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炮灰他什么都会[快穿]>第77章 残酷暴戾的残疾君王13

  山间杂道, 山风呼啸间,马蹄声乱响成一团。

  奔在最前的一匹马上,是一对青年男女共乘, 男子额上一抹金带被斑驳血污染黑, 女子即便妆容潦草,亦难掩倾城国色。

  这男女正是一路逃亡的齐怀珵与阮令宜。

  那日夜会归来, 阮令宜先是路上猝不及防撞见阮笳死而复生, 之后又被一直打心底里认为极其爱护自己的父皇, 毫不留情地宣诏关押囚禁。

  她的心理防线已经摇摇欲坠。

  以至于,当七日前,齐怀珵带着一身血污,突然出现在阮令宜的关押之所, 并告诉她楚都虞阳已被阮笳的义军攻破,而她的父皇阮稷扔下她、扔下她的母后以及众多兄弟姊妹, 独自逃亡。阮令宜几乎没有过多犹豫,便答应了跟着齐怀珵离开。

  一个自己曾经派人刺杀过的便宜哥哥,与一个貌合神离但主动来寻她的“爱人”,阮令宜自认很清楚该如何选择。

  只是现下,两人又遇到了一些意外。

  依照齐怀珵的本来计划,他们该在一队东梁军精锐护佑下,一路取奇道潜回东梁国中,再徐徐图之, 以待卷土重来之时。

  但是现在, 两人却在一队玄甲义军的追击下, 被迫奔往了完全不同的方向。齐

  䧇璍

  怀珵的东梁精锐, 则在连续七日的追击下, 被逐个瓦解、俘虏, 现下已不剩一人。

  马蹄飞驰,在慌乱奔逃之际,齐怀珵和阮令宜忍不住同时回头向后望了一眼。

  这一眼,他们心中忽而升起一丝悲凉,只觉自身仿佛被狼群追击的两只羊。

  这七日下来,齐怀珵和阮令宜不是没猜出来,这群人分明是在逼着他们去某个特定的方向,而非真是在追击两人。

  但是他们不敢赌,不敢赌万分之一的会落到阮笳手中的可能。

  “驾!——驾!”齐怀珵一咬牙,腰腿发力,马匹奔驰再次加速。

  他俊秀儒雅的眼中暗流奔涌,他已看出被逼前往的尽头所在,那是一处高峰绝壁。而在绝壁之上,正是大楚与东梁的共同邻国——虎视眈眈的蛮夷,北元。

  齐怀珵仓促斜瞧一眼身后的阮令宜。心中暗暗念道,但愿,但愿他这一步棋未走错,但愿阮令宜当真有那般神异之力。

  而阮令宜,她仍怔怔回望着身后,望着那些英武悍勇的玄甲军,也望着山陵层叠之后,影影绰绰、不断远去的大楚都城和巍峨富丽的楚宫。

  ...

  此时的楚宫,朝堂之上。

  阮笳宣布自立摄政王,朝野一片死寂,许久无人出声。

  “臣斗胆有一问。” 终于有一人站了出来,“殿下既任摄政王,那我大楚皇帝,又该由何人继位?”

  “当国飘摇为难之际,皇位不可有一日空悬,国本不可有一分动摇!”

  这位大人一派慷慨陈词,一双眼瞪得如铜铃一般,灼灼逼视着龙椅之前的阮笳。

  一声嗤笑打破了僵局,袍袖轻展,阮笳不紧不慢答道:“皇位,自然是属于父皇。”

  那“父皇”二字,带着一种揶揄的调子,没有半分为子、为臣该有的尊敬爱重。

  这答案实属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怪大楚诸臣未将这位“陛下”纳入考量,实在是即便阮稷在位那十年,他上朝理事的次数也能用十指数得清。

  对于大楚臣民来说,阮稷与其说是一个帝王,不如说是一个符号、一个不合格的吉祥物。

  更遑论,楚都内城七日乱局,阮氏皇族互相咬杀,若非阮笳还站在他们面前,皇室在众臣的眼中已经与崩塌无异。

  所有人都默认,阮稷出逃,便是身亡。

  阮笳将众人的神情收入眼中,继续说道:“诸位大人这就将‘父皇’抛之脑后,如此忠心,如此聪慧变通...”

