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杀风尘>第五章

  戚仁东执掌戏班的年生说长不长,说短也绝不算短——人一生有几个三十年?他出身戏班行当,天生便是粉墨堆里铜锣声中赚饭钱的命,几起几落,始终没跃出曲苑。从自己登台到把戚寅衍捧成角儿,他自诩这行里头没什么事、什么人是自己没见识过的了。就连当初去哪个王爷、哪家贝勒府上过堂,他连眼都不眨,照样面色如常,水袖一抛便能博个满堂彩。

  如今他年过半百,在盛明烨手上首度碰上这种无可奈何情形。

  “戚班主,我当然知道你的苦衷。春风戏院这么大的堂子,撑到今天,不是件容易事。”

  盛明烨闲闲把玩着腰间绶带。他今日不在军中,只穿常服,腰上仍别着军纹铜徽——这是他跟在盛连山身边几千个谨小慎微的日日夜夜换来的,甚少离身,时刻警醒着他付出了什么,以及还会付出些什么。

  房间不宽敞,因此戚仁东的局促不安便愈发明显。

  “这件事要掩盖过去,不难。大小姐嫉恶如仇,可不是不讲理的人。委屈令公子几天,等我拿着东西回去交了差,一切就如常继续。大家皆大欢喜。”

  他讲话不紧不慢,让戚仁东额上蓦地渗出一层细密汗珠。他与这位盛中尉打交道许久,深知此人年纪虽轻,却丝毫不可低估——仅凭盛大小姐每次都将私事指给他,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在大帅面前露脸卖乖机会。更别提那相同姓氏带来的亦真亦假传闻——不可全信,但也不可全不信。谁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比真相更重要的是,在这黄浦危地之上,一步踏错,就会跌到粉身碎骨。风险太大,没人敢担。

  “这……盛中尉,您看这……”戚仁东伸出袖子草草擦去一头汗,“这季平也不是什么要紧人士,何必劳烦您费这么大心思……”

  “季平?”

  “哦,哦,季沉漪。”戚仁东小心道,“他十三岁前只有个小名,单一个‘平’字,叫顺口了,难免改不过来。”

  “后来怎么又叫这个名字了?”

  “这可就说来话长。”戚仁东眼珠子一转,“不知您可曾听说过苏州季家?”

  “苏州……季家……”盛明烨略略一思索,皱眉道,“季凰声?他是季凰声的公子?怎么差了一辈,岁数对不太上?”

  “那哪儿能啊,要真是那正儿八经的季府后人,还能沦落到这个地步?”戚仁东面露一丝不屑,“季家本是百年梨园三大家之首,望族中的望族,往上数几代,各个都是叫得出号的名角儿……季老板可是被紫禁城里那位金口赐过‘凰声’名号的大家,从沪上到北边儿,可真没几个人敢跟季家相提并论的。当年只要是季老板的戏,说句万人空巷不为过,连宫里头的公主娘娘们也隔三差五的下旨来请……那时候,可真是,啧啧,黄金时代,黄金时代。”

  “那时候?”盛明烨意味深长扫他一眼,“戚班主,慎言。”

  “哎哟,您看我,无心的、无心的。”戚仁东咕哝,“盛中尉您大人有大量,可别和我计较……”

  “咱们唱戏的,虽说登不上那些文人们眼里的大雅之堂,那时候好歹还有季老板一干人撑着场子,不至于全都叫人看低看贱。”他继续说道,“后来么,您是知道的……大人物们跑的跑,去的去,眼见他风流云散朱楼塌,季家作为曾经的豪宗,自然面不了首当其冲。好在季老板的的确确是个明白人,早早觉出风声,果断收拾家当、打点上下,城门一开,举家渡了重洋,剩偌大一个季府,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这季平就是在那时被留下的。”他说,“他娘本是季府的丫鬟,伺候季老板的二公子的,名叫黄梦依,人称黄大姑娘。这季二公子是私生子,十岁才被季老板接回本家,无甚天赋,也不喜进学,后来还染上大烟,最爱去烟花楚馆同些不三不四的人厮混……季府没人看重他,季老板不过碍于骨肉亲情,是不是周济他几枚银钱,仅此罢了。后来那黄大姑娘生了季平,本以为母凭子贵,谁承想季二公子胡天胡地,早亏空了身子,没过多久就染上花柳病,早早躺进棺材里头。季老板嫌丢人,草草办完葬礼,散了些钱财家私给季平母子,就将人赶出府去了。”

