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玄幻奇幻>谁是文仙>第209章 兰州大乱

兰州文院的通告刚出,顿时引发一片哗然。

然而他们却一点也不后悔。

毕竟人都得罪成那样了,后悔也无用。

更何况,兰州文院作为实力强劲的老牌文院,一向趾高气昂,目中无人。

高高在上的他们,何曾收到过这样的待遇。

居然因为拒收了一个人,从而落得个站在风口浪尖,被人奚落的下场。

这怎么可能忍?

“小小年纪,行事却高调至极,要我说,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我是路人,诚恳地问一句,李讲才搬到青州文院多久?这么快就迫不及待诋毁养育你的故乡了吗?”

“兰州文院说的没错,我支持文院,像李讲这种德行有亏之人,才情再高又如何?怕是只会戕害同族!”

兰州境内,许许多多反对李讲的声音,

说是群情激奋,一点也不夸张。

或许是出于嫉恨,或许是出于厌恶。

太多人巴不得李讲从神坛跌落,满身泥泞,落魄潦草了。

他们像疯狗一样,拼了命地攻讦李讲,发泄情绪,并且从中获取一种扭曲的满足感。

“那李某就多谢兰州文院高抬贵手了。”

这是李讲的回应,却让不少的兰州人民,像是得胜凯旋了一样,兴奋的尖叫,甚至为之沾沾自喜。

因为太难得了,那可是二请天证,文战金家的李世南啊!

从他崛起至今,有多少人能够让他低下头颅的?

兰州做到了!

也唯有兰州做到了!

毫无疑问,在他们的眼中。

李讲的这番回应,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出认怂认栽的意思。

一时之间,舆论更加汹涌了,就连青州,都卷起了一阵风,铺天盖地的议论李讲。

结果,

兰州这阵火热的狂欢还未开始多久。

伴随着第四期《长安报》的正式发行,顿时如同被一盆冷水从头浇下。

唰的一声,熄灭了。

因为,兰州人民愕然地发现,从这一期《长安报》开始。

《长安报》不再局限于青州了。

兖州,平州,安州……甚至连药王城,这一天都出现了《长安报》的影子。

而且,还都是统一的五十文钱!

兰州就像是发生了一场地震,哗然一片。

不少人像疯了一样找《长安报》的负责人,质问他们为什么不在兰州开设报亭。

明明就连隔着兰州的安州,都有了报亭的痕迹!

这是不是某种针对?

很快,《长安报》的新任掌柜,石思源出面回应。

“我们曾出面和兰州文院商谈过此事,然而对方并没有回应我们的申请,很无奈,合作只能往后顺延。”

本来,兰州文院只是在看戏。

听到这话,所有人眼睛都瞪大了。

“《长安报》什么时候联系我们了?”有人不可思议的说。

“哦……在这!”

有人找到了一封信,拆开后,一张老脸都绿了,气急败坏:“我日他们《长安报》的仙人板板!他们今天才发过来的合作申请!”

这几天,兰州文院一众高层注定是睡不着觉了。

因为,此时此刻的兰州人民,群情激奋,真的是杀气腾腾,抄起家伙,就浩浩荡荡地堵上了门。

任凭他们怎么解释,甚至还拿出原封不动的信件,依然没有人相信。

“你们兰州文院的老师都是目光短浅的老鼠,少给我们看伪证!”

“就是,你们连李讲这样的天之骄子都能拒之门外,做出拒绝《长安报》的决定,也不奇怪了!”

“我家孩子将来可是要成为圣人的,你们把五十文钱的《长安报》拒绝了,要我们怎么读书?”

“还我孩子圣人未来!”

“还我孩子圣人未来!”

兰州文院的门口,百姓群情激愤,一车又一车腐烂的瓜果蔬菜被运来,堆满了大门,臭气熏天。

兰州文院的高层真的气坏了,口中不停地谩骂,大逆不道,岂有此理之类的话。

甚至,有人公然大骂。

“这是李讲的阴谋!他在故意分化,针对我们!”

可惜,一点用处都没有。

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可那又有什么办法?

这是一处死胡同。

就连学生都傻眼,目瞪口呆。

因为何曾见过这种阵仗?太夸张了!

文院内,这几天柳语儿脸色苍白,这几天都不敢出门了。

她真是吓怕了,每天每夜都心惊胆战的,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当初那个养气境的穷酸书生。

才去青州文院大半年的时间,就成长到了如此地步。

这对于她这位拒绝了李讲的始作俑者而言,绝对是晴天霹雳。

近些日子,太多流言蜚语围绕着她了,压力如山大。

柳语儿几乎茶不思饭不想,除了立刻斩除李讲这个心头大患。

她甚至想不出第二个解决的方案!

外界纷纷扰扰,简直如同一口煮沸的大锅粥,到处都是争吵议论的声音。

不过相比于兰州的叫苦不迭,平州,兖州,安州还有药王城,则是一片欢喜的声音。

很显然,李讲先在本土开花,随后往周边辐射扩张的决策无比正确。

《长安报》凭借着家喻户晓的名气,还有本身过硬的质量,很快就俘获到了一大帮人的支持与喜爱。

尤其是这次的小说板块。

一开始,人们看到李讲写的,居然不是爱情故事的时候,哀声一片。

很多人故意唱衰,大肆宣扬,李讲的《白蛇传奇》已经成为绝唱,不会再有。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仅仅两天的功夫,不受看好的《聊斋》,就从不入流,蜕变到了“鸣县”。

无数看完故事后的读者发声。

李讲再为“小说家圣道”拓宽新方向。

从此以后,小说将不再拘束于“爱情”,还有“奇幻”!

除了这些,《长安报》新引入的苏牧代表作《三江赋》,也是这期报纸卖脱销的重要原因。

傍晚,邱河,韩修业还有青州长史,许平秋三人一同乘着月色来访。

李讲在院子设宴招待。

四人把酒言欢,还有一只鸭子站在旁边斟茶倒水。

邱河喝得兴起,打着节拍在那里唱着青州的民歌。

韩修业两眼微亮,对李讲说,“世南,这今后的《长安报》,你打算如何做?”

“应该就是目前的这种形式,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了。”李讲沉吟后道。

许平秋闻言,诧异地一挑眉,“李讲,你不会以为,像苏家投放名作的事情常有吧?这恐怕得需要你亲自出面协商。”

李讲摇头失笑。

看得几人一头雾水。

许平秋更是皱眉发言,“我说错了?”

“长史大人,您不是说错,而是说反了。”

李讲缓缓收敛了笑容,沉声说道。

“现在形势在我,凭什么要让我去联系他们登报?”

“为什么,就不能是他们求着我,让我登报?”

说着,李讲抓起手中的乾坤袋,往桌面上一倒。

哗啦啦……

一大堆的信件,如雪花般倾倒在桌面。

邱河的歌声戛然而止,三人好不容易酝酿的那点醉意,在顷刻间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