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65章 素质教育

  凉京城,似乎少了些往日的浮躁,多了些平心静气。

  满城的热闹繁华,听取读书声一片。

  连朝廷的官员,路过的时候,都能抚着胡须,摇头晃尾一番。

  齐声的朗读,有一种十分独特的韵味,这是凉京之韵,以后也将是整个北凉之韵。

  私塾的先生,在学舍前的黑板上,写下一个个标准的白色的字,教导着下方数量稍微有些多的学生。

  学生虽然多,但有了黑板和粉笔,似乎也并不十分吃力。

  每一个字也能够教得特别的仔细。

  这些先生,其实也是才通过郡试的读书人,看着下面一个个小脑袋,他们居然已经桃李满园。

  哪怕以前有些浮躁的贵族,现在担负起了教导北凉下一代的重任,成了修剪枝叶的园丁,竟也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至少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庄肃,稳重,更加的像一个读书人了。

  环境改变人,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这些学生放了学,一群一群的,背着书包走在街道上,这时候也是凉京看上去变化最大的时候,不是那种表面上多了几种新奇的商品的变化,而是整座城池的氛围之变。

  百姓都不免要多看上几眼,因为……如此多的……小读书人啊。

  那种感觉是难以想象的。

  路上,还能遇到豆子的广告大队,正抗着宣传的布条满大街跑。

  这时,有个小学生突然对豆子行了一个读书人的礼节。

  豆子呆萌呆萌地,竟然也停了下来,还了一礼。

  周围的百姓:“……”

  豆子半响才反应过来,回头看向小货郎,“刚才那小孩是不是骗了我一个礼?”

  一群小货郎都笑歪了,“估计是他们在学舍,先生刚教了他们礼节,他拿你练手呢。”

  读书人,都是先贤弟子,是为同道。

  读书人,施礼还礼,是刻印在骨子里面的礼节。

  社会礼节有序,人类尊礼守法,才显得文明,穷山恶水多刁民,其实也是因为少了教化的原因。

  豆子也笑出一口小白牙,“世子说,我们要讲文明讲礼貌,要做有素质的北凉好少年。”

  “我这不是没忍住,直接就还了一礼。”

  读书人的确和闲散的游荡人士,有非常大的区别,哪怕在现代,你看在学校的学生,和街头的小混混,也是区别十分巨大的。

  这些学生回到家,大部分得帮家里干活。

  抗些柴火等,这些活儿他们是经常干的。

  只是看着脏了的衣服,赶紧跑去告诉父母,“我这衣服脏了,明天没办法穿了。”

  “先生说,我们的衣服可以旧可以破,但不能脏不能乱。”

  “这是对己之礼,也是对他人之礼。”

  父母:“……”

  不就是让他们洗衣服嘛,怎么还一堆大道理。

  家里孩子的变化,有目可堵。

  比起凉京城的这种教化上的改变,赵景澄等学生的境遇又大不一样了。

  在路上边走边哭,哭得汪汪的。

  古时,县与县之间,多是泥坑路,很多地方,马车都是无法通过的。

  他们现在正抱着一块小黑板,深一脚浅一脚,满身的泥丁。

  和出发时的意气风发,心怀锦绣,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的大。

  但十一二的少年,也正是最重责任亦脱不了任性的时候。

  所以,正边哭边往目的地走。

  对于大人来说,走遍一洲的各郡各县,都是十分辛苦的,更别说一群从未吃过苦的贵族少年。

  所以才有了莫少珩告别时的那句,等他们回来,就会在金殿上为他们请功之言,多少是有些心痛这些学生的。

  莫少珩的各个工厂初开工,多少也会有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所以十分的忙碌。

  期间,时不时还有想起赵景澄等,也不知道吃不吃得了这一份苦,可别半途而废了才好,难得的磨砺。

  赵景澄他们这一去,竟然直接从夏初,到了秋末。

  整整两个季度,半年之久。

  首先回来的,是赵景澄和赵御宁。

  因为有些担心赵御宁,所以安排着负责比较近的洲。

  得到两人要回来的消息,莫少珩和南一亲自去了城门口迎接。

  城门口,远远的马车驶来。

  赵景澄和赵御宁两人从马车上下来,看到莫少珩的时候,委屈得不得了。

  “外面的路也太难走了,还经常露宿,半夜还能听到野兽的叫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

  “每天都跟在泥里面滚过一样。”

  “连好吃的都没有,嘴巴都半年没有味道了。”

  赵御宁还在那告状,“赵景澄半路还哭了好几次,可惨了,路过的人还以为他是被拐卖的。”

  赵景澄:“……”

  这娃在说什么?

