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71章 水稻和水车灌溉

  莫少珩除了想让赵棣帮着修一个码头。

  他自己也在忙着春耕的事情。

  无论是黄豆,甜菜,还是辣椒,花椒,白萝卜,都需要扩大种植。

  还有就是去年秋天他花费了不少精力收购的野花种子,也得洒出去了。

  当然,野花种子不能占用耕地,莫少珩准备洒在附近的几个山头。

  野花嘛,生存和适应能力是难以想象的。

  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他们运河就等通水了,也就是运河周围的耕地都将不缺水。

  莫少珩第一次在外域商人那收购种子的时候,其中有一车水稻,到现在都还收藏在仓库里面纹丝不动。

  水稻是什么?

  是一种能代替粟米成为主食的高产作物。

  粟米无论如何定向培育,如何提高产量,也不可能改变它基因的定性。

  颗粒小,收成低。

  一粟穗,大部分都是壳。

  所以,水稻对于北凉来说,才是真正的能改变北凉吃不饱饭这一现象的根源所在。

  在莫少珩收购的那么多种子中,甚至是棉种,又或者是丝绸的重要性,也比不上水稻来得重要。

  民以食为天,能吃饱饭,才是真正的关乎天下的大事。

  别看凉京现在看上去繁华了不少,但是各地,依旧和以前一样,根本发展不起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连吃饱饭这一点都还没有解决呢。

  北凉穷苦,贫瘠,天下皆知,情况和字面上这几个字分毫不差。

  莫少珩又去找了赵棣,“听说圣人准备大势开垦耕地?”

  这事儿已经有了定论,圣人准备沿着运河周围,将能利用的土地都利用起来。

  莫少珩说道,“我们也去买一些开垦的地,最好能买到越靠近运河周围的越好,方便灌溉。”

  赵棣:“……”

  耕地十分的的有价值,是贵族财富多少的一种象征。

  赵棣说道,“越靠近运河的耕地自然是越好,最近凉京各府邸都在争着购买,听说价格已经不便宜了。”

  莫少珩:“……”

  现在买耕地估计就跟现代买房子一样,现代买房还有一定的限制,但买耕地,就看谁更加财大气粗了。

  对于买耕地,赵棣是不反对的。

  在赵棣看来,买耕地是最稳定的,反而比建一些让人看不到结果的商船更让人省心。

  赵棣说道,“你看看我们账本上还有多少盈余。”

  莫少珩点点头,上次的钱除了还朝廷的,都拿去修商船了。

  但这不又过了这么久了,陆陆续续应该又有些进账。

  莫少珩查了一番账,又让赵棣去打听了一番新耕地的价格。

  结果……

  现在摆着两个选择在赵棣和莫少珩面前。

  一是,大家都知道离运河越近的耕地自然越好,所以价格炒得有点高了。

  以莫少珩他们现在账本上的进账,买不了多少。

  二是,购买稍微离运河远一些的,倒是可以买不少。

  赵棣说道,“远一些,就需要更多的农户抬水浇灌,需要消耗十分多的人力。”

  利益自然被分淡了,所以价格便宜了不少。

  莫少珩眼睛一转,“那倒不一定。”

  麻烦是麻烦了一些,但未必真就灌溉困难了。

  莫少珩说道,“我们就买离运河远一点的,说不得我们还占便宜了。”

  赵棣一愣。

  也由得莫少珩了,反正都是地,不会亏。

  莫少珩大手一划,叫来管事,将所有的钱都拿去买耕地。

  “不过,在开垦耕地的时候,给他们说一声,我们买这么多,价格也没让朝廷少,让朝廷在开垦的时候将地稍微挖得深一些。”

  他这是准备直接开垦成农田。

  管事:“……”

  很快,莫少珩大手笔买耕地的消息就传开了。大手笔买耕地的也不止莫少珩和赵棣他们,但别人买的都是靠近运河的。

  “世子这是什么打算?”

  “看不懂啊。”

  “每年都费那么大力气浇灌,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没看到稍微有些钱的贵族都没买这样的。”

  “可不是,莫少珩一买还买这么多。”

  收成好或许是有利益的,但若是收成不好,除去人力费用,未必能赚钱吧。

  议论纷纷。

  莫少珩买这么多耕地,朝廷一咬牙,也答应了莫少珩的要求,稍微挖深一点就挖深一点,按照莫少珩的要求,也不算太费事。

  现在朝廷招人挖耕地,工人的工资其实并不会太高,朝廷卖耕地可是大赚特赚。

  值得一说的是,工人的工资比起以前还是要高上一些,为什么?

