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72章 牛的妙用

  莫少珩荣升少师少监,赵棣得了监国玉印。

  前来燕王府的人就多了起来。

  “以前冷清的时候,盼着有人来。”

  “现在人来了,又发愁。”

  燕王府的属官现在的想法估计就是这个吧。

  一开始,莫少珩还能热心的接待,但实在熬不住别人络绎不绝地上门。

  “抱大腿啊,难道不觉得晚?”

  不过别人都不觉得尴尬,莫少珩自然也不觉得了。

  最后,当了甩手掌柜,让赵棣一个人去应付吧,反正别人上门也不是为了他。

  莫少珩去了农田上,经过这几天的浇灌,他的几块农田已经有不少水了。

  因为是第一次蓄水,其实是十分耗水的,泥土会吸收水分,只有当泥土吸收够了水分,田里面的水位才会上来。

  路过的人还在奇怪。

  地不是这么种的啊。

  就算现在不缺水了,也不用……将地里关这么多水吧?

  北凉还没有出现水田种植,所以看见这样的农田多少觉得古怪了些。

  此时,莫少珩和一群学生正站在田坎上。

  以及,一头壮牛。

  牛是从牧场专门送过来的。

  一群学生还在奇怪,“老师,我们今天吃牛肉吗?”

  看着牛的眼神都不对了。

  莫少珩嘴角一抽,“这牛不是用来吃的。”

  然后道,“我们今天用它耕地。”

  一群学生:“哈?”

  耕地?

  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一开始对耕地农作一无所知的时候了。

  “没听说过谁家耕地用牛耕啊?”

  都是用耙子,一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耙地,特别累人,这也是农户最累的活计之一。

  然后看向南一,“南一,难道你弹琴能让牛听话的耕地?”

  南一现在可厉害了,弹的琴连蜜蜂都能听懂,蜜蜂能根据南一琴声去蜇人,恩,是去针灸。

  他们为什么知道?

  因为他们天天被南一拿来练手,美其名曰舒筋活络,没少被蛰得跟猪蹄子一样。

  如果在街上看到一群鼻青脸肿的少年,不要奇怪,就是他们了,没有挨打,蜜蜂蛰的。

  没办法,一开始南一控制得不够精准。

  听说南一练成这门绝活,就是因为去牧场牵了一头牛回去,天天对着牛弹。

  南一也懵得很,牛还能耕地啊?

  要是这样,他们吃了那么多牛肉火锅,实在太罪过了。

  莫少珩笑道,“普通的耕地自然不行,但我这农田却是可以的。”

  边说边给牛上犁。

  这牛天天跟牧童在一起,一点也不怕人。

  犁是莫少珩去铁器铺,让铁匠专门打造的。

  莫少珩说道,“犁地,让土地变得松软。”

  “能让作物的根系生长更加轻松,生长得更加的茂密,提供充足的氧气。”

  “从而让作物生长得更好。”

  一群学生,“记起来记起来。”

  以前,他们也看到农户每年春耕,都会将地耙一遍,但是为什么却是不清楚。

  莫少珩已经将犁架好,然后下了田。

  农耕时代的利器,牛和犁,几千年的智慧呢。

  看上去简单,但第一个这么使用的人,绝对是天才。

  所谓的智慧,可不就是想到了他人所不能想。

  牛开始稳健地向前走,看上去并没有怎么用力,但已经将插在泥里面的犁拉着向前走了。

  犁分开泥水,形成翻开的泥土。

  这也是因为被水浸泡过的泥土比较好耕,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用牛耕干地的原因。

  牛走得慢悠悠的,在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翻地。

  只需要到田的末尾,调转个头,再往回犁就行。

  一群学生嘴巴都张成了O形,看上去好简单的样子。

  关键是根本不需要人出多大的力气,耕的地比人挖的还好,看上去慢悠悠的,但速度一点都不慢。

  “要是能犁干地就好了,又将是我北凉一大利器。”

  莫少珩心道,想得倒是美。

  一群学生已经忍不住了,扎起裤腿下了田,“老师,让我试试呢?”