  “这真叫本王,不敢擅用尔等啊。”

  他已然自认摄政王,再无商榷余地。

  阶下,那名大臣听到这番尖锐话语,浑身一震。这种话,史书中不知写过多少,下一句接得往往不是赐死,便是灭族。

  慌忙之中,那人直接就跪了下来。口中连连呼叫:“臣不敢,望摄政王恕臣愚昧无知,口出狂言!”

  没再理会他,阮笳收回视线,接着说道:“父皇一日不归,皇位一日不可易主。”

  他道,“况且,荣华公主为父皇掌上明珠,珍爱甚于己身,而今她下落不明,我等又如何能安居高位?”

  这话便是张口胡来了。所谓的掌上明珠、珍爱至极,都城被破前几日才被无情下狱。此事大楚都城中人尽皆知,只是如今朝堂之上,无人再敢贸然出言反驳。

  见没人反对,阮笳满意含笑,转头示意內侍再宣下一份旨意。这份,是他摄政期间的基本“规则”。

  第一,过往阮稷之时,大楚朝堂常年十日不朝,甚至一月才有一次朝会。现下特殊之时,改为隔日一朝。

  第二,大楚内宫及都城戍卫,全部交由玄甲义军接管。

  第三,其余官员及朝廷运转制度,仍然沿用旧制,暂不变更。

  这几条一出,旁人尚未来得及反应,昨日相迎时为首那位二品官员却先动了心思。

  只见他在阶下与旁人眼神相对,几番无声交流之后,终于拱手站了出来。

  礼部尚书聂尚元,即是这位二品官员朗声道:“臣有疑问。”

  “倘若仍循旧制,当今大楚战事方休,各州、各城县、各乡、各里,皆有人员空缺,事务难行;而我朝中,亦有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殉难,职位空悬,一日不填则政令难通。”

  “敢问摄政王,此事该如何处理?若需开科选才,我礼部好尽早与吏部商议谋划。”

  聂尚元意欲摆出一副公正直言的态度,然而他初当这文臣的领头人,眼神间的道行还不到家,抬眼低眉间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已然泄露出来。

  阮笳道:“各城、各乡里,自有义军管辖,至今未出纰漏便不必多余更换。”

  “至于中书、门下、尚书各省掌管之人。”阮笳忽然站起身来。

  他自玉阶之上一步步迈下,正停在最后一级上,眼神淡淡地俯视着聂尚元。

  “这倒是个问题,不过,本王已有计议。”说完,阮笳微微弯起眼,望着聂尚元不咸不淡地笑。

  那笑中三分真,更有七分假,聂尚元不禁看向他那双本就奇异的金瞳。四目相对,阮笳此时因笑意不达眼底,更显得出一种生杀予夺的妖异骇人。

  四周诸臣在聂尚元眼中,这时仿佛都消散了去,他只觉胸腔中忽然一阵阵巨响,似是有无姓之人在不停擂鼓。

  ...

  “咚、咚、咚!”

  次日休沐日清晨,内城聂府门槛高高的大门被毫无预兆敲响。

  门外日头还未升起,天方显露微光。门房打着哈欠,一边嘴里喊着“哪位大人这般早来?”,一边将门拉开一条小缝。

  一双金色的眼睛就这样闯入眼中。

  聂尚元昨日才为了阮笳一眼而心惊胆战,彻夜难眠。今日方才睡着不久,此时便又手忙脚乱爬起来,出门迎接。

  “见过摄政王。”聂尚元躬身拜道,“不知摄政王何事前来?何不事先告知,微臣好早做迎接准备?”

