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办法啦?”林筠初问。

  “算是办法吧,就是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叶新夏也有些不确定,刚刚她观察过了,买拌菜的这些人,多是粥铺里的食客,基本上就是夹馒头吃或者就是拌白粥吃。

  店家的鲜肉粥是三文钱一小碗,五文钱一大碗,白粥是一文钱一小碗,两文钱一大碗,没有配咸菜,会算数的都知道怎么吃划算。

  五文钱买一碗鲜肉粥,不如两文钱的白粥,再买两份拌菜,和那鲜肉也差不多了。

  如果能和粥铺谈下来,他们这些拌菜和腊肉可以直接卖给粥铺,就不用自己守着小摊劳心劳力了。

  林筠初还没琢磨出叶新夏想的是什么办法,对面卖青菜的一个小老太太慢慢悠悠地晃到小摊跟前。

  到了小摊跟前也不说话,就左转转右瞧瞧,林筠初和叶新夏对视一眼,有些莫名其妙。

  “奶奶,可是要买些什么东西吗?”林筠初两口喝完粥,将碗递给叶新夏,然后向老太太询问。

  小老太太挥挥手,这下不看小摊子上的东西了,看林筠初,上上下下地打量,看得林筠初汗毛直竖。

  小老太太心中不断点头,不错不错,东西是好东西,这人呢,勤快,嘴甜,性格也不错,不亏自家孩子一个劲地夸她。

  这是什么情况?

  林筠初正要出声再问问,就见小老太太笑眯眯地高声来了一句:“这不是前段时间抓人贩子的林筠初小姑娘嘛,好孩子好孩子,卖的东西也良心,我们这地方多一点像你的孩子,好福气就不远啦。给老婆子来两条腊肉,要大块的。”

  东西不错,孩子也不错,买点支持支持,正好让难得来一次的小外孙尝尝。

  林筠初和叶新夏猝不及防被小老太太惊了一下,不过很快反应过来。

  叶新夏麻利地从背篓里取出两条腊肉,打称。

  林筠初翻出芭蕉叶打包,一边笑着同小老太太说话:“奶奶说笑啦,都是举手之劳。我相信不管什么人知道他们是人贩子都会第一时间抓人报官的,筠初只是运气好,被大家知道了。其实还有好多人都出力了,不是筠初一个人的功劳。”

  老太太一听这话,对林筠初更满意了,不住点头:“好孩子好孩子。”

  不骄不躁,好孩子。

  老太太故意提高的那两声,被周边来来往往的人听到了,三三两两停下来盯着林筠初和叶新夏瞧,有些看过林筠初画像的很快就认了出来。

  “原来是林姑娘,那我们得支持支持。”

  “是呀是呀。”

  人群慢慢靠过来,聚在小摊前,七嘴八舌同林筠初说话。

  小老太太付了钱,提着两条腊肉慢慢退出人群,深藏功与名。

  “林姑娘,我要一条腊肉,小点的,对对对,就是那条。”一个大娘伸着胖乎乎的手指指着背篓里的腊肉,一边同林筠初表达自己的感激,“幸好你们把人贩子抓了,要不然现在大伙儿家里有孩子的还得提心吊胆呢,林姑娘,谢谢你啊。”

  “好的,一斤一两,算您一斤,三十文,请拿好。”林筠初将腊肉递给大娘,“人贩子抓了,还是不能太过放松,也不知道有多少个团伙呢,还是多上心点好。”

  “也对也对。”大娘点点头,数了三十三文钱递给叶新夏,“三十三文,拿好了,年轻人不容易,大娘不缺那钱,不占你们便宜,两个小姑娘早点卖完早点回去啊。”

  说完晃着胖嘟嘟的身子走了。

  “那谢谢大娘啦,大娘慢走。”叶新夏感激地将铜钱收好,和大娘道谢。

  大娘没回头,只举起胖乎乎的手臂摆了摆手,示意不客气。

  大娘给足了银钱在先,后头即使林筠初都给抹了零,大家还是自觉地把钱给足了。

  林筠初一看,反正咸菜腊肉碎还有,不怎么好卖,干脆每人搭上一份,直叫买肉的顾客眉开眼笑。

  忙忙碌碌,不到申时,带来的肉干和整条的腊肉都卖完了,咸菜腊肉碎还有一点。林筠初和叶新夏商量了一下,再等下去,就是得等到晚饭时间了,天色晚了山路不太好走,想着今日也赚了不少,决定不卖了。

  收拾好工具,林筠初和叶新夏进了粥铺,想给粥铺老板结个摊位费。

  结果粥铺老板大气,没收钱,林筠初便自作主张将剩下的那些咸菜腊肉碎送给了粥铺老板,左右也不多,算下来甚至比打听到的别家收的摊位费少了不少。

  粥铺老板这会儿不客气了,收下了这份心意。

  他开粥铺这么多年,做的都是底层小老百姓的生意,腊肉这东西成本太高,他还真没舍得买来做粥,自己做吧,也没那条件,他这铺子,既是铺子也是家,在镇集中,熏肉不方便,而且也不确定能不能卖得出去。

  当天晚上,粥铺老板将那咸菜腊肉碎往白粥里一拌,嘿!比平时多吃了一碗!

  老板摸摸鼓起的肚子,再看看小儿子不知节制地还想再盛,怕他撑着胃赶紧阻拦。

  开玩笑,小孩子不知饱饿,看见了就想吃,撑坏了怎么办?

  吃过了饭,粥铺老板开始琢磨,这几年他的粥铺一直不温不火的,荤菜一直都少,说是粥铺,也没几样粥,也就鲜肉粥、玉米粥、蔬菜粥、白粥、皮蛋瘦肉粥这些,再卖些包子馒头什么的,偶尔客人有要求,就再给炒个菜,别的就没了。

  还是平时大方好讲话,大家常来,没什么盈利的地方,好歹能赚个辛苦钱。

  而今天,林筠初卖的小菜,他也瞅着了,铺子里回头客不少,可来来回回就那几样,吃多了总会腻。

  要不就加个新样式吧,先试试水,就是不知道林筠初什么时候再来,老板想。

  林筠初和叶新夏不知道粥铺老板怎么想,两人坐在堂屋,一个一个铜板数着,用红绳将铜板穿起来。

  除去成本,咸菜腊肉碎赚了一百二十一文,肉干赚了一百三十文;没有加工过的腊肉卖得最多,带了五十斤,全卖光了,除去柴火、盐,净赚四百三十文,一个下午,总共赚了六百八十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