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兰亭>第81章 双簧

  临近年关时,兰亭总算赶回了南安城。

  起初的一年,他为了避嫌,若非是重要的事情,他与霁月都在面儿上避着对方不见。

  为了最大程度打消舒明远对他二人关系的怀疑,兰亭好自请去各地方巡查,表面上说是为了朝廷监视地方望族以及有不轨之心的人,实质上是兰氏一族向舒氏示好的最大诚意。

  兰亭归京,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进宫复命,而是趁着夜色前往舒明远的府邸。

  “贤侄此番在外大半年的时间,瞧着人都黑了些,以前你可是南安城中数一数二的风流雅士,如今尽让你做这些俗事,反倒是委屈你了。”

  舒明远笑着在书房门口将兰亭迎进了房中,待两人坐下,舒明远指挥着侍女倒了茶水,便挥手让闲杂人等离开了书房。

  “舒大人说笑了,定安自问只有这些能耐了,这两年能四处奔波,帮到些舒大人的忙,也是我的福气。”

  舒明远这几年奉承的话听多了,可兰亭奉承他,他还是颇自得的。

  大名鼎鼎的兰氏才子又如何,如今还不是得在他面前做小伏低,成为他舒明远手下的一枚棋子?

  “你我叔侄时间就不必说此客套话了。”舒明远笑吟吟的,“不知定安这次辗转了几个州,有什么意外发现没?”

  舒明远所说的这个“意外发现”有着多层意思,其一乃是问兰亭在大梁各地中有没有发现北党勾结当地人的情况;其二乃是舒明远对各地豪门望族的戒备。

  虞川舒氏这四年来权倾朝野,而舒明远本人也已经走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巅峰。

  除了“皇帝”这个名号他还没有得到,剩下只要是皇帝能做的事情,他舒明远都能做得。

  虞川舒氏登顶巅峰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曾经的后党,如今的南党内部之中的慢慢分裂。

  舒明远为人甚是强势,他将虞川舒氏彻底做大之后,舒氏一族的族人不断在大梁境内的各个地方蚕食着土地。

  就在霁月亲政的第二年,舒明远又借霁月的名号,在大梁全境推行农商令。

  所谓的农商令,就是朝廷指定的人才能进行农业与商业的交易,而无权进行交易的寒门士族与平民百姓,只能依附于有此等权力的高门士族。

  土地全为高门士族所有,其余人只能依附他们而活,而家庭或民间作坊生产出的手工商业品因为并没有承担交易的资格,便只能卖给特定的商行。

  这些商行由高门士族把持,又形成了价格垄断,他们一方面用极低的价格收购或者挤压那些手工生产者,一方面又以高价卖给需要这些用品的平明百姓们,从中牟取极其高额的利润。

  在这一过程中,舒明远实则是将整个大梁朝廷完全架空,朝廷不再平准民间物价,而是完全由着像虞川舒氏这样的高门士族随意胡来。

  利益一旦大了起来,难免有“分赃不均”的地方,虞川舒氏的族人又仗着现在本家是大梁第一望族,渐渐谁的面子都不买了,只要他们看上的,就一定要到手,如此一来,南党之中也渐渐产生了分裂事态。

  偏偏舒明远还居功自傲,不仅不对族人严加管教,反而放纵他们的恶行,使其他高门士族更加怨声载道。

  舒明远并非不知道这些士族如今的怨气,但他对权力的痴狂让其不能放任任何一个高门士族成为下一个虞川舒氏。

  于是他一边打压这些士族,一边又派人去暗中观察这些士族的动向,一旦这些士族有不对劲的地方,他马上就能反应过来,而后斩草除根。

  兰亭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获取舒明远对他的信任的。

  “眼下舒大人势头正盛,哪家没事敢随意触大人的眉头?此番我前去几州巡查,除了发现有些家族欺上瞒下,私自吞并些土地外,其余并没有什么能威胁到大人的。”

  “是哪些家私吞土地?”舒明远一挑眉,似是并不将此事当成一件小事,“今日他们敢私吞一两亩地,明日他们便敢做出别的事情来,做出此等事情的士族,更要多加防范。”

  兰亭在内心冷笑,舒明远的野心未免也忒大了些,连皇族都不敢说天下地尽是他们的,反倒是一个企图颠覆皇权的野心家不知廉耻的说出这种话来。

  “是定安目光短浅了。”兰亭附和着,“其实如今各地的大士族只是看着虞川舒氏做大,不甘心,想趁着一些机会多分一杯羹罢了,大人不如趁此机会,抓出这之中最不起眼的一家来,杀鸡儆猴看。”

  “哎,不着急,不着急。”舒明远露出了个阴险的笑容,“且让他们再肆意妄为一阵,我要看看,还有哪些人坐不住主动蹦出来。”

  兰亭离开舒明远府邸时,已经到了宵禁时间,大街上除了巡逻的禁军,再也没有其他的商贾百姓。

  兰亭自是不怕,他坐着舒府的马车,一路上也无人敢来找他的麻烦。

  马车里燃着上好的金丝炭,让本寒冷不堪的车厢内如同春日般温暖。

  兰亭双手拢在袖中,局中端坐着,双目紧闭,独自沉思。

  这些年他没少在舒明远这里下功夫,初时他派人极其隐晦的接触了一众落魄不堪的北党人,因着西川兰氏和兰铮的名号,大部分北党人被他悄悄收拢起来,成为一股不小的隐藏势力。

  在这之后,兰亭便投舒明远所好,极力的附和着他的一举一动。

  舒明远也并非傻子,不是兰亭一附和他,他便信了这个年轻人的,舒明远给兰亭设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让兰亭背负着骂名,替他亲手办了许多肮脏不堪的事情。

