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遥云赶车时牛儿总走得快,他们出发的又早,所以这天下午大约寅时未过,他们就到了县城李宅。

  这时候,邻居们都还在忙,他们到了家,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房间,就忙着刷水缸打水,忙碌起来。

  隔壁家的两家是一直关注着李家的,听见动静都出来看,卖豆腐的郭娘子开门伸头一瞧正好和打水回来担着两桶水的遥云对上,吓得连忙把头缩了回去。

  而刘家的老太太好些,余冬槿没在,遥云脾气看起来便没那么好,她单独面对遥云,见他虽然也心一颤,但好歹是磕磕巴巴的问出了口:“回,回来了啊?冬槿和乐正先生也,也回来了吧?”

  遥云脸上没啥表情,回:“我和冬槿过来看看,爷爷以后就住在乡下。”

  老太太没想到是这样,迷迷瞪瞪的哦了一声,有点惆怅,赶忙转身回自家屋里去了。

  屋里厨房,余冬槿正在刷锅准备烧热水,看他提着水进来,好奇问:“我听到声音了,是谁啊?”

  遥云将水倒入水缸里,说:“是隔壁刘家的奶奶,问咱们是不是带着爷爷回来了。”

  余冬槿点头,“可惜,爷爷想在村里住,那他和这些邻居们以后就不能常常见面了。话说,咱们时不时谢谢人家呀?刘奶奶把爷爷照顾的不错。”乐正是真的被照顾的挺好的,身上没瘦,精神头也好,而且听老人家还提过,刘家叔叔还想帮他洗澡呢,不过他爷爷现在还有劲儿,自己能动,洗澡什么的很是利索,连连拒绝了,人家刘叔叔便守在外头,等着乐正洗好。

  真的很细心,听得余冬槿好惭愧,他都没有这样细心,心太大了,后来这段时间,爷爷洗澡他便也守着,老头说他烦他就当没听见。

  不过,余冬槿听乐正说,他们家之所以这般细心,应该是因为以前有照顾刘家老爷子的经验的缘故,刘家爷爷是摔了一跤摔成了半瘫,拖了大半年才走的,乐正说他们家这是把他老头当成当年的刘老爷子照顾了。

  遥云:“那,买些礼物?”

  余冬槿想了想,“嗯,还是买些吃的好了,刚好借着送礼物的空档咱们问问他家在城里开店的事,看看要不要交税,要交的话该怎么交。”他掏了荷包,拿了二十文钱给遥云,“你去打水的时候,绕路去下点心铺子,买点糕点什么的吧。”

  遥云“嗯”了一声,拿着钱担着水桶又出了门。

  待他回来,余冬槿便洗了手,提着遥云买来的油纸包着的糕点与他一起敲响了刘家的门。

  是刘家小孩开的门,又是上次那个,刘家小辈排行第二的男孩,他还认得这两个哥哥呢,乖乖喊了一声:“冬槿哥,遥云哥。”然后给他们开了门。

  这会儿,刘家的酱料店也到了差不多该关门的点了,刘家奶奶正在收衣服,看见余冬槿,脸上终于带了笑。

  余冬槿带着遥云把糕点送了,谢过了刘家人这段时间对爷爷的悉心照料,然后问了问在街上开店的规矩。

  刘家老大听了挺惊讶,没想到他居然不读书了,反而要做生意,但还是仔细与两人讲了,“咱们这样的小店,卖的只是简单的吃食,税是没有的,但要□□,你如果确定要自己开店,最好去衙门里报备一下,花钱买个凭证,这样以后要是赚得多了,不容易被那眼红的人找麻烦,借着这个由头让官府来罚你的钱。”

  余冬槿了然,“原来如此,我知道了。”

  问完了这些,两人上了街,这个点去□□是不行了,衙门的人肯定都下班了,两人是上街吃晚饭的。

  余冬槿问遥云:“你想吃什么?”