  明明是赵御宁先哭的,被狼的叫声吓得缩成了一团,哭得嘤嘤嘤的,他才跟着哭的。

  说好了回来不许提这事儿的。

  忒丢人了。

  看着两人有些抱怨,但似乎又有些兴奋和怀恋的样子,莫少珩也是一笑。

  有时候,当时经历的苦,再后来看来,却是甜的呢。

  莫少珩也再打量两人,赵景澄看上去整整瘦了一圈,估计是真没有吃好,又苦又累。

  这倒好,意外的减肥成功,光是这一点收获,也十分不错了。

  连赵御宁都多了一丝干练。

  洗去表面的尘埃,方显珍珠的明亮。

  回去的路上,遇到了豆子的广告队。

  赵景澄愣是趴在马车上一个劲问豆子,“豆子,我们离开这半年,乌衣巷出什么新的好吃的没有?”

  豆子如数家珍,“有啊,很多。”

  “我们现在多了蒸大白馒头,蒸饺,蒸花卷。”

  “阳春面,炸酱面,牛肉面,羊肉面。”

  “还有酸菜鱼面,这个可好吃了,来吃的人连一滴汤都不会剩下。”

  他们世子每弄一种新菜,都会在员工食堂,让他们小货郎先帮着尝味道。

  世子说,他们小货郎都说不出自家的商品是什么味道的话,怎么说给别人听。

  哈哈。

  他们最喜欢出新品了。

  “还有应季的青枣味道的奶茶,多加些冰,喝着又凉快又清香。”

  说得赵景澄和赵御宁一个劲的擦嘴角的口水。

  他们苦都不怕,唯一怕的,就是没有他们凉京的美食啊。

  以前还不觉得,这出去了半年,妈呀,吃的东西都没有了灵魂一样。

  莫少珩笑道,“等其他人回来,我给你们弄一样好东西,保证你们吃的苦都不再觉得苦了。”

  吃的苦都不觉得苦了?

  时间到了秋末,秋收的时节了。

  其他的学生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一个个半年不见,十一二的少年,正是长个的时候,好几个都跟拔高了一节一般。

  一回来,莫少珩身边突然就热闹了。

  一个个都在诉说着这半年的经历,路上的见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多少都是有些收获的。

  莫少珩也准备给这些学生弄点好东西接风洗尘。

  看了看天色,“正好时节差不多。”

  “跟我去一趟庄子上。”

  一群学生:“……”

  不是说要给他们弄好吃的吗?

  不管了,反正,他们觉得跟在莫少珩身边,那日子真的是过得跟神仙一样,特别是和这半年的时光比起来,以前每天往乌衣巷跑的日子,实在太幸福了。

  到了庄子上,一群学生,一人手上拿了一把镰刀。

  被抓壮丁了。

  帮莫少珩收割甜菜。

  苦哈哈的一群学生,但马上又边干活边笑了起来。

  “哈哈,为啥回了凉京,连干活都不累了。”

  “可不是嘛,还特别快乐。”

  莫少珩都给逗笑了。

  苦的程度,其实也是由心态决定的。

  这群同龄的学生,因为经常一起做着同样的事情,建立起来了他们可能都还不清楚的友谊。

  现在又能重聚在一起,自然是快乐的。

  他乡思故人,那才是最折磨人的。

  “不过,这个是菜吗?怎么以前没有见过。”

  莫少珩说道,“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他用黄金购买的甜菜种子,现在终于长好了。

  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用来制糖。

  甜菜的出糖率是十分高的,在现代,都是用来制糖的最主要作物。

  甜菜制糖,和其他植物制糖的工艺差不多。

  第一步,榨汁。

  第二步,慢煮。

  第三步,提糖。

  看似简单的步骤,其实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慢煮,需要耐心地将水分全部煮得蒸发掉,剩下足够粘度的糖浆。

  若是火大了,糖就会焦化。

  粘度不够,也无法凝固成快状。

  甜菜制糖,可以制作出如同晶体一样的白砂糖,可惜现在的工艺无法达到这样的纯度。

  所以莫少珩最终弄出来的糖,看上去带着一些褐色。

  莫少珩拿起一块糖,放进嘴里,甜度完全不是北凉的糖稀能比较的,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褐色的糖块,自然也有它的用法。

