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太平辞>第75章 番外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真如此。”严彭接了一把雨水,“又要春耕了啊……”

  方俞安坐在一边看着他,好像都不必多说甚,这般就能过去一天似的。严彭转过头,有些无奈:“陛下?您的折子批多少了?”

  “差一本。不过我不想看了,好累,我甚时候能放手啊。随意找个好去处,不问天下事去。”

  严彭一笑:“你就不怕我祸乱朝纲,独揽大权?”

  方俞安一愣,自己明明已经很克制了,如何还是能被他猜出来?

  “你那点心思,脸上都写不满,连行止之间都带着影子,我如何看不出来。”严彭起身,走到他身边,“我来瞧瞧是哪位直臣给我提了甚建议,今后我也好有个改的去处。”

  方俞安按住他拿折子的手:“你别看了……此事我来办,你别掺和进来,对你不好。现在本就是风口浪尖的时候,我不想你又……”

  “又背一次奸佞党锢之源的名声?”严彭接上他的话,“俞安啊,你看我在意么?”

  方俞安的脸色沉了沉,旁人若说他欺世盗名昏庸不堪倒能一笑了之,可竟然开始讲究起严彭了,那接下来就非是他们可预料到的后果了。

  “我晓得,这些像是隔靴搔痒一般,于你实在是无甚影响,可我实在听不得他们这般诋毁你。”

  严彭笑了笑:“既然你都如此了解我,那还管这些做甚,让我瞧瞧……若是个可塑之才,我还得想个法子让其出人头地呢。”

  “敢弹劾到你头上就够出人头地了,你还想让他到哪去!”方俞安叹了口气,“玉声,我怕你这样……没法收场……”

  严彭没理他,只是专心看着那本弹劾自己的折子。

  天下的银子统共只有那么多,想让百姓过得好些,那只能从旁人手里抢,从旁人手里挖。一开始的时候,不少人还惧怕着新皇刚继位的风气,清查也就清查了,可时间久了,怪圈立马合扣,不给人半点出路。

  路走到这一步,已经异常艰难,自然非常容易生出前朝那般的党派。

  “收场……”严彭啪一声合上了折子,“你能收得了场,安稳地回家就好,至于我……家里人皆殉于山河,我如何能例外?”

  方俞安呼吸一滞,等他再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牢牢地抓着严彭的手。而对方似乎依然十分平静,耐心地一根一根掰开他痉挛近乎痉挛的手指:“俞安呐,世上的事往往如此,想做甚都要付出代价。”

  “你要当个靶子,你要平息愈演愈烈的党争,你想过是甚后果没有?啊?是要被史书戳脊梁骨的,后世万代眼里,甚功绩都被一笔勾销,从此你就是那祸国殃民之臣,有的没的都能算在你身上……”

  然而严彭忽然笑了,不似他平日里摆着好看的笑脸,也不是应酬里的笑里藏刀,而是那种……看见春日里开的第一朵花,开在自己跟前的,发自内心的笑。

  “史书百代,又与我何干?我又活不到百代,身边有一个俞安……便足够了。”

  绍明八年的清明,下了长安城最温润,最冷的一场春雨。

  熟悉方俞安的臣子都清楚一点,年年清明寒食,中原寒衣这类日子,方俞安是没甚精神的,就算去见他,他也不一定会赏脸。即使见了面,这位向来勤政的人也会犯个懒,草草一句明日再说就能把人打发。

  然后久久凝视着北面的天,无论阴晴雨雪,甚至一站就是一整天。

  戚逢被赏脸进来时,见到的就是这样一番景象,他有些反应不过来,适才在殿外看见严彭也没觉得甚。

  “陛下,我按照您说的,都料理好了。”

  方俞安应了一声,破天荒地多问了一句旁的:“翊舒这些日子如何了?”

  “回陛下,太子聪慧好学,刑科之中不少皆是太子从旁矫正,臣等十分佩服。还有改制诸事,若非太子出面,臣,臣实在不晓得该如何做。”

  方俞安一笑:“山秋,你也就是与我说了,但凡换做先皇或是别人,早就要与你追问翊舒到底做了何事,你们又是如何佩服他的。”

  戚逢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脸色不甚好。先前他对王府里的众人向来不设防,不过现在不一样了,确切地说,从八年前就不一样了。然而他又惶恐不起来,可能是曾经的信任还在,也可能是……他隐约觉得,这位陛下在交代自己甚。

  “我敬佩你,所以把翊舒交到你手上。”方俞安又看了看远处阴云密布的天,“往后你若一直在翊舒身边,我可一点都不担心。”

  戚逢总算聪明了一回:“陛下,您准备如此周全,是要……”

  “如你所见,我们都要撑不住了。所以,需得换新人上来,稳住局势,不叫党争之祸滋生蔓延。”方俞安指了指自己对面的座位,示意戚逢坐下,“否则先前的心血岂不是白费了,文准若是见了……非一刀劈了我不可。”

  戚逢抿了抿嘴,心里忽然涌上一股说不出来的感觉:“景平十四年端阳,我看着您一直走到正殿最上面,好像……好像那时,我就想到了如今似的。”

  方俞安的眼睫颤了颤,透过阴云密布的天,看见了自己加冠成人那天。

  “陛下,无论如何,您亦需得要个善终罢!”

  “善终……”方俞安收回目光,看着戚逢恳切的神情,忽然心里一动,“我走上这条路的那一刻起,就善不了终。不过……既然有山秋这般直臣都能对我如此关心,那我做得还算不错嘛!改制,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玉声适才说的,既然如此……全当我给翊舒探路了。”

  戚逢还想再努力一下:“事情并非到了最后一步,还有许多法子,您不必如此急着寻一条退路或者给后人铺路,我或许……”

  方俞安笑着摇摇头:“你想必是不清楚,我这里压下的折子有多少。”

  戚逢沉默片刻,最后甚也没说出来,只是起身,又重重地跪在了方俞安面前。

  “山秋助我,再送翊舒走一段,然后便全拜托你了。”

  绍明八年末,虽然贪腐之风已经大有遏制,然而还是出了一个顶风作案的,还是一位享有清明的御史。此案当然引起了朝廷注意,甚至连远在北原的常安都来信问了状况,可得到的答复只有一封接一封的诏书与文书,那个人不愿意将此事透露一点。

  至此,绍明年间牵连最广的一桩贪腐大案拉开帷幕。

  这桩案子像是晴空万里的一场暴雨,毫无预兆地倾泻而下,洗刷净了天地万物,从此后,澄澈通明,朗朗乾坤。

  后世的记载中,这场清算像是点燃焰火的火苗,让后来的大周三代帝王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平之世……成就了大周最后的辉煌。

  绍明十年,当今陛下下诏禅让退位,就这样永远消失在了史书的笔墨里,连一个像样的结局也没留下。而那位陪了他二十年的臣子,也在新帝继位后不久致仕,还是很久之后,有讣告传到戚逢手里,朝廷才晓得他去了何处。

  也不晓得,算不算是善终。

  --------------------

  咳出血丝了,真的很难受,问题,,,一咳我就睡不着,要命了

  今天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收藏关注海星评论一条龙呢_(:з」∠)_

  预告一下,下一本和这本差异非常大,处于试水期,期待大家多多指正哦,比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