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向来萧瑟>第五章

  石堡城一战的战前准备,由于王忠嗣的极端不配合,变得异常缓慢。将士们从开始的群情激昂已经渐渐变得不那样激动,每日里跑到帅帐请求参战的人渐渐也少了,王忠嗣抓紧时间,已开始在积石山附近布局,李光弼素性严谨,堪当大任,既然来了凉州,王忠嗣索性将他留下来,派去积石山主持大局。

  无论王忠嗣怎么拖,这场仗在入冬之前都要打了,万一天冷落雪便要拖到明年开春,至尊绝不会有那么好的耐性。

  不似董延光的盲目乐观,王忠嗣深知这是一场必输的仗,既然会输,就要做好输了之后的应对,在积石山的防线就是最好的保障。败兵退到这里,即便是尚不完美的工事,他相信,以李光弼的能耐,依旧可以守住积石山防线,保住退下来的唐兵大部。

  拨给董延光的四万人如何计划,他也已胸有成竹。

  山地作战,粮草辎重基本都要靠人背手提,因此四万人中,真正的作战部队只有一万,其他都是负责辎重补给的后备军,后备军由昭武校尉赵河领军,负责补给和殿后。石堡城的问题是太险,因此难攻,其实本身规模并不大,因此守军也绝不会多,只要唐军自己阵脚不乱,蕃人就不敢出城追击。赵河自小在凉州长大,对这一带的地形气候等等了如指掌,且谙熟战阵,大军初败,军心不稳,赵河的能力足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收拢军心,保证大军可以顺利撤到积石山防线。

  作战部队中,董延光在凉州日久,手下嫡系已有千余众,加上原先同在皇甫惟明手下,与董延光同气连枝的几位将军,林林总总凑一凑,足可凑起五六千部众。这部分人,王忠嗣很难调配,便任由董延光安排,左右董延光嫡系不多,他不会舍得让嫡系做先锋,因此无论胜败,损失都不会很大。

  会派上去冲击石堡城,用人命去填天堑的,一定是王忠嗣部的军队,也就是此次出兵的先锋部队。先锋营由谁领军,才是王忠嗣最费思量的。

  原本李信能力超卓,是先锋营很好的人选,可是李信急于求战,今番却不能用他,思来想去,最后定了陈睿爻,陈睿爻论武勇远远不及李信,但胜在听话,王忠嗣给他的命令是尽量保证有生力量不失,一旦战事受挫便退下来,那么无论董延光怎么说,陈睿爻也绝不会贪功冒进。

  调令一出,李信急了。

  眼看着石堡城一战之后,他便要跟着王忠嗣返回朔方,朔方对阵的是奚人,奚人给王忠嗣这些年一顿收拾,已老实多了,只敢小打小闹的扰边,大战很久没有了。只是小打小闹,哪里能有军功?因此石堡城之战万万不能错过,结果到了跟前,先锋大印却旁落陈睿爻!姓陈的哪一点比得上自己?

  但李信知道,自己跑去求节帅,节帅一准会直接驳回来,连话都不会让自己多说,要拿到这个先锋之职,得兜个圈子。

  首先是拿下陈睿爻。这人比较老实,好糊弄,一顿酒喝下来,陈睿爻先替李信委屈上了,李将军明明是最好的先锋人选,只因与节帅在一些小事上意见不合,大战来临反被闲置。自己论能力武功都远远不及李信,却要担此重任,实在惶恐,因此酒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法子辞掉先锋之职,推荐李信上位。

  第二步是争取节帅身边人的支持。这个身边人,其实就是哥舒翰。哥舒翰眼高于顶,只看得上有本事的人,李信虽然勇猛,还没有放在哥舒翰眼里,可是哥舒翰和萧易打了一架之后,倒将萧易看作了个人物,颇为看重。

  萧易有一点和哥舒翰很像,都是直来直去的性子,李信有心拉拢他与哥舒翰的关系,故意安排二人几次相遇,哥舒翰果然对这个敢在千军万马之前自称“风萧水寒之萧,千金不易之易”的直性子少年大生好感。萧易也不瞒他,直承自己的野心,只盼能在先锋营中任职,想做那个第一个冲进石堡城的人。

