来。”

  “这种事随便叫个人送过来就好,你就算过来也需再带个人,怎的一个人跑过来了。”

  “奴家原本想着和太尉讨论一下布景的。”

  高俅抱歉道:“今日你来的不巧,我怕是不得闲。”

  “那奴家就先回去了,等太尉有空我再来。”

  高俅指了身旁的小厮送李师师回去:“最近一段日子府里有贵客,你过来有些不方便,待我得了闲去找你。”

  李师师神色无异:“好,那师师先回去了。”

  李师师略微俯身一礼后离开,高俅身旁的人跟着一起离开。

  等李师师的身影消失不见后高俅看向燕青的方向:“小乙,还不出来?”

  燕青有些尴尬的笑笑:“太尉,我不是故意偷听的。”

  “又没人怪你,走吧,莫叫你家主人等急了。”

  燕青跟在高俅的身后一起往正厅走,他一边看着高俅的背影一边出神。

  高俅见燕青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后主动询问:“可是有什么想问的?”

  燕青这才问出心中所思:“太尉,刚刚的娘子不是府中人吗?”

  高俅这才想起来原著里李师师和燕青是有过一段交集的,不过那里面的燕青对李师师更多的是倾慕,而李师师对燕青应该是心生好感的。

  “她是李师师,小乙可曾听过。”

  燕青闻言怔了一下,原来她就是李师师啊!她的名字燕青当然听过,多少文人墨客都为其做过词曲,只是他没想到那位娘子会出现在这里。

  似是看出燕青的疑惑,高俅直言道:“师师与小乙一样,都是吾之友。”

  燕青对高俅的话并不意外,他转换心情道:“早听闻娘子才貌双绝,若是可以,小乙也想与之结为金兰。”

  高俅挑了一下眉头:“只为金兰之交?”

  燕青承认自己有过一丝落寞,不过那丝落寞转瞬即逝。

  “嗯,就像红拂女和虬髯客一样,只为金兰。”

  “好,有机会本官一定介绍你们认识。”

  这边话落后二人也走到了前厅,吴用正招待着卢俊义品茗,众人见他来后皆起身见礼。

  “卢大官人不必客气,就像本官在卢府时一样自然即可。”

  “太尉也别唤我大官人了,叫我杰甫就行。”

  高俅从容的唤了他一声杰甫:“杰甫远道而来,我本应该为你单独准备居所的,只是本官的府邸空的很,于是就将东院收拾了出来,若是你觉得不便本官就为你们另寻住处。”

  “太尉不必麻烦,只是怕打扰到太尉。”

  “我本就喜爱热闹,那就让学究先带你们去住处吧,等你歇几日后我再找你商量店铺的事情。”

  “那我等先行退下了。”

  等所有人退下后高俅准备问问宋江他们如何了,所以直到这时他才发现武松不在,他好气又好笑的等着吴用回来,武松应该不至于什么都没说就离开。

  果然,等吴用回来后高俅才知道宋江和李逵皆已离开大名府境内。

  “这李逵倒是好运气,本官三次都未能捉住他。”

  “不会有第四次了。”

  高俅暂时不管宋江那边的事,他将卢俊义一行人留在府中自是有自己的打算。

  “让府中的人最近学学怎么狗眼看人低,记住,避开卢俊义和燕青。”

  吴用闻言没忍住笑,太尉此步棋并非一定要走,他这么做定是想要折磨一番二人。高俅承认自己很损,也承认他的恶趣味大了点,但他要是直言贾氏与李固有奸情卢俊义不一定信,所以他决定逼着他们自己露出马脚。

  如今卢俊义也接来了,高俅更加忙碌于火锅店的事。他当即去找李师师研究装修的事,直到晚间才回来。

  北方的建筑大多雄壮,此时木质结构已经非常平稳,再加上砖瓦石的加衬,就算是酒楼也是大气沉稳的模样。

  高俅原先生活在江南一带,但他不准备将那边的风格照搬过来,只是在现有的风格上平添一丝雅致。

  高俅回府后与吴用商谈到半夜,第二日又准时起来上朝。

  令高俅意外的是他出门时看见了同样起得早的卢俊义主仆以及一大早就来串门的武松。

  “你们怎的也起这般早?”此时天都未亮,高俅一脸幽怨的看着不好好珍惜睡眠机会的几人,天知道他每天起床时有多想撂挑子不干!