  一是,可以用来做焦糖奶茶。

  喜欢甜度高的,肯定会对这一款茶情有独钟。

  二是,莫少珩准备用来做牛轧糖。

  颜色刚刚好。

  牛轧糖最好的辅料,其实应该是花生。

  但现在没有,只得用红色的豆子来取代。

  将红色的豆子煮熟,弄成泥,然后混进融化的糖里面。

  等糖凝固,切成一块一块的,包裹在牛皮纸做的糖纸里面,就是颜色纯正,味道甜美的牛轧糖了。

  之所以做这个,是因为北凉缺少高品质的糖,而且,诸国的商人应该对此十分的感兴趣。

  莫少珩和一群学生在庄子上呆了好几天。

  等准备回去的时候,莫少珩给一群学生一人塞了一大包牛轧糖。

  看着牛皮纸包成的奇怪的小长方形,“这是什么?”

  莫少珩答道,“糖,牛轧糖。”

  一群学生:“……”

  糖不是这个样子的啊。

  取出一颗,将糖纸拧开,“这糖还挺好看。”

  甚至可以说,实在太精致了。

  因为产量的原因,莫少珩的确是准备走精品路线。

  往嘴巴一放。

  一群学生直接愣住了。

  这是……什么味道?

  好甜。

  妈呀,这才是糖啊。

  也太好吃了。

  莫少珩问道,“还苦么?”

  一群学生一愣,这才想起,莫少珩说的,让他们不再觉得苦的事情。

  可不是,这么甜,哪里还觉得苦啊。

  真的,太好吃了。

  眼睛都甜得眯成了一条缝,太幸福了。

  “我得拿回去给我娘也尝尝,让她也感觉感觉,生活有多甜。”

  莫少珩笑了。

  他种的甜菜是有些多的,一马车的种子呢。

  说道,“要不了多久,市场上也会开始售卖牛轧糖。”

  一群学生一愣,他们以为,这么好的东西,就跟蜂蜜一样,稀少得很。

  但……能在市场上流通,说明,量不会少。

  当然,整体来说,还是少的,所以莫少珩不准备直接卖原糖,而是做成牛轧糖。

  想了想,又带了一些回去,除了给燕王府和镇北王府外,也得让小货郎们尝尝生活的甜。

  等去了乌衣巷,每个小货郎分到了两颗糖。

  “这个漂亮的小家伙,叫牛轧糖么?”

  看着也太精致了。

  都有些舍不得吃。

  等放进嘴里的时候,赵景澄等学生还在逗小货郎,“怎么样?”

  “是不是感觉到了生活的甜?”

  一群小货郎眼睛都甜眯了,“这也太好吃了。”

  “生活也太甜了。”

  莫少珩都给逗笑了。

  几日后,一种小货郎口中,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甜美的牛轧糖开始上市了。

  贵族家里,能抓出一大把糖来散给客人和小孩的,都算得上体面。

  牛轧糖的名声,也飞快的传开。

  没有吃过牛轧糖,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甜。

  东唐和外域的商人,也开始询问了起来。

  不过,他们应该是买不到的,哪怕是买到,也是零散的一小点,因为,北凉自己内部都不够。

  但名声肯定要传播起来,为以后售卖向诸国做准备。

  此时,莫少珩已经在金殿上了。

  他的学生现在都回来了,也是时候兑现,这些学生离开时他许下的承诺了。

  今日的朝议,似乎和往日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不过,殿外等着一群贵族家的小少年,穿得十分的得体,就像精心打扮过的一样,让他们有些意外也有些皱眉。

  金殿是什么地方,是北凉最神圣最威严的地方,可不是各世家自家府邸,过家家呢,这么小的少年居然带来殿外。

  不过,能来到这里,定是事先禀告过的。

  疑惑的是,他们为何被允许来这里。

  莫少珩早上的时候,看到这群学生一身标准的小锦袍的时候,也是一愣,跟一个个小花孔雀一样,爱美到不行。

  不过,也能理解,今日的精心准备,毕竟是第一次,正式进入金殿。

  金殿上,莫少珩出列。

  “禀圣人,外出历时半年,在各县推广义务教育的子弟已经回京,现正侯在殿外。”

  众人嘴角一抽。

  说实话,这些少年,这么小的年龄,居然为了朝廷推行新法,就在各地奔波了整整半年,他们也是有些刮目相看的。

  每一洲下面有数郡,郡下又有数县,他们也不是没有去过各县上,那路途有多艰难,他们心里自然清楚。

  他们都没像这些少年一般,跑遍每一个县。

  但……依旧不足以让这些少年直接越级上金殿才对。

  只是,圣人直接开口,“宣!”

