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35章 他搭起了“帐篷”

  不过前后一盏茶的功夫,竟然有两个风向官入了金殿打断朝议。

  莫少珩都不由得看向了赵棣,不过赵棣一点反应都没有,看上去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样子。

  风向官余知晓从殿外走了进来。

  “禀圣人,凉京城外,难民不满修建运河招工之事在城门之下喧哗,数量已过三百之数。”

  嘶!

  三百,已经达到了民乱的标准了。

  明明刚才的消息还是仅有百余。

  民乱可不是一个好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是对圣人的问责。

  招工的条件的确苛刻了一些,工钱少得可怜,但无论是以工代赈,还是以工代税,都是现在最好的解决方式。

  难民不仅不用饿肚子,还能赚一些好处。

  这种特殊的时期,处理得当,难民应该心存感激才对,这是圣人的恩德。

  怎么会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赵岚也有些懵,他知道难民抵触的心理的确比想象的严重,但在他看来绝对没有到起民乱的程度。

  金殿上的气氛凝固了一般。

  赵岚不得不站出来,“禀圣人,儿臣……”

  话还说完,上位就传来圣人带着怒意的声音,“这就是你说的招工一切正常?”

  “若不是有人上报,你还要继续隐瞒下去?”

  本是一桩利在千秋的事情,却给办成了这样。

  赵岚脸都白了,“儿臣一时失察,还请圣人赎罪。”

  圣人现在估计是没空问他的罪了,道,“还不如实交代。”

  赵岚白着脸,一咬牙,答道,“本来招工的事情一切正常,但不知道为何在难民中开始盛传,修建水利乃是镇北王府世子莫少珩的谏议。”

  “难民心中有怨,开始抵抗朝廷颁布的招工文书。”

  “儿臣本想着派人疏导便是,我北凉的百姓也是知大义的,怎想到……”

  莫少珩皱了皱眉,虽然赵岚说的是事实,但这个时候将他推出来当挡箭牌,也太不厚道了。

  莫少珩站了出来,“禀圣人,招工的事宜本就该提前将我对洵州难民的影响考虑在内。”

  意思很明显,本就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你非得出了事再将他拉出来,你自己考虑不周还在这推卸责任。

  赵岚说道:“若不是你游山玩水引起难民不满,又岂会出现现在的问题。”

  莫少珩笑了,“我为北凉贡献制盐新工艺,在殿下眼中竟然是游山玩水?”

  赵岚一时间竟然有些语拙,有那制盐的新工艺,没人敢指责莫少珩的北海之行。

  莫少珩继续道,“殿下还是想想如何解决现在难民闹事的问题吧。”

  意思就是,这个时候了,你失责之罪是跑不掉的,还是赶紧将问题解决掉才是正理,和他在这相互指责也于事无补。

  这时,竟然又有小碎步的声音传了进来。

  连莫少珩都愣了一下。

  通传的公公直接道,“禀圣人,凉京卫左都卫袁付派人传来急报,城外难民闹事者已经超过了五百人,袁都卫请圣人示下。”

  事态竟然转变得如此之快。

  袁付这是在请求镇压了,怕事情越闹越大。

  金殿上,面面相觑。

  赵岚这事情办得,这还是圣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第一起民乱,还是在天子脚下……

  赵岚也是心中巨震,怎会如此?

  事情似乎有些端倪,但又看不出破绽,怎么看都是他办事不力还故意隐瞒导致的,所以矛头都会指向他。

  莫少珩心中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不高兴,这次赵岚要倒大霉了,他应该是高兴的吧。

  不由得看了一眼赵棣,这事情他有没有做那背后的推手?

  当年的毛头小子,比他想象的要藏得更深呢。

  殿上的大臣都看向了圣人的位置。

  若是镇压民乱的话,这兴修水利的事情就变得像强迫性的一样,招工会变得更加困难。

  但也不能任由事情发展下去,没看到才这么一会儿,就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吗?

  这就要看圣人对这次修运河的决心了,众人也在叹息,明明才开始而已。

  圣人的声音传来,“百姓心中有所求,我们就去看看他们所求为何,摆驾。”

  嘶!