  哥舒翰同样是个有野心有胆气的男人,第一个冲进石堡城这种梦想,他也有,只可叹王忠嗣不松口,他没法子参战。如今这压抑良久的满腔豪情被萧易挑了起来,哥舒翰大生知己之感,即便不能亲身上战场,有萧易这个小兄弟替自己实现理想也是好的,二人说起这场战事,各种假想推演,抵足夜谈,欲罢不能。

  其实以萧易可怜的战场经验,说起这些多半只是听着,但他和哥舒翰性子对路,肯用心琢磨,学习能力极强,哥舒翰本不以计谋见长,但在萧易面前则俨然大家,有小兄弟边听边赞叹,还不是胡乱吹捧,句句说到点上,简直不能更得意。何况萧易武艺出众,哥舒翰偶尔兴起,拉着萧易去演武场打一架,二人各有所长,斗起来旗鼓相当,极为畅快。哥舒翰步战不及他,萧易对马战一无所知,萧易便教会哥舒翰长短刀法,弥补下盘的弱点,哥舒翰则将一手出神入化的槊法传给了萧易。

  唐将中,能用马槊的不少,但像哥舒翰这样水准的还是凤毛麟角。槊分马槊、步槊,马槊是对付重装骑兵最厉害的破甲神器。但这东西造起来委实麻烦的紧,槊杆取上等柘木,破成粗细均匀的细蔑,用油反复浸泡至再无形变,这个过程就要起码一年,泡好的细蔑阴干充分,又要半年,再以上好胶漆粘合成丈八长的槊杆,外层缠绕麻绳,等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还不是裹一层就算完,要裹一层葛布,上一层生漆,生漆干了再裹一层葛布,再上一层生漆……如此反复直至刀砍不断,击之有金声,槊杆才算做好。

  然后将做好的槊杆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所制、有八面破甲棱的槊首,后安红铜槊纂。前后重量要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水平悬停,整体既轻且韧,操控性极好。如此,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的制作要耗时起码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完全没法子在军中普及。可以说,拥有一支上好的马槊,基本等于在告诉别人,你是武将世家出身。普通人家,甚至是正常的文官贵族,都绝不会花费这个财力物力去打造一杆合用的马槊。

  这种神兵,萧易原先只是听说,此番才第一次见识它的威力。黄沙万里的演武场上,身披精钢鱼鳞铠的哥舒翰挥舞马槊往来冲杀,一炷香功夫挑翻三十余骑,无人是其一合之敌,槊尖闪耀的寒光炫目到让人无法逼视,如此威风,世间罕有。

  伴随着众兵士的欢呼,哥舒翰倒持长槊,策马停在萧易面前,笑问道:“如何?要不要学?”

  萧易早已看得目眩神迷,哪里说得出半个“不”字?便在众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随着哥舒翰去了小校场。这个所谓小校场其实只是相对大校场而言,本身并不小,是个两百步见方的院子,相对安静私密,院子里铺着本地难得的细腻黄土,每日有专人洒扫维护,只有王忠嗣以下少数几员大将可以随意出入,他们惯用的长兵器也多半放在这里,便是陪练的兵器俱精心准备,打造精良。只可惜这里也没有多余的马槊,哥舒翰给他找了个重量手感接近的上好长矛先练着,答应回头定会弄来一柄真正的马槊送他。

  马战不同步战,萧易最擅长的小巧腾挪功夫重点全在脚下,但上了马,脚法施展不开,他的功夫便立时打了个折扣,好在还有一把子好力气,腰背功夫又扎实,改用马上的长兵器学得也甚顺当,只是习练未久,所乘之马也算不上神骏,还做不到与胯/下的战马人马合一。