  十五个学生,排着队,走进了金殿。

  殿上众臣:“……”

  这一幕感觉实在太诡异了一点。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金殿是某府邸的大堂,一群后辈见长辈呢。

  赵景澄等人,小模小样的,愣是要装成小大人。

  看着古怪得很。

  脸上又兴奋又激动。

  他们虽然是贵族,但……这金殿上的都是什么人啊。

  三师三相三公三司马在前,六部尚书次之,百官分列两旁。

  他们走在中间,心都哆嗦。

  这些人中,不乏他们家族长辈,现在表情也是微妙得很。

  这般年龄,便上得金殿,实在……实在也太小了点,史书上怕是都要记上一笔了。

  赵景澄等学着大人的样子,“禀圣人,臣等前来述职。”

  鸦雀无声。

  连圣人都咳嗽了一声。

  但今日,这些小功臣,的确有资格上殿。

  “臣等十五人,历时半年,走遍我北凉各县,将义务教育中,铅笔,黑板,粉笔的使用,传递到位……”

  众人:“……”

  居然有些,当年槐山先生推行文教,游走北凉每一个角落的感觉。

  也是有这些学生,才能将莫少珩口中的国之重器的义务教育,更好的推行开来。

  “臣等不辱使命,完成朝廷之令,特来述职。”

  妈呀,赵景澄等激动得都想缩小脖子,但又立马保持最标准的姿势。

  太威风了。

  按理,这些人述职完毕,确认无误后,圣人该进行赏罚了。

  但,圣人并没有,似还在等着什么。

  众人也继续疑惑,莫少珩将人带上殿,但莫少珩应该十分清楚,仅仅是这事的话,还是不够的。

  这时,莫少珩又站了出来。

  “启禀圣人,莫少珩携十五名学生,前来交旨。”

  交旨?

  众人一愣。

  倒是不少人眼睛一闪,莫少珩去年的确在圣人这领了旨,研究那什么种子定向培育,圣人还专批了莫少珩可以自由使用土地耕种。

  结果,莫少珩种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数量之巨让人有些乍舌,这事儿还被人参过一本,不过莫少珩以土地使用权是圣人亲批,朝廷也同意了的,他爱种什么别人管不着为由,挡了回来。

  莫少珩继续道,“种子定向培育,已经有些成果。”

  “如今已经整理成册,请陛下过目。”

  莫少珩递上一册子,让人传给圣人。

  圣人看了一眼,似乎已经知晓上面的内容,然后让人递给众臣查看。

  哪怕如此,圣人在看着册子的时候,眼睛也眯了一下。

  册子开始传递。

  莫少珩递上的这册子和一般的参本有些不同。

  上面是横竖交叉的线。

  其实就是现代常用的统计表,就像打印出来的excel表格。

  内容也十分简单明了。

  上面有,姓名,土地面积,上年产量,以及……今年产量。

  也就是统计的莫少珩,以及十五个学生负责的实验地的产出情况。

  十分古怪的表格,但稍微提点一句,竟然让人立马就看懂了。

  甚至十分的一目了然。

  比他们传统的,一笔账写一条记录,竟然要实用得多。

  要是用来记账,朝廷的官员,每年统计和查账的时候,也不用那么幸苦。

  哪怕是商铺用来记账,也方便得多。

  这个表格新鲜。

  一开始,还在惊讶这种简单的记录方式。

  但立马又被表格里面的内容所吸引,或者说惊讶,震惊。

  因为,同样的土地,去年的产量和今年的产量,是写在相邻的。

  对比……太明显了。

  甚至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两列,分别写的就是同一块土地,去年和今年的产量吧?”

  莫少珩答道,“是。”

  嘶!

  “但为何……有的产量整整差了一倍。”

  这不可能,这岂不是意味着,同样的耕地,产量却直接翻了一倍。

  金殿上,皆是不可思议的声音。

  作假?

