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兰亭>第35章 圣旨

  午膳时分,康宁宫小花厅内传出一阵碗碟碎裂的声音,站在门外的宫人们被这刺耳的声音惊的直抖身子,却没有一个人敢发出一丁点儿动静。

  若是说小花厅外的人都吓得一动不敢动,那么此时在厅内伺候舒太后用膳的宫人们就更是煎熬难耐。

  那些平日里宫外百姓根本吃不着的珍品如今混着瓷器碎片散落一地,厅内除了舒太后还坐在小凳上外,其余的内侍宫女具是跪了一地。

  “好啊,皇帝现在可真是了不得了!”舒太后的声音里带着不可遏制的怒火,“多少朝中重臣都决断不了的事情,他一个孩子倒是能耐起来了,今日对哀家发号施令起来,明日是准备夺了哀家听政之权,把哀家直接给关进冷宫吗?”

  “娘娘……娘娘息怒啊!”伏在舒太后脚下的苗总管微微颤抖着身子,大胆开口道。

  舒明安瞥了脚下人一眼,又看着桌子上扔着的那道“圣旨”,越发觉得刺眼,她将其拎起来,甩在了地上,对着身子更加颤抖的苗总管说道:“去,把咱们年少有为的圣上给哀家请来,哀家倒要看看,是谁让他有了这么大能耐!”

  早在将那道圣旨送去康宁宫时,霁月就做好了被舒太后叫去康宁宫的准备,他早早换了身衣袍,也无心再用什么午膳,随便吃了两样糕点垫了垫肚子,便静下心来等着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于他设想的差不多,平日里威风惯了的康宁宫苗总管,今日都一改往常做派,只是急着将霁月请去康宁宫。

  霁月此去一个随侍也没带,连往日里与他关系最亲密的夏全也被他留在了上书房,以防情况有变。

  刚踏进康宁宫的宫门,霁月就感觉到一阵寒意,他清楚自己那道圣旨一出,势必会引起舒太后的雷霆之怒,但当他真真实实感受到了这股怒火,心底依旧产生了一丝惧意。

  不,你不能退缩。霁月站在小花厅门口稳了稳心神,内心坚定道。

  没等通传内侍从小花厅出来,只听见舒太后的声音从内而外贯穿而来:“咱们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还用等人通传?”

  霁月藏在袖袍里的手狠狠捏作一团,他清了清嗓子,迈着大步走了进去。

  “儿臣问母后安。”他站在舒太后面前毕恭毕敬道。

  “呵,有皇帝这样的孩子,哀家怕是这辈子都不得安宁了。”

  舒太后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若是往日,霁月怕是会直接跪下听候发落,而今日不同,他既然下了圣旨,作为天子,就不可能轻易再跪下了。

  “儿臣不知,母后何故这样说?”

  “好一个不知。”舒太后的手指顺势指向被扔在地上的圣旨,“哀家以为皇帝还是个孩子,没想到皇帝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直接开始发号施令了,你可知让庄王前去渡口的代价是什么?你又能承受得起那样的代价吗?!”

  霁月看着孤零零躺在地上的圣旨,他走上前去,半弯下腰将其捡了起来,重新规整好放在了舒太后面前。

  “母后是经历过天下大乱,皇室南渡的人,这么些年前朝之事皆由母后把持,您应该也清楚渡口现在对我们的重要性。”

  “那又如何?”

  “昨夜诸大臣在此事上的一些争论,儿臣听了个七七八八,这么些年来,儿臣之所以在这宫中过的逍遥自在,全倚仗母后的保护,现下儿臣年岁渐长,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母后。”

  霁月这副样子是舒太后绝对未曾见到过的,她由刚开始的盛怒慢慢变得平静下来,进而心中又生出一丝疑惑,这么些年来,她认为的这个已经被养废了的孩子,怎的会突然变得陌生起来?难道这么些年她同他们舒家那些人都看走了眼?

  “母后可曾想过,若是因为庄王随军一事引发前线兵将不和,若是渡口因此抵挡不住狄戎人的进攻,下一个要灭亡的,就是朕与母后了。”

  舒太后看着眼前颇有帝王之势的养子,声音冷冷道:“皇帝有何高见?”

  “普天之下皆知,母后于朕有养育之恩,且舒氏一族位高权重,庄王回京的时机本就巧妙,虽然儿臣说不出其中真正的所以然来,但儿臣也知道,朝堂上那些老狐狸,尤其是一心想要对付母后的那群老头们,必定不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此番若是不放庄王随军,怕是渡口之劫未必能平安度过。”

  “所以皇帝你就想出这么个笨法子,如了他们要让庄王名声大噪的愿望?”

