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长路而终>第1章 1

  十一点四十,下了最后一节“古诗词赏析”课,余怀之收了教案,弯腰将课件关闭保存,拔下多媒体设备上u盘,笑着让学生们“解放”吃饭。

  这头人散了,他垫底收场。

  正准备走,两位年轻教师走进大教室:“余教授,打扰您了。有时间吗,有点事想请您帮忙。”

  余怀之摘了眼镜,随手挂进衬衣兜,“何老师,小齐,什么事儿把你们俩聚到一块?这么重要。”

  齐百川眼镜推了推,跟他恭恭敬敬地笑:“哎哟真不好意思了余教授,又得给您添麻烦。对了,上次您帮我表妹讲的那个现代文学史赏析三题她一直印象匪浅,这不快放假了,又让我来问问您能不能开后门,让她来蹭个课,弄得我都不好意思。”

  “就为这个?”余怀之笑了笑,一手虚扶他的后背把两个老师带出大教室,关上门,“你有空去办公室说一声就行,还拉着何老师一起跑过来,这么兴师动众。”

  “要真是这事儿就好了。”何子欣苦笑,“余教授,您要不着急吃饭,咱边走边说吧。是交换生那边出了一点小问题,我和小齐实在没办法才找您帮忙,想让您给出出主意……”

  何子欣也是湖力大学的汉语言系老师,和余怀之这种样样精通的大佬不同,她主攻文学作品赏析,讲的内容偏现代化一些,年纪也小,和学生们闹得来。

  汉语言系的学生大多死气沉沉,一方面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课程繁复,不像其他学院那样有精力捯饬自己。另一方面——

  余怀之作为湖力大学汉语言系管的最松的教授,也是被学生们称为“再世亲爹”的一把过大佬,他的课风趣易懂,令人深入。然而每年招新,余怀之的课程抢座率能高达正常选修的三倍,可谓上他一节课需做到天人合一,不仅手速网速绝佳,还得有那个好命。

  要不然,就得在一片灰色中被迫选择其他老师。课程多,压力大,要背的东西堆积如山,甚至连小学时候的拼音都得系统地再学一遍,压力可想而知。

  学生压力大,教师压力也大。

  湖力大学年前搞教学改革,那些退休的老教师离岗后招了一批新教师,明面说是推动教学创新化,实则是这一批新教师中有不少教育局领导的子女,假公济私,给他们安排一个合理吃国粮的职位。

  这齐百川就是其中一个。他本身学的是信息工程,按理说校园内不缺这个专业的老师,他也挤不进来。后来负责招聘的校领导不知被谁请着吃了顿饭,第二天就把他招收入岗,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交换生部门”,每年内外招送学生,光明正大拿湖力大学的文凭敛财。

  紫荆市百年历史,湖力大学又是本地最知名的大学,211,含金量可想而知。

  老校长在时,本来挺好的一个百年名校,结果他因病一退休,原本说好的闺女继位变成了儿子当家,好好一座名校一年不如一年。好巧不巧,一年前因为翻修教学楼还闹出一桩丑闻,一个女学生被工地工人轮奸后自杀,因为当时放暑假,上吊尸体就这么在校园里挂了足足一个来月,被人发现时都臭了,吓得传达室大爷心脏病发作,好悬没搭进去——这事儿还是老校长他儿子找人花钱把新闻压下去,才没发酵。

  在那之后,他是铁了一颗心要把这笔砸出去的钱收回来,自此也走上了红着两只眼只为敛财这条不归路。

  “事情就是这样,余教授。”从楼梯上下去,何子欣说,“今年从美国那边来了15个交换生,原本咱们学校安排了住宿,不过里面好像有一个是富家小少爷,他老爸在亚特兰大是有名的工业富头,校长怕宿舍环境简陋招待不周,就把这几个学生分配给了各自系的老师,想着做寄宿模式,回头交差就是一对一亲自辅导,看能不能让少爷的老爸多赞助些教育资金。”

  三人脚步参差不齐,齐百川在最前面,何子欣和余怀之并排,一边介绍情况,“刚刚接到电话,他们的大巴车已经快到学校,我这边安排好了十四个,就差那位小少爷没地方去,偏偏他又对汉语言感兴趣——您看?”

  她话音刚落,余怀之的脚步停了下来。

  何子欣急忙跟着停下,前面的齐百川也在楼梯口回过头,一脸忐忑地看后面两人。

  “小何,我听你这意思是已经安排好了?”余怀之脾气好,猜到这二人什么算盘,也没拆穿。

  何子欣和齐百川交换个眼神,示意彼此开口,谁也不想得罪人。

  谁不知道余怀之在湖力大学是出了名的喜欢独身?都道他活的像酒仙李白,40岁仍孤身一人,无家无室,殊荣一年比一年叠的高,出的著作也一年比一年精粹,精神世界丰富无比,感情世界却飞薄如冰,连老校长都没劝动他娶了自己那位貌若天仙的闺女,更甭提让他一个喜欢清静的带一个漂洋过海的小少爷。

  ——何况这个佐治亚州来的小少爷,他连中文都不会说,他连中国人都不是。

  要开口,一下变得比登天还难。

  两双眼睛空中推球,足足两分钟,没好意思开口去说这个坏差事。

  “看这样,是还没想好。”余怀之重新从兜里抽出眼镜,戴在鼻梁,“那这样,你们慢慢想,我先去食堂打一份冬瓜烧排骨。”

  忍不住了,齐百川心里一着急,说:“余教授,校长意思是让您带这小少爷!反正只有六个月他就要回去,您也不用做什么,给他张床,洗澡能睡觉就行,连饭菜都不用操心……”

  “对对。”何子欣顺着补,“我听说外国人吃饭可糊弄了,大学附近有不少快餐店,什么麦啊肯啊,他爸爸肯定给他准备了很多钱,他饿了能买着吃。”

  长篇赘叙,为此奏批。

  余怀之提一口气,深明大义:“好吧。”

  好吧?!何子欣瞪大眼睛,没想到这事这么顺利:“余教授,您,这就答应了?”