  他们不是没见过好大喜功,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的官员。

  但别人再夸大其词,也不敢将产量翻一倍。

  再说,莫少珩的那些什么实验地,就在凉京城外,这谎言太夸张了,一戳就破,莫少珩还不会傻到这种程度。

  莫少珩说道,“这是因为,实验地使用的都是最优良的品种作为种子。”

  “再加上,都有使用碳灰育肥,因为是实验地,更是精心照顾……”

  莫少珩在金殿上侃侃而谈了起来。

  “以往,这些土地使用的都是退化后的种子,产量本就低下,这才能突然将让它们的产量翻上一倍……”

  说得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但……

  知道这对北凉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哪怕正如莫少珩所言,是因为实验地的原因,精心照顾的原因,其他百姓的地不可能像实验地这样照顾得面面俱到。

  但哪怕是将百姓的地的产量提升个两三成,也是举世之功。

  他们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圣人允许这些小少年来到金殿了。

  莫少珩也是感叹,一群人竟然有些不相信。

  莫少珩道,“诸位若是不信,可以亲自去庄子上看看,地里种的庄家总是骗不了人的。”

  正好,他也让一群学生,将实验地的庄稼留到最后再收割,免得让人说他夸大其词。

  不过,庄稼得尽快收割了,不然会烂在地里,还得被朝廷惩罚。

  一群学生也一个劲点头,庄稼都还在地里呢。

  莫少珩本想着,圣人会安排人去确认。

  结果,圣人直接说了一声,“摆驾,就让我们去看看,这产量猛赠的粮食到底是什么样。”

  莫少珩心道,也是,对于一向重视农业,但又农业不丰的北凉来说,粮食亩产增加,的确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一群学生激动得搓手手,圣人和百官居然要去看他们种的粮食。

  圣人和百官出游,声势自然浩大。

  大致规划了一下路线,因为实验地并非全都挨在一起,每个学生都是种的自家地。

  凉京城外,正是丰收之时,农户在炎热中忙碌,但因为收成之时,似乎这忙碌也显得不累人了。

  莫少珩靠近圣驾旁边行走,一群学生也屁颠屁颠地靠在旁边。

  莫少珩一看,也是好笑,忒会生幺蛾子。

  他们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角,自然也没有人拦着。

  只是这些学生眼睛一个劲往圣人身上瞅,还以为别人没看见。。

  不多时,到了实验地。

  实验地已经有一小块庄稼被收割了,这是为了统计产量,用等比法算出整块实验地的产量。

  百官一到,眼巴巴的看着圣人。

  等圣人掐了几根粟穗后,他们这才动手。

  “这穗看上去的确好了不少。”

  将穗在手中一撮。

  “你们看这穗中的颗粒,竟然比普通的粟米要大颗不少。”

  还有将搓出来的粟往嘴巴塞的。

  “似真的要比别人种的产量高。”

  其实用肉眼就能看出区别,这一路上他们也看了不少别人种的粟。

  议论纷纷。

  啧啧称奇。

  “这地,好像和周围的也无不同。”

  赵景澄靠在圣人旁边,整个脸都笑得合不拢,“圣人,这是我种的,我的实验地。”

  众人:“……”

  凉京城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纨绔景澄小世子居然会种地了,而且种得还特别好。

  赵景澄的确是乐开了花,圣人和百官都在看他种的地。

  还拿出个本子,道,“圣人圣人,地里的黑灰就是碳灰,不仅可以肥地,还能杀死地里的细菌害虫,避免庄稼的根部起虫害。”

  “不过,碳灰肥地也得小心,因为它是生肥,如果不经过地里发酵就播种,它们连种子生出来的根都能烧死。”

  “我们老师教的,我都记在本子上呢。”

  为了证明他种得多好,赵景澄还让人将这块地往几年的产量的账本都拿来了。

  不得不让人感叹,因为往几年,这块地的产量是一年比一年差。

  赵景澄说道,“圣人,种地得科学种植,这可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

  圣人:“……”

  众臣:“……”

  其实,众人心里的激动何尝比这些学生少。

  他们亲眼看到了具体的产量啊。

  当然,一块实验地是无法概括全貌的。

  又或者根本没看够。

  继续去看其他实验地。

  一群学生简直激动得就差手舞足蹈了。

  “圣人圣人,这块实验地是我种的……”

  “这块是我的。”

  走一路看一路。

  虽然每块实验地的产量都有偏差,但比一路上其他人种的好太多了。

  最后来到了莫少珩的那块实验地。

  “所以,你要了耕地的自由种植权,结果就只种了这一块粟米地?”

