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兰亭>第34章 抉择

  霁明这一晚睡得不是太好,他虽知母妃这么些年来想要在这深宫之中安然度日,势必会结交一些大臣,有一些手段和关系,但一直远在西南之地的他没料到的是,母妃手中所掌握的东西,远比他所想的要多的太多。

  昨日群臣与舒太后和霁月商议渡口军情,那厢不过刚结束,他的母妃却已经知道了那秘密会议内容的一二。

  若是说他对前朝政事一点兴趣没有那是在说假话,可到了国家危急存亡这个节骨眼上,他也不想平白去添乱,但他的母妃好似不是这样想。

  他想问清楚母妃究竟想做什么,奈何谢贵太妃一副神秘模样,只是让他回去安心歇息,明日一早他自会知道自己有什么打算。

  霁明就这样左思右想昏昏沉沉做了一晚上的梦,直到天蒙蒙亮时,困意才终于完全占据了他的大脑。

  只不过还未等他完全沉沉睡去,一道敲门声便又将他唤了起来,霁明平日一向喜怒不喜形于色,但碰上这种一夜没睡个安稳觉。末了还要被人打扰起来的情况,他也罕见的沉了脸色。

  “有什么事赶紧进来讲!”霁明提高了声音说道。

  他的贴身随侍轻手轻脚讲房门推开,脸上堆着笑容,迈着小碎步走到床前,将一张不显眼的小纸条双手递到霁明面前:“殿下,这是贵太妃娘娘那边递来的条子。”

  霁明看着面前的条子,皱了皱眉,伸手接了过去,那贴身随侍是个机灵的,小条子一离手,他便行了个礼,快速退了下去,重新关上了房门。

  霁明一只胳膊撑着身子半坐了起来,他端详着被密封的完好无损的小条子,想起昨日自己母妃深邃悠长的眼神,面色凝重的拆开印封,仔细看了条子上的内容。

  “速速准备,待皇帝召见,可立功渡口。”

  条子上的内容虽短,霁明只是看了一遍,便知道母妃这步棋究竟算计的是什么。

  可见过小皇帝的他却不觉得那个身世有些可怜的弟弟是个彻彻底底的草包,他有些怀疑究竟能否真如母妃所说的这般有让他立功渡口的机会。

  毕竟还有舒太后那尊大佛在那儿挡着,他不信舒太后会给他这么一个不同于别的事情的立功机会。

  霁明这么想着,越发觉得母妃这步棋怕是有些偏差,他起身走到还未燃尽的烛台前,随手将小纸条点燃烧成灰烬,复又回到床前坐了下来。

  他打算睡个回笼觉,左右这个年皇宫上下是没办法好好过了,虽说他这次归京确实带着些目的,可家国在先,他也不愿在这时搞内讧,让那狄戎人得逞。

  待他刚挨到枕头,还未躺实,一阵房门处又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霁明心说今天早上是怎么了,连好好休息一番的时间都不给他,他朝着门外没甚好气说道;“又怎么了?”

  只见刚刚才从房间退出去的随侍又快步走了进来。

  “殿下,陛下身边的夏公公来了。”

  霁明内心暗暗一惊,方才他还觉得那字条上说的根本不现实,转眼间皇帝身边的人却出现在他的寝殿里。

  一时之间,霁明心里也琢磨不出个所以然来,他看了眼內间房门外露出的衣角,朗声对随侍说道:“还不快请夏公公进来。”

  事出紧急,站在门口的夏全听见了內间里庄王的命令,也没来得及等那名随侍再跑过来通传,便用手扶了扶衣褶,迈着小步子走了进去。

  “奴才请庄王殿下安。”夏全行了礼,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道,“陛下有旨,请庄王殿下速速前往上书房。”

  “敢问夏公公,陛下召我,所为何事?”

  夏全一顿回道:“奴才不知,奴才只觉得陛下似有急事召见殿下,还请殿下速速更衣,步撵已经在殿外候着殿下了。”

  就在庄王更衣往上书房赶来的同时,霁月这边有些坐立不安,因为他拿不定主意。

  他深知最是无情帝王家,若是将自己这大哥派去前线打赢了狄戎人,来日在那群北党人的支持下,庄王的名声与风头定胜过他这个皇帝,若是再来一场宫变,自己的地位可真就岌岌可危了。

  但他也不想像那群不管江山社稷和百姓死活的后党一样,明明有实力去抵抗狄戎人的进攻,还大梁百姓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却硬是为了一己私欲将赔款重重地压在百姓身上,让无数人颠沛流离。

  霁月蹙着眉,怎么也想不到解决此事的第三种好办法,直到站在外面的通传内侍来禀,说庄王已经在殿外候着了,他这才强迫自己安定下来。

  相比之于庄王回京那日,两人之间的客套对话,今日的气氛明显更加沉闷。

  霁月不断打量着自己这位大哥,盘算着究竟能否将边防重事交与他,而在被他来回打量了十数遍后,霁明着实觉得屋内的气氛太过古怪,忍不住先开口试问道:“敢问陛下如此之早召臣而来,是有什么吩咐?”

