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夜迢迢【完结】>第91章 肃州

  出了阳关城, 乍一看仍是一片荒野,遍地砂石,草木荒疏。

  一望无际的荒原在他们的视网膜上起起伏伏, 勾画出萧瑟的轮廓线。唯有一条千军万马踩踏出来的土路, 鲜明地呈现在这一片荒凉的底色之上。

  攀过两个山包,一片绿油油的颜色从山脚下铺展开来, 一直铺展到了视线的远处。

  这是一片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庄稼地,田地中阡陌纵横, 还有农人正在田地里忙碌。骄阳下鲜明的绿色散发着无限生机,令人看了连心跳都激荡起来。

  走出一段之后,秦时还看到了人工修整的水渠,不知从何处引来的河水清亮亮地奔涌在水渠里。

  只看一眼,便让人觉得满身沁凉。

  “军事屯田。”秦时在心里默默的说。

  河西一带从汉代开始施行军事屯田制度, 不但缓解了军粮带给朝廷的压力,更是安置了无数无家可归的流民和被关内发配而来的罪犯。

  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那些事和魏舟贺知年的作保, 秦时估摸着, 樊锵不会白白放过他这样一个壮劳力, 他极有可能也会被抓来这里老老实实地种地。一旦关外爆发战事, 说不定还要被绑着去前线当炮灰。

  庄稼地的后方,是隐没在漫漫尘沙中的敦煌城。

  这里才是原住民,以及大多数来到边关讨生活的商贩、投机分子们生活的地方。比起边城, 那里人口更多, 也更加安稳富庶。

  可惜他们要赶路, 不会特意绕到敦煌城里给秦时开开眼。

  绕着敦煌城走过的时候,秦时忍不住拿眼前所见的景色与后世相比较, 越比就越觉得……没什么可比较的,因为完全没有参照物。除了敦煌城外也有连绵起伏的黄色沙山, 他看不出丝毫的相似之处。

  这里的景色鲜明又奇特,黄色的沙、绿色的树林和田地,以及田地之间规划整齐的水渠,都让这里显得生机勃勃。

  这不是秦时在后世曾经亲眼见过的干旱荒凉的西部荒原。这里水源丰富,绿化情况也明显要比后世好得多。至少他极目远望,除了远处的沙山,其余的土地都被绿色覆盖着。

  相隔千年的自然风貌果然是不同的。

  樊锵和他的手下拍马走在前方,一副轻车熟路的架势。魏舟和樊持紧随其后,秦时听到他们在闲聊什么肃州、金城一类的,他要想一想才能反应过来,这里说的地名其实就是后世的酒泉和兰州。

  还有西宁,秦时也是几番试探之后才知道这里现在的地名叫做鄯州。前些年被吐蕃人打了下来,改名青唐城,后来又被唐军收了回来——大唐与吐蕃一直在打仗,不止是西宁,凉州瓜州这些地方也都是时而被吐蕃人占领,时而又被大唐收回来。

  总之就一直处在混乱的状态之中。

  这些地方在后世的时候他都去过,秦时一想到这个就想叹气。可惜时光往前倒流了一千年,熟悉的感觉他是一点儿也找不到了。

  但也不是没有让他感觉欣喜的地方,比如自然环境,就要比后世所见更好一些。

  秦时当初是坐火车从兰州到酒泉、嘉峪关,再转道去的敦煌。

  这一路上,虽然也有村庄树木,但大多数的时候从车窗看出去,外面都是荒凉的景色。除了山坡起伏,就只有长着骆驼草的戈壁滩沉默的与他对视。

  秦时无法想象,从这里奔涌而过的河流、穿越田地的水渠,是怎样一点一点干涸在了漫长的时光里。

  在这一刻,秦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沧海桑田”四个字的分量。

  现在反思自己刚刚穿越的那个阶段,秦时觉得,他的运气大约是真的不好。

  因为这个时代整体的地质和气候条件要比后世好很多,楼兰、石雀城这些地方也都是有水有庄稼、适合人类生活的绿洲。那些在后世只剩下一个名字,其余全靠脑补的古城,此时此刻也都还是活生生的存在的。

  但他偏偏就差点儿干死在荒漠里。好容易到了有人烟的地方吧,楼兰城和石雀城又因为闹妖怪变成了荒城。

  跟了商队之后,他的运气也没变好。

  按理说,商队们经常通行的路线各方面的条件应该会好一些,但如今却因为有各种传闻,大多数商队都放弃了走熟了的路线,生怕会遇到妖怪在那里打埋伏。

  于是,秦时也只能跟着商队饥一顿饱一顿地走着,沿着最荒凉的路线来到了阳关城。

  秦时唏嘘,但愿他能蹭点儿小黄豆的福运,以后再别走这样的背运了。

  这一次赶路的体验,比之前都要好。

  首先是有充足的安全感。

  他们身后没有妖怪追着跑。队伍里不但有魏舟这样的神仙,还有小黄豆这个祥瑞给他们辟邪,一般两般的妖怪不会不开眼的凑上来找不自在。

  而且还有樊锵和他手下这些军方的人,别说普通的土匪山贼,官府都轻易不会过问他们的行踪。

  其次就是这一路走来,自然条件要比关外好很多。

  路边不再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和戈壁滩,有树林、有草地,每隔一段距离还会遇到一两个小村庄。