  莫少珩就有些尴尬了。

  其实他这一块实验地可不小,比其他学生的都大,但……

  对比他种的其他耕地,他甚至将燕王府的耕地,都用来种其他的了。

  实在微不足道了一点。

  莫少珩敷衍了两句,然后说道,“种子的定向培育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只有将优良的品种,不断相互培育下去,才可能得到更加优良的品种,这将是一个长久的课题。”

  种子定向培育其实有很多的方向,莫少珩选择的是杂·交育种法。

  真正想要取得成效,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不断的尝试。

  甚至一年两年数年都不会有任何成效,但总是需要人去不断的研究付出,才有可能取得进步。

  圣人点点头,他何尝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所以看到这些实验地现在的产量,才会如此的震撼人心。

  百官也在议论着。

  当初,春耕时,莫少珩就提出过,让朝廷收购优良品种,然后当成种子卖给百姓种植。

  但当时考虑到,百姓自己留种,不会再花钱购买,所以没有实施。

  但现在,实验地的效果他们看到,朝廷自然会大势宣传。

  这样产量的提升,对他们北凉的百姓来说,亦是无法拒绝得了的,现在推行起来,也就更有信心也更容易了很多。

  圣人已经在吩咐,明年春耕,让各地官府加紧宣传和选种的事宜了。

  田园上一片喜庆。

  莫少珩见圣人和百官暂时不想走,怕是想多看看实验地中庄稼,看着喜人。

  那种欢喜是整个民族发自内心的,无论是贤臣奸臣,至少这一刻,心都生欢喜。

  莫少珩想了想,干脆让人来收割庄稼了。

  百官们,以及圣人,怕是都太久没有仔细看过丰收了吧。

  让管事去安排人。

  不多时,地里就热闹了起来。

  一群学生提着个篮子,在地里拾着收割时掉地里的粟穗。

  嘻嘻哈哈的笑得好不畅快。

  那场景十分温馨。

  连百官都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这些学生以前多能惹事啊,他们平时可没有少听闻。

  但现在……

  在田里欢快的拾着穗,比起那些呆在世家府邸的其他贵族少爷来,竟让人有一种奇怪的错觉。

  到底谁才是北凉的栋梁。

  “我们以前的户外实践课都是这样,特别开心。”

  “我最喜欢上我们老师的课了。”

  这时,百官也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地方。

  以往,收割粟,都是割地上堆起来,然后连穗带杆运回去,再脱粒。

  但……他们现在看到的好像不一样。

  割的穗依旧一把一把地放在耕地里,但有人推着一个奇怪四方形的“木桶”,“木桶”三面被立起来的布帘挡着,拾起地上一把一把的粟,在“木桶”上有节奏的挥铲。

  “这是在干什么?”

  引得不少人前去围观。

  只见木桶里面,已经装了好些粟粒。

  不由得一愣。

  “这是在脱粒?”

  而且脱得还如此干净。

  脱粒的速度也好快。

  莫少珩解释道,“粟搬运的时候,容易遗落,造成浪费。”

  “连杆一起搬,也费时费力。”

  “所以就有了这绊桶,直接在地里将粟脱下来,只需要运粟回去晒就行了。”

  小小的改动,却让效率提升了不少。

  不得不说,看似平常的一些东西,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绊桶好。”

  “速度好快。”

  “以往有时候会误了收成,有了这绊桶倒是能节约时间。”

  莫少珩:“其实我也可以开一个专门卖绊桶的铺子。”

  众人:“……”

  呵,你怕不得亏死,这绊桶一看就知道怎么制作,别人还不得直接学去。

  莫少珩:“……”

  也对,北凉律不保护独立产品。

  一直持续到下午,圣人才带着人重新回了金殿。

  都没有吃饭,但连赵景澄这个小吃货都没有感觉到一丁点的饿。

  金殿上,还在为今天所见,议论纷纷。

  北凉的粮产要增加了啊。

  哪怕得等明年春播后再看到实际情况,但这……依旧是天大的事情。

  激动怎么也停不下来。

  这时,上位,圣人旁边的老宫人,拿着一纸文书,唱了起来。

  “滋令,谏议郎莫少珩,品德兼优,德行天下,有大功德与我北凉……”

  “特敕封殿上开议侍郎一职,加封国子监传学翰林之职。”

