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64章 城中一片读书声(第二更)

  对于莫少珩来说,在没有电气设备的情况下,一个教室如果连黑板和粉笔都没有,都不能称是一个合格的教室。

  很多人可能都无法想象,光靠老师用嘴巴讲,而无法呈现内容,是怎样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的。

  黑板和粉笔,看上去只是小小的不起眼的东西,但他的作用却巨大无比。

  也是一种时代发展后的产物呢。

  所以,莫少珩正在努力地研究这两样东西。

  务必在开学之前,制作出来。

  此时,凉京,已经汇聚来了不少读书人。

  因为凉京的郡试,就在凉京的贡院内。

  与上次不同的是,凉京周围的县,通过县试的读书人,也会到凉京贡院参考。

  众多的读书人,一涌进凉京城。

  到处都是捧着个漂亮杯子喝着奶茶的人。

  有的人手上,还拿着奇怪的装着食物的袋子。

  四周都能听到打斗声。

  小孩儿背着漂亮的小包包在巷子中串来串去。

  还有穿着一个“货”字衣服的小孩,走路的时候开心得脚儿都是甩起来的,无忧无虑。

  奇怪的是,无论谁招手,他们就裂开一口小白牙屁颠屁颠地跑过去。

  能听到奇怪的对话,“铜锣巷李府,天黑之前能送来一箱子咸鱼么?”

  怎么感觉,和他们的县,乃至和其他的城池,差距这么大呢?

  凉京的百姓,是一点一点的看着城内的变化,所以那种撕裂感其实还不怎么明显,但对于初入凉京的人来说,那种感觉就太显著了。

  当然也有人听说过一些关于凉京的事情,“那些打斗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三街之战?凉京贵族最新的玩法。”

  传说中的……

  周围的百姓:“……”

  也怪古时候的信息传播乏力,只能口口相传,而口口相传的结果就是,多经过几轮传播,真相往往面目全非。

  才进城的读书人,免不了要体验一把什么叫做新奇。

  找了一个合适的客栈住下。

  古人来到一个新地方,比现代人还能逛,因为平时出远门的机会少。

  他们也知道凉京肯定比他们县热闹,但没想到能热闹成这个样子。

  看看那几个街道,人都挤不进去了,还要往里面挤。

  当然,也有热心的当地百姓告诉他们,“别看那里挤,但你们来一趟凉京,若是不挤进去看一看,这凉京也白来了。”

  “看看挤在那里的,还是我们凉京的贵族呢。”

  “……”

  惊讶无比,不是说凉京的贵族金贵得很?怎么跟普通百姓一样,挤来挤去的。

  “呵,那是因为周围的房间都被其他贵族订完了。”

  “像他们这样想看三街之战,又菜瘾又大的,自然也只能挤在街上看了。”

  说得骄傲到了不行,哪里能有他们凉京这份热闹啊。

  当然他们对这些前来参加郡试的读书人也是十分尊敬的,谁知道其中什么人以后就成了官老爷了。

  凉京的热闹依旧,郡试也正式开始了。

  比起上一次,这一次场面更加的宏大。

  各位读书人也在相互打量着。

  都是经历过上一次统考的人,感觉有些不一样的感觉。

  惺惺相惜的同时,又有些心有凄焉。

  也有特别多的共同的话题,这或许就是同期的一种感觉吧。

  在古时科举,同期考生,感情的确要深厚一些,有多少传奇的友情,都是在这样的同期考试中结下的。

  “也不知道今次的考题如何?”

  “怕是依旧……”

  但哪怕如此,还是有这么多人通过了县试。

  人才之多,何尝没有井底之蛙长了一番见识的感觉。

  这一次郡试的考题的确难,因为……出题人都是硬着头皮出的,再怎么也不能比县试简单。

  考生已经开始入贡院,和上次的规矩一样。等他们拿到考卷的时候,“……”

  不过比起上次如同无头苍蝇一样,这次还是好了不少。

  至少他们知道考卷会分成六个部分,除了他们平时经常学习的,还会考常识和律法。

  他们这三个月,可没少补这两方面的课,可以说,人手一本《北凉地志括》和《北凉律》。

  不得不说,将读书无用完全归咎与读书人,是十分不适当的。

  因为读书人读什么书,是朝廷引导的。

  与其说读书无用,还不如想想,改变一下考试的结构,很多人都忽略了本质上的东西,而怪罪到受害人头上。

  但,他们虽然知道要考的大致方向,但一拿到考卷,还是心中一震。

  明经,诗词,八股制艺也就罢了,考得深了不少,必是熟读诗书之人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但往论策题上一看。

  用语是古句式,有些拗口。

  “朝之政,义务而教,为何?”