  如此一来,兰亭风光霁月的名声没了,舒明远这才满意的将兰亭当作半个自己人。

  兰亭这次离开南安城大半年,明里是当舒明远的耳目,去替舒明远究查有二心之人,暗地里乃是帮助霁月扩大保皇派的势力。

  残余下来的北党人已迫不得已成了保皇派,而地方高门士族之间的态度就成了霁月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霁月和兰亭很有默契的配合着对方。

  霁月在朝堂上选择彻底撒手不管,放任舒明远嚣张自傲,而兰亭则在地方不停的游说那些或不服虞川舒氏,或被舒明远打压的喘不过气的高门士族。

  兰亭走访的地方越多,隐藏的保皇派也就逐渐变得多了起来,他们渐渐能连城一条线,一旦他日群起而攻之,虞川舒氏就未必能承受得住。

  如今,只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发难,但这个时机必须选的非常合适,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不能够。

  因为不论是北党还是保皇派,都没有第二次失败的机会了。

  第二日下了朝会,霁月面上喜气洋洋的,如果不是方才舒明远又打着为了国库充盈的旗号请旨加税,夏全就真以为是今日朝会上发生什么好事才能引得这位年轻沉闷的皇帝这么高兴了。

  霁月哼着小曲儿,抬腿跨过了一道门槛,朝会上那些事情让他很是恼火,他之所以还能有这样好的心情,不是因为他乐观,而是兰亭今日要进宫。

  这是他们为数不多可以光明正大待在一起的机会。

  纵使这些年霁月通过夏全在宫里收拢了一部分内侍和宫女,但外臣入宫到底目标太大了些,怎么也躲不过舒明远的眼线。

  今日因着兰亭回京述职,两人才能如此不避人的见面。

  霁月移步至上书房刚过一刻钟的时间,兰亭便前来拜见。

  夏全看着皇帝那发光的双眼,呈了茶水以后自动带着两名内侍退了出去,还细心的将大门给掩好。

  眼看着四下再无他人,霁月再也假装不下去端着架子的样子,站起身,直扑向兰亭的怀中。

  兰亭被巨大的冲力撞的向后一仰,若不是抓住了桌角稳住了身体,险些要连人带椅子倾翻在地。

  “陛下。”兰亭笑着,双手拢着霁月的后背,“大半年不见,陛下身量又长了些许。”

  “你发现了!”霁月握住兰亭的肩膀,两人离得极近,“我现在可不比以前那样瘦弱了,一手拎起一个内侍不在话下。”

  兰亭见霁月整日活在舒明远的阴影下还能苦中作乐,很是欣慰。

  “陛下这半年来如何?”兰亭问道。

  “还行,就是舒明远越发过分,朝堂上的事情他尽数包揽便罢了,连我与皇后之间的事情也要管。”

  兰亭憋着笑,看着霁月一脸懊恼的样子:“皇后娘娘可还好?”

  “还好罢。”

  华康如今的样子也只能用“还好”二字来形容,毕竟人还好好或者,就是偶尔总是看着失魂落魄的样子。

  “听闻狄戎国又有了新的状况?”兰亭继续问道。

  “嗯,这次你回来,我正想同你好好说一说。”霁月放开兰亭的肩膀,但一只手仍拉着兰亭的手,两人一同坐下,他接着道,“狄戎那边不太平,呼兰图吉对外扩张,对内又支持他们的大汗察兰术推行梁礼,引得狄戎很多贵族和高官皆不满意,他们隐隐有逼迫察兰术让呼兰图吉交出兵权的意思。”

  “这倒是个好消息。”兰亭盘算着,“四年前之所以让舒明远得逞,就是拜呼兰图吉所赐,不将呼兰图吉除掉,我们就不能轻易动舒明远,狄戎那边越乱,对我大梁就越有利。”

  “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狄戎这次大乱起来,我们一可以借机将虞川舒氏从大梁的土地上翘起来,二来在将舒明远一党连根拔起以后,也可以趁机北征,将狄戎彻底消灭。”

  “如今不怕狄戎不乱,就怕这乱的火苗烧的不够旺,毕竟那察兰术也是个有才之人。”

  “定安莫担心。”霁月笑的神秘兮兮道,“我早有计划。”

  作者有话说:

  本章涉及了些许的古代经济问题,相信学过历史的同学应该不陌生。

  舒明远发布农商令属于自掘坟墓的行为,他的本意在于让大的士族,用更接地气的称呼就是大地主们掌握一切,他们掌握了土地,也就掌握了土地上的所有劳动力,人口被他们归为自己所有,就不利于政府的税收。另一方面,大地主们又垄断了商业,这就彻底架空了朝廷平准物价的职能,这个做法是让所有平民百姓都没法活下去的。

  如果舒明远是老板,那么他的员工这辈子既要给他干活,又要用从他那里赚到的钱继续买他产出的东西,这样天下所有的财富就全部落入了他的口袋里。

  历朝历代走向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土地兼并问题,舒明远就在走这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