  圣人竟然要亲临。

  莫少珩:“……”

  他第一次正式上朝,没想到居然就遇到了这样的大事情。

  他也是必须得去的,这事情本就和他关系颇大。

  圣人退了朝,莫少珩出殿的速度稍微放慢了一点。

  装模做样地走到赵棣身边,小声道,“你只需要点头或者摇头即可,我懂。”

  赵棣目不斜视地走了出去。

  莫少珩:“……”

  还真是滴水不漏啊。

  得,他自己去看情况。

  ……

  盛大的仪仗向城门而去。

  城外难民闹事,凉京的百姓也得了消息,只是没想到,竟然是圣人携带百官一起去城门。

  五百难民,看上去还不少。

  想象一下做课间广播体操时,从楼上往下看的情况。

  当然,难民站得更加的密集也更加的凌乱。

  莫少珩也跟在后面上了城头。

  城墙下,全是衣衫褴褛,表情激动的难民。

  民乱,而不是民暴,因为他们手无寸铁,他们只是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诉求。

  这时,城门大开,穿着北凉最精锐的铠甲的凉京卫涌了出去,站成一排一排的,将一群难民围在了中间。

  难民骚乱了起来。

  这时有尖锐的声音响起,“圣人至,庶民跪拜。”

  嗡!

  哪怕是闹事的难民都懵了。

  他们只是想有人能给他们一个说法而已,没想到竟然是圣人亲至。

  圣人……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城墙上,立一珠帘座塌,隐约能看见里面的人影。

  难民跪了一地,眼中带了泪。

  圣人亲自来了,圣人听到了他们心中的委屈。

  这时有老宫人来到了难民前,“圣人天恩,德佑天下,现今圣人当前,你们有任何要说的尽可以大声说出来。”

  一时间竟安静得落针可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有几位年龄古稀的老者被带到了前面。

  老人带着泪,“圣人厚德,怜我等疾苦。”

  “我洵州难民,失了故土,千里迢迢来到凉京,本也没有多少奢求,只盼圣人恩德,赐我们一口粥,帮我们渡过难关,但……”

  “但在我等遭此大难之际……”

  哽咽的声音,讲述着他们的心酸和遭遇。

  他们遭了大难,变成了无衣无食的难民。

  来到凉京后,本期望着能得到最基本的救济。

  可是等来的却是强行让他们修建水利。

  强行两字说得特别重。

  自古以来,强抓壮丁,也没有在难民中抓的道理。

  自古以来,被抓的壮丁修建工事,都是被鞭挞苛刻,能活下来的有几个?

  他们不愿应这招工的文书,那些官吏竟然告诉他们,不去修运河,就不会给他们粮食。

  声泪俱下,说道最后,那委屈竟然撕心裂肺一般,他们正遭受着世间最残酷的磨难,为何还要被如此逼迫他们?

  这也是他们什么也不顾了,也要来讨一个说法的原因。

  城墙上鸦雀无声。

  赵岚已经额头都是汗。

  他为了招工,的确急迫了一些,手下的人难免会习惯性的摆点官威。

  本来为了达成目的也没什么,让这些难民去修水利也是为了他们好啊,能在大难中活下来,哪曾想竟然闹到了圣人面前。

  莫少珩:“……”

  不去修运河,肯定是不会一直给粮食的,哪怕给,也仅仅是一丁点的救济。

  但你不能这么给难民说啊。

  同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式,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以工代赈,以工代税,多好的解决方案啊,愣是给办成了强迫性的。

  其实也不难理解,哪怕不是赵岚来办此事,也会是差不多的情况。

  因为他们是官,这个时代,阶级是十分明显的,士农工商,等级分明。

  很少有服务于人民的思想觉悟。

  所以期待他们像扶贫官员一样好声好气地去给每一个难民讲解以工代赈,以工代税的利民政策,基本是不可能的。

  这也造成了,在朝廷看来,他们是在解决难民之急,顺便修建一条利国利民的运河出来。

  而在百姓眼中,就是强迫他们修运河,还没开始,他们就开始想着,在工期他们被人打死被人饿死的情况了。

  更别说还有莫少珩这个因素在,他们就更加的不愿意了,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能影响一群人。