  因为好多工人都去了莫少珩的工厂,来应聘开垦耕地的,硬是少了好多。

  所以,市场需求原因,工资也相应的提高了一点。

  不过没关系,这次开垦的耕地比以前的贵不少,因为……靠近水源啊。

  在凉京百姓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赵景澄等如同闻到腥味的猫,上门了。

  “老师老师,你买这样的耕地有什么用啊?”

  眼睛贼溜溜的。

  莫少珩心道,果然不愧是自己教出来的。

  从一点点异常的消息中,就看到了事出必有妖。

  莫少珩想了想,道,“反正是稳赚不亏的买卖,你们家里要是有闲钱,也可以买一些。”

  就算不种水稻,种其他的也是赚的。

  一群学生眼睛亮晶晶的,但又有些疑惑,“可是……灌溉怎么办?怎么算这笔花费都不小。”

  莫少珩笑道,“我自然有办法解决。”

  一群学生愣住了。

  有办法解决?

  岂不是这样的耕地和靠近运河的那些也差不多了?

  就现在这价,那得多赚。

  一群学生笑得跟做贼一样。

  心照不宣,然后撒腿往家里面跑。

  要是别人告诉他们,能解决浇灌问题,他们自然是不信的,但莫少珩在他们心中,跟一根定海神针一样,他们半点怀疑都没有。

  然后,凉京的人就开始纳闷了,因为凉京好多个贵族府邸也开始买这样的耕地了,买的数量还不少。

  完全看不懂。

  莫少珩买耕地,是准备弄出水田种水稻,可不能错过了今年的春耕。

  于是……他亲自去监督了,还让赵棣去套了套关系,先将他的耕地给弄出来。

  堂堂世子,跑到开垦土地的工地上,天天守着,估计也是没谁了。

  朝堂上的大臣都纳闷了,不就是一些耕地,等着开垦好不就成了?晚一些就晚一些吧,有这么急?

  不过听说,其他贵族购买耕地,也是莫少珩发动起来的,也没多说什么,毕竟没多少利益的耕地,一般都不怎么好卖,砸在了朝廷手上,那就亏了。

  莫少珩亲自去监督,也是因为农田和耕地还是有些差距的,需要注意一些地方。

  加上莫少珩给朝廷拉了这么多“客户”的关系,负责开垦土地的官员倒也痛快,直接按照莫少珩的要求来。

  这一弄就过去了好久。

  赵棣的运河,到凉京这一段也收尾了。

  一个还算不错的码头,也出现在运河旁。

  其实十分的简单,也就是从最近的官道,铺设了路到运河边上,运河边上这一节,又铺上了一大截平坦的石板。

  看上去像一条通往运河的走马大道。

  一开始,众人也不知道这路是用来开什么的。

  直到,运河这一截收尾,开始通水了。

  一辆又一辆的马车驶向运河边上,他们这才发现,这路可真好使,原本马车是过不去到不了河边的。

  对于没怎么见过河流的凉京百姓来说,运河通水,自然是天大的稀奇的事情。

  连小货郎们,因为是双休日,都成群结队的跑去看热闹。

  莫少珩吩咐了一声,注意安全,别靠运河太近。

  小货郎们平时都是几个人一组在一起,因为年龄小,他们怕被人牙子给哄了去,都是相互看着对方,已经习惯了。

  几个人只要互相注意着,哪怕有意外,也能第一时间救助。

  今日,运河边上的码头,车水马龙。

  一群小货郎手里捧着莫少珩给他们准备的小零食,脑袋伸得长长的往运河望。

  “怎么还没有水呢?”

  “我从来没有见过河呢,世子说运河虽好但也危险,让我们注意别掉下去了。”

  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纷纷,时不时还能和这些小货郎答上一两句话。

  小货郎们已经是凉京城的一部分,他们也是凉京人了。

  莫少珩是下午的时候到的,虽然文书说的是今天通水,但这路途遥远着呢,哪怕是澎湃的河水,也不可能这么快流到这里。

  莫少珩一到,一群小货郎就围了过来,“世子,还没有水呢。”

  莫少珩看了看天色,“一直在这里等?没有吃饭?”

