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我在异世界召唤>第225章 常遇春出征

与此同时,在郡守府内,卫原郡郡守面色凝重,忧心忡忡。

城中可用之兵不足两千人,且多数年迈体弱,年轻力壮者早已被调往支援临夏城。而城外敌军规模庞大,粗略估算至少有一万兵力。

如此悬殊的实力差距,如何应战?更何况,卫原郡城墙并非固若金汤,仅凭这两千老弱病残,能否守住城池实在令人担忧。

更为棘手的是,敌将公然放言,若明日正午时分仍不开城门投降,待他们攻破卫原郡城后,便会大肆屠杀百姓!这无疑给卫原郡郡守带来巨大压力。

更令他懊悔不已的是,自己曾信誓旦旦地宣称:“卫原郡的将士们,皆非贪生怕死之辈!”如今想来,这话似乎说得太早、太满。面对眼前困境,他不禁感到一丝后悔。

卫原郡郡守在府邸内来回踱步,焦虑不安。尽管已向周边郡县发出求援信号,但要想在明日午时前抵达增援,无异于痴人说梦。

究竟该如何是好呢?卫原郡郡守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却始终找不到破局之法。他的脑袋几乎快要炸裂,却依然束手无策。

“算了,既然已经夸出海口了,那就守城吧!”

“我就不信了,他们敢屠城!就不怕天下人的口诛笔伐!”

“对!就这样,这敌将一定是在吓唬人的!”

卫原郡郡守想到这,当即传令下去,让士兵连夜搬运守城器械和物资到城墙上去,并把自己的猜测传达下去。

让城中士兵相信,这支敌军是不敢屠城的,他们只是用这种方法来吓唬他们,好让他们这些守城士兵被吓坏了胆,然后打开城门。这样这些敌军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占领卫原郡了。

正是因为这些话语,使得卫原郡的士兵们逐渐开始信任,并在短时间内克服了对敌军可能会屠城的恐惧心理。要知道,上一次在玚国出现这种惨绝人寰的事件已是十几年前之事,岁月流逝,人们早已淡忘那段痛苦回忆。

次日清晨,阳光洒满大地,常遇春下令让麾下大军饱餐一顿后,整齐列阵于卫原郡城墙之下。然而,时光荏苒,直至正午时分,仍未见有人开启城门表示投降之意,常遇春不禁无奈地苦笑着。

其实,这一切皆在意料之中,毕竟他尚有四万名步兵尚未抵达战场,预计再需不到半个时辰,他们便能抵达卫原郡城。

常遇春深知不能轻易派遣骑兵攻城,如此一来必将导致惨重伤亡,实在得不偿失。此时此刻,卫原郡城墙上的守军眼见常遇春并未立即发兵进攻,心中暗自庆幸,生怕对方动真格的。

然而,好景不长,短短不到半个时辰过后,他们惊恐地发现另一支庞大军队如乌云般迅速逼近卫原郡。

卫原郡郡守瞪大眼睛,满脸惊愕,心中暗自思忖:“这援军竟然来得如此之快?”然而,当他目睹那两支军队迅速合拢时,一股恐惧涌上心头。

此刻,面对严阵以待、气势汹汹的敌军,卫原郡郡守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常遇春所言皆虚,否则自己将成为卫原郡内近十万百姓的夺命使者!

\"攻城!\"

常遇春一声怒吼,如惊雷般响彻云霄。刹那间,卫原郡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城中仅有的不到两千名老弱病残士兵,一见到那乌泱泱的数万大军压境,早已吓得双腿发软,根本无力组织起任何有效的抵御。

常遇春顺利攻占城池后,立即命令四万步兵紧闭城门,并展开惨绝人寰的屠城行动。更令人发指的是,他居然当着那些被俘获的卫原郡士兵的面,大肆杀戮整座城市的无辜百姓。

卫原郡郡守浑身颤抖,手指着常遇春,声音因极度悲愤而变得沙哑哽咽:“你……你这个恶魔,必遭天谴,不得好死!”

常遇春眼神冰冷地凝视着眼前这位卫原郡郡守,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愤怒:“若非汝等执迷不悟,决意死守此城,本都督岂会下令屠城?本已给予尔等活命之机,但汝等却不知珍惜,反倒归咎于本都督,岂有此理!”