  莫少珩都不由得看了一眼赵岚,这个结果其实还真不能全怪赵岚,他只是刚好是负责人,得承接着所有的后果而已。

  莫少珩以前让赵棣不要去争这个差事,让赵岚先去趟雷,这不,雷趟出来了。

  现在这些难民的诉求便是,他们就是不愿意应招去修水利。

  面对这个难题,赵岚稍微用了一些强硬的手段,甚至威胁说,不应招就没粮食,其实都不算是威胁,因为事实也差不多。

  现在,圣人也必须直面这个难题,赵岚一开始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问题,而圣人必须现在就解决这个问题。

  圣人心中也是一叹,千古之事,还没开始就被阻在了第一步。

  不过他也看出来问题所在,这些百姓以为,他们如同以前的那些王朝一样,是在被抓壮丁。

  召来一些大臣开始商讨了起来。

  这一商讨就从上午商讨到了下午。

  莫少珩摸着咕咕叫的肚子,没办法,圣人没有吃饭,北凉诸位大臣亦没有吃饭,他同样没有中途跑去吃饭的道理,虽然这商讨也没他什么事,就他现在的官阶,离圣人还远着呢。

  让人意外的是,圣人中途居然让人依旧按平时的规格施粥。

  不比平时多,也不比平时少。

  莫少珩是有些惊讶的,看圣人的做派,不像是在作秀。

  要知道,在古时的制度中,圣人就是天子,是北凉最尊贵的人,而圣人现在却因为百姓之忧废寝忘食,又不为了尽快解决麻烦,乱施天恩。

  能做到这等程度,哪怕是在历史上,为数也不多。

  商讨的结果。

  大概就是拨乱反正,给百姓解释,修这条运河对北凉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必须要修它。

  解释他们这次招工的以工代赈,以工代税的政策,和以前的抓壮丁是完全不同的。

  还有就是,会保证在工期之内,按正常的工人对待。

  反正就是将朝廷的真正想法告诉百姓,而不是他们现在曲解的意思。

  派人前去给难民讲策,这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百姓之中,很多都是没有读过书的。

  这一讲直接就到了太阳西落。

  还好,圣人让诸臣回去了,只剩下讲策之人还在摇曳的火把中通宵达旦的传递朝廷的意思。

  这也是没办法的时候,要不是现在情况特殊,朝廷一般下达什么政策,都是贴一张告示了事,多属于直接执行那种。

  莫少珩也腰酸背痛的回了镇北王府,站太久了。

  他本来今天还答应去国子监带那十五个少年逃课的,结果也失言了,没办法,他也没有想到会遇到这么突然的事情。

  按理,明天不是大朝会,莫少珩是不用去上朝的,但圣人让人通传了一声,他明天也必须到场,他和这件事情多少有些关联,这个安排也在意料之中。

  莫少珩用了饭就歇下了,为明天做准备。

  第二日,去了皇宫,却被通知直接到城墙。

  等莫少珩来到城墙的时候,圣人的珠帘座塌已经到了。

  莫少珩看了看天色,天才蒙蒙亮而已,他应该也没有迟到。

  看了看城墙上分列的百官,莫少珩不敢怠慢,走到自己的位置,还好像他这样的“小官”暂时无人关注。

  等天放亮后,经过一下午和一夜的讲策,大致应该也讲得差不多了。

  那去传递消息的老宫人也回来了。

  莫少珩竖起了耳朵。

  老宫人答道,“难民虽然答应不再闹事,会自行散去,但依旧不愿意参与修建水利。”

  说完还看了一眼莫少珩。

  难民们一开始不愿意,或许是因为害怕被抓壮丁,朝廷施策没有传递到位的原因。

  但究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在莫少珩身上,太子赵岚一开始所说,其实也无错。

  赵岚反而松了一口气,看吧,他办不到的事情,朝廷不也办不到。

  他的失责之罪反而轻很多了。

  老宫人继续道,“难民们还有一愿,希望圣人让莫家世子站在城墙之上,当面回答他们一个问题。”

  莫少珩都愣住了。

  他也没有想到,洵州难民这个时候了,居然还对他念念不忘,甚至都闹到了圣人面前。

  圣人没有出声,他自然明白莫少珩的清白,但现在多少有些骑虎难下。

  这时,莫少珩站了出来,“禀圣人,莫少珩愿意回答洵州六地百姓的这一问。”

  他也是受害者,他问心无愧,这是莫少珩给出的答案,所以任何的问题也不可能动摇得了他。

  半响,圣人才答了一句,“允。”

  莫少珩抱着古琴站在了墙头上,此时,正是朝阳初升之时,光线已经十分清楚了。

  有风,风吹长发。

  他在聆听。

  莫少珩的出现,让城墙下有些轰动。

  不多时,一位颤巍巍的老者,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妇,一个历经磨难的壮汉,一个刚到知事之年的少年走上前。

  莫少珩皱了一下眉,不是说只有一问吗?