  大概意思就是,“朝廷有一政策,名义务教育,请阐述朝廷为何要实施此策。”

  竟然是时政。

  若是不知道义务教育的人,怕是连题目都看不懂。

  莫少珩出此题的时候,也说明了原由,“义务教育的法令已经贴到了各县,甚至也让传递了,朝廷会在通过郡试的学子中,挑选出来一批教书先生为朝廷效力。”

  “普通百姓也就罢了,但科举选仕,若是连北凉发生了什么大事都不关心,如何期待他以后时刻关注朝廷动向,配合朝廷施政。”

  大概就是,现代学生刚好遇到了考题是新闻联播里面的内容吧。

  若是不关心的,也就看一个题的表面。

  若是关心的,自然更加心有成竹一些。

  甚至仔细看过公告的,哪怕只是阐述公告的内容,都能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当然,你要是有真本事,能引经据殿讲出个一二三四五来,自然也是高分伺候。

  唯一绝对不能通过的,就是反着讲的。

  就比如现代公务员考试,你去批评体制一样。

  义务教育,国之重器,可以质疑和提出问题,能有独到的见解更好,但绝不允许反着来。

  然后就是律法题,直接上的实案。

  考试的内容,就是让用《北凉律》去判此案。

  学生:“……”

  他们也才因为上次的考试,多留意了一下《北凉律》。

  其实此题还真不是莫少珩出的。

  但对所有学子来说也是公平的,大家都只有三个月接触《北凉律》。

  若是有人,能用《北凉律》判案,自然能脱颖而出。

  六道题中,有四道题是他们熟悉的,哪怕偏科,也未必不会有机会,依旧是平均分数乙等以上,作为标准线,然后在标准线之上,择优选择。

  今次考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恐怕又是哀嚎连天。

  但总有一部分学生,能够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

  当初莫少珩用“千军万马”来形容科举,其实一点儿也不夸张。

  整整一天的考试。

  当晚霞出现时,众学子这才从贡院出来。

  莫少珩这次没有当评卷官,自从上次因为好奇去当了一次,简直感觉跟犯人一样,被关三天呢。

  也是在今天,莫少珩将黑板和粉笔弄了出来。

  莫少珩从匠师们那里出来的时候,也正好遇到学子考试完。

  “有些像高考学子出校园。”嘀咕了一句。

  还能听到一些学子在谈论,“今次不中,也只有等三年后了。”

  “也不知道那论策题是谁出的,忒为难人,我思遍了圣贤典籍,也没有寻得类似的句子。”

  莫少珩嘴角一抽,圣人要选他的题,他能怎么办?反正出题的又不是他一个,要怪得怪选题人。

  也不用莫少珩解释,就有人直接用手指向贡院的墙壁,结果上面直接就有朝廷贴的义务教育法的公告。

  纸张便宜了嘛,朝廷自然也大方了一回,将告示贴得到处都是。

  这些读书人,基本都提前了十天半个月来到了凉京,就算他们没在他们县里看到告示,也应该在凉京看到告示了才对。

  这也公平,因为是分郡考试,当地郡的大致情况都是一样的,现在都是同郡竞争,各郡相互之间其实没有多大竞争。

  莫少珩一笑,他也是在引导,入仕当官就要有入仕当官的觉悟,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还是有差别的。

