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是,陛下>第57章 火器

  之后的小半个月,朝中发生了一场不小的震动。此次弹劾事件中,替世家大族冲锋陷阵的言官都被一个一个揪出来处理了。

  原本昭国为了畅通言路,按照惯例,凡是言官集体弹劾什么事情,不论弹劾的内容是否属实,都不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朔帝时曾发生过一次言官集体弹劾内阁大臣贪墨的事,最后因为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涉事的言官也不过罚俸而已。而这次却不一样了,皇帝直接在廷议上宣布罢免参与此次弹劾的所有言官。不仅六科给事中全军覆没,连督察院牵扯进来的几名官员也未能幸免。

  夏司言在廷议中直言他对官员之间互相攀咬、把谏言之路当成互相攻讦的武器之现象深恶痛绝。这件事之后,言官都大大收敛,不敢再随意弹劾,京中官场的风气一时间清朗许多。

  临近年关,京中各部官员都没了做事的心思,每天点了卯就在部衙里喝茶聊天,翘首盼着春节年假。而年假前还有一件盛事,是全昭国的文武百官一整年最期待的时刻——发放腊赐。

  腊赐是从太祖时就立下的规矩,为了奖励全国官员一年的辛苦工作,腊月的中下旬就要给官员们发放过年的粮、肉、油、布等等,林林总总算下来快抵半年的俸禄了。

  今年各地风调雨顺,春秋两次税粮都如数收回,再加上开放经商,这一季度京城、吴州、汕州三地共收了三十三万两税银回来,到了年末国库颇有盈余。

  韩佑考虑到过完春节,就要全国推行开放经商了,于是他跟夏司言商量,今年的腊赐,就将按级别发放给官员的实物全部折算成白银,鼓励他们到市场上去购买所需。

  昭国官员平时的俸禄是很低的,像韩佑这样的正二品大员一个月的俸禄也不过才十两银子,所以这一年一次的腊赐就显得格外重要,稍有差池就会引来不满,遭到百官唾骂。

  为谨慎起见,韩佑决定在折算实物价格时以市场上的最高价计算,这样算下来官员们到手的银子比半年的俸禄还多。这个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受到百官拥护,甚至还有人撰文高调赞扬韩尚书掌管财政有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韩佑进宫的时候,夏司言特意把那篇辞藻华丽的文章拿给韩佑看,弄得韩佑哭笑不得。

  腊赐发完,各部各衙就彻底处于半休息状态了,只有户部的人还忙得脚不沾地。

  地方各州各府和中央十八衙门明年的财政收支预算还要细细地核细细地审,韩佑又是个责任心强到连夏司言这个皇帝都感到汗颜的,数字上的事情容不得一点差错,报上来的账册不管有多厚多复杂,他都能一页一页地找出问题来。

  这几天韩佑在内阁小院和户部衙门两头跑,忙得连家都没空回一趟。他手底下一帮官员,从主事到郎官,个个都顶着眼下的一片乌青没日没夜地拨算盘,恨不得连脚指头也拿出来用了。

  腊月二十五那天,夏司言骑马从京郊十二军营巡视了一圈回来,路过东御街街口,遥遥地望了一下各大部衙的所在。掰着手指算了算,已经有整整七天没看到韩佑了,决定亲自去户部慰问一下。

  因为夏司言不想弄得动静太大,从军营出来他和侍卫都换上了便装。到户部门口那司阍不认识他,却认识他身边的钟莱。上次钟莱跟红衣面纱的皇帝来时给司阍看了腰牌,那司阍便知道钟莱是宫中地位颇高的侍卫,于是也没有过多盘问就让他们进去了。

  这时户部衙门里人人都在值房忙着,厅堂里的一些低级别的小官吏自然没有见过皇帝长什么样子,看到夏司言进来,都只觉得这人容貌俊秀,气度非凡,多看了两眼,并没有认出夏司言的身份。于是皇帝便这样一路走进去,推开了韩佑的房门。

  韩佑察觉到有人进来走到他身边,头也没抬地问:“什么事?”

  夏司言没有说话,韩佑刚抬起头,就被人拥入怀里。

  “陛下?”韩佑还以为是自己忙昏了头,揉揉眼睛又看向门口,“我怎么没听到通传?”

  夏司言笑,“看来我要多来来了,你手底下的人都不认识我。”

  韩佑叹了口气,“陛下突然到这里来,认出你了他们还不得吓一大跳。”

  夏司言在他脸上揉了一把,说:“都忙瘦了。”

  “忙过这一段就好了,”韩佑离开皇帝怀里,又转头看向书案上的账册,指着兵部上报的预算表说:“陛下来得正好,兵部报的预算大得太离谱了,比今年实际发生的数额整整翻了两倍多。明天廷议上商议预算,这笔开支肯定要砍掉一些。”

  夏司言屈指用关节在他指着的那张表上敲了敲,“这是我让周奎这么报的。”

  韩佑睁大眼睛看他,“一千二百四十七万两?!”