  虽然有些意外,但也没说什么。

  这时,那颤巍巍的老者开口了,“看着这遍地过得猪狗不如的难民,你的心可曾痛过?”

  然后是那老妇,哭出了声,“你的心可曾痛过?”

  然后是壮汉和少年。

  只此一问,再无其他。

  风将声音吹向城头,吹进了每一个人的耳朵。

  安静,似乎连所有的呼吸都停了下来。

  闻者无不心颤不已。

  莫少珩嘴巴都张大了。

  手也颤了一下。

  这些难民,是来诛他的心!

  这些洵州难民对他的恨,借此诘问,将他逼上绝路。

  果然,周围齐刷刷地目光看向了他。

  若还算是一个人的话,还有一点良知的话,最好的交代就是从城墙上跳下去。

  莫少珩:“……”

  这个时代的道德绑架么?

  这倒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

  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明明是他给赵岚挖的坑,怎么有种将自己也坑了的感觉。

  莫少珩沉默了,现在所有的人都在等着他给出一个交代。

  想了想,正好有件事要做,干脆……

  深呼吸了一口气,手抚在了琴弦上。

  “你们皆说我欠了你们的,那么今日,我就全部还给你们。”

  “希望你们以后,莫要忘了此时此景。”

  众人:“……”

  莫少珩在说什么?

  莫少珩手上的琴弦拨得更加的急促。

  声音在风中飘零,“你们无粮食可食。”

  “敢问你们,是谁替你们借来了粮食?再不出几日,东唐的粮食就会送来凉京。”

  “在粮食上,我不欠你们。”

  “现在剩下的问题,无外乎就是。”

  “你们没有房屋可以居住。”

  莫少珩又不由得想起了被父母丢弃的豆子,又加了一句,“你们无法拉扯大你们的孩子。”

  莫少珩的声音再大了些,“那么我就替你们解决这两个问题。”

  他这样的交代,足够让他下得来台了吧。

  莫少珩心中一叹,他上次“游山玩水”路过难民的地方,就发现了这两个问题。

  在莫少珩心中,这些难民的确可怜,若是能够帮上一点力所能及的一点忙,自然是责无旁贷,无关对错,无关道德,只是最基本的一点人性吧。

  只是没有想到,会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至于这些难民对他的恨,其实他没有放在心上,这是一个误会不是吗?

  要是他是这些洵州难民,面对让自己流离失所的罪魁祸首,恐怕能做得更绝。

  这些恨看似沉重,其实只要误会解除的那一天也就没有了。

  说完,在众人震惊得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向圣人的方向走去。

  众人还在发愣,莫少珩说的是帮难民解决住的问题?帮难民养孩子?

  这不可能,这样的工程太浩大了。

  还有孩子的问题,可比莫少珩收留的那些小乞丐多太多了。

  以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办得道。

  莫少珩上前,在众人都以为听错了的时候,拱手道,“臣见难民日夜露宿于野,臣见难民中的那些孩子,衣不遮体,小小年龄就经历此等磨难,心有不忍。”

  他愿意站出来解决问题,可不是因为他愧疚或者因为做错了什么,而是心有不忍,仅此而已。

  “臣有一策可解决难民住宿问题和孩子养育问题。”

  当场献策。

  鸦雀无声。

  哪怕圣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他还想着,在这么多人面前,被洵州难民诘问,该怎么应对才好。

  没想到竟然给了他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莫少珩继续道,“圣人可派人去问问那些难民,若是臣帮他们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他们是否愿意应招去修建运河了。”

  这些难民不愿,自然是因为莫少珩,而莫少珩要以题破题。

  众人:“……”

  圣人:“……”

  所以还顺带解决了招工的问题?

  事关重大,圣人道,“你如何证明,你能做到这两件事。”

  要是应诺了难民而做不到,修运河的事情就真的泡汤了,需要谨慎。

  莫少珩答道,“此事简单,待我整理一番,不出三日圣人便知道结果。”

  这?