  阮笳漫步到他身前,停步笑道:“确实是为了一件大事。”

  “昨日聂大人提到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掌管之人选拔,本王思来想去,觉得其中中书令一职,当首推聂大人你。”阮笳道。

  不等聂尚元脸上惊讶转出喜色,阮笳继续又道:“本王今日来,是要亲自考聂大人,好让旁人无酸话可说。”

  “此举也是为聂大人好。”阮笳又笑,此时的眼神却与昨日朝堂上格外相似。

  只见阮笳左臂轻轻一挥。随着几声响动,下个瞬间,他身后两侧,气势凶煞的玄甲军从巷道涌出,脚步踏地声整齐划一,便宛如一个力破千钧的巨人缓步走来。

  门房仆人们一时吓得不敢动弹。

  在聂尚元瞠目结舌的目光下,阮笳食指轻动,一声令下:“搜。”

  片刻之后,聂府大堂。

  聂尚元与阮笳对坐着,前后厅门大开,看着眼前这些在自己面前来来去去,打着考校的名号,架势却宛如抄家的玄甲义军,他已现老态的手忍不住颤抖。

  对面,阮笳在不紧不慢饮着他府上最名贵的茶,闲适得仿佛处在另一处空间。

  聂尚元忍不住开口道:“摄政王此举,恐怕不合法度啊...”

  阮笳捧杯的手一停,抬眸理所当然答道:“当此特殊时期,自然要用特殊之法。”

  “中书令一职事关国之中枢,自然要严考细查,才对得起百姓、对得起百官,聂大人身为礼部尚书,难不成还不懂这个道理?”

  聂尚元:“......”

  两人对视间,阮笳轻轻笑了笑,不再说话。

  又过了一会儿,聂尚元右手紧了又紧,前厅中,他府上各色名贵藏品被一一摆出,如菜市甩卖般摆开。

  忍了又忍,聂尚元终是耐不住豁然站起。

  心疼地一一抚摸过这些瓷器、书画,聂尚元转过身来,忽然怒气勃然道:“摄政王此番究竟是何用意?士可杀不可辱,我等圣贤门徒,纵是不做这中书令,也断不能生受此番羞辱!”

  “难不成,摄政王是对我前日请立太后怀恨在心?!若是如此,臣愿自请辞官,还望摄政王殿下就此高抬贵手,莫辱微臣更莫辱没了自己的声明!”

  “我等纵只三尺笔锋,也当以此身力抗天下不平之事!”

  说罢,双手一拱,聂尚元做了个躬身行礼的架势,身板却挺得笔直,好一幅“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图画。

  聂尚元一番唱念做打,将大堂前厅演得热闹。

  然而,四周诸人,他聂府奴仆亲眷早被玄甲军隔开在他处。现下院中只有阮笳带来的数十名甲士,并无一人停下搭理他,只仍在继续手边阮笳吩咐的“考校。”

  而阮笳本人,他静坐一侧慢慢饮茶,一身淡色衣衫雅致贵气,身后是聂尚元用重金打造的“松下采药”四扇雕花屏风,却是一副贵公子品茗图。

  这样形势,直衬得聂尚元方才的举动,如同一个夸张的小丑。

  就要聂尚元将要撑不住架势之时,阮笳慢悠悠道:“聂大人多思了。”

  正这时,一名玄甲士捧着一堆不知什么东西的纸张,匆忙忙走到阮笳面前,打断了两人的说话。

  那甲士单膝跪下将手中物什恭敬递上,而阮笳也忽然被转移了注意。

  玄甲士身量宽阔,将聂尚元的目光挡得严实,他看不清阮笳手中所翻阅的是何物,心下忍不住焦急。

  过了约莫半刻钟,聂尚元却觉得仿佛过了半个四季那般长久,他忽然听到阮笳再次开口。

  “聂大人,你与东梁太子齐怀珵,交情似乎不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