  学子们在辛辛苦苦地等待着三天后的张榜。

  莫少珩也在加大黑板和粉笔的出产了。

  等郡试结束,朝廷就会开始选先生了。

  莫少珩想让前去各地教铅笔字的学生,将黑板和粉笔也带去宣传宣传。

  时间过得飞快。

  朝廷传了令到各郡,让他们自行根据当地孩童需要上学的数量,挑选出合适数量的先生。

  莫少珩也抱着黑板和粉笔上了朝。

  “诸位大人,你们觉得我这黑板和粉笔如何?”莫少珩展示完教学方式后,问道。

  众人:“……”

  看着黑板上写的粉笔字,轻轻一擦,又能重复写上去。

  都是读书人,这种直观教学的好处自然一目了然。

  比他们以前读书的时候,老是不知道先生讲到哪里了,方便得多。

  先生可以直接将要讲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清晰明了,又让易懂。

  莫少珩这个脑袋瓜是怎么长的啊。

  正要夸上一句,就见莫少珩笑眯眯地道,“若是各位大人觉得好的话。”

  “朝廷要不要在我这里订上一些?各地的私塾,还有我们的义务教育的学舍,都缺黑板和粉笔呢。”

  噗!

  莫少珩居然将生意做到了金殿上来了。

  他是疯了不成。

  结果,莫少珩被一脸漆黑的礼部官员参了一本,直接被轰出了金殿。

  还被罚了一个月俸禄。

  莫少珩:“……”

  偷鸡不成蚀把米。

  以为他想啊,这不是债务压身,趁机赚点钱嘛,再说他拿黑板和粉笔上朝,也不完全是为了生意,这么好的东西自然得由朝廷推广开。

  还好的是,朝廷最终还是订了不少黑板和粉笔。

  也不知道是不是怕莫少珩还不起钱。

  又过了几天。

  凉京城,城门口。

  一群马车聚集在城门。

  莫少珩也在其中。

  看着即将出城的一群学生,他的这些学生将远离凉京,去往各洲,教导那些被朝廷选拔出来的先生铅笔的使用。

  莫少珩本来觉得离别多少有些忧伤的。

  结果看着一个个抱着古琴的学生,脑门直抽,“你们出远门,就不能不带琴?”

  一群学生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不不,不带琴,岂能让各地读书人见到临江仙弟子的风采?”

  莫少珩:“……”

  得,就是想要去得瑟。

  这心情他理解,毕竟是少年人,估计觉得这差事好玩。

  呵,这一路的奔波,有得他们受的。

  莫少珩说道,“办完事情,早些回来,别再外面逗留。”

  其他人他都不担心,莫少珩看向赵御宁。

  这娃现在已经融入了一群学生中,但还是不怎么和陌生人说话。

  都不知道他怎么教别人。

  还好的是,都是两个学生去同一个洲,然后下郡下县。

  学生的家长也来送行,感觉……微妙得很。

  孩子才多大啊,居然就为了朝廷的法令,开始行走在他北凉的各地了,比他们好些人去过的地方还要远。

  正在吩咐着仆人照顾好人。

  马车开始向城外行去。

  莫少珩忍不住说了一句,“等你们回来之日,就是你们……上金殿封赏之时。”

  众人:“……”

  一群学生:“吱?”

  如此功能,加上他们的身份,足够得一个朝廷的封赏了。

  说不定,金殿之上,要多两个小官儿了。

  古有甘罗十二为相,他这些学生年龄也十二左右了,虽不能堪比甘罗,但其中一两个,在金殿之末,靠一下门槛应该是足够的。

  就是不知道,这么小的官儿,朝廷百官会不会懵掉。

  随着这些学生的马车,还有带着一点黑板和粉笔,凉京以外暂时还不会推广义务教育,但也得让人学会使用黑板和粉笔。

  莫少珩送完学生,回了府邸。

  现在他的几个工厂,经过几个月的加班加点,也修得差不多了。

  工人也可以上工了。

  没过多久。

  原本还在愁给自己孩子买不到读书用具的百姓,突然发现,乌衣巷,还有加盟的街道,开始大批出售纸笔,课本,还有书包了。

  数量之多,愣是让人回不过来神。

  又没过多久,莫少珩的学生还没有回来呢,凉京城中各处,开始传来了朗朗之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凉京城的百姓,听着隐约的读书声,一时之间如在梦境。

  悠悠古城,满城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