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如是不放心宁澜的, 把去年派去西北的元春和元秋给了宁澜调遣,元春先去省城安排,元秋则与他们同行。

  去省城的路好走,不少四面八方聚来的学子, 宁磊三人都不是死读书的, 一路上主动与人攀谈,交流学问。这样虽耽搁了几日时间, 倒是无碍, 宁澜怕他们去到水土不服, 出发的早。

  到了省城,元春已租好了院子, 很快就安排几人住下了。院里配有一个下人和一个厨娘,口味习惯什么都交代好了,很是周全。

  宁澜感念元春元秋辛苦,给了银子, 叫他们想做什么做什么去, 不必一直守在他身边。虽如此,两人是听了张九如吩咐来的, 不敢叫宁澜有任何闪失, 每日仍暗中保护。

  如今城里酒楼茶馆到处都是读书人的身影,宁磊三人读书磊磊偶尔也去街上转转, 去了两回,就安心待在家里了。

  乡试又称秋闱, 可以说是所有考试中最激烈的一次考试, 共考三场, 每次三天, 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场。

  每个省的主考官也是由皇帝亲自指派的, 第一场考试初八开始,考官初六入闱,内外帘官共赴上马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只批阅试卷不再与外界接触。

  考试当天,考生要进行严格的搜身,以防“夹带”,当考生进入考棚后,就要锁门。

  考棚每个考生一间,内里狭窄,上下只有两块木板,上面的作桌子用,下面的当椅子,晚上两张铺起来当床。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都在棚中,不许出来。

  另外考棚内会准备炭火和蜡烛,炭火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

  宁磊三人考试期间的吃食都是宁澜准备的,耐饥丸、鹅酢、鱼酢、食香茄、笋干和薄饼,菜肉都有,都是不用费劲加热了直接吃的,快快吃好了能留出充足的时间休息。另外宁澜还准备了茶叶,用来提神醒脑。

  考试过程中只闻考棚里的味道就叫人难以忍受了,更不用说还要费心费脑,提起十万分精神,注意笔迹工整、卷面干净等诸多细节。头一场下来李小书和宁磊脸色就发白了,唯有宋衡好一些。

  三场一共9天6夜,越往后越难熬,好不容易考完,学子互相搀扶着出来,几乎没个人形了,更有甚者连走动都不行,要被抬出来。

  乡试放榜中间要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宋衡不愿在省城多停留,考完便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宁磊和李小书也无心逗留,都一同收拾好细软回去了。

  回去路上气氛沉闷,阿北这段时间把省城转了个七七八八,看了许多新鲜物件、遇着许多新鲜事一个字都不多说。

  一路上宁澜都由着他们,临进青州城,才开口道,“已经考完了,结局无论如何你们都尽了全力了,进了州城都这副颓废劲收起来,打起精神。”

  三人乖乖应下,进了州城果真都把脸上的愁容掩去了。回到家也没再多休息,都回书院念书了。

  ……

  桂花香正浓时,消息传来,宋衡一举夺得亚魁,李小书和宁磊双双落榜了,二人虽有些失落,还是打起精神一心扑在读书上了,自动隔绝了外界的杂音。

  过了几日宁致文的书信也传来,都是勉励的话,叮嘱他们不要放弃。

  只说宋衡那边,他考完试已经没有什么银钱了,打赏的钱还是李家小姐提前使人悄悄送来的,这才免了他拿不出赏钱的难堪。

  宋衡中举的消息一传出,家里的门槛都被人踏破了,送钱送东西的都有,宋衡来者不拒,有那想给他送妻送妾送丫鬟的,都叫宋父出面撵了出去。

  宋衡考试之前给宋父留了书信,信中问他父亲,若他考中举人,回来没了父亲,那这么多年苦学的意义在哪里,当了官又有什么用?宋父才不再拒绝医治,如今腿伤已经再慢慢好转。

  宋衡又几经托人买回了家里的祖宅,修整一番同宋父搬了进去。为了安李家的心,一切安顿好他很快请煤人给李家送去礼金和礼书,只待李家点头他便迎娶李小姐。

  ......

  “小姐,你没看错人,”李家小姐的大丫鬟知道宋衡的礼书送过来了,马上把消息说给了她家小姐。

  李小姐喜不自胜,“爹呢,爹怎么说?”

  “老爷还能怎么说,自然是依着小姐了,”大丫鬟偷笑,“小姐可以开始准备嫁衣了。”

  另一个粉衫丫鬟面上浮出了几分担忧,“小姐只远远见过那宋衡一面,因他的相貌就陷了进去,也不了解他的为人,不知道他见了小姐会不会嫌弃。”

  “别胡说,小姐别担心,咱们是打听过宋衡的为人的。再说这么些年,除了太太老爷和我们二人,没人知道小姐腿脚不方便,小姐穿了裙衫一点都不显的,你看你身边的那些小姐妹没一个看出来的,”大丫鬟口吃伶俐,说话熨帖,“而且小姐也算与宋衡有恩,若没小姐,他爹的病谁给治呢,他怎么好嫌弃小姐!”