  一群穿着袍子的少年,将裤腿扎得高高的,扶着犁,跟着牛溜达。

  连南一都没忍住。

  嘻嘻哈哈地,体验着犁地的快乐。

  “该我了,该我了,让我来犁他一块地。”

  莫少珩:“……”

  也亏得是隔三岔五地出来劳动,要真像农户一样,每天劳动个不停,莫少珩觉得,气氛就不是这样的了。

  有这群学生帮忙,犁得还挺快。

  犁得还算平整。

  育苗的农田,是需要一些特殊处理的。

  需要在地里挖环形的水沟,水蓄在水沟里面就可以了,洒种的地方,地需要平,且只需要几毫米高度的水位就行。

  大概就是,种子一半在泥里,一半在空气里面。

  莫少珩见一群学生帮着犁地,找了人挖水沟,他自己找了个扁担,将地碾平。

  因为是水田,碾平并不难。

  这样洒上去的种子才均匀。

  莫少珩也仅仅是在示范,因为这么多水田,靠他一个播种,根本不可能。

  等将水稻的种子,均匀地洒在碾平的泥表,一群学生还在奇怪,“这是在种什么?”

  “好像和以前的种法不同。”

  自然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方法。

  莫少珩说道,“这是水生作物,名叫水稻。”

  “你们要记清楚怎么种的,因为……”

  “我们北凉能不能真正脱贫致富吃饱饭,靠的就是它了。”

  一群学生:“……”

  哪怕以前培育优良种子,老师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不由得观察着铺在水田泥面上的种子。

  “颗粒好大,一颗都相当于好几颗粟了。”

  这些稻子,是用带有一点温度的水浸泡过半天才下的种,看上去的确颗粒饱满得厉害。

  “就是不知道产量如何,还有口感如何。”

  “要让百姓吃饱,得能做主食才行。”

  莫少珩听着一群学生嘀嘀咕咕的讨论着,这可是一群贵族的少年呢,若是以前,怕是连五谷都未必分得清。

  将种子洒在泥面,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莫少珩又拿来削的长条小树棍,弯曲成“弓形”,插在洒好种子的泥面上。

  这样插了一排,就像搭起来的弓形房架。

  然后用麻布做的布,盖在了弓形的木棍架子上。

  这是标准的农村育秧苗的方式。

  遮光,保温,保持湿度。

  其实哪怕不用布遮挡,也能生根发芽,但时间需要很长,而且发芽也不够充分,不能完全吸收胚芽中的养分。

  当然,这样的育苗方式,也有弊端,需要时刻注意,因为当种子抽芽长出叶片后,如果温度过高,或者因为太过密闭氧气不足,会使叶片发黄而死。

  莫少珩示范了一遍,就让庄子上的农户,完全按照他刚才做的,弄剩下的部分了。

  一群学生看得有劲,手上的笔记做得哗哗的。

  等傍晚的时候,农田里,就是一个个被水沟隔开的麻布棚子,整整齐齐的。

  在莫少珩看来十分熟悉的一幕,但在其他人看来就显得怪异了。

  “有些像……小房子。”

  “给种子盖的小房子。”

  莫少珩:“……”

  其实说得也没错,温室里,才能茁壮成长呢。

  今天只是弄了一部分,明天还要继续。

  莫少珩也担心出问题,所以每天都得来。还有就是,除了育种的农田,其他的农田,也开垦好陆陆续续交到莫少珩手上了。

  于是,莫少珩让人去牧场多赶了些牛来耕地。

  奇怪的一幕,还让不少人跑来围观。

  没看懂,但看了个惊讶。

  原来牛还可以这么用,还有那个叫“犁”的东西,也太好使了吧。

  可惜不能耕干地,不然得节约多少精力啊。

  莫少珩每天都往地里跑。

  白天气温高了,需要将棚子打开一个口子,保持里面的温度不太高。

  晚上冷了,又得密闭好,不至于让种子冻着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种子发芽,绿色的苗长了出来。

  密密麻麻,整个水田,四四方方的都是秧苗,看上去还挺好看。

  这些秧苗涨势也差不多,连高矮都一样似的。

  等长到中指高度,就得将遮挡的麻布撤掉了。

  “这样高度的苗,已经足够适应外面的天气和环境,不再需要呵护在棚子里面,棚子里面过高的温度反而不适合它们了,它们需要更加明媚的阳光。”

  一群学生笑得哈哈的,“怎么跟小孩子一样?”

