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为君>第122章

  息子帆接了过来,只见上头密密麻麻写了许多,而他只约莫认得其中两个,是些中药名儿,他全不明白这方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只问,“什么方子?”

  “十日前,也有一人问我,这是什么方子?”

  息子帆看他神情高深,眼底却有一丝悲意,不觉奇怪,“那到底是什么方子?又是谁问的先生?”

  孙妙应望着他,“乃是大人的故人。”

  他话音一落,一个身影便浮现在息子帆脑海中,脱口道,“他?”

  随即连连摇头,“不会。当日是刘荣追的人,长安司怎敢欺君?何况是我亲自验的尸……”他猛地顿住,想到自己那时神思恍惚,只是匆匆看过,见到他身上一道为自己挡剑所留的疤,便再未多看了,不由也有些不确定,“孙先生在何地遇见的他?”

  “十日前的齐县县衙,当时孙某也如大人一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他杀的县令!”息延大惊,“他又是如何活下来的?”

  孙妙应叹道,“他是如何活下来的孙某不知,他去县衙作何也未说与孙某听。只孙某猜他半年之后还肯再出来,必也如今日大人一般,是为这粮食而去。孙某今日要说的却不是此事,而是那药方子。”

  息延看他神色凝重,也不由正了脸色,“孙先生请讲。”

  “孙某自幼随祖父学医,游走行医也已三十余载,见过种种杂症,写过种种药方,却从未见过这样的方子。”

  “到底是什么药方?”

  “这是天下最歹毒的药方,”孙妙应感慨,“可令一朝生,可令一朝死。”

  午时,乾清宫殿门紧闭,殿内青烟缭绕,乐声起伏,宫人们手捧银盏,侍立两侧。

  数名灰衣少年闭眼盘腿坐在殿中围成圆形,最外围九人,里头五人,再里头则是一口大丹炉,丹炉南北分坐两个灰袍道人,只听少年们口中齐声唱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嘈杂之声,初时只有些微,少年们还不为所动,渐渐那动静大了,好似有人在外头强行闯入,声音愈发刺耳。

  忽地尖利地冒出一声“陛下”,少年们个个睁眼,面面相觑,咏唱稀稀拉拉卡在喉咙间,不安地朝那坐在圆圈中心的其中一个道人望去。

  那人须发已白,虽闭着眼,微皱的眉头与下垂的嘴角间却自带一股威严,丝毫不为殿门的声响干扰,“唱!”

  少年们便又唱了起来。

  “.…..冲气以为和……”

  “……皇上!皇上!罪臣司马厚求见!皇上今日若不见老臣,老臣便一头撞死在这里!”

  “……人之所恶,唯孤、寡……”

  “百姓疾苦,天子视而不见,圣明天子做到一半,何以要躲在宫里做个昏君!”

  “司马大人!”

  一阵慌乱之后,夹杂着一道年轻许多的声音,“……父皇,儿臣求见!父皇!见一见儿臣吧!”

  灰袍人终于睁开双眼,叹了一声,“请袁先生、诸位仙童暂先退下。”

  殿门沉重地自内打开,那道人与灰衣少年们鱼贯而出,路过门口几个身着官服的糟老头,各自手中捧着几卷折子。

  其中跪在当先的、身材格外瘦小的老头直起身来,眼中是不加掩饰的愤恨,似要将那道人啖肉饮血,那道人却只微微一笑,昂首走了出去。

  老家伙又将目光移向殿内,见满殿法物,道幡飘扬,一个身穿灰袍的道人坐在丹炉下,不由生出一眼窝泪来。

  “桂珺,朕不是说过,朕正修道祈福,尘世俗气惊扰不得,怎地还放外人进入?”不待臣子们说话,灰袍人已沉下嗓音。

  桂珺忙跪下身来,“奴才……”

  “皇上,是微臣执意闯来的。”司马厚道,“您瞧,这是六部押的折子,长江一带大雨、滑坡、石流……中原连续干旱……今秋必又颗粒无收……这些,都等着陛下查阅!”

  太监把折子呈到面前,灰袍人并不接来,“折子自有桂珺递进来,尔等未得传令,何以擅闯?”

  那瘦老头道,“此等迫在眉睫的大事,老臣等得起,天下苍生等不起!”

  灰袍人抬起眼眸,目光闪过一丝不悦,但随即见那老臣子在地上俯作一团,看着也有些可怜。

  他接过折子,淡淡扫了两眼便又合上,“灾民,灾情,这些事朕都知晓,该派的人朕已让人派了,该发的粮,朕也让人发了,司马大人还有何不满?”

  “臣不敢。只是这发粮不过表面功夫,下官求……”

  灰袍人反问,“谁递的折子?”

  司马厚自不去提旁人姓名,“皇上明鉴,今冬没有收成,百姓又受灾,果腹尚且困难,哪里还有余粮上交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