  戚仁东歇息片刻,叹道,“或许是天意,命运弄人……季二公子不学无术,花天酒地,丢尽季家脸面,季平倒是个好样的。不说天纵奇才,若是能早生个二十年,接过季老板的衣钵、担起季府的名头,不成问题。可惜,生不逢时,季家已是泥菩萨过江,哪还顾得上他们娘俩?然而黄大姑娘依旧执迷不悟、不肯再嫁,硬是逼着季平到各个园子里拜师学艺,盼着有朝一日上戏台成角,还能重认回季家门第,当个名正言顺的世家子孙。他七年前到我戏班子里来当学徒,我收留他一年多,教他读书写字、唱腔身法,虽爱惜其才华,但……他和寅衍始终不是很对付,没办法,不得不让他另谋高就。再后来,过了这么些年,黄大姑娘熬成了黄大姑,季家再也没有回来过。前几年我听人说他拜入凤凰台谭班主门下,还起了个‘沉漪’当正经名讳,以为他终于苦尽甘来、自有一番机遇了,结果不知为何,谭班主从不让他正经上一次台,只干些跑腿提箱、当陪练戏童的杂货。他过完年就满十八岁,再这么蹉跎下去……恐怕这辈子是废了。”

  戚仁东摇摇头道,“人各有命,我也说不准这孩子是个什么造化。”

  “那我们就来说个能说准的。”盛明烨听完听完这一遭前尘旧事,漫不经心道,“令公子可还好?大小姐前阵子对他可是交口称赞,若是知道这一出猫腻,作为爱戏之人,怕是要伤心了。”

  “这……这季平不依不饶,恼人得很。”戚仁东听出他言外之意,心下一急,“不如让我去将他打发了,不必让这种小事污了大小姐的耳朵。”

  “那戚班主预备如何打发呢?”盛明烨静静看着他,“威逼还是利诱?若是有用,今晚就不必闹得如此难堪了吧?又或者戚班主杀伐果决,要他无声无息地消失?”

  他眼眸幽深,沉如暗湖,“大帅上周才在讲演里提过,民生治安,一样都不可松懈,巡捕房不能再当虚设、上下沆瀣,务必要拿出些成果来才行。如今杨大队长正愁抓不到人交差,戚班主,可别为了无足轻重的人往枪口上撞。”

  “是是是,多谢中尉提醒……”戚仁东一咬牙,“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绝无二话。”

  “我看那位季先生并非贪名求财之辈,无非是一口气咽不下,才不肯轻易放过。”盛明烨站起身来,“既然如此,就少不得得让他出出气。这样吧,明日请令公子来军部领三十军棍,这事就算过去了。往后大小姐问起来,我也算是有个交代。”

  “盛中尉,您手下留情……”戚仁东面色一白,“寅衍打小身子骨弱,这三十军棍下去,今后还如何能上台……”

  “放心,三十下而已,很快就过去,伤不到什么。”盛明烨宽慰一笑,讲的话却是斩钉截铁,不容置喙,“休养几周便能恢复。我听说他已经一连唱了月余,休息一段时间不是正好?况且我会安排,今后不会有人再提起这件事,今晚看热闹的人里不少都是带着摄像机来的,我还认出有几个是《沪城早报》的记者,若是明天头条上有令公子的名字,戚班主怕是也不好发作吧?”