  一群小货郎羞耻地缩了缩脖子,“我们回去员工食堂,吃了饭又来的。”

  他们可贪吃了,才不会错过吃饭。

  “倒是有些百姓,饭都没吃呢。”

  莫少珩都笑了。

  一群小机灵鬼。

  其实,哪怕没有等到水,也玩得特别开心。

  似乎意义已经不完全是在等待通水了。

  下午,连上完朝的官员,都来看热闹了。

  “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小货屉也带上,来卖包子糕点,生意肯定不错。”小货郎们还在讨论。

  好多人呢,只要一吆喝,定是有人买的,就是路远了些。

  莫少珩上了赵棣的马车,“今天能看到河水吗?”

  赵棣其实也不是很肯定,因为运河通水,他也是第一次,说道,“其实早就传了文书上去了,按照文书上书,十天前就开始打开了闸口。”

  “只是为了安全,闸口是一个一个打开的。”

  莫少珩点点头,这样才不会被突然涌入的河水造成意外。

  赵棣继续道,“按照老匠师所言,今日是能看见水的。”

  莫少珩恩了一声。

  就当是出城春游了。

  草长鹰飞,正是凉京天气最好的时候,再过一段时间又该热起来了。

  傍晚,天空出现了晚霞。

  这时,原本依旧热闹的码头,突然喧哗了起来。

  “水,我看到水了。”不知道是谁高喊了起来。

  什么?

  瞬间哗然了起来。

  踮脚的踮脚,伸脑袋的伸脑袋。

  往运河里面一看,远处,白花花的水,不多,如同慢悠悠的小溪流,流淌而来。

  那画面,恐怕要留在在场的每一个的心中,驻留一辈子。

  “通水了,通水了。”

  激动的吼声,震天响。

  他们北凉的运河,通水了。

  有人向码头外跑去,运河边缘很长的。

  甚至不顾地面的颠簸,跟着水流跑。

  “来了,来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好动,比如莫少珩的小货郎,他们生怕被挤掉了,他们现在生活这么美好,可不想被人给拐了,所以乖乖巧巧地按照莫少珩的吩咐,站在那里,伸着脑袋望。

  当然,毕竟是孩子,也不可能真站着不动,而是一个抱一个,抬高。

  “啊啊啊,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真的是河水来了。”

  激动到了不行。

  “改你举我了,让我也看看。”

  春水如流。

  说不出来的兴高采烈。

  其实也不用专门跑过去挤,因为河水很快就沿着河道流了过来。

  最终汇聚在尾部。

  速度很慢,甚至感觉不到水位线的上涨,但所有人都知道,河水在源源不断的涌来。

  按照老匠师的计划,闸口会连开十五日,然后再一天天关闭,直到剩下三个大闸。

  这样,只剩下三个补充水源的闸口,是能抵消掉,每日被蒸发和沿途消耗的河水量的。

  然后在根据具体的水位线,进行控制闸口,调节水位。

  在运河的结尾,是连接入了几条小溪流的,一是能为小溪流周围的耕地也提供充足的水源,二是这样只要控制住水流的速度,就能让运河看上去一直是流淌的状态。

  别看这些小溪流虽然小,但它们细水长流,也是通向北凉外的另外一条大河的,只是平时因为太气热经常断流了而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现在天色已晚。

  兴奋的百姓不得回城内了,这还是因为凉京不宵禁,不然很多人都回不去。

  一路上还在不停的讨论着。

  接下来的几日,百姓还是天天来看运河,因为水位一天高过一天,直到形成宽大的河流,直到水位线超过预定,多出来的水开始向小溪流漫去。

  水位线的增长也慢了下来,应该是源头位置开始节流了,让涌入的河水变得慢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之景,第一次出现在了凉京百姓面前。

  再不是以前,他们见到的经常断流的小溪小流。

  这么多的河水,得灌溉多少耕地啊。

  甚至有百姓都哭了起来,知道以前,守着耕地却无法耕种的心情吗?

