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当局者迷>第24章 24

  袁祝显然没有料到接下来的几天,杨西盼每天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左右的时候总是准时发来问候,然后随意顺着什么话题和她尬聊。袁祝以为她跟杨西盼说得自己接着要出国做博后的话会浇灭杨西盼心里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一些想法。不成想杨西盼十分执着,每当袁祝觉得两个人毫无营养的对话应该走进死胡同了的时候,杨西盼总能强行话锋一转,开始一个新话题,乐此不疲地从早到晚缠着袁祝——但其实袁祝没想明白,如果不是她有一搭没一搭地一直回复着杨西盼,或许他们的对话早就断了。

  尽管每天快到晚饭的时间点儿,杨西盼总会例行公事一般问袁祝要不要一起约顿饭,但是袁祝一共只应了一次。这次和

第一回一样,依旧是她一上车,杨西盼二话不说拉她到一家英文招牌的网红店。杨西盼对着菜单这个那个的点了挺多生鱼片和寿司,然后问袁祝还有没有想加的。一天两顿饭的袁祝,早饭时候通常就着牛奶啃个面包,然后再来一杯咖啡,而等到晚饭时候,她会报复性地吃很多肉和蔬菜,把这一天所需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全吃回来。袁祝在菜单上翻来翻去,最后很没出息地加了一份海草沙拉——其实她还想吃碗有“肉”的拉面,可是杨西盼似乎已经点了很多东西,因为怕吃不完浪费粮食,袁祝只好作罢。

  趁着杨西盼不注意,袁祝借去洗手间的时间结了账,花了一千多既没吃饱,也没吃到“肉”,这不禁让她十分心疼自己崭新的红色票子。就因为袁祝买了单,杨西盼差点儿跟她发火,“袁祝你干嘛啊?跟我出来不用你买单。”

  袁祝不甘示弱,“为什么我不能买单?”,盛气凌人的语气和架势怼得杨西盼一时哑口无言。

  在那之后,杨西盼依旧保持例行公事般地发出晚饭邀约,但是袁祝无心如此,十多年过去了,她对杨西盼暗恋之情经风历雨大概早就过保质期了,而且她的时间、精力甚至钱包也都不允许她天天不顾一切地逍遥自在。更何况,她自觉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这个使命完成之前,她都不想让自己过分快乐。和杨西盼不同,袁祝不是坐在办公室指使手下人干活儿然后就可以坐享其成的老板,而恰恰是被老板指使着干活的廉价劳动力。不是有个段子这么说吗,砍柴的小孩和放羊的小孩一起玩了一天,天黑了,砍柴的小孩一根柴火都没砍,放羊的小孩赶着吃饱喝足的羊回了家——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事务所筹备了半年多的咖啡厅建设项目终于迎来了投标会,高瞻带着沈鹏和张梦睫参加了会议。高瞻认为这次投标是十拿九稳的,所以路上神清气爽地和同样坐在的后座的张梦睫聊家常。坐在副驾驶的沈鹏不想被冷落,但他不是清华出身的,插不上高瞻和张梦睫正在讨论得清华新家属区选址的话题,又见郑师傅一脸严肃地开车,于是只好拿出手机消磨时间。

  网友们常常调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业主方最后竟然选择了一位年纪还不到三十岁的独立建筑师的方案。在高瞻看来,那个方案有诸多不成熟之处,他完全无法相信自己团队的前期努力居然换来这样的投标结果。

  听到主持人公布得最终结果的时候,张梦睫明显感觉到高瞻身上突如其来的怒气。会后高瞻和业主方草草打了声招呼便匆匆离场,甚至都没有观察到业主方的老板和那位中标的独立设计师,尽管不同姓,但是有着一样的国字脸和大鼻子——看来这是当爹的为了讨好自己在外面的儿子、又不想太明显而惹恼了大老婆而搞的假招标。换句话说,远瞩费劲巴力忙活了大半年,但从一开始就拿了祭天陪跑的剧本。

  不过,为什么没有知情人或者同行好心提醒高瞻一句呢?这大概要问高瞻自己了。

  本来高瞻更看好这个坐标石家庄的咖啡厅项目,把李天清牵头得学校图书馆翻新改造作为了“Plan B”。没成想事不如人意,事务所只得紧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图书馆项目上。

  这段时间事务所很多资源都向咖啡厅项目倾斜,所以李天清基本上是光杆司令一个人在画图做设计,顶多有时候他带教过的胡亚仓帮忙参谋参谋,徐文文给打打杂,除此以外,李天清基本可以算是孤立无援。不过现在好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高瞻开始频繁过问起图书馆翻新项目,还把胡亚仓和徐文文直接划给李天清,反倒是之前的红人沈鹏,被高瞻打发到纺织厂改造项目的度假酒店去盯后期维护了。

  说到图书馆翻新改造项目,袁祝觉得十分凑巧,这个项目的业主方是她的高中母校晨光中学。回想念书的时候,袁祝时常趁着午休或者周二下午提前放学的时间去图书馆借阅一些青年文学、文摘类的杂志,所以对图书馆十分熟悉。袁祝上次回中学看望老师还是她大一刚入学之后的教师节,那时候挨着图书馆的实验楼正在翻新加盖,而只有两层楼高的图书馆因为还保持着曾经风靡一时的瓷砖墙外观而显得十分老旧。

  当袁祝得知李天清在忙的案子是晨光中学图书馆翻新工程的时候,她本来差一点就透露出自己毕业于这所学校的信息,但一走脑子想起她和张梦睫约定了要尽量保护好具体的个人信息,于是便没接话,省得给自己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