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第217章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七月份的应天府依然炎热。

作为长江四大火炉之一,每年夏天应天府的气温差不多能够达到四十摄氏度以上。。

古代没有空调,甚至连风扇都没得。

所以在这种炎热的气温下,不管是人类还是别的动物,都显得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不过如果是达官贵人的话,要么有冬天储存在冰窖中的大量冰块可以享用,要么就去应天府周边的山上避

暑。

只有普通百姓或者是穷人,对于这种极端高温的天气无可奈何。

不但无可奈何,甚至还要继续在这种极端的天气下进行劳作。

所以不管是哪朝哪代,日子最苦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不过洪武年间的大明帝国蒸蒸日上,不但对外开疆扩土,对内也注重百姓的生计。

最直接的一点,那就是因为元末持续了几十年的战乱,导致大量的人口锐减,所以很多土地就成了无主之物,朝廷就将这些土地分发给了百姓。

华夏百姓是公认的最勤奋、最能吃苦耐劳的种群。

只要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就算是再累再辛苦他们都心甘情愿。

但是又是最暴虐的民族。

如果真的到了活187不下去的时候,百姓们会让统治者知道花儿为什么会这么红’。

大明帝国的统治者朱元璋曾经也是一个农民,所以自然知道农民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他登基称帝之祸,就将大明所有无主之地都分发给了天下百姓。

一时间,四海咸服。

大明帝国也在他的统治下蒸蒸日上。

作为首善之地的应天府,也越发兴旺和昌盛起来。

就算是炎炎夏日,应天府内大街上,依然是人满为患。

小贩们推着小推车沿街叫卖商品,街道两边的商铺客人进进出出,街上的行人如织,秩序井然。

熙南里是应天府内城一条比较僻静的小巷子。

如果是平时的话,这条小巷子压根就没有几个外人会进出。

但是就在二十多天之前,一家特殊的商铺突然出现在了熙南里,短短一二十天,这家商铺就硬生生的拉高了熙南里的人气,让这条平时很少有外人光顾的小巷子变得热闹起来。

而这家特殊的商铺到底贩卖什么商品呢?!

不!

这家商铺并不贩卖商品,而是免费赠送。

只要有人上门,就会免费领到这家商铺的商品。

而且不限数量。

甚至这家商铺还花钱聘用一些没事做的小孩子,让他们拿着自家的商品去繁华的大街上见人就发。

这天下竟然还有亏本赚吆喝的事情?!

所以当商铺出现在熙南里的时候,所有人都投来了疑惑的目光。

那么这家商铺到底免费赠送什么东西呢!?

——报纸。

对!

没错。

这家商铺其实就是一家报亭,专门用来发放报纸的。

叶瑾来自21世纪。

他太了解免费的才是最贵的道理。

所以他让姚广孝负责刊印报纸之后,就定下了先免费发放几个月的规矩。

等到整个应天府的人都习惯了报纸的存在的时候,再进行收费贩卖。

这叫什么!?

这叫占领市场。

更何况。

叶瑾并没有想要拿报纸赚钱的心思。

他就是把报纸当成自己一个占领舆论阵地的工具,用来和那些文人骚客们打舆论战的武器。

所以亏点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报纸刚刚刊发前几期的时候,叶瑾可没有在报纸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文章,而是先写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文和小说刊发在上面。

比如说《西游记》、《红楼梦》之类的。

除了戏文和小说,还有一些趣闻常识,诗词歌赋,甚至还对秦淮河畔各大青楼家的花魁进行点评。

总而言之一句话。

老百姓爱看什么,报纸就刊登什么。

所以虽然才短短一个来月的时间,报纸这种新奇玩意儿已经风靡了整个应天府了。

熙南里。

有一家名字特别怪异的商铺,他家在匾额上居然写着‘上元日报’几个大字。

很明显,这家商铺就是专门赠送\/贩卖报纸的商铺。

现在是早上九点左右,商铺外早就已经人满为患了。

看店的小二才刚刚把店门打开,一群人就直接涌进了店铺里。

“王掌柜,最新一期的报纸送来没有?!茶馆里的听众老爷们都还等着听《水浒传》呢。”

“今日我要100份报纸。”

“最新一期的花魁评选有眉目了吗?!是不是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报纸上?!”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最新一期报纸了。”