  三日就可以了?

  莫少珩说得是不是太神奇了一点。

  但三日他们是等得起的。

  圣人答道,“且与你三日。”

  赵岚:“……”

  原本他还觉得,他办不到的事情,朝廷也办不到,他的失责之罪就可有可无了。

  结果,莫少珩突然跑出来,随带将他遗留的问题也给解决掉?

  莫少珩心里也在道,他挖的坑,掉进去了还想爬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至于城外的难民,现在也懵得不得了。

  没有人能够想象,他们每天卷缩在不同的地方,餐风饮露,过的是何等猪狗不如的日子。

  这还是北凉这个时节炎热,晚上不冷的情况。

  若是到了冬季,他们都不敢想象,那将是怎样的灾难。

  可刚才,莫少珩说,会帮他们解决住宿的问题,不可能吧?

  但莫少珩可是当着众人,当着圣人的面说的,他就算再猖狂也不敢如此吧。

  还有就是,养孩子的问题,有些人拖家带口,家里不只一个孩子,的确也是心有余力而不足。

  莫少珩也能解决?

  一时间,震撼得都忘记了他们是来诘问莫少珩的。

  此时,那个老宫人又来了,让他们三日后再来此,圣人会给他们一个合理的结果。

  现在他们明白朝廷修水利,并不是真的要强抓他们去修,而是为了解决这次灾难专门拟定的朝令。

  若是他们没了理由还闹事,凉京卫怕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难民带着新的疑问离开了。

  一场民乱就此而终。

  不过招工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而莫少珩,已经开开心心的下朝了。

  圣人给了他三天时间,只要三天内他能证明他的策略可行,这三天别人可管不到他干什么。

  他得回去好好睡一觉,站得他腰疼。

  在整个凉京都议论得沸腾的时候,莫少珩睡得特别香。

  镇北王府的人:“……”

  外面的人都在说莫少珩定是在绞尽脑汁的解决问题,只有她们知道实情。

  南一倒是一点不意外,他以前每次以为都死到临头的时候,他们少师不也这样。

  久而久之都习惯了。

  三天时间,实在太短了。

  而莫少珩在这三天里面的行为,将人迷惑得完全不明所以。

  听说第一天,莫少珩去逛了布庄,买了一些布,然后没有了。

  哪怕镇北王府的人,也就多知道了一点,莫少珩带着那些布回来后,找了他们府上好些成衣匠过去,又找了余叔来府上,也不知道是要做衣服还是要干嘛。

  第二天,莫少珩去了东市,这次更奇葩,因为是带着府里的庖厨一起去的,买了各种各样的肉食。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镇北王府要办什么喜事。

  堂堂镇北王府的世子,竟然亲自采购,也是稀奇。

  然后又什么事情都没干。

  镇北王府知道得多一点的是,她们世子在庖厨那呆了大半天,当晚,各房的例菜中多了好几个古怪的菜色。

  听说吃过的姑娘们都夸了一句,味道不错。

  众人:“……”

  第三天就更奇葩了,莫少珩根本没出门。

  他就是这么解决难民的住宿问题和帮难民养孩子的?

  但不知道为何,凉京的百姓竟然有一些习惯莫少珩的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了。

  因为莫少珩这种事情似乎没少做。

  第四天,也就是莫少珩上朝的时间。

  一大早,莫少珩就到了金殿外等着了。

  众人的目光时不时瞟一眼莫少珩身边的一个箱子。

  因为除了这个箱子,似乎再无其他。

  所有疑问应该就是在这个箱子里面了。

  连赵棣都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莫少珩看着赵棣的目光,心道,好奇吧?那你倒是过来问我啊。

  不过赵棣实在太沉得住气了,还是莫少珩主动靠过去的。

  莫少珩问道,“圣人如何处置的太子赵岚的事情?”

  这几天他没有上朝,对朝上的事情也没有专门去打听。

  赵棣答道,“免去了他修建运河的职务,被罚了奉。”

  莫少珩“哦”了一声,别小看只是免去了这么个职务,修运河对北凉影响太重要,赵岚一但不能参与,对他的打击很大。

  莫少珩不由得问道,“那换成了谁?”

  赵棣没答,看了一眼莫少珩。

  莫少珩一愣,立马反应过来,“你?”

