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 归远大师如约而至,文伯见到多年未见的老友,情不自禁潸然泪下,一番秉烛夜谈, 两人也未将这些年的旧叙完。

  归远大师声名在外, 再加上洞溪村环境清幽和十里桃花路的加成,吸引了不少愿意来常驻和挂单的僧侣。

  寺庙落成, 挂上“潜溪寺”的牌匾, 归远大师主持了洒净仪式和开光仪式后, 就正式向众人开放了。

  寺庙前的放生池中,宁澜移栽进去几株荷花, 红花绿叶山门,别有一番景致。池中的鱼倒不用他管了,自有来来来往往的香客去放生。

  寺庙开放后,洞溪村比之以前更加热闹。路边出现了许多卖香烛纸品、各种各样吃食、小玩意的摊子。

  宁澜当然也占据了两个好位置, 着人守着卖各色糖果、秋梨膏和酱油。

  ……

  这边梨树林中的院子还未建好, 宁磊和李小书中举的消息先传来了。

  宁磊和李小书考试完,听了张九如多走走看看的建议, 回青州的路上, 每到一处陌生的地方,就会停留几天, 与不同的人交谈,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状况。

  是以二人还没到家, 报喜的人先到了。

  要不说每年科举考试后都有人能靠拿赏钱发一笔小财, 给宁磊和李小书报喜的, 青州那边不说, 光洞溪村都来了好几拨。

  当然脚程快先来的拿的赏钱多, 后面的就只能得个茶水辛苦钱了。

  这一拨拨的人来,热闹的紧,敲锣打鼓,不出一日,宁磊和李小书中举的消息周边几个村子里的人也都知道了。

  二人中举,连带着洞溪村的书院名声大噪。又过了几年,书院出的人才多了,庙里的香火盛了,十里桃花的景美了,洞溪村成了外人眼中钟灵毓秀的地界。

  再说回这边,登门上宁家贺喜的人数不胜数,宁澜烦扰的很,又不能把人撵出去。只拖到宁磊回来,这些送房送地送钱送奴婢的人全都交由他来接待处理。

  宁磊和李小书得中举人,对两边家族都是大事,若这二人不来,族里的人就要找到州城去了。因此宁澜早就让人捎信过去,让这两人快马加鞭回来。

  等这两人回来的时间,宁澜也没闲着,一方面要替宁磊打发有意来交好的人,一方面要置办水席需要的菜品,另外新院子那边还常有事来问他。

  宁磊妥妥的算是替宁家光宗耀祖了,外姓族里不少说酸话的,一个乞丐小子,白白叫宁家捡了去,叫宁家占了这大便宜。

  这些话,传到宁家众人耳中,一点不影响他们的兴致。

  不止宁澜要替宁磊大办宴席,族里也要办,烧香祭祖感谢祖先保佑。

  宴席只说宁澜这边,宁澜这次办的席仿的是洛阳水席,不拘是哪里的,什么身份,只要是过往的人都能坐下来吃一口。

  洛阳水席最早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

  之所以叫水席,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也免了浪费。

  正宗的洛阳水席有前八品(冷盘)、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二十四道菜。虽说是庆祝,宁澜也不愿太张扬浪费,便减至十二道菜。

  冷盘只选了三道,凉拌莲藕、炝拌青笋和一道猪耳丝。

  按传统饭桌上爱成双成对,不喜单数,因此这前三道冷盘上了,族里几个老人明显不太高兴,宁澜只得随意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糊弄过去了。

  实际上,有些凉菜的食材宁澜不乐意用。像其中取三岁狗腰花做的,还有雀舌做的,他想都不想都舍弃掉了。

  四镇桌是全上了的,分别是牡丹燕菜、葱扒虎头鲤、云罩腐乳肉和海米升百彩。

  牡丹燕菜是到洛阳必尝的,这道菜曾经招待过总理,燕菜之前冠以牡丹二字也是总理提的。

  燕菜其实是白萝卜,切成极细的丝,细到可轻轻松松穿过针孔。萝卜丝在水里泡二十分钟后捞出,裹上绿豆淀粉上锅蒸熟,之后过凉水,自然风干后,再蒸再晾,如此反复三到五次,直至晾好的燕菜外形宛如燕窝即可。

  燕菜使用前需再次泡发,然后洗净,厚厚的铺在碗底。

  蛋黄加盐、水淀粉蒸熟后切丝,瘦肉、香菇、青笋、胡萝卜一同切成细丝,依次均匀地摆在燕菜上,上锅蒸熟。

  最后浇上熬好的骨汤,骨汤提前加米醋、盐、胡椒粉调味。

  燕菜的搭配除萝卜丝是固定的,其他是可以变化的,像有钱的人家会用山珍海鲜,没那么富裕的就用肉丝、鸡蛋。

  总之不管用什么食材,味道都相差不远,牡丹燕菜集酸、辣、咸、甜、鲜、香于一身,爽口美味。

  葱扒虎头鲤正宗要选孟津黄河所产的长须鲤鱼,宁澜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捞了自家池塘里的鲤鱼来做。