看到拥挤到柜台前的众人,店里的伙计和掌柜的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

他们一边应付着这些人,一边将最新一期的报纸从柜台下面搬了上来。

没一会儿,数万份报纸就被发放的一干二净。

这些人心满意足的拿着手里的报纸出了商铺,然后就迫不及待的将报纸给打开了。

虽然报纸的纸张质量很差,而且是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字体毫无美感可言。

但是内容却十分符合大众的需求。

而且江南一带识字率很高,10个人当中差不多就有两三个人能够读书识字。

所以区区几万份报纸根本算不了什么。

甚至很多人来晚了,看到报纸已经被抢空了,一个个都忍不住扼腕叹息。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呵呵,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居然敢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报纸上,报纸的掌柜的真不怕去昭狱走一遭吗!?咦,《揭露袁秀英谋杀亲夫一案始末》?这难道是新的小说吗?!”

“《揭露袁秀英谋杀亲夫一案始末》?好熟悉的名字。”

“袁秀英?不就是松江府同知的妻子吗?!”..

当众人翻开报纸,看到头版头条上硕大的字体的时候,一个个都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怎么回事?!

报纸上刊登的不都是小说、戏本、诗词歌赋吗?!

怎么连谋杀亲夫这种案子都刊登上了?!

清风徐徐。

让原本闷热的应天府也变得凉爽一些。

曹国公府后花园里的一座凉亭里,曹国公李文忠手里捧着报纸,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一丝冷笑,“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还真是一个胆大妄为,不知死活的小贼…”。

凉亭里这时候已经放着一个大冰桶,两个健妇正奋力的朝冰桶扇着风。

裹挟着凉意的风朝李文忠这边吹了过来,倒是让他没有察觉到一丝凉意。

果然。

不管是在哪个时代,有钱有势之人就是会享受啊。

李文忠一边看报纸,一边从另一个小冰桶里抓~起了一个小酒壶。

手指头一顶就将壶塞给顶开了,然后拿着酒壶就往嘴巴里灌酒。

当冰凉刺骨的葡萄酒顺着嘴巴一直流到了胃里,身上仅存的一丝燥意也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小亭子外,一个四十来岁的魁梧汉子昂首挺胸。

就算是额头上全是汗水了,他也没有要将自己的衣衫解开透透气的意思。

看完了一张报纸之后,李文忠有些意犹未尽,打算再看一遍。

不过这时候他的目光却正好落在了魁梧汉子身上。

当他看到魁梧汉子汗流浃背,已经跟一个落汤鸡没有什么区别的时候,忍不住冷哼一声道,“又不是在军中,为何依然站的这般笔直,跟一根石柱子一样?!”

魁梧汉子这才转身,朝李文忠拱手行礼道,“虽然不是在军中,但是礼不可废。”

“滚,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现在居然给老子讲起礼义廉耻来了?!”李文忠阴沉着脸。

虽然这么说,但是他还是有些不忍心。

将小冰桶里的酒壶抓起来扔给了魁梧汉子。

魁梧汉子一把抓住飞来的小酒壶,打开壶塞就往嘴里灌酒。

咕噜咕噜。

足足半斤的酒,竟然被他一口给喝的一干二净。

将酒壶里的酒喝干净之后,魁梧汉子又挺直了身子站在亭子外。

仿佛他身后的不是曹国公府后院的小凉亭,而是中军大帐一样。

李文忠见他摆出这个姿势,忍不住叹息道,“唉,明明离不开行伍,但是老子让你追随魏国公(徐达)去燕京城戍边你又不去?!以你的军功,回到了军中至少是一个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若是再有战功,封爵也未可知。”

“指了一条阳光大道给你走你偏不走,天天守着我这个将死之人作甚!?”

魁梧汉子眼眶不由得有些湿润了。

重重的朝李文忠拱手道,“咱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就追随国公爷,经历大小死战数十次,没有国公爷就没有咱的今日,国公爷如今归隐田园,咱也没有别的本事,就给国公爷当一个家将有有何不可?!”

“呵呵,谁不知道咱这个国公爷已经危如累卵,随时都有可能遭至抄家灭族,你做咱的家将,不就等于是让一家老小与咱陪葬吗!?”李文忠唏嘘道。

“咱的这条贱命都是您给的,给您陪葬不正好和了咱的心意?!”魁梧汉子双手一摊,咧嘴笑道。

李文忠瞪了魁梧汉子一眼,没好气道,“也罢也罢,既然你一心求死,那咱也懒得管你,但是曹国公府不是军营,把你这一套都给老子收起来。而且我听李福说你最近正在操练家仆?不要再折腾了,好好的过几年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