  眼睛刁看着赵棣,半响吐出了一句,“奸诈,你背着我都偷偷干了什么好事?”

  说完觉得这句话似乎有些不合适。

  赵棣倒是无所谓,看了一眼莫少珩,这小狐狸也好意思说别人奸诈?

  他现在大概明白,当初为何莫少珩非得在难民面前游山玩水了,就是为了等着这一刻。

  埋得一手好坑。

  莫少珩想了想,“这么快将这差事抗身上,你就这么确定我能解决招工的问题?”

  若是解决不了,赵棣接过去的依旧是一个烫手山芋。

  赵棣还没答,这时通传的公公已经朗声道,“诸臣进殿。”

  莫少珩赶紧说了一句,“这次可是欠了我一个人情,等运河修好了,你可得帮我说话,让我将它承包了来养鱼,我还给南一说准备开一个咸鱼铺子。”

  赵棣:“……”

  今日早朝,基本一开场就是运河的问题。

  运河中招工的问题首当其冲。

  莫少珩也让人将他的箱子搬了进来。

  金殿上多出这么一箱子,也挺显眼。

  原本有当值的公公会按流程来宣问,结果,圣人直接开口了,“三日已过,可有收获?”

  莫少珩上前,答道,“禀圣人,能供难民居住的房子,就在箱子中。”

  殿上:“……”

  那箱子虽然不小,但连个大人也是装不下的吧?

  最多勉强能装进去一个小孩。

  难民的房子,就在箱子中?

  众人:“……”

  也没人开口,因为莫少珩几次上朝的情况,他们都已经麻木了,况且莫少珩正将身边的箱子打开。

  还对旁边的官员招了招,“且帮忙搭把手。”

  箱子打开,众人竟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

  莫少珩说道,“且看好。”

  众人:“……”

  那是一些布条?布袋?

  反正应该是布和几根似乎能折叠的杆子。

  莫少珩将折叠的杆子掰直,竟然还不短,然后穿过布袋。

  很快一个支棱起来的布做的“房子”就出现在了金殿上。

  莫少珩边支“房子”边讲解道。

  “在东唐之东,有这样的一个民族,他们拥有十分辽阔的草原,所以他们以放牧为生,居无定所。”

  “他们看似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地方飘零,但他们也是有房子的。”

  “他们称他们的房子为帐篷。”

  “正如大家所见,就是用布所做。”

  金殿上的“房子”越来越大。

  那折叠的杆子将布撑起来以后,看上去还挺好看。

  莫少珩继续道,“为难民修建房屋,耗费实在太大,可以说肯定不可能。”

  “于是我就想到了那个游牧民族的帐篷。”

  “若是难民应招修建运河,需要流动做工,这样的帐篷也是最合适的。”

  “大家看,它可以随时都搭建起来,也可以随时都拆成一团,抱着就走,看似挺大的房子,其实挤压成一团之后,也就这么点大,十分方便。”

  “难民们现在最苦的就是风吹日晒,帐篷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帐篷的布料是最廉价的麻布,我北凉的麻布产量一向都十分丰足。”

  “麻布经不起雨水侵泡,容易坏掉,但偏偏我北凉少雨,只要在雨来时及时将帐篷收起来,问题也不大。”

  “诸位大人不妨进帐篷看看。”莫少珩指着已经搭好的“房子”说道。

  众人:“……”

  别说,还真有不少感兴趣的人,一脸好奇地向帐篷走去。

  帐篷居然有门,拉开,里面也特别空旷,麻布不透光,正好能遮挡烈日,如果搭建在一些遮荫的地方,就更好了。

  啧啧称奇。

  这“房子”竟然给人一种还不错的感觉。

  若是平时外出郊游或者露宿,应该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和真正的房子比起来也肯定是无法比的,但难民的情况特殊,也讲究不了那么多了。

  况且,莫少珩也说了,正适合修建运河流动做工的情况。

  想一想,在修建运河的时候,还能随时住进这样的帐篷中,其实也挺幸福的。

  金殿上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每次莫少珩上朝,总能将金殿变得有些不一样。

  这时有人问道,“这帐篷看起来倒是不错,也方便,只是……难民这么多,提供帐篷的话,对朝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的确,一顶帐篷或许不值钱,但数量一多,那就不一样了。

  莫少珩:“……”

  这位大人难道还想一毛不拔不成?这可是在解决难民的问题,哪朝哪代有一毛不拔就解决掉难民为题的?