  “是啊余教授,您确定没问题?”知道余怀之脾气好,胸襟宽厚,两人一对视,又觉得这要求有些过分,像欺负老实人。

  “其实您要真不喜欢,我们也能去问问其他老师。”

  “对,”何子欣也说,“余教授,您千万别觉得为难。说实话,让那小少爷去我们家住都行,不过我听说外国人都比较开放,而且我一个人住,就是怕万一,到时候弄得都不好看。”

  余怀之静静等他俩良心自我谴责完,才说:“不勉强,这个事可以安排。”

  他实在太好说话了。

  齐百川松口气,擦掉头上的汗:“谢谢您啊,余教授,您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我正发愁该把那小少爷弄哪去呢,刚才何老师还说实在不行就住她家,我说来问问余教授,您心眼好,肯定愿意帮这个忙。没想到真让我猜准了,谢谢您余教授,真谢谢您了,这次!”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余怀之笑着一抬手,“先下楼,其余再说。”

  解决一桩难事,两个年轻老师脚步都变得轻快。

  三人共行往食堂走,还没到门口,手机响起。

  何子欣看一眼,正要告诉他俩人到了,齐百川就朝不远处招手:“这里,小李,这里!”

  余怀之抬目望去,一辆非常漂亮的双层叮叮车装载了松松垮垮十几个人,正沿着法桐大道,朝他的方向开过来。

  春季的阳光透过叶子脉络,斑斑勃勃,稀碎一片,落在地上被风吹摇成一只又一只小舟,翠绿地在枝头舞动生姿。

  中午十二点,一日中太阳旋顶最高点。

  在紫荆这座城市,这个时候若是躺在玻璃上,就能享受到最完美的日光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午,余怀之遇见Alexander这一日,在他记忆中就是一个叮叮当当的热闹温暖春煦日。

  后来许多年过去,他还是想起这个春天就会感慨。原来地球自传365.24次,围绕太阳公转一次的其中一日,竟会比其他平常日耀眼这样多倍,这样令他久久铭记。

  而他在能扩充这份美好的机会面前,竟只愚蠢到忘了年轻时追女仔时的一切手段,只笨拙地选择了仆人项目,体贴地帮对方拿行李,再也没有其他了。

  一个黑人学生先跳下来,和齐百川握掌撞了下肩膀:“都搞定了,我告诉他们这是湖力大学最高礼遇,vip,他们都很高超,心情简直very nice。”

  “是高兴。”何子欣笑着修正,“李伟,你用错了词。形容心情不能用高超这个词,一般用于技术或某项能力,不属于情绪感官词语。”

  “sorry何老师,”卷毛黑人创何子欣一敬礼,目光落在旁边的余怀之身上,又一脸恭敬,喊他,“余爹,您好。”

  “余爹”是湖力大学这些学子们对余怀之的爱称。因他挂科率为1%,容错率99%,为人仁爱大度,平日又风度翩翩,非常好说话,那些淘气的学生们背地里总是喊他“余爹”。

  还有几个专门从教导处的教师风采栏上打印了他的照片放在宿舍,一日拜三次,祈祷下学期能选到他的课,不必累成孙子。

  李伟就是“拜父党”其中之一,闹归闹,对余怀之还是有神仙滤镜,觉得他是紫荆市第一牛逼的大文豪,仁慈到可以媲美神父大天使,不敢胡说八道,怕亵渎神灵降罪。

  余怀之对他点头,微微一笑:“好好学习中文,它很有意思。”

  李伟是齐百川的助教,也是留学部混的比较熟的一个使臣。

  每年去接新的留学生都是由他,毕竟自己人好说话,他了解两边情况,也更方便湖力大学的老师们教授课业。

  大巴车前门陆陆续续又下了几个外国学生。这些外国崽大多是白人,小的十五六,大的可能也就十七八。外国人长得显老,前边几个小豆丁下来,后边出来的学生个子越来越高,长相也越发和幼稚顽童拉开距离。

  齐百川拿着名单在前面点数,一车留学生15人,只来了14个。他问了随行的李伟两句,正纳闷剩下那个去哪了,一辆相当亮眼的爱马仕橙硬尾山地车乘风冲刺,从大道疾速而来。

  “there he is!”李伟兴奋地冲着那人大喊,“Quickly bro!你的家庭老师和好朋友们都在等你!加速加速,冲过来,yeah!”

  余怀之怔了两秒,缓缓看向李伟。

  家庭教师,是指他吗?

  是?还是不是?

  若真是,那这小黑洋人也太冒犯了些。

  ----

  还是一个一口气读完的故事,不过会有点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