  但可心意相通的好马同好槊一样难得,急不来。

  自从萧易开始跟着哥舒翰习练马槊,李信便放了他的长假,允其常驻哥舒翰帐下,哥舒翰假公济私,给了萧易出入小校场的权限,使其可随时来这里习练马术与槊法。

  萧易心中存着事,只是无处着落,情知着急也没用,便把满腹对李林甫的恨意都化作了习武的动力,天天风雨无阻,天不亮就跑来小校场发了狠一样习练槊法,两个时辰后全军点卯,随便吃点什么,又跟着大校场的兵士们一起操练军阵,午后回自己帐子里埋头记录这些日子听到的蕃人惯用之法及应对变化,尤其涉及山地仰攻的战斗,事无巨细,听到甚么记下来甚么,然后再细细整理思索,有不明白的地方,等哥舒翰空下来,再一股脑找他问。

  如此一来二去,哥舒翰渐渐发现不对,这萧易的问题怎么越来越难?有些连他都答不上来了。他没那么多想法,甚么前辈的面子全没考虑,不知道就真说不知道,但看着萧易失望的面孔,还是安慰道:“我不晓得,节帅一定晓得,你等着,我帮你问节帅去。”

  哥舒翰是行动派,抓着萧易,将他整理的那些东西胡乱揣进怀里,翻身上马,直奔王忠嗣的节帅府。节帅府是原先皇甫惟明的行辕,王忠嗣刚接手河西陇右两镇时,为担心有人生事,便常驻军中帅帐,待局势相对稳定后,偶尔也会来凉州城里的节帅府小住,这几日便是如此。

  萧易被哥舒翰这样抓着一路走,不做声,也不反抗,心思却有些乱。他不是不敢见王忠嗣,要取得石堡城一战的参与资格,最后总要着落在王忠嗣这里,但他也知道,王忠嗣并不希望他参与。

  在此番投军的时候,他已将来意说得清清楚楚,攻下石堡城的诱惑对他有多大,节帅怎会不知?但节帅始终不提,甚至连他所在的左军先锋营都一个不动,改用右军的陈睿爻部。

  可是,他又想努力争取一下,只是不晓得如何开口。如今马上就要见到节帅了,他说,还是不说?

  胯/下马脚步不停,很快便到了节帅府门前。门口的兵士识得哥舒翰,慌忙过来行礼,哥舒翰将马缰绳丢给他们,领着萧易便熟门熟路地走了进去,到二门才站定脚步,对守门的两个人拱手道:“哥舒有事求见节帅,请代为通禀。”

  那两人回礼微笑道:“节帅此时正在书房,将军稍等。”便有一人入内禀报,片刻回来道:“将军请进。”

  哥舒翰将腰间的佩刀解下交给那二人,萧易有样学样,也将自己的佩刀交出,犹豫了片刻,又蹲下,将靴筒中的短刀也摸了出来交上去。待抬脚要走,忽然想起了甚么,伸手就去解腰带。

  二人强忍住,神色不动,哥舒翰已惊笑道:“兄弟,你这是做甚?”

  萧易有些尴尬:“见节帅是要解刃罢,我随身携带的家伙有点多,除了长短刀,腰带里还有条软剑。”说着,已将腰带解开,抽出一柄细如匹练的软剑。

  哥舒翰没见过这般精巧的兵器,抓过来挥了一下,见软趴趴的完全使不上力气,绕在手臂上反倒割破了自家衣袖,皱眉道:“这鬼东西怎么用?”

  萧易那边顾不上他,又从发髻里抽出个极细的三棱尖刺,左右腕扣里各摸出两枚飞镖,再脱了靴子,将靴底机关中藏着的针筒掏出来,一股脑摊在地上,松口气,道:“好了,这下我身上干干净净,再没甚么凶器了。”

  哥舒翰看了看这一地的家伙,哭笑不得:“你原先究竟是做甚么的?只怕惯走江湖的也没你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他说着说着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不过,咱们见节帅解刃就是走个形式,真要防备的话,自然会有人来搜身,哪里是你随便解把刀就能进去的。”