  夏司言神秘一笑:“你看这笔开支里最大的花销用在哪里了?”

  韩佑早把这些名目都记在了心里,不用转头看便说:“这一千二百四十七万两,其中有八百万两报的是火器,但我没有看到详细的说明。”

  夏司言慢悠悠地说:“过去,一台大炮射程最远的不过才20里。我三年前让破晓暗中搜罗了几个兵工好手,在京师火炮营里秘密研究,现在能造出射程40里的巨型炮。”

  韩佑心里一惊——这件事他完全不知道,“所以?”

  “所以明年我要大规模生产这种巨炮,”夏司言说,“北昌人擅长近战,他们的士兵占了体型优势,常常在近战中取得奇胜。有了这种巨炮,我们就能完全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韩佑明白这个东西是个烧钱的大凶器,胆战心惊地问:“造价呢?”

  “二十万两一台,”夏司言用很轻松的语气说:“考虑到咱们国库暂时没什么银子,就先造个四十台,以后再慢慢来。”

  韩佑每天算钱算得捉襟见肘,恨不得一个钱掰成两个花,听了这种不当家不知油米贵的发言简直要气得眼冒金星,愣了好一会儿才说:“可是现在咱们没有这么多银子。”

  “马上就会有了。”

  韩佑疑道:“卖钞引的钱?”

  “对。”

  “茶、酒、瓷器、丝绸,都卖了?”韩佑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卖了八百万两银子?”

  “对,”夏司言补充道,“一年八百万两,并且他们还要承担相应的过税,这么做是对我们最有利的。”

  夏司言完全没有跟他商量,不论是秘密研究火器还是用高价钞引来开支军费,都是夏司言知道他肯定会反对的,所以事先根本就没有跟他提过。

  为了精打细算把昭国的钱都用在刀刃上,韩佑连着熬了几个大夜,此时听皇帝说着这些话,被气得有些头晕目眩,忍不住话里带刺地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要怎么用您自己的钱,别人也没有置喙的权力,陛下想用在哪里就用在哪里吧!”

  “就知道你要不高兴,”夏司言伸手摸他的脸,“别这样。”

  韩佑别过脸让开他的手,“微臣不过是陛下的臣子,不敢对陛下的圣意不满。”

  夏司言啧了一声,“先生这么说就没意思了,钞引的大头要卖给几个大商户的事,之前不是跟你提过吗?”

  “可是我没想到您会卖出这样的天价,”韩佑忍着气说:“茶、酒、瓷器、丝绸这些东西不比盐铁,大都是小商户小作坊世世代代经营的,您把钞引以如此之高的价格卖给那些个大商户了,您让本来从事这个行当的老百姓怎么活?那些大商户不可能自己承担这个成本,他们只会把收购价格压得极低,最后承担这个重担的都是小老百姓!”他顿了顿,想忍但没忍住,补充道:“您这是在杀鸡取卵。”

  “这几样东西是不比盐铁,又不是生活必须品,售价定高一点就行了嘛,”夏司言没觉得这是什么值得生气的事情,“更何况平掉北昌,我们就直接跟百洄接壤,以后生意往来不是很方便吗?外贸的商路一通,这四大货品的销路就宽了,到时候我再适度放开禁榷不是两全其美?现在这样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办法。”

  韩佑以为自己听错了,“平掉……北昌?”

  “一个弹丸之国,”夏司言冷笑一下,说:“这几十年来北昌野心不死,数次侵犯我昭国疆土,残害我昭国百姓,这回我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自然要一举拿下。”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陛下就算拿到那片国土,但同时也会拿到那片国土上绵延数百年的仇恨。更何况直接跟百洄那样的强国接壤真的是好事吗?百洄会对我们吞并北昌的行为坐视不管吗?”

  “战争又不是我们挑起来的,”夏司言理所当然道,“我们的百姓想平平安安地生活,可是北昌不答应啊!”

  您现在又口口声声我们的百姓了,韩佑心里悲伤地想,您真的是为了百姓吗?还是为了您自己的野心呢?

  “打完北昌之后,”韩佑问他,“陛下做好跟百洄短兵相接的准备了吗?”

  “百洄是比北昌强大,但是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利害的武器,”夏司言刚从军营里出来,正热血澎湃,没有注意到韩佑瞳仁里浮起了一层淡淡的红色,还兀自说,“再继续造更多的巨炮火铳,我们就能跟百洄平等地对话了。”

  “继续造更多的巨炮火铳,您就能做明君了吗?”韩佑脱口道,“自古以来,穷兵黩武的皇帝都没有好下场!”

  他说完这句话就知道自己失言了。

  他看到夏司言脸色冷下来,微微扬起下巴俯视他,“韩佑,你最好注意一下你说话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