  开议侍郎,比莫少珩以前的谏议郎高了两品。

  这是跨品晋升了,在北凉史上,这种情况可不多。

  传学翰林是国子监的职位,翰林分了好多种,传学翰林一般都是七老八十,育人有方的声望老儒。

  莫少珩谢了圣恩。

  那老宫人继续拿出一份文书。

  这次的名单有些长。

  “敕封,镇西王府世子赵景澄,上议大夫府范慎,门下舍郎之职……”

  门下舍郎,就是金殿最末,守门员。

  这职位不高,各地都有比这官职更高的,但……却已经是这金殿之臣,意义完全不同,不能光是以官职类比。

  一时间,金殿上众人都有些恍惚。

  赵景澄和范慎才多大,居然以后大朝会的时候,要上金殿了。

  和两个十一二的孩子同朝为官。

  众人:“……”

  但也反驳不了,若只是以功劳来论的话,若不是两人年龄太小,敕封的官职都算小的。

  老宫人的声音继续唱道,“敕封镇南王府赵御宁……”

  剩下的学生的名字念了一个遍。

  “儒林郎之职。”

  儒林郎,是散官,代表着品学兼优的读书人,是一种朝廷承认的荣耀。

  是朝廷正式的编制,每月都会领朝廷的俸禄。

  估计也是看在一群学生年龄太小,实在不能挂实职的原因,不然以他们的家势,怎么也会安排一个有实职的位置。

  一群学生高兴坏了。

  他们……当官了?

  虽然他们知道,他们以后多半会入仕,但这是不是也……也忒早了一点。

  以后看还有没有人敢说,他们只是仗着家势的纨绔。

  领旨谢恩。

  一群学生这才笑得合不拢嘴的离开金殿。

  赵景澄和范慎站在金殿的最末,门口的位置,他们是殿上之臣了,没下朝是不能走的。

  不过没多久,两人就被赶了出去,因为殿上失仪。

  两人没忍住,时不时笑得“唧”的一声。

  莫少珩走出来的时候,两人正排排坐地坐在台阶上。

  唉声叹气,第一天上朝啊,就被赶了出来。

  “可就是忍不住。”

  “我都将嘴巴捂死了,声音还漏出来。”

  范慎,“要不是你笑出来,我也不会没忍住。”

  愁死了,他们算不算身败名裂了?

  莫少珩:“……”

  他好像也经常被赶出金殿。

  安慰了一番。

  今天终归是喜庆的,很快将烦恼抛在了脑后。

  莫少珩说道,“叫上其他学生,今天请你们吃牛肉火锅,正好出了一款牛肉丸子,又嫩又好吃。”

  咕噜。

  晚上,牛肉火锅殿的包厢,也就是莫少珩,南一,还有一群学生,连赵棣都因为有事没有来。

  圆圆的牛肉丸子,煮在汤里面,等浮上来后,夹起来咬上一口。

  简直好吃得停不下来。

  赵景澄也好久没见南一了,对莫少珩问道,“南一不是也和我们一起种的实验地,怎么没有封赏?”

  莫少珩一笑,北凉的圣人是封赏不了他的。

  找了个由头避开这个话题。

  好久没有这么聚餐了,这种感觉特别的舒坦。

  第二日,莫少珩去了国子监。

  他以前是国子监的博士,但却很少来国子监。想想还有些对不起祭酒,这一次来,也是因为换了职位,由文学博士升了传学翰林,有一些手要办。

  等办完手续,有人前来告知,祭酒有请。

  莫少珩一愣,去了一趟。

  老祭酒道,“作为传学翰林,除了正常的授课外,还有一个职责。”

  “需要为国子监和现在的义务教育的学生定制教学计划。”

  “现在刚好是这期的教学计划定制的时间。”

  莫少珩:“……”

  以前好像的确对国子监的事情少了些关心。

  现在他的工厂什么的都走上日程了,要做的也是秋收,地里的黄豆之类的也得一并收割了。

  不过,让庄上的管事多操心着就行。

  莫少珩点了点头。

  然后专门去了传学翰林办公的地方,其实也就是和一群文学博士一起。

  莫少珩在桌子上铺上了纸笔。

  教学计划么?

  然后落笔写下,“素质教育”几个字。

  他现在是传学翰林了,写下的可不仅仅是几个字,而是会被……执行下去。

  莫少珩脸上带着笑,讲文明,树新风,争当北凉好少年,让北凉的人看一看,一个个五讲四美的好少年是什么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