  武松替二人解释:“我邀请他们去哥哥的早食铺子,然后带他们好好逛一番汴京城。”

  高俅眼睛半睁:“那好,你们去吧。”

  高俅踏着朦胧的雾气准备离开,只是卢俊义二人不给他任何反应,高俅只好再寒暄一遍。

  卢俊义率先回过神,他想小乙和他怔住的原因应该是一样的,此时的高俅身着紫色官袍,其腰间加佩金鱼袋,尽显上位者姿态。

  “太尉,您着官袍的样子甚是好看。”

  平日里的高俅甚少穿鲜艳的颜色,且言语间全然和善,但当他穿了四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的紫袍才让二人意识到眼前之人和他们的不同。

  宋初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用紫,到了元丰年间改为四品之上用紫,六品之上用朱,九品之上用绿。

  而对于农、工、商三个阶层的平民男子来说,官府则规定只能穿黑白二色。

  只不过因为经济的发展,众多百姓并不满于此,尽管上面还做了诸多规定,但仍禁不了富商们越权着色的现象,而且他们还发明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花纹来给衣服增色。

  这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人不将朝廷的服饰制度当回事。

  发展到后来,朝廷对衣服颜色的管制也放松了很多,为了遏制民间的这股奢靡之风,上面除了不许着朱紫二色及明黄色外,开始推崇朴素淡雅之风,淡红、珠白、淡蓝、浅黄等色彩纯度偏低,搭配协调,所以这些质朴的颜色也成了宋人最喜爱的颜色。

  高俅也喜欢这些如同水墨画般的颜色,所以他平日里穿的也很淡雅,但上朝却免不了着紫袍金袋,不过此番装扮能让卢俊义和燕青看呆,高俅也算是穿的值了。

  “你们可需要马车?”

  卢俊义摆手拒绝:“走着可观赏清间景色。”

  高俅也不强求,他告别三人上了马车补觉,离皇宫还有一会儿呢,也幸好这里修上了水泥路,他在马车上也睡得舒心。

  今日的早朝与往日并无不同,高俅下了朝后又往城外的养殖场跑,没人在意的角落里,高俅已经成了养殖大户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高俅将火锅的全部事宜给卢俊义讲了一遍,等卢俊义也加入进来后高俅也轻松了些。

  准备了两月有余,高俅的火锅店打算正式开业了。

  高俅本想在冬日里再上可能效果会更好的,可如今秋收已过,汴京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大宋杯”,十九支队伍涌入了汴京城,二十九支队伍角逐出最后的胜利者。

  高俅决定趁此机会开业,他要借对方宣传自己,他也会帮着宣传对方,这叫互利互惠,双喜临门!

  这次光靠传单是不行了,高俅找到礼部尚书想在东京时报上开个大大的gg版面。

  礼部尚书黑着脸看他:“高俅,你想的美!”

  高俅震惊道:“尚书怎可如此粗俗!”

  “呸,谁比得上你粗俗,当初说好了一起赚钱的,你倒好,直接撂挑子不干了,高俅!高太尉,你知道短短几月我头发白了多少吗!”

  “我不瞎……不是,尚书辛苦了,这都是为了大宋!”

  “我可去你的吧!狗屁!”

  高俅退开三步避开他横飞的口沫,看看看看,这可是礼部尚书,如今礼仪不知道抛到哪里去了,可见文书工作的不容易,还好自己跑得快。

  “那个,咱们言归正传,我有个gg急需刊登,帮帮忙?”

  礼部尚书甩甩衣襟后恢复了一本正经,任谁看上去他都还是那个之乎者也的礼仪大家。

  “那咱们就好好谈谈吧!”

  历经一个时辰的协商,高俅总算和他达成了共识。礼部尚书不要高俅的gg费,但有两个条件。

  其一,再帮报纸写一篇连载小说,这个简单的很,中国民间故事够他写到入土了。

  其二,帮他收集报纸素材。日报还好,他们原先的邸报也要写些大事的,这个只需要等各州呈上来的呈状即可。不过礼部尚书不知道高俅是怎么清楚的知道辽金内部的大事的,高俅只是凭着记忆将大事记住了,要让他搜集这个他也没辙。

  时报的搜集还要更难些,别看时报的故事更小,可怎么凝练既有趣又有用的文章却是不容易,为此,好几个太学学生作文章的能力都强了不少。

  高俅回府后思索着报纸素材的问题,若是他能建立一个自己的皇城司就好了。

  皇城司虽是禁军官司名,但其不受三衙管制,乃是直接奉命于皇帝的,其下有探事司和井务冰。

  简单来说,它就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是个特务机构,能刺探军情,能监察百官。

  所以这地方文官和武官都不待见它,而且高俅觉得赵佶手下的皇城司多少有些废,指望它刺探军情则大宋危矣。

  不过谁手底下没几个密探呢,童贯有,他也有,但想彻底掌握辽金的信息,几个密探肯定是不够的。

  此时高俅倒是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戴宗,一个时迁。他二人一个跑得快,一个能上下乱窜,绝对是搞情报的一把好手。

  想到这里,高俅又想起没几月就是宋江攻打祝家庄的日子了,也不知以他如今的人手还敢不敢打祝家庄,又或是有几分胜算。

  高俅将几件大事记录下来后不再动脑,其他的先不管了,三日后他的火锅店就要营业了。

  而店里的第一位客人,不是赵佶还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