  鲤鱼处理干净,腌制半个小时。热锅中煎至两面金黄,倒入适量清水,加酱油,糖,醋,葱姜蒜末一同翻炒后,小火焖炖,最后大火收汁。

  云罩腐乳肉,是五花肉焯水后,炒出糖色。切片,均匀的涂上腐乳、黄酒、酱油调的汁,放上葱姜,上锅蒸熟。

  海米升百彩,也就是干虾米同白菜一起炒。这道菜一来取“百彩”的吉利,二来解前两道荤菜的腻。

  八大件中宁澜只选了连汤肉片、洛阳熬货和八宝饭。

  连汤肉片是肉片搭上木耳、莲藕、金针、菌菇等熬煮的汤,酸酸辣辣,浓郁开胃。

  洛阳熬货有点类似东北乱炖,宁澜选这个是为了把席上剩下的边角料都用上,避免浪费。

  八宝饭则是糯米配上杂粮拌了糖,又加上红枣、核桃、橙皮丝等果脯上过蒸的。

  四扫尾中则是用了鸡蛋汤和甜酒山楂涝。

  甜酒山楂涝是使用米酒、山楂泥和白糖煮的,酸酸甜甜甜的,颜色也好瞧。鸡蛋汤常见,又叫滚蛋汤,吃完客人就该离席了。

  这顿席办下来花销不少,因着寺庙的缘故,洞溪村来来往往的人更多了,若一直任由人来,不知要几时才能结束,因此宁澜只办了两天。

  第一天宴请村里的人,第二天随便哪儿的坐下来就能吃。

  宁磊回来后,倒显的比宁澜还忙,找上来的人多,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水至清则无鱼,那些有意向来交好的,宁磊也不可能全拒绝,因此收了不少钱财。

  这些钱财他分为三份,一份给了宁澜,一份留作上京的费用,最后一小份给了族中支配。

  原来他中秀才时,名下的田地可免税,族中的公田已都挂在了他的名下,如今又给了钱帮助族中发展,算很厚道了。

  李小书那边同样热闹,有李家宗族照看,宁澜也没问过他那边的事。

  不等过年,宁磊和李小书就准备启程上京了,次年春天就是会试和殿试,耽搁不得,早去早安心。

  所谓大比之年就是这样了,乡试每三年一次,中间还能有个喘息的时机。会试就在乡试后的次年春天,也叫“春闱”,有些家乡离京城远的,中了乡试直接就往京里去了。

  若会试也中了,紧接着就要参加殿试。殿试是皇上主考,这时就不存在被黜落的问题了,只是区分个名次,状元、榜眼、探花都是这时候点的。

  阿北对京中已很熟悉,虽说在家里还会露出些孩子气,但在外边一副很有担当的样子,叫人一看就不敢轻易招惹。

  有他跟着宁磊,宁澜很放心的把他们送走了。

  林中的院子建好后,宁澜和张九如就搬了进去。

  事情特别多时,张九如才会住在衙门,平日里一散了衙,他就会骑着马回来。宁澜也都会带着小九和泡泡儿走到官道上去接他。

  张清川总被文伯留下教导功课,时间晚了就会住下。家里常是宁澜和张九如两人,很是自在。

  院里宁澜弄了两个气派的狗窝和一个大大的猫树,这样狗狗们来了有住的地方。小九和泡泡儿总粘着他,呆在家里可以在猫树爬上爬下的玩耍,不会无聊。

  宁澜还怕这个年会过的有些寂静,文伯提前打了招呼,叫他们一家三口还有归远大师去他家守岁。归远大师爽快应下后,还支使宁澜给他做了几道素斋。

  年三十,宁澜就拿出新衣服,让张九如和张张清川都换上。一样的衣服三个人穿出不一样的味道,高高低低排排站,一个谦谦君子,一个温润如玉,一个心醇气和。

  宁澜和张九如相视一笑,牵着手往文伯家走,张清川老老实实的跟在后面。

  有归远大师在,守岁宴上是没有酒的,几人以清茶代酒,吃饱喝足,说说笑笑几句,听到寺庙中凌晨的钟声的敲响,就各自回去睡觉了。

  新院子寂静,听不到村子里的爆竹声。

  宁澜一觉睡醒,扒着窗沿看到九如正在教张清川打灰堆,他把手摸到枕头下面,果然摸到一个绣着祥云的荷包,里面是一把碎银子,还有一张纸条,纸条上用好看的小字写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很快三月桃花盛开,宁澜照例带着小九和泡泡儿去官道上接张九如。这次张九如没带宁澜骑马驰骋,而是牵着马在和他在小路上慢慢走着。

  微风一吹,无数粉白色的花瓣落下,两人修长的身影并排而行。

  花瓣落在小九儿身上,埋在宁澜颈窝的小九儿蹭了几蹭,拿爪子拍掉几只碍眼的花瓣儿,又安心窝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