  李家小姐敛了笑意,“我们成了婚,我自然不会拿银钱的事压他。这婚事是他亲口应下的,若他到时真敢嫌我,我就写休书把他休了,大不了出家当姑子去,也不和忘恩负义流于表面的人相守。”

  “小姐只安心备嫁吧,我瞧那宋衡是好的,我使人打听了,他中举后只收了钱财,说亲送人的都被他赶了走了,你和姑爷一定会举案齐眉的!”

  “什么姑爷,”李小姐性子再硬这会儿脸上也染上了一层羞意,“看我不打你。”

  “怎么不是姑爷,就差成亲了,只要小姐一点头,这姑爷就是板上钉钉了…”

  ……

  宁澜最近也忙,去年秋梨膏和城中许多医馆有了合作,今年自然要趁热打铁,他和路其跑上跑下寻了个合适铺子买下来了。

  一来秋梨膏产量一年比一年多,需得设个零售点了,二来与新老主顾来往交谈总得有个固定且像样的地方。

  再者秋梨膏毕竟不是整年都有的卖,各个季节宁澜都配上药食同源的食物搭配着,比如秋冬季店里就有山楂片、山楂糕和雪球山楂。

  雪球山楂一上市便引得许多人的喜爱,红色的山楂外面裹了厚厚的棉白糖霜,光瞧着就很是喜人,更不用说那糖霜入口即化,想着那甜甜酸酸的味道就叫人垂涎欲滴了。

  做雪球山楂要选个大匀称的果子,这样的酸度没那么重,加盐浸泡清洗干净,去掉蒂和底部,底部尤其要去,这里一般会藏有很多灰尘和小虫子,之后把水分彻底晾干。

  锅中放水和白糖熬煮,一斤山楂需要半斤水和半斤糖,先大火把水分熬干,再转中小火熬制至糖液气泡浓密、粘稠拉丝的时候滴入几滴醋,关火。

  等糖液温度降下,会变得透明,待小气泡都消去时,搅动几下,把山楂放进去不断翻拌,让每颗山楂都均匀的裹上糖液,搅动中糖液会慢慢变白并开始结霜,直至糖霜变硬就可以了。

  春夏季可做的就更多了,比如水芝汤,干莲子炒干、粉甘草微炒后研极细粉末,再加少许盐一同存贮。这汤只需滚开水冲泡,尤其适合经常熬夜的人吃,能极大地补虚助气,城里的学子就极喜欢这个。

  再比如《红楼梦》中提到过的的茯苓霜,用山药、参片、茯苓蒸透晒干,同干百合一起研磨成极细的粉,每日晨起舀一勺用热牛奶或滚开水冲开调匀,温热时加半勺蜂蜜,最是滋阴补气,亦可美容养颜,使肌肤白皙。

  这日宁澜正在新店忙活的时候,突然瞧见小满的身影,宁澜忙忙的给路其交代几句,追出去叫住了他。

  宁澜几步走到小满身边,“你怎么出来了,往常这个时间你不是都在九哥身边吗?”

  小满吞吞吐吐,“宁少爷,我…”

  “可是出什么事了?你快说呀!”

  “宁少爷别着急,是少爷生病了,一直不好,我听说葆春堂近日请了名医坐镇,想去请他为少爷瞧瞧。”

  宁澜吃了一大惊,“九哥病了,几时病的,可严重?”

  “有几天了,少爷只是感了风寒,原是不碍的,这两日总咳个不停,我不敢再大意趁他不注意出来了。”

  宁澜顾不得其他,一边转身和小满往往葆春堂走,一边询问张九如的情况。

  走了几步他突然反应过来,“葆春堂在这边,你刚刚怎么往我铺子那边去了?”

  小满满脸被抓包的尴尬,“一时着急,走错了。”

  两人快快的往葆春堂走,去到才知道那名医出馆了,明日下午方能回来,木管事应了等神医回来就带去署衙,两人便先回去了。

  临走时木管事还拉着宁澜问了一句路其可好,那幽怨地眼神一时叫宁澜摸不着头脑。

  回到署衙时张九如正倚靠在床头,撕心裂肺地咳了一阵,如瀑的长发把脸色衬的更加白了。宁澜上前轻轻的为他怕背,待他不咳了,才半是心疼半责备道,“九哥病了怎么不告诉我?”

  张九如握住他的手,“今儿个天晚了,想着明日再让小满去给你说。”

  如此宁澜也不能再说什么,他近些日子忙铺子的事,没个早晚,因此就没回署衙住,而是在小院子里休息,这几日把张九如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