  或许没有经历过,就永远无法理解他们此时的心情吧。

  朝堂上也是热情一片。

  以前每到春耕,最担心的就是水源短缺问题。

  但现在,这个问题,从根源上解决了。

  “护水源,力保春耕。”圣人的声音也有些异常。

  赵棣答道,“沿途皆有官员监督运河,一有情况,会立即飞马传信来报。”

  “在运河源头,也有几位老匠师随时待命,确保运河川流不息。”

  百官不由得点点头。

  燕王办事还是十分让人放心的。

  此时,莫少珩也激动无比。

  他在晒农田。

  新开垦的农田需要晒田,这样能杀死怕温度的害虫和细菌,让作物减少虫害。

  别小看这一步,尤其的重要,是现代耕种的流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然后是肥田杀菌。

  新开垦出来的田是十分贫瘠的,也就是没有肥力。

  必须肥田,不然种出来的作物,甚至可能不挂果实。

  这一步依旧是将平时做饭用的木炭灰倒入田里,一是肥田,二是杀菌。

  现在还有两个问题。

  他买的农田,朝廷现在只交给了他几块,其他的还在开垦呢。

  这倒不是大问题,因为水稻得先育种生苗,他可以先用这几块田先将秧苗弄出来。

  只要在秧苗长好前,将剩下的农田给他就行。

  现在的问题是,灌溉。

  农田可不是普通耕地,它需要的水量更多。

  靠一桶一桶的让农户将水抬来灌溉,估计人都累死了,都满足不了。

  路过运河边上的时候,还有前来训练田地的贵族问莫少珩,“世子,你那些奇怪的耕地如何浇灌?”

  在他们眼中,莫少珩那些凹下去的耕地,的确古怪了一点。

  “世子当初就该买运河边上的,虽然贵了些,但方便啊。”

  “看看我们的,都已经开始灌溉上了,今年就能种。”

  的确,已经有农户将水桶扔进运河,将水提上来,开始灌溉土地了。

  因为离得不远,的确方便。

  算是他们凉京周围条件最优越的耕地了。

  莫少珩一笑,“自然是有办法的,我的农田,恩,耕地,今年也要种上。”

  来人不由得一愣:“……”

  不可能吧?

  莫少珩的那些耕地,路可不近,现在正是春耕时期,大量找农户来帮忙浇灌都未必找得到人。别人也要浇灌他们自己的地。

  莫少珩没答,而是回了乌衣巷,找到了余叔。

  “余叔,这次又要麻烦你了。”

  “我得弄一个利用运河浇灌耕地的水车出来。”

  莫少珩一开始决定买这些农田,就是因为想到了水车。

  水车,几千年的历史,浇灌的利器。

  它是勤劳和智慧的象征。

  以前,只要是在有水源,需要灌溉土地的地方,就会有水车。

  这样的利器也成就了华夏的耕种文明。

  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这样的利器,按理莫少珩应该先找朝廷的。

  但现在实在太急迫了,要是先上书朝廷,在朝堂上一讨论,在六部走一圈文书和流程,春耕早就过去了。

  而且,光是用嘴说水车,未免太空乏了一些。

  先还是弄出来一个,先将他的几块农田浇灌上,把秧苗弄出来。

  这样也好最直接地向朝廷展示水车的具体用处。

  莫少珩说道,“余叔请看。”

  “水车是这样的,它就像马车的轮·子,但巨大很多……”

  “它也不靠马来拉,而是通过运河的河水的流动。”

  “河水推动水车的扇叶,扇叶上带有一定倾斜度的水槽,这样每次转动,水槽就将水舀起来,流向运河旁边的地里。”

  这里其实还需要在运河的边上挖小的水沟,让水车带起来的水,沿着水沟流向农田,这才是水车的整体灌溉系统。

  但……运河周围,哪里允许私自挖。

  要是将运河的河堤给挖坏了,呵,死罪。

  当然运河是由赵棣负责,这就方便多了,合理的挖水沟,莫少珩去赵棣就行。

  莫少珩一边画图,一边给余叔讲解他的需求,“余叔,你看能成不?”

  余叔有些惊讶,倒不是这水车有多难,而是莫少珩的想法。

  这水车其实也就是大型的马车轮·子的原理,但在上面改造一下,居然能用来灌溉。

  余叔眼睛都亮了,他大概知道莫少珩为什么非要买那么多离运河不近的耕地了。

  因为有了这水车,似乎远近都不是什么问题了呢。

  余叔说道,“我先参详参详,主要是这么大一个轮·子,如何固定,如何安装在运河里面。”

  莫少珩点点头,因为余叔的两个问题,并非是水车本身不能制作的问题,而是其他难点。

  然后,莫少珩就去找赵棣,关于挖水沟的问题。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

  莫少珩也有些捉急了。

  他买的农田,朝廷开始一块一块的交给他了,但水车还没有弄出来。

  若是错过了时节,就只能明年才能种水稻了。

  还好的是,没过几天余叔就让人通知他了,让他去一趟造船厂。

  水车就是在造船厂弄,因为离运河近。

  莫少珩到的时候,余叔直接迎接了上来,“好了。”

  “耽搁了一些时日,主要是防水防蛀的漆短缺了,若是贸然下水,很容易被浸蚀。”

  莫少珩点点头,“能及时弄出来就行。”

  “现在什么进度?”