  除了不爱酸,遥云对吃的没什么特别的偏好,他道:“都行。”

  这个回答反而是最叫人纠结的,这个点,附近几条卖吃食的街巷都很热闹,余冬槿一路逛过去,看啥都觉得挺香的,犹豫不定,最后他被无奈的遥云拉着,进了一家卖米粉的店。

  店不小,且人坐的满,店里两个活计声音特别大,一个吆喝着:“这位客官!您的酸菜辣米粉来喽!”

  一个见他们进来连忙迎上来,“两位客官,想吃点啥啊?”然后一连串的给他们报了店里的菜名。

  别说,还挺五花八门的,有素汤米粉、酸菜米粉、鸡汤米粉、碎肉米粉、素炒米粉、蛋炒米粉,要辣不要辣另外加。

  余冬槿听得,都幻视现代米粉店了,问了价格,与遥云一个要了酸菜辣米粉,一个要了蛋炒米粉,两样一起十三文,这价格,比起外头摊子上差不多的吃食,要贵个两三文钱的。

  两人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余冬槿将这家小店打量了一番。

  他要开的那间店,是提供不了堂食的,地方太小了,最多可以在门前支两张小桌,其他还是得让客人自己拿盘子碗来买着吃。

  遥云见他对这家店好奇,也说:“这家店比咱们家的要大。”

  余冬槿点头,“是啊,加上厨房,该有三倍大了。”语气里挺羡慕的。

  遥云见状,不由开口:“你要是也想要大的地方,不如就买间大铺子,我这儿有钱。”

  余冬槿收回打量这家店铺的目光,好笑的看他,“我这样的咸鱼,能有一家小店就很开心了。”

  遥云闻言,便收回了蠢蠢欲动想给余冬槿花钱的心思。

  这时,活计也端来了他们的米粉,喊得同样大声,余冬槿与遥云一边吃自己的,一边也尝了尝对方的粉,感觉都还不错,当然,这味道肯定没有在现代时,余冬槿吃过的美食味道那般浓郁,但却也有一股独特的风味,难怪客人不少。

  吃完米线,两人回去又清了清店里的东西才洗澡睡下。

  第二天一早,他们去衙门留了店面地址买了开店的凭证,还找了个木匠铺子定做了个门匾,就刻李家杂食铺子,字是遥云写得,笔锋和乐正的一模一样,这家伙不光是学做菜有一手,居然写字也能学。

  然后两人又回来打扫门脸房,门脸房里,原先那些旧家具陆陆续续被整理了出去,那些已经完全不能用的,被遥云拿刀砍了送入厨房,用来烧火,能用的则被余冬槿给擦洗干净了,都晾在前头的天井里和黄牛作伴,而门脸房里的那个大水缸,居然是破的,一动就分成了两瓣,余冬槿很失望,与遥云一起把它抬到了天井里,放到两边门边,看能不能废物利用,可以填土用来种种花养养菜之类的。

  而把窗户板边的长案收拾出来之后,余冬槿才发现长案靠墙的一角,原本被旧家具堆满的地方,居然有个小灶,上头还架着个破蒸笼,看来以前这家店是做包子的。这个发现让余冬槿挺高兴,有现成的小灶就不用再另外码了,省事儿,就是这个灶台里灰堆得超级满,清理起来特别不容易。

  待到这天晚上,李家这间门脸房终于焕然一新,余冬槿这时已经累得不行,两人也没管院里堆着的那堆旧家具,赶忙洗洗睡了。

  第二天,余冬槿睡了个自然醒。

  这时,院子里的家具已经被遥云给收了回来,三张靠背椅,两张板凳,一张缺了角但还能用的小方桌,三张矮板凳,两个高矮不一的置物架子,一大大一小两个圆簸箕,一个需要修一修的木桶,此刻这些东西被堆叠在客厅与外头的屋檐下,叫家里看着有点乱。

  余冬槿一边端着碗吃早午饭,一边看这些家具,觉着挺好,开店可以用。

  先不管这些,明天他们就要回去,在这儿还能待不到一天的时间,余冬槿拉着遥云,赶忙去寻找卖荷花种子的地方,他还没忘,他要挖荷塘呢。

  遥云:“咱们家的地不够,要挖池塘的话,还需的买地才行。”

  余冬槿也犯愁,“旱稻产量太低了,粮税要缴自己也要吃,咱家那点儿地还真不够用。”

  遥云听他这么说,忽然有了个问题,“我不是入籍了么,是不是可以分地?”