  霁月收回自己那上下打量的目光,又沉声片刻,没急着回答霁明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朕听闻大哥在西南之地时,曾率数百战士剿灭了当地几伙山匪,想必这些年来,大哥带兵用人应该有些心得?”

  “陛下真是折煞臣了。”霁明在心里捏了把汗,他觉着小皇帝现下把自己召来,听这语气,多半真是为了渡口那边的事情,“臣不过是带了当地官府里的几个虾兵蟹将,运气好,将一伙山匪剿灭而已,属实不敢和用兵带人相提并论。”

  “大哥太谦虚了。”霁月摆摆手,话锋突然一转,“不知大哥是不是已经知晓了狄戎人南下攻打渡口一事?”

  “臣不知。”

  “哦?大哥竟还不知道?朕以为这事儿已经在宫内传遍了呢。”霁月挑了挑眉,换了一副有些玩味的口吻,“昨日诸大臣讨论起战事,有几位大人想推举大哥随军,朕今日就想问问大哥你的意见。”

  “与狄戎人交手,防守渡口并非儿戏,莫说臣没有带兵行军的经验,我大梁有那么多骁勇善战的将军,怎么也轮不到臣率军出战。”

  “大哥这就说笑了。”霁月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在殿内缓慢踱步,大殿里只有他和霁明两个人,此刻安静的只剩下他踱步的声音。

  仍在椅子上坐着的霁明有些摸不透眼前这位小皇帝对自己说这一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是敲打自己,告诫自己和母妃要安分点,还是突然心血来潮,想要作弄自己一番?

  霁月不再说话,霁明这会儿子也实在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好,两人就这样僵持着,也不知过了有几柱香的时间,霁月这才站定缓缓开口道:“朕想问大哥一个问题,若有朝一日,狄戎人真的攻下渡口,往南大举进攻我大梁,大哥会为了我大梁的百姓,拼死一战吗?”

  霁明看着小皇帝严肃的神色道:“臣将战斗到最后一刻,誓与大梁共存亡。”

  “好,有大哥这句话就够了。”霁月拍了拍双手,郑重道,“渡口的援军昨日已经连夜启程上路了,眼下正逢年节,军士们多有不易,若是我皇族中能有随军之人,也是对将士们士气的鼓舞,朕不得轻易离开京城,这件事情就由大哥代劳罢。”

  霁明听见了霁月的吩咐,微微睁大了双眼,他自始至终也没想过舒太后以及皇帝会肯让他随军去渡口前线,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只要这一仗胜了,他定会得到很多好处,而这些好处在几派的斗争下,必定会出现有利于他的一面。

  “敢问陛下,太后娘娘那边……”霁明小心问道,他觉得仅凭小皇帝一人怕是无法定夺这件事情,而舒太后那边,他还是不相信太后娘娘会把这样一个机会无缘无故就推给了他。

  “母后那边朕去说,大哥只用回去将行李收拾好准备着出发就好。”

  原来舒太后还不知道此事,霁明心下明了,光凭小皇帝的承诺,他还是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有去渡口的机会。

  “大哥放心。”霁月走至他面前,伸手轻轻拍了拍霁明的肩膀,“无论母后和谢贵太妃之间有什么恩怨纠葛,守护大梁才是第一要紧的任务,有刚才大哥的那番话作保,朕也放心。”

  霁明起身站了起来,他知道小皇帝明白派他随军意味着什么,可为了大梁,眼前这位不过是多岁的少年还是愿意摒弃自己的利益,换来家国对外的安宁,霁明突然感到有些羞愧,此事若是换成他,大概并不能将一个对自己有潜在威胁的人就这么放出去立功。

  霁月像是知道此时自己这位大哥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一样,他大方地笑了笑,大手一挥,宽大的袖袍带起一阵风:“此事危急,朕就不留大哥用膳了,快些回去收拾行李罢,还要再去和谢贵太妃和淑文妹妹告别一番,时间紧得很。”

  霁明点点头,郑重行了一礼:“臣定不辜负陛下厚望,一定将狄戎人从我大梁的土地上赶出去!”

  霁月将霁明扶了起来,微笑着点点头,说了句“保重”,而后背过身去摆弄上了书案上的东西。

  直到霁明的脚步声渐行渐远,消失在大殿之内,霁月一直紧绷的身子才缓缓松了下来,他长舒一口气,手指尖摸索着捏在手里的纸张的纹路。

  但愿这样做自己不会后悔,他想。

  作者有话说:

  其实我们的小皇帝是一个很理想主义的孩子,毕竟真正的权力斗争有时是不允许他做这种“热血”“上头”的事情的,在日后小皇帝会为自己的理想主义付出代价,但也正是这样的理想主义,我们的兰公子才会坚定自己想要追随小皇帝的信念!

  芜湖~失踪作者回归!

  这几个月三次元事情实在太多啦,好不容易忙的差不多可怜的作者又阳了一回,等到身体加头脑恢复的差不多恰巧碰上春节,事情又多了起来,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晚年!以后一周除非有特殊情况外,都会保持3-4更,所以大家可以接着放心看啦,也祝每个小可爱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