  余叔答道,“就等着安装了。”

  “我已经找好会水之人。”

  莫少珩点点头。

  来到河边,庞大的水车已经在那里了。

  安装水车,需要在水下打桩,其实还挺麻烦。

  余叔是直接用小木船,将木船用绳子绑在河岸上。

  然后由水手带着消尖的木桩,站在小木船上,直接往河里打固定用的桩。

  当然在河中央打·桩是不可能的,水太深了。

  也没有必要,不然水车如何将舀起来的水倒入河边的水沟里。

  是在河边上进行作业。

  河边上水浅,加上有小木船,就十分方便了。

  消尖的木桩打进河底,然后搭成架子,水车就架在这些架子上。

  只要架子搭建得稳定,水车自然也是稳定的。

  光是打木桩进河底,哪怕仅仅是在河边上,也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

  然后就是架上去水车了,水车的轴架在稳固的架子上,反而简单了很多。

  等水车架好,将一个拴子使劲的打出去,这个栓子是让水车不转动的,不然一边架水车,水车还一边转动,就太难了。

  等将栓子取出。

  水车的扇叶晃动了两下,这是受力不均,导致水力不够。

  不过马上,水车就像马车的轮·子一样,转动了起来。

  白花花的水花随着水车的扇叶被提到了空中,在阳光下洒落,流成了珠帘一样的线。

  水车扇叶转动得并不快,但十分的稳定,匀速。

  除了扇叶上滴落的白花花的水珠,扇叶上的水槽也舀起了大槽大槽的水。

  因为水槽是向外稍微倾斜的,水槽里面的水自然也随着水槽升起时向运河一边流去。

  正好流进运河边上挖好的水沟。

  看着一股股的水流,不急不慢的流入水沟,哪怕是安装作业的人,也都愣了愣。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水沟是流向何方的。

  小小的水沟,通往的是,以往需要无数人力才能灌溉到的耕地啊。

  甚至都不需要人力了,土地就被灌溉了,因为可以在这些水沟周围又开一些小支流,流去需要的地方。

  只要不是在运河周围挖水沟,其他地方就没有这般严格的要求了,仅仅需要规划的是,这些靠近运河的水沟不影响河堤而已。

  莫少珩也露出了笑容,“成了。”

  水车灌溉体系。

  现在这条水沟,通往的正是他的农田。

  他马上就可以种水稻了。

  不过,他得先去一趟朝廷,将水车灌溉体系汇报上去。

  莫少珩看了看他的农田后,这才离开。

  细水长流啊,不错不错,很快就能将他的田灌溉好。

  莫少珩去朝廷的时候,周围的百姓也去看莫少珩的水车了。

  因为运河的热度,时不时都有百姓来看运河,莫少珩他们安装水车动静那么大,自然有人注意到了。

  等他们走进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只见河边的大轮·子,慢悠悠地转动着,水花四溅。

  “世子这些天就忙着弄这个稀奇玩意?”

  “看上去还挺有意思,有些好看。”

  “就是不知道干什么用的?”

  再走近些。

  观看的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只见水车将水源源不尽地灌溉着周围的土地。

  甚至都没有使用任何人力。

  特别是正在巡地的贵族,这里周围靠近运河的耕地就是他新买的。

  结果一看,他的地根本就不用去河里提水了啊。

  在这个水沟里面舀点水,就能将他的耕地灌溉了。

  而且,耕地其实离运河有一段距离了,也就是说只需要在这条水沟上开一个小支流,都不用人去水沟里面舀水,就直接将他的地给灌溉了,比人灌溉还要好,毕竟人力不可能每天都来灌溉不是,但这个水沟可以啊。

  “……”

  愣是将他看懵了。

  等等。

  有了这个水沟,岂不是离运河的远近,并不影响耕地的方便了?