  河流水渠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有水的地方就有树,有庄稼,甚至还能看到有农人在田地里忙碌——知道视野之内有人,有村庄,这种安全感远远超过了手中握着一把宽刀。

  从阳关城向东而行的一路上都有驿站,这是为了方便向关内传递军情。

  他们白天赶路,运气好的话,晚上还能住进驿馆里。虽然驿馆的条件都不怎么样,但能睡在有屋顶的地方,就会比露宿在荒郊野外更让人感到舒服。

  为了迁就魏舟秦时这样的普通人,樊锵赶路的速度并不快。从敦煌到酒泉郡,四百公里左右的路程,他们走了三天。

  听樊持解释,如果有紧急军报,军中斥候可以用一天的时间把消息从阳关城送到酒泉郡。

  像秦时听过的故事里那种“日行一千,夜行八百”的段子,极端情况下也是有的,只是不常见。

  毕竟人和马都不是机器,情况再紧急他们也是需要休息的。

  进入酒泉郡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天门关。

  汉代设立酒泉郡之后,这里是最早的酒泉塞。唐代称天门关,到了五代宋初称玉门关,元代改名嘉峪山关。明代设关建城,成为了流传后世的嘉峪关城楼。

  天门关仰仗祁连山与黑山,凭借讨赖河峡谷,形成了西北防线上的一道强有力的关卡。

  天门关只是西北要塞的一道关卡,它的规模比起阳关城要小得多,驻军的数量也只有区区数百人。

  甚至关城也修建得不甚威武。

  秦时忍不住感慨了一下记忆中威武的城楼如今竟然还不存在……

  不过等他们进入肃州之后,他的这点儿感慨就烟消云散了。

  酒泉郡一带有“地下有泉,其水若酒”的美称,足见其水源丰沛。肃州驻守在天门关的后方,不但有繁华、富庶的城池,更有一望无际的农田和果园。

  毫不夸张的说,秦时从关外一路东行,这里是他迄今为止见过的人口最多、生活状态最安稳、也最富有生机的地方。

  他们投宿的客栈名叫福来,比起阳关城的客栈要气派得多。

  樊锵轻车熟路地包下了客栈后方的一个小院子。院子里除了几间客房,还有单独的澡房、厨房和井台。

  院角几棵果树,树梢已经挂上了累累的青枣和小柿子。

  秦时洗了澡,抱着熟睡的小黄豆坐在院子里吹风,听着院子外面远远传来的笑语喧哗,觉得这才是他想象中正常的、古代平民的生活状态。

  北厢客房的门打开,樊锵带着樊持走了出来。

  这两人也刚刚洗漱过,头发上还带着潮气。身上的衣服也换过了,樊持甚至还修了修颌下的短须,比一路上风尘仆仆的模样精神了许多。

  樊锵看见秦时,点了点头没出声。

  樊持却十分热情的跟他打招呼,“哟,小秦,你这头发再养一养就能梳起来了……还是俗世好吧?至少能吃肉呀,哈哈哈。”

  秦时,“……”

  他不是还俗的和尚,说过多少次了,怎么就没人信呢?!

  至于头发……他也正在考虑是自己拿剪刀修一修,剪成自己原本的样子,还是干脆留起来,入境随俗,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

  樊锵也注意到了秦时脸上气恼的表情,唇角一勾,露出一个不大明显的浅笑。

  “外面热闹得很,不去逛一逛吗?”樊持快步跟上了樊锵,一边冲着秦时摆了摆手,“我们晚点儿回来,吃饭不用等我们了。”

  秦时心想,本来也没打算等你们啊。贺知年早就说了,樊锵这一路是有公务的,他们不能随便过问。

  樊锵带着手下走后,没过多久,魏舟也出来了。

  他换了一身干净的道袍,头发也很仔细地束了起来。这么一打扮,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养尊处优的富家公子了。

  李飞天搭在他的肩膀上,好像自己是平平无奇的一柄拂尘……除了拂子不易觉察地晃来晃去。

  看见秦时坐在院子里吹风,魏舟稍稍有些意外。他上下打量秦时,嘴里喃喃说道:“也还行……不引人注意……但也不会不经打……”

  秦时听的一头雾水,“魏神仙?你是跟我说话?”

  魏舟拂了拂袖子,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对他说:“我正要出门访友,小贺被我打发出去办点儿事……要不你陪我去?”

  秦时听得莫名其妙,“我?”

  魏舟去访友,跟他有什么关系?又不是他的朋友。再说魏舟一个出家人去访友,访的肯定也是世外高人。秦时自问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大俗人,他跟这些半仙们连个共同语言都没有。

  跟这样的人坐在一起,他会很尴尬吧?

  秦时还在脑子里组织拒绝的措辞,就听魏舟悄声说:“我也不让你白跑,当我是请你去赴宴的,如何?”

  赴宴这个说法听起来就有吸引力得多了。

  “不是鸿门宴吧?”

  “当然不是。我都说了是访友。”魏舟循循善诱,“我这位朋友在肃州也算是大户,说赴宴就是赴宴,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而且他们家祖孙几代都极擅驯鹰,这份儿能耐,外面可轻易见不到。”

  “真的假的?”秦时听到驯鹰两个字,眼睛一下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