面对常遇春的质问,卫原郡郡守气得浑身发抖,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他瞪大双眼,满脸怒容,手指颤抖地指向常遇春,但终究还是无力反驳。

常遇春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接着,他挥手示意手下的士兵放行一部分卫原郡的守城士兵,任由他们逃离至其他郡县。他深知,如此举动必然会引起各方关注,而这正是他所期望的结果。

常遇春的目的很明确——通过这种方式向其他郡县传递一个信息:当他率领大军兵临城下之际,如果对方选择顽抗到底,拒绝开城投降,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惨绝人寰的屠城命运!他要让所有人都明白,他常遇春说到做到,绝不手软。

夜幕降临,整个卫原郡城陷入一片死寂之中。常遇春命令军队就地休整,度过一夜。与此同时,那些被特意放走的敌军则马不停蹄地奔往各个方向,将卫原郡被屠城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对于常遇春来说,虽然玚国有自己的情报组织可以利用,所以直接由黑冰台传递这个消息,可能会存在暴露其潜伏身份的风险。因此,他才想出了这个办法,借助那些逃跑的敌军之口,将屠城之事传遍四方。

近年来,尽管黑冰台已成功安插诸多成员潜入玚国内部,但他们通常仅限于搜集情报,绝不轻易煽动或诱导玚国的舆情走向,以避免过早暴露身份。

正因如此,当常遇春统领大军发动奇袭时,黑冰台成员只需将所获情报传递给常遇春即可,并无必要贸然行动。

在此期间,那些被常遇春放行逃脱的卫原郡士兵早已四散奔逃至周边郡县,并迅速将卫原郡惨遭屠戮之事传播开来。这一消息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令周边郡县民众惶恐不安。

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常遇春率领的这支军队如鬼魅般悄然攻占了卫原郡与和泉郡,使得各郡县太守陷入深深的困惑与恐惧之中。

至于临泉郡遭神秘军队侵占一事,他们尚不得而知,毕竟于箐仅仅请求增援而已。因此,这些郡县早就纷纷派遣部分守城士兵前往临夏城支援。所以到了现在,他们手底下的士兵也同样是一群老弱病残。

此时此刻,面对眼前局势,各个郡县皆惊恐万分。

毕竟这支兵马的首领已经放出狠话,如果到了兵临城下那一刻,城中之人还是不肯开城投降,那么他们将会展开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更糟糕的是,之前卫原郡已经遭遇过类似的惨剧,这让所有人都心有余悸。

面对如此艰难的抉择,这些郡县太守内心无比纠结。因为他们所做的决定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存亡,更关乎着整座城池中成千上万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犹豫。这些郡县太守立刻行动起来,一方面向那些没有派遣援兵前往临夏城的郡县发出求救信号;另一方面,则迅速派出使者前去通知临夏城的于箐以及北地郡的纪凌尘。与此同时,他们也加急向玚国皇帝呈上奏章,恳求朝廷尽快调拨兵力前来增援。

然而,一切是否还来得及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局势愈发紧张。就在第二天,常遇春率领着一万名精锐骑兵如旋风般抵达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玚国邬州卫陵郡。

卫陵郡郡守站在城墙上,遥望着眼前那一排排整齐列队、严阵以待的骑兵队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绝望之情。尤其当他看到位于队伍最前端、英姿飒爽且气势如虹的常遇春将军时,更是感到如坠冰窖般寒冷彻骨。

无需多言,仅凭双方兵力对比便可一目了然——己方仅有区区三千名老弱残兵,而对方却是一万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骑兵。如此悬殊差距之下,这场战斗究竟该如何打响?

更为致命的是,据那些从卫原郡逃回的士兵所言,这支敌军不仅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其麾下至少还配备有数以万计的步兵军团。面对这样一支虎狼之师,又该怎样去应对呢?

然而,此刻摆在卫陵郡郡守面前的难题远不止于此。

一方面,作为玚国皇帝亲自册封的一方郡守,如果他选择打开城门率众投降,那么等到将来玚国大军反攻收复卫陵郡之时,自己必然会陷入绝境;

另一方面,即便敌军愿意接纳自己一同撤走,但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在临行前将自己灭口?毕竟像自己这般毫无价值之人,留之何用?

退一步说,即使侥幸存活下来,未来又该如何面对玚国大军呢?众所周知,玚国皇帝对见风使舵的叛徒向来深恶痛绝。到那时,恐怕等待自己的不仅仅是丢盔卸甲、兵败身死,甚至可能会遭受比死亡更为可怕的折磨与煎熬!

思及此处,卫陵郡郡守顿时觉得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无论作何抉择,似乎自己都难以避免悲惨下场。

要不,逃?

这个想法一从这卫陵郡郡守脑海中冒头,当即如同喷泉一般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