  一拍大腿,“早知道我也买些远一点的耕地了。”

  便宜啊。

  但无论如何,这条水沟也能帮他灌溉,似乎也并没有吃亏。

  此时,金殿上,莫少珩正在侃侃而谈。

  “水车灌溉体系,是由水车自动提供的灌溉模式。”

  “它将大大解放人力的使用。”

  “它能灌溉到以前不能灌溉的土地。”

  “比起人力,它能无时无刻地为土地提供水源。”

  众人:“……”

  哪怕圣人都给听懵了。

  自动灌溉?不要人力?

  知道每一年,北凉花在灌溉上的人力需要多少吗?

  北凉炎热,需要灌溉的次数就越多。

  每一次,都是人提着水桶,然后用舀子,一舀一舀的将水浇到作物的根部。

  累么?

  那种累是无法想象的。

  但此时,莫少珩说,解放劳动力,以后不需要这样了,连浇灌不到的土地都能浇灌到了。

  莫少珩看着安静的金殿,“诸位如果不信,可以去运河旁边看一看。”

  “那里已经架起来了一辆水车,正在无时无刻,不知疲惫地不停地浇灌着周围的耕地。”

  众人:“……”

  无时无刻,不知疲惫?

  他们还真得看看这水车为何如此神奇。

  莫少珩心道,水车的确神奇,但看一看其实就明白了。

  因为事关重大,圣人亲自带着百官前去。

  这都是圣人几次带百官出行了?

  等他们到的时候,那里已经围了不知道多少百姓了。

  远远地都能听到稀奇之声。

  等圣人和百官看到莫少珩口中的水车灌溉体系,“……”

  好像真的是在不停息地灌溉啊。

  这得为百姓省去多少力气。

  称它为农耕的神器也不为过。

  莫少珩说道,“请圣人允许,让工部制作水车,在运河的合适位置安装水车,好为周围的耕地浇灌。”

  众人,百姓:“……”

  鸦雀无声。

  他们本以为,有一条运河,已经是北凉最大的喜庆的事情了。

  但现在看看水车,就像是和运河最完美的组合一样,天生就是为了耕种而生。

  这是国之神器。

  天佑北凉。

  一片哗然声起。

  有了运河和水车,沿途的粮产恐怕要大增了。

  丰产指日可待。

  丰产?

  在北凉说这个词,以前都是一种不可思议。

  但现在,或许真的能够实现了。

  圣人又看了看,说了一声,“着工部修建水车。”

  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但熟悉的人,还是能从圣人的声音中听到一丝激动。

  众人都舍不得离开,还在那看不断转动的水车。

  赵景澄等来的时候,挤了好久才挤进来。

  看了一会儿水车就跑到莫少珩面前,“发了发了,我们府里这次买了好多便宜耕地。”

  也有学生一拍大腿,“让府里多买些,偏不听,有了这水车,哪里还有远近和灌溉难的区别,亏了亏了,让他们不听我的话。”

  莫少珩也是一笑,“你们怎么来了?”

  赵景澄答道,“消息都传到凉京了,传得神乎其神,听到消息的人估计都还分不清真假,估计等会来的人更多。”

  可不是,等莫少珩他们一行人回凉京的时候,路上就遇到了络绎不绝的百姓。

  也能听到一起返回的百姓的一些讨论。

  “天佑我北凉,如今我北凉有了运河,又有了水车,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是那种,肉眼都可以看到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可惜了,要是能多修几条运河,流遍我北凉的每一个角落就好了。”

  百官:“……”

  以前哪一个朝代修运河,百姓不都是要死要活的。

  现在倒好,百姓自己想修运河。

  但也的确可惜,光现在这条运河,其实也才完成一半,至少还得修两年呢。

  以后恐怕都不会有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修运河的时候了。

  实在感叹。

  百姓又在道,“说起来,这运河是燕王负责修的。”

  “这水车是莫少珩弄出来的。”

  “都是一家人呢。”

  “以前我觉得两个男子成亲还颇为怪异。”

  “但现在,我觉得也不错啊。”

  “看看,简直珠联璧合。”

  百官:“……”

  你们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你们以前可没少看笑话。心里也是奇怪,莫少珩和燕王这一对,好像还真让人看得颇为顺眼,原本因为两个男子结合的怪异感,似乎都没有了。

  这世间之事还真是难料。

  只是可惜……

  两个男子生不出娃啊,终归不是正道。

  也可惜了燕王,皇子中像燕王这么能干的人,还真少见。

  回了金殿。

  百官瞩目。

  圣人的声音从上位传来,“燕王兴修水利,成效已现。”

  “莫少珩贡献水车灌溉之法,利在我北凉。”

  “授燕王赵棣监国玉印。”

  嘶!