  莫少珩没理会,这时候又有人对他口中的游牧民族特别感兴趣,“当真有没有固定居所,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的民族?”

  莫少珩答道,“当然,不信你去问问东唐皇子李垣,他应该就知道,别小看这个游牧民族,东唐被称为上国,但也经常被这个游牧民族骚扰,拿他们没办法。”

  这下可引起了不少人的惊讶,“当真?一个居无定所的民族还敢骚扰东唐?”

  莫少珩说了一句,“他们养出来的骏马比东唐的还好,养出来的牛羊那是一片一片的,不过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问题。”

  莫少珩咳嗽了一声,赶紧打住话题,他觉得这些大人似乎对这种事情特别感兴趣。

  说道,“诸位,我这房子,不对,我这帐篷如何?”

  在莫少珩口中,这帐篷已经有了它自己的故事。

  别的民族都能以此为流动的居所,他北凉情况特殊的难民又有什么好挑剔的。

  况且,这帐篷他们看着也的确不错。

  以他们北凉的天气,哪怕是冬天,在帐篷里面多放一床被子,都未必会冷。

  “我觉得不错,再怎样也比卷缩在城墙下要好。”众人小声讨论了起来。

  “洵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不可能将难民一直搁置不管,又没人力和物力给他们修房子,这帐篷倒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这时圣人直接让人计算费用,和收购各地的麻布的可行性。

  等结果出来,大致的费用虽然不算少,但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毕竟其他方案,都比现在这个花钱。

  也有官员道,“我北凉本就囤积得有不少麻布,这也是麻布价格低廉的一个原因,如今正好排上用场。”

  “如此,竟然真的能给洵州难民一个住宿。”

  众人不由得看向莫少珩。

  其实何止是一个住宿,还因时制宜地解决了修运河时流动住宿的问题。

  一石二鸟。

  莫少珩正在给大家演示怎么将帐篷收起来。

  最后看到的就是,被捧在手上的一叠大布团。

  众人:“……”

  也忒方便了一点。

  这时圣人开口了,大概是让各部门拟一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也就是说这件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基本可以敲定了。

  莫少珩的箱子里面,正好装着各种图纸,取出来一并给了工部尚书。

  等安静下来,有人问道,“世子当日说的是两件事情,不知道关于难民孩子的问题?”

  莫少珩说道,“这个问题就稍微复杂了一点,但我镇北王府已经决定卖掉一部分良田来帮难民养孩子了。”

  噗!

  场上的百官愣是没忍住。

  镇北王府现在就靠那些良田维持贵族最后的体面了吧?

  莫少珩居然说他镇北王府要卖掉一部分良田?

  莫少珩心道,良田的确不错,但北凉有明文规定,良田只能用来种粮食,这是因为北凉缺粮,所以定下的限制,本也是好的。

  但它也限制了收入。

  而莫少珩他在他的那些铺子上面吃了亏,至今还没什么生意,所以他得另辟蹊径。

  众人心道,就算莫少珩将镇北王府的所有良田都卖掉,那也不可能达到帮难民养孩子这个目的。

  莫少珩一笑,又开始从箱子里面取东西出来,侃侃而谈了起来。

  这样就过去了整整一个上午。

  至于最终的结果……

  圣人已经派人去告知今天等在城外的难民了,“若是朝廷给他们住宿,给他们养孩子,他们是否愿意以工代赈,以工代税去修建运河。”

  甚至还专门说道,“此次征工,全凭自愿。”

  不愿意的也能得到朝廷的救济,毕竟都是北凉的百姓。

  当然,肯定是吃不饱的,勉强不死人吧,以前朝廷救济难民就是这么做的,这次有了东唐借的粮食,自然能宽裕不少,但那是给应招的工人和他的家庭的。

  下了朝,莫少珩走得特别慢,大概等赵棣走到他身边,莫少珩说道,“要不要将你家的良田也卖掉一些帮难民养孩子?”

  赵棣:“我家铺子生意好。”

  不用卖田。

  莫少珩:“……”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莫少珩还没答,这时候,上议大夫范寇的声音在旁边想起,“我家良田有点多,也准备卖点。”

  莫少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