  萧易这才恍然,看着自己铺了满地的家伙,挠挠头,笑道:“算了,既然都拿出来了,就放在这里罢。”

  哥舒翰这才放下手中把玩的软剑,道:“回去你教教我这东西怎么用,如此精巧,倒也有趣。”

  萧易点头应了,遂与哥舒翰一前一后进了二门。

  王忠嗣的书房布置一如他的帅帐,地图、沙盘、大案、无数文牍,此外,便是一摞摞的书。但他此刻既不是处理军务,也不是读书,却在练字。

  他工楷书,学自褚遂良,河南公的字学贯数家,到晚年,已自成一派,沉着峻拔、凝重深厚,王忠嗣此时写来,颇得其中三味,写的却是《诗经?大雅》中的两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斗方大字,墨迹酣畅,力透纸背。

  哥舒翰只是性子粗疏,绝非不通文墨,看到这八个字不由得一怔。节帅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鼎盛时期,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感慨?

  王忠嗣写完终字最后一点,端详片刻,放下笔,才抬头微笑道:“哥舒你来看,我这幅字怎样?”

  哥舒翰依言上前,道:“节帅的字又有进益啦,末将佩服。”这是口水话,王忠嗣笑笑,不再提字的事情,见萧易站在原地不动,王忠嗣又冲他招招手:“你也过来,在我军中怎么越待胆子越小,这可不像你。”

  萧易笑了笑,便也走了上去。

  王忠嗣温言问道:“听说这阵子你跟着哥舒学兵法骑射,他连家传的槊法都一股脑教给你了?你倒是哪里来的福气,让哥舒如此看重。”

  这话萧易实在不知如何作答,哥舒翰抢着道:“节帅别取笑我了,我有甚么本事,节帅还不清楚吗?我和萧兄弟实在是一见如故,闲时互相切磋,可说不上谁教谁。”说着自怀中掏出萧易写的那几大卷东西,双手递上,道,“萧兄弟委实是个细致人,这是他这半年整理的兵法心得,您赏脸看看,可看得过?”

  王忠嗣洗干净手,坐到大案后,将这厚厚一大卷纸展开,一页一页地认真翻看,开始还饶有兴趣,翻到后来,面色却渐渐沉了下去。

  萧易偷眼看,见王忠嗣翻到的正是对石堡城的假想攻击战那一张,这是那晚和哥舒翰抵足长谈后记下来的,情知不妙,才要解释甚么,王忠嗣已啪地一声将整卷纸拍在大案上,冷声道:“哥舒,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学生?”

  哥舒翰愣住,讷讷道:“节帅,这,这是怎么了?”

  “你还记得当年要誓死追随我时,你亲口说过的话吗?”

  哥舒翰神色一凛,肃然道:“末将记得。当时末将行事任性胡为,闯了不少祸,节帅对我说,夫壮士,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末将回答,君子大道,从而行之。”

  “那你可知我坚持不打石堡城究竟是为了甚么?”

  “为了……为了……”哥舒翰迟疑半晌,道,“节帅在上书中说,攻石堡不如守积石,末将以为,节帅是想现在以防守为主,伺机反攻,现在还不是反攻的时候。只是……”他声音渐渐响亮了起来,“只是节帅,固守积石山确实是条好计策,但与其浪费民夫物力重新构建一条新防线,何不直接取石堡城?石堡城虽坚,毕竟只是一座城,我大唐将士拼死一战,还是能打下来的啊!何况这又是至尊的意思,节帅何必固执己见,非要弃石堡,而守积石呢?”

  “原来,你是这个意思。”王忠嗣没有再看哥舒翰,眼帘垂下去,道,“好了,我意已决,你再说甚么,我也不会改变主意,你还是早点断了要攻石堡城的念头罢。”他顿了顿,续道,“也别再教坏小孩子,萧易留下,你回去罢。”

  “节帅!”