  金殿上一片抽气的声音。

  燕王先前还是代太子监国,但这监国玉印,乃是太子之物啊。

  这……

  是实打实的监国之权了。

  好……微妙。

  太子赵岚怎么办?

  一朝两监国?

  关键是赵岚也就占了个太子之名,还没有监国之权。

  但反驳吗?

  那修建的运河对北凉有多大的好处,现在就已经开始体现了,更别说以后。

  圣人继续道,“授予莫少珩少师少监之职。”

  众人不由得一愣,少师少监?

  这可是北凉三师之一少师的前置官职。

  因为莫少珩曾经是南离三师之一的南离少师,所以这个职位多少也有点微妙。

  莫少珩也是一愣,又是连晋升两级。

  北凉的官制是十分刻板的,晋升可没那么容易,不像南离,以前南一不懂事,非要打破体制进行敕封,也没人拦得住他。

  莫少珩谢恩。

  如果说以前的官职仅仅是不大不小的话,而少师少监,已经可以站在金殿十分靠前了。

  等下了朝。

  还有人前来恭喜,“两位今天真是双喜临门啊。”

  莫少珩脸上带着笑。

  但是看着围过来恭喜的众人,心里却是一紧。

  朝廷上的风向在变了。

  以前,因为赵棣性格跟个冰块一样,根本没人会上前恭喜。

  监国……玉印的原因吗?

  有了监国玉印,位同……太子。

  这是本质上的改变。

  莫少珩边应付着边瞟了一眼皇宫的位置。

  众臣也在猜想,圣人的想法可能有变,所以才赶着来恭喜的吧。

  无论如何今日都是喜庆的事情,估计燕王府和镇北王府得到消息后,都开始准备庆祝了吧。

  等应付完人,莫少珩和赵棣向外走去,莫少珩问道,“以后府上的门槛怕是要被人踩坏了,对于圣人授予你监国玉印的事情,你如何看?”

  赵棣眉头深锁,“似乎有什么事情让圣人改变了一些想法。”

  连百官都感觉到了,他这个当事人自然也不例外。

  莫少珩眉头一动。

  什么事情改变了圣人的一些想法?

  当初赵棣如何从太子之位下来的?

  因为北凉和南离关系破裂,愈演愈烈。

  百姓民愤起,矛头直指拥有南离皇室血脉的赵棣。

  国与国之间的交锋造成的民怨实在太大,就像是一种能颠覆一切的意志,无可抵挡,连圣人都未必承受得住。

  所以,天妃才不得不从后位上下来,赵棣也不得不失去了太子之位。

  但现在……

  圣人是想和南离修复关系的,而且也有计划再进行着。

  也就是说,赵棣的情况就复杂了。

  所以今天才有了,圣人授予赵棣监国玉印这样的事情。

  风向有变呢。

  莫少珩说道,“无论如何,最闹心的应该是赵岚。”

  “我要是他,估计能气得上吊。”

  赵棣说了一句,“赵岚有镇东王府为凭,镇东王府是四方王中势力最大的,以后还是小心一点。”

  莫少珩点点头,北凉四方王,除了镇北王府的鹰师只剩下了一个番号,其他三王都是执掌得有庞大军权的,像这种执掌军权的势力,最让人忌惮。

  此时,东宫,赵岚阴沉到了极点。

  堂堂太子,被剥夺了上金殿参政的权力也就罢了,本属于他的监国玉印居然给了别人。

  下面的人小心翼翼的,“太子,燕王刚修建成运河,正是势大之时,莫少珩又献上了水车灌溉之法,利在民生,功在北凉。”

  “此时,正是我们需要避其锋芒之时。”

  赵岚一掌击打了在了桌上。

  “让我堂堂太子避其锋芒?”

  下面的人:“……”

  虽然有失身份,但事实如此啊。

  以前还能拿身份压燕王,让对方忌惮。

  但现在,燕王手上有了监国玉印,说句不好听的话,玉印一出,他就代表了北凉朝廷的意志,太子若是这时候被对方抓了把柄,还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