  莫少珩一愣,可不就是这样。

  小孩,自然也是越幼小的时候越需要照顾。

  放眼望去,连片的绿色块状秧苗,这是北凉的希望。

  或许别人仅仅是觉得好看,而莫少珩:“这是希望的田野。”

  “我们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群学生:“……”

  他们发现了他们老师的一个秘密。

  有时候贼煽情。

  “这水稻真有这么好吗?”

  莫少珩肯定地点点头,因为他经历过啊,别人还在期待的时候,他早就体验过结果了。

  说道,“等丰收的时候,你们又要升官了。”

  说道这个,赵景澄和范慎两个哈的就笑了出来,他们两个大朝会的时候也是要上朝的,可是站在最末尾,金殿的门口,根本听不清前面在讨论什么。

  所以两人每次都挤眉弄眼的打发时间,甚至仗着他们小,能被前面的人挡住身影,没少惹出事来,莫少珩都数不清他们被赶出金殿多少次了。

  其他学生也差不多,他们感觉他们才封了个官没多久的样子,怎么又要升官了?

  不过想一想,他们老师升官才叫快,他们这算不算也挺正常?

  看着田里面的秧苗,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隙。

  老师都这么说了,他们可得对这些小绿苗认真一点。

  他们下去之后还会对笔记,生怕记错了。

  莫少珩除了育秧苗,其他春播自然也没有懈怠。

  今年凉京周围的春耕情况与以往是大不相同的。

  比如,赵景澄等学生的府邸,答应过莫少珩,帮着种植甜菜和黄豆。

  还有朝廷也挺忙碌,因为今天要推行优良品种种植,听说农部的人已经忙翻了天,基本倾巢而出,去各州指导工作去了。

  莫少珩也得了一些消息,有些洲推广得十分顺利,有些洲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但在莫少珩看来,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只要秋收一到,收成足够打肿那些守旧的人的脸。

  朝廷还在忙的一件事情是,除了继续在沿着运河开垦新耕地卖地外,也预留了一些耕地没有卖,留着种棉花,莫少珩也去看了,棉种都已经生根发芽了。

  还有就是,工部的人,加班加点的在不停的造水车。

  在耕地密集的地方,都开始架上水车了。

  这是要力保今年的春耕,以及后面的灌溉问题。

  虽然忙碌,但却十分的踏实。

  人有了希望,能活得精神,朝廷也一样,有了希望,干劲十足,能没有干劲吗?眼巴巴地按部就班就能拿到手的功劳呢。

  过了一段时间,秧苗长到巴掌高时候,莫少珩又带着赵景澄等学生,还有农户开始插秧了。

  这一次,赵棣也来了,没办法,莫少珩吹嘘得太厉害了,赵棣都忍不住来看看这水稻到底是何方神物。

  农田中,一群人捧着秧苗,沿着拉得笔直的标绳插着秧。

  所谓标绳,其实就是一根绳子,从田坎的一端横跨整个水田,拉到另外一端。

  插秧的时候顺着绳子插,就不会插得乱七八糟的。

  “老师种的地,每次都是规规整整的,不是成块,就是成排成行,到丰收的时候,特别好看。”

  完全不像别人家的,乱七八糟。

  莫少珩一笑,“这样,一是肥力均衡不遮挡阳光,二是收割的时候方便。”

  “老师,我们是不是第一个插秧的人,别人都不会?”