  “好了!”王忠嗣忽然提高声音,“哥舒,我的话你也不听了么。”

  哥舒翰握紧双拳,良久又缓缓松开:“末将不敢,请节帅息怒,末将告辞。”说罢也不看萧易,一抱拳,大踏步而出。

  王忠嗣微微一叹:“已近天命还是这般火爆脾气,萧易,你莫要学哥舒。”

  他的目光转向萧易:“方才我们说的话你都听到了,关于石堡城,你怎么看?”

  萧易原本一直沉默,此时节帅问到头上,不得不答,便单膝点地,回道:“禀节帅,小人以为,攻石堡城有利有弊。”

  “你且说说,利在哪里,弊,又在哪里?”

  “石堡城乃汉蕃必争之地,据之,进可攻退可守,这是利。但石堡城山势险阻易守难攻,便是强攻下来,我军损失也必然极大,或许会得不偿失,这是弊。”

  “若换了你是我,当如何应对?”

  萧易很快答道:“徐徐图之。”

  王忠嗣微微点头:“你很聪明。”他拍了拍大案上的纸卷,“那么,这样聪明的你,为甚么还要去打石堡城?”

  “有时候,最好的路,不一定是最正确的路。”萧易毫不犹豫,“ 徐徐图之固然是目前最正确的选择,但上有至尊殷殷期许,下有将士渴盼军功,大唐国力鼎盛,粮草充足,我军气势如虹,将士用命,节帅更是不世出的名将,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军,此时攻打石堡城,或许便是付出代价最小的时候。依节帅的意思,用几年的时间构建积石山防线,步步为营,这现在看起来固然可行,但几年后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到时候您早已不再是陇右节度使,换上来的不知是何等样人?您将如何掌控陇右的战事进展?到时候若生出变故,我大唐岂不是还要受石堡城之制许多年?”

  王忠嗣微微一笑,语气平淡:“若无法左右几年后的陇右局势,我又何必现在推掉这两镇节度?萧易,你恁的看轻了我。”

  “节帅恕罪,是小人失言。但小人始终认为,此时攻打石堡城,利,大于弊。上可报君恩,下可安军心,史书上还会浓墨重彩给您记下这一笔天大的功劳。有舍才有得,节帅,望您三思!”

  王忠嗣的笑容浅淡:“好一句有舍才有得。萧易,若我依命去打石堡城,舍的是上万将士的姓名,得的,却只有个人的军功,如此舍得,你叫我如何做得?萧易,你扪心自问,为了别人的军功,你可愿意做那被舍的卒子?”

  萧易被问得怔在那里,良久方勉强道:“将士们不惜生死,只求封妻荫子,节帅又何必苦苦相拦?”

  “你在回避我的问题。萧易,你自持武功高强,相信即便死上多少人,你也会是活下来的那一个,其他人的血,便可凝结为你的军功。我说的,可有半分不对?”

  萧易的冷汗涔涔而下:“节帅……小人,小人……小人不是这个意思……”

  “你不杀伯仁,伯仁因你而死。”王忠嗣的目光凛冽,“我绝不会用别人的命,填充自己的功劳,即便这是至尊的意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至尊现在如此推崇军功,我若再不从中灭火,渴望封妻荫子的边将会为了军功,无端挑起无数战火,苦的,还是两方的百姓。萧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当明白何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萧易心中酸苦至极,双膝一软扑倒在地,泪水滚滚而下。

作者有话要说: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意思是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出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人在做事之前,不可不假思索地遇事都做,必须有所比较、选择和取舍。比较、选择和取舍时,必须确定一个原则,即凡有损、有害、无效的事,坚决不去做;凡有利、有益、有效的事,全力投入,尽心做好。这样坚持下去,必能有所作为,有所成效,必能有大贡献。在这里是说哥舒翰一身本领,之前的行为却过于任性,于国于己都没甚么益处。)

哥舒翰回答的那句话化用了老子《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意思是高等智慧的人在听到“道”了之后,就积极勤劳的实行。在这里指的是信服王忠嗣,愿意依从王忠嗣的原则行事。)

---------------------

这个周末能放弃舔屏沈教授的美颜来更新,我都佩服我自己

  、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