  戚仁东当然明白这是眼下最两全其美的方法。他爱子心切不假,然而一班之主,几十号人仰仗他吃饭,当务之急保全整个戏班才是重中之重。

  “……那就麻烦盛中尉了。”他从嘴角挤出字来,“明日中午,寅衍自会去军部领罚,不会让中尉难做。”

  盛明烨走出春风戏院时已是月上柳梢,人群早已散去,只剩稀稀拉拉的车夫与掮客,车轮碾在碎石子路上,嚓嚓作响。一轮侘静清辉斜照寒寂人间,夜色如水,蜿蜒漫过墙角院落,半点看不出戏院平素的热闹芜杂。

  “季先生,久等。”

  季沉漪候在街旁,凉风习习,将他整个人的衣袍吹得猎猎。

  “明日正午,军部。”盛明烨说,“找得到路吗?”

  季沉漪没了方才咄咄逼人的凌厉,“找得到。”

  他犹犹豫豫,仿佛在思考接下来的话要怎样说才妥当。盛明烨耐心等待着,并不着急催促——他对于尚有用处的人或事向来非常有耐心。

  “……我没想到戚班主会同意。”季沉漪挠了挠头,开口道,“他四十岁才有戚寅衍这么一个儿子,疼得像眼珠子似的,更别提现在戚寅衍还是他的台柱子,盛长官,我……”

  盛明烨与他肩并肩走着,他这才发现季沉漪足足比他矮了快半个头,还是个纤秀的少年身量。方才那气势一唬,将季沉漪显得十分威压,他都快忘记这人前几次窘迫笨拙的模样。

  “还不满意?”盛明烨问,“除了军棍,营里的刑罚多不胜数,连上过前线的壮汉都抗不了多久。不过戚寅衍身子弱,用别的,怕是戚仁东轻易不会答应。”

  “……没有。”季沉漪摇头,“军棍就行……不必用别的了。我没有不满意。”

  “真的?我以为你恨他。”

  “谁?戚班主还是戚寅衍?”

  “戚仁东不顾旧情、纵容包庇,戚寅衍不知廉耻、欺世盗名,不可恨吗?”盛明烨道,“他们仗着你人微言轻,无关痛痒,以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你珍贵的东西据为己有,不可恨吗?”

  “当然可恨。”季沉漪很快回答,“一想到戚寅衍在台上唱着我写的词,我就恨不得立刻将他的罪状昭告天下,让他身败名裂。”

  这倒是让盛明烨吃了一惊。他原以为季沉漪这样的人,大抵又会讲出一堆原谅或是顾惜颜面而惺惺作态的话——他久居官场,混在盛连山身边久了,对类似腔调再熟悉不过。一张宽和大度的温厚笑脸是权谋算计的通行证。

  季沉漪这态度鲜明的恨反而叫他措手不及。

  “那还这么轻易地放过他?”他笑了笑,“你找家报社,沪上奇事或是朝报,他们最爱登这种扯人眼球的八卦——不出三天,全城都会知道春风戏院倚势欺人,盗用戏文。”

  “唔,我还真想过。”季沉漪不好意思道,“但是谭班主老是教训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她肯收我已经很不合规矩了,我不能再叫她为难。”

  他声音低了下去,“我今晚来春风戏院是背着她来的,原本想偷偷摸摸解决掉,没想到搞砸了。”

  盛明烨看着他眼角朝下,很沮丧的样子,“都怪戚寅衍……我来之前想得好好的,一看到他的脸就忍不住。”

  “没看出来,你还会打人。”盛明烨道,“戚寅衍可没那么好欺负,他早前在百乐门同人抢一个红舞女,用酒瓶砸瞎对方一只眼,还是戚仁东用钱摆平的。”

  “他可没占到便宜。”季沉漪头一仰,甚为得意,“他跟我打过那么多次,回回都是我占上风。”

  盛明烨不由失笑,抬手轻轻一碰他脸上那道划痕,“这也叫占上风?”