  莫少珩点了点头,“应该算是吧。”

  一群学生直接激动了。

  赵棣也在插秧,看上去,恩,有点格格不入。

  赵景澄等还在旁边小声的笑,“一看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光荣的农民。”

  “看看我们,标准农户。”

  不过,他们也就嘴巴厉害。

  也就小半天的时间,就有学生受不了了,“不行了不行了,我这腰杆怎么直不起来了。”

  “好酸。”

  插秧,大部分时间都是弯着腰。

  那酸爽可以想象。

  一群学生趴在田坎上,“要是能吹点凉风就好了。”

  “我们该带点卤肉来。”

  莫少珩看得直摇头。

  春游呢?

  农民劳作,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知道其中的辛苦也好

  莫少珩又插了一会儿,然后叫上赵棣,一起上了田坎,喝了点水。

  然后看着一群揉着腰杆直叫唤的学生道,“今天将这几块田插完的话,晚上我请你们吃新菜品。”

  一群学生的雷达滴就响起了来了。

  “新……新菜品?”

  嘴角的口水直流。

  莫少珩点了点头。

  一群学生直接嗷嗷叫了起来,“插秧一点都不累,真的。”

  等晚霞西落,终于将附近几块田插完,剩下的就靠庄子上的农户了。

  水稻的种植,其实也就前面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多。

  后面,多是注意水田的水位,还有抽穗的时候需要补充一次肥,果实才饱满。

  然后收割的时候还会累一次。

  伴随着嬉笑声,马车向凉京城而去。

  一群学生身上还全是泥点子。

  偷偷在马车上换了衣服,又是风光霁月的北凉美少年。

  “老师,我们晚上吃什么新菜品?”

  “好像是有一段时间没有上新菜品了,我娘还问我来着。”

  莫少珩一笑,此时,他们已经快到城门口了。

  也不等莫少珩回答,就被城门口的热闹吸引住了。

  掀开车帘向外看去。

  一群学生:“……”

  下巴都差点掉地上了。

  “啊?那是什么?”

  都等不及了,从马车上跳了下去,就往城门口跑。

  只见城门口,一群的鸭子,摇摆着屁股,等着进城。

  一群小货郎,正笑得跟暖阳一样赶着鸭子。

  除了鸭子,还有几辆平板车,上面摆放着笼子和筐子。

  笼子里面关着大公鸡,筐子里面装着满满的鸡蛋和鸭蛋。

  小货郎正在答着百姓的问话,“世子让我们来赶鸭子进城,说是今天我们有新菜品,让我们小货郎给尝尝味道。”

  “世子说,要我们小货郎觉得好吃,才会售卖。”

  笑得嘎嘎的。

  百姓:“……”

  看把这些小货郎开心得。

  其实每次有新菜品百姓也高兴,现在去试试乌衣巷时不时出的新菜品,已经成了凉京生活的一种旋律。

  莫少珩上前,“鸡,鸭子,还有鸡蛋鸭蛋,各府都送去一些。”

  这些都是牧场,用豆渣养出来的,加上草原上不缺昆虫,长得是真肥。

  “剩下的全部赶去员工食堂。”

  现在做饭,晚上正好吃上。

  鸡和鸭子也就算了,鸡蛋鸭蛋也太多了。

  各府邸买鸡蛋鸭蛋,也不会一次买这么多。

  莫少珩笑道,“一天吃一只鸡蛋,对身体好,也吃不了多久。”

  以前贵族虽然也买鸡蛋鸭蛋,但并没有每一天都吃一只的习惯。

  “再说,吃不完我也有办法。”

  现在牧场的鸡蛋鸭蛋产出的确不少,若是卖不完,莫少珩一点都不担心,还可以做成皮蛋和咸蛋。

  小货郎赶紧将鸭子往乌衣巷赶。

  一路上,百姓:“……”