  这个问题还真是把余冬槿给问住了,他挠挠脸,说:“还有个问题呢,咱家田对面那十六亩地,草木长得特别好的那片,以前是我哥哥的,爷爷说会有官吏来登记把田收走,可是到现在都没个动静,现在可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

  遥云蹙眉,“还真是。”

  余冬槿:“既然好奇,那咱们问问去?”

  遥云点头:“行。”

  两人又去了一趟衙门里之前遥云登记户口的地方,把这事儿问了。

  那官吏闻言,找到文书看了看,“是,这遥云村李家确实是没了一名男丁,有除名的。”然后他抬眼瞥了两人一眼,慢悠悠道:“哪有那么快啊,咱们忙着呢,哪有空管这些,反正你们村今年还没人成丁,地暂时还分不下去,你们知道那地你们不能种就是了。”

  余冬槿听他几秒钟便能说完的一句话,被这官吏硬是慢悠悠的拉长了调子,说的比唱的还慢,心里郁闷,但面上不显,还带着客气包了十文钱给了他,才又问了遥云这刚入籍的有地分没有。

  官吏接了钱,虽然心里觉得少,但面上好歹是比之前要客气了些,语调虽然还是不快,但总归是正常了点,他说:“有是有,但你今年才有的户籍,事儿办起来自然是没有那么快的。”

  其实只是官吏们没有及时在春耕之前把这事儿安排下去而已,但着官吏自然不会这么说,他道:“如今这文书已经下来了,本来我们是要安排下去的,但既然你们自己来问了,那就这样吧,这已故的李夏夕的地正正好分到你遥云的名下,我给你填上去。”

  余冬槿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只得拉着遥云拜谢了这位官吏后快速离开了。

  走过好长一段,余冬槿才开口埋怨:“真是的,这不耽误事儿么?”真是哪哪儿都耽误了他的,本来这地要是早点划下来,他们早些时候就能一起开荒,前几天更能一起种了,现在搞得,又要去开荒,真气人啊。

  遥云:“这般无才无德无路升迁的小吏,想来一贯便是如此。”

  余冬槿叹气,道:“这就叫小鬼难缠。”

  随后两人找了三家种子铺子,终于买到了莲花种子。

  到了四月四这一早,两人赶着牛车回了村里,回去,过清明。

  到了清明节这天,乐正留在家里在祠堂祭拜,余冬槿与遥云又起了个大早,提着爷爷准备的香烛纸钱,又赶着牛儿去给李家人上坟。

  因为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太长,他俩这天到家的时候,都是晚上十点多了。

  晚上悄悄拜祭完现代的余父余母,两人草草洗完澡又休息下,到了清明节的第二天,余冬槿才有空与遥云一起出去,采嫩蒿芽儿,做清明果吃。

  走到大路上,终于睡了个饱觉的余冬槿停下脚步,嗅着空气里春天的味道伸了个懒腰,才迈着轻松的步伐继续向前。

  村中土路上,牛儿带着猪猪,在前头慢吞吞的走着,昨夜养好了精神的圆圆墩墩落后一步,扭着肥嘟嘟的屁股跑跑停停的,余冬槿背着筐与遥云肩并肩在后,笑着看它们。

  而因为个头太小,一直被紧张过度的余冬槿关在笼子里的大黄今日也被余冬槿拿了出来,此时它正扒拉在遥云宽厚的肩头,乖乖的用豆豆眼瞧着这春天的万物,不敢乱动。

  一家七口,今日出来郊游。

  路上,随后有同样或背着筐或提着篮子的小孩看见了这奇幻的景象,那胆子大的便拉着胆子小的,趁着余冬槿不注意,悄悄的安静的缀在了这一行动物与人的组合的身后,渐渐的,便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队伍。

  遥云发现了,但没说什么,也不拆穿。

  路边田埂上,有出来看地里情况的大人瞧见了这一幕,惊奇的同时又觉得有趣,忍不住咧嘴无声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