  “虽说如此,可也未必如了那群老头子的愿。母后请想,此番圣旨一出,一则昭告天下,太后与朕母子同心,为着江山社稷着想愿意派天子的亲兄弟奔赴渡口支援,二则原渡口守将本就出自母后的家中人,眼下将庄王支了去,渡口最后战况如何,是要赏还是要罚,镇远大将军也不至于变成个活靶子,母后也不用担心舒氏一族会不会遭受牵扯。”

  “这么说来,皇帝将庄王派去,还是帮了哀家以及舒氏一个大忙了?”

  霁月微微一笑:“儿臣不敢,儿臣也只是因着读了些没用的书,拼拼凑凑有些想法,想帮一帮母后,若是由母后下诏庄王随军出征,那些个糟老头子便会口出狂言,下了母后的面子,若是朕下诏,既解了这各方纠缠不清的局面,也堵住了他们那张闲得慌的嘴。”

  话说到这里,舒太后没有再急着反问些什么,她的手指又开始不自觉的敲打着桌面,整个人陷入了沉思。

  其实用不着霁月来点明白,她也是知道各种道理的,昨夜那场军事会议结束的并不愉快,他们舒氏一族站在朝堂顶端太久太过舒服了,以至于她和兄长根本没有料到北党之中竟然出现了那么多实权人物。

  这是她与兄长的疏忽,可眼下却是弥补不急的,渡口一事便只有两条路可走。

  让庄王随军,这项关键大事定了下来,渡口一仗便好打许多。再者,若是不让庄王随军,军队内部明争暗斗犹如一盘散沙,到头来守住渡口的结果是用大梁无数的财富乃至女子的终身幸福换来的。

  她虽有掌握绝对权力的欲望,但也知道大梁窝囊了这么些年,那些皇宫外的平民百姓人人心中憋着怒火,若是因着渡口的事情,让这怒火蔓延开来,第一个就得烧到她的身上。

  而舒氏在必要的时候绝对会舍弃她来保全整个家族。

  若是她都没有了,那究竟是南党胜还是北党胜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即使她再不情愿,再觉得被谢贵妃和她那个就不该生出来的儿子下了个绊子,她也要硬着头皮答应庄王随军这件事。

  想到这里,她的手指停止来敲击桌面的动作,神色有所缓和道:“我们皇帝果然是长大了,与以前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一点也不一样,哀家也是老了,有些事情竟还没想个明白,只着急着责怪皇帝在瞎胡闹。”

  “母后整日操劳,儿臣皆看在心里,儿臣也深知没有母后就没有儿臣的今天,所以儿臣此举也未想争夺母后之权,而是觉得各方纠缠,不如快刀斩乱麻,且先解决了来犯的狄戎人再说,也还请母后恕罪。”

  舒太后看着霁月又恢复了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突然觉得身上软绵绵的,很是劳累,她随意挥了挥手,嘴上说着:“罢了罢了,皇帝终究是要长大的,有些想法也不是坏处,以传旨的速度,想必庄王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北上了,哀家也就不再见他了,让他一路小心罢。”

  “多谢母后体恤。”

  舒太后点点头,示意霁月可以走了,待到苗总管将霁月送出宫门又折返回来,屏退了一众侍奉宫人,独留下从小侍奉她的石榴在侧,她这才开口道:“依你看,咱们这位小皇帝是会想出这么些说辞的主儿吗?”

  “奴婢觉得,陛下毕竟是天子,流着真龙血脉,便是一点心思都不用在这上面,也还是能略懂一二的。”

  “咱们这位陛下一早晨先见了兰亭,又见了庄王,之后便一道圣旨打下来,让旁人措手不及,连想制止的余地都没有,我看呐,这不仅是皇帝是真龙血脉,还和哀家给他找的这位好伴读有关呐。”

  “娘娘……”

  “罢了,皇帝说的也没错,北党人在这件事上步步紧逼,我那个当镇远大将军的妹夫又是个不争气的草包,若是不在这件事情上做些退步,怕是搅得哀家再无宁日了。”

  “娘娘说的是,咱们暂且避避风头,等渡口那边稳定了,庄王是立功还是旁的什么,那可由不得那些北党人说的算的。”

  舒太后伸出一只手按了按太阳穴,眼尖的石榴立马上前帮舒太后按了起来。

  “这么看来,咱们皇帝还真是长大了,等渡口战事忙完吧,忙完以后,皇帝与华康的婚事也可以提上议程了。”

  作者有话说:

  下章,下章咱来点儿温情感情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