  鸭子进城,他们凉京又要添一奇观了,而且百姓似乎可以预见,恐怕马上,他们市场上就要开始大量的卖鸡卖鸭了。

  莫少珩说的新菜品,一共有两种。

  第一,酸萝卜鸭汤。

  萝卜还是去年的,因为是新品种,一时间还没有完全被百姓接受,莫少珩就将剩下的腌成了酸萝卜,还剩下好多缸。

  现在可是酸味十足,用来炖鸭汤,味道可想而知。

  第二,大盘鸡。

  这可是个大餐,硬菜。

  口感十足,特别管饱。

  剩下的,每一个小货郎还能得到一个煮鸡蛋,一小碗蒸蛋羹。

  小货郎们乖乖巧巧地坐在员工食堂等着。

  还没弄好,就已经闻到了香味。

  “太香了。”

  “我……我以前都没有吃过鸡肉还有鸭肉。”

  等弄好后,小货郎们端着餐盘,开始排队了。

  餐盘上,一碗酸萝卜鸭汤,里面小半碗鸭肉。

  一碗大盘鸡。

  一个鸡蛋,一碗蒸蛋,以及满满的一碗饭。

  莫少珩和赵棣,赵景澄等,今天也是这吃法。

  用勺子舀起一勺子鸭汤,那独特的味道实在太绝了,特别的开胃。

  再吃一口大盘鸡,香。

  还有蛋羹,滑嫩无比,上面还点了几滴酱油,味道妙极了。

  特别是将蛋羹泡在饭上面,又是一番味道。

  小货郎一手握着煮鸡蛋,一手拿筷子吃饭,每吃一口眼睛都要眯一下,看上去就像一只小豚鼠一样。

  他们又吃肉了呢,还这么多。

  比起大部分百姓,他们更加的幸福。

  赵景澄等也惊讶无比,特别是酸萝卜鸭汤,这也太好喝了,还有大盘鸡,能吃两大碗饭。

  莫少珩说道,“有空教你们做咸鸭蛋还有皮蛋,这两样可以放不少时间。”

  而且,卤菜也可以添加新品了,卤鸡爪卤鸭掌,还有泡椒鸡爪都得安排上,街头美食,YYDS。

  这一顿,依然吃得热闹无比。

  第二天,一大早,赵景澄等学生就上门了,来找莫少珩教做咸鸭蛋和皮蛋。

  上一次从莫少珩这里学了炕腊肉,现在各府都自己炕不少,都成习惯了。

  莫少珩:“……”

  一群小吃货。

  莫少珩心道,也好。

  比起马上会进市场的鸡鸭,其实鸡蛋和鸭蛋更多。

  若是咸鸭蛋和皮蛋流行起来,也不愁卖了。

  而且,等莫少珩的商船好了,又可以添加两样可以运去其他地方售卖的商品。

  咸鸭蛋,制作起来十分简单。

  主要是盐和香料,甚至没有香料,光是盐都能做。

  当然,也需要注意一些地方。

  比如鸭蛋洗干净之后,必须晾干水分,不然蛋会坏。

  然后就是盐水的制作,必须烧开,放的盐也必须充足。再添加一些香料在盐水里面,将晾干的鸭蛋放进冷却的盐水里面就可以了,最好是能轻微的压实,不要露出水面,也不要压坏了。

  这种方法制作的咸鸭蛋,时间需要久一些,大概需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

  还有一种快捷的,就是在凉干净的鸭蛋上面直接裹盐,用罐子密封起来。

  半个月左右就可以了。

  当然第一种方法做出来的咸鸭蛋更加的可口。

  皮蛋就稍微复杂一些,需要用到草木灰。

  草木灰发酵后成碱性,将蛋包裹好后,放置一个月就行。

  当然,皮蛋不能多吃。

  莫少珩教赵景澄等,跟上课外兴趣课一样。

  这些学生对这样的小乐趣,特别感兴趣。

  下午的时候,正教学着呢,造船厂的人来了一趟府里。

  “世子,商船好了。”

  莫少珩惊喜莫名,终于,赶在诸国商人来凉京前,将商船打造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