  “别——”季沉漪往后一缩,后知后觉地想起来面上的伤,呼了声痛,随即又狡黠地眨眨眼,“他受的伤可不比我轻。他想拿武旦刀砸我,我回手就是一砖头。要不是他那几个小师弟护着,恐怕现在就在洋人医院里躺着了。”

  “这么厉害?”盛明烨好笑道,“有胆量,要是早几年,说不定你真能投到军中,跟着我打到南边去。”

  季沉漪一喜,“当真?”

  “当真。”

  “我知道你第一次就是随口一说,蒙我的,可能是嫌我烦吧。是我太蠢了,当时没听出来。”他依然欢欢喜喜的,连说自己愚钝也坦坦荡荡,“不过还是谢谢你啊,盛长官。”

  他与盛明烨每次见面,每次都在道谢。然而盛明烨明明什么也没有替他做过。

  “谢我干什么?”

  “要不是你,戚班主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认真说道,“其实我打完戚寅衍就后悔了,正愁不知道怎么办呢,还好碰到你。”

  “后悔?”

  “倒也没有那么后悔。”季沉漪沉思了一会儿,仿佛被人戳穿心事般低头笑笑,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耳垂,“是真的很解气。就是今晚回去,谭班主又该骂我了。”

  “你住在戏园子里?”

  “嗯。”他点点头,“我姆妈去求了好几次,谭班主才肯收我入凤凰台,戏班子一般不会收十岁以上的学徒的,嫌年纪大,学不出来。”

  盛明烨回想起戚仁东关于黄大姑娘那番话,“你姆妈对你很不好么?所以你上次才想逃到港岛去?”

  季沉漪的面色淡了几分,还是否认道,“没有,她待我很好的,就是老想让我成角儿,等到出人头地,我爷爷自然就会让我认祖归宗。”

  绝大部分戏子都是父母双亡,被人贩子拐走,要不就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下面还有一大堆弟妹嗷嗷待哺,不得不去班子里讨生活。季沉漪不同。在黄大姑娘心里,下九流的行当照样能出金镶玉。唱戏的又如何?她总还是想着前朝,在季府做工时那份辉煌。季姥爷下九流出身,不还是一样的名动天下,皇帝老佛爷来当座上宾?她仍认为季沉漪唱出了头,就能把她这蹉跎过的数十年、受的轻贱与辱骂、失去的青春与热望都找补回来。

  “她也是个可怜人。”他说,“她就剩下我这么一个指望。我不想当角儿,小时候不好好学,常惹她伤心。可是仔细想想,我好像确实也干不了别的事。”

  他抬眼望着盛明烨,显得有些郁郁的,“没有人教过我别的。盛长官,我很羡慕你。”

  “我有什么好羡慕的?”

  “感觉你想做的事任何事都能做到。”他说,“哪像我,一事无成,还老惹麻烦。我耽误你的差事吧?真对不住,我一定尽快替你写完。要是那个什么大小姐骂你,你就跟她解释清楚,让她来骂我吧。”

  盛明烨转身看着他。季沉漪在这夜色与月色中,显得那样年轻,干净,且无知。在沪城里,只有天真的蠢货才会讲出这种话来。他觉得好笑,同时又为自己感到可悲。

  幸运的是,这一切与他不会有太大关系。这不过是他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发生的一件再小不过的插曲,他像往常一样平淡无奇地迅速处理好了,等再过几周,季沉漪就会与所有在他生命中短暂出现过又离开的人一样,再无交集。在这以后,对方是生是死,是一帆风顺或是困苦流离,与他有什么干系呢?在沪城,人人都只够独善其身,互相照个面,然后分道扬镳。

  只有这夜色与月色,年年如此,岁岁如此,永远都会显得年轻,干净,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