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影帝攻略计划【完结番外】>第22章 整章戏中戏【可跳】

  杨晃和越光两人被学校劝退,越光家有点家底,不久之后便搬了家,应该也会给她找到新的学校。而杨晃离开学校后,帮爷爷编了几天筐便觉得不耐烦,成为了时常在街上晃悠的混混中新的一员。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后,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杨晃的人生轨迹——他做了爸爸。

  由于发现的时候月份已经大了,强行堕胎恐有生命危险,越光生下了那个孩子,她父母把那个孩子带来丢给了杨晃。和越光怀孕时做了爸爸的意义不一样,现在是真的有个软乎乎的该喊他爸爸的小家伙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至此,电影的进度才过了四分之一。

  先前那摇晃的镜头、带着一圈暗影的记忆特效、以及仿佛隔了层梦境的声音,都被清晰的画面和音质取代,完成了由回溯到现实的过度,看到这里观众便大概明白了:哦,看来后面的故事主要和这个孩子有关。

  杨晃姿势僵硬地抱着怀里软乎乎的女婴,这时候他是有些感动的。这种感动来源于人类本能地对生命的敬畏,但感动的同时又有些茫然,一时还不能接受自己从一个少年成为一位父亲的事实,对于这实实在在抱在怀里的小生命的突然到来有些措手不及。

  这种感动在女婴半夜的啼哭和无尽的屎尿屁中消失得干干净净,杨晃烦死这个麻烦的小东西,开始还骂骂咧咧地起来哄哄,后来根本懒得管她,任她怎么哭,只顾自己蒙头大睡,最后还是爷爷看不下去了,主动把孩子接到自己屋里照顾。

  不管怎么说,有了孩子之后,杨晃到底还是没有再出去和那些混混厮混了,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做起了极不合格的全职奶爸。即使他此时还没有什么身为身为父亲的责任心,但他总觉得自己身上沾了一身奶腥味,顶着这样一身味道出去见那些狐朋狗友有种莫名的羞耻感。

  日子就这么重复着,除了叮叮小朋友从一个奶娃娃,慢慢成长为可以扶着墙走上两步路,嘴里开始牙牙学语的小女娃外,生活并没有多大变化。

  杨晃快被这样的日子折磨疯了。

  这时刚好有一个兄弟要外出打工,杨晃心中一动,当下便跟他约定好了一起走。

  然而,就在杨晃犹豫着怎么讲这件事时,他爷爷突发心肌梗塞,被手忙脚乱地送到医院,却没有挺过这一关,第二天就去世了。

  杨晃爷爷的葬礼上,很多年没有回家的杨晃父亲总算露面了,见到几年没见的儿子,杨晃的父亲除了开始那点子见他长到这么大了的惊讶和感叹外,并没有过问这些年他的情况以及表示下关心什么的,只是用平淡的语气通知他,现在他已经是个大人了,自己这个父亲的责任已经尽到了,以后他的人生还须自己负责。

  杨晃这才知道,原来父亲已经在外面重新组建了家庭,他那个未曾谋面的弟弟都十岁了。

  原来是这样啊,原来他们早就是被抛弃的啊。

  杨晃平静地送走了父亲,然后回到家里捧着爷爷的遗像痛哭。在失去了爷爷之后,紧接着就失去了父亲,即使和这个父亲并没有什么感情,他还是觉得难受得不行。或许他不是为了那个男人本身难过,只是为自己彻底成了一个孤儿而伤心。

  这时候,被隔壁大娘临时接去照顾的叮叮被送回来,看到那团软软的小身影,杨晃怔了一下,冲上去紧紧地抱住她,像是从被全世界抛弃的绝望中被拯救出来。

  接下来便是杨晃正式接受了自己单身父亲的身份,开始认真养孩子的故事。

  因为之前有爷爷帮衬,自己也不怎么走心,现在轮到他一个人带孩子,杨晃也很是有些力不从心,发生了不少啼笑皆非的事情。但他却在这种繁忙和劳累中找到了精神的港湾,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安稳的感觉。。

  有时候,成长似乎就是一个恍然间的事情。

  好像并没有经过多少挣扎,杨晃突然间便想开了许多事情,他漂浮着的小半生终于落到了实处,之前以前那些顾虑、那些坚持、虚荣、羞耻好像突然间都变得不堪一击了。

  原本他去买罐奶粉都怕遇着熟人,如今却可以坦然地用背带背着睡着的女儿做一些原本瞧不上的零活,遇到熟人也能自然地打招呼。

  等到叮叮长到三四岁,已经可以自己吃饭,甚至开始学着穿衣服,可以不用特意照顾,乖乖地跟在爸爸身边了,杨晃便摆了个摊做起了小生意,渐渐地生活也有了起色,过得有滋有味起来。

  电影里大篇幅的父女相处时的或温馨或搞笑的细节,在原本淡淡压抑的基调上增加了一抹明丽的色彩。

  然而,就在进度条已经过了五分之四,眼看就要保持这种温馨又啼笑皆非的走向到结束的时候,就在观众以为这就是一个讲少年父亲抚养女儿长大的故事的时候,一个看似生硬的转折出现了——叮叮死了。

  叮叮是被人拐卖,因为途中哭闹不止,被注射了过量药物而死的。

  而拐卖叮叮的是一个熟人,杨晃曾经的“兄弟”之一,一个被叮叮称作“打火机叔叔”的人。此人十几岁犯了事儿进了监狱,才放出来不到一年便开始和人贩子合伙干起了这等丧尽天良的勾当。

  仔细一想,这一切竟早就有了隐晦的伏笔,从之前和杨晃一道耍的朋友中突然少了一个人,到这个“打火机叔叔”突然出现并突兀地对杨晃父女大献殷勤开始就有了预兆。

  电影的结尾,杨晃颓然地站在女儿的坟前,灰暗的天色下,他枯瘦的身影像随时都要被风吹倒。

  不知过了多久,天空中突然飘起了细细的雨丝,杨晃抬起头,眼神空茫地看着灰白的天空。那是一种很难以形容的眼神,不是伤心、痛苦、或者绝望一类带着浓烈情绪的眼神,那眼里空空荡荡,什么情绪也没有,却叫人看到心里一惊。

  这个眼神的特写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你什么都还没明白,便被这种命运的苍凉所感染。镜头又开始摇晃着渐渐升高,杨晃仰着脸的身影慢慢变得很小很小,却在人心里挥之不去。

  灰茫茫的天色,像极了他刚刚的眼神。

  直到屏幕暗下来,骆笛都没有回过神来,脑子里还是方才杨晃的那个空茫的眼神。

  开始时骆笛还把电影中的杨晃当作聂轩景,为聂轩景有这样不同的一面而新奇,而随着故事一步步发展,渐渐地,即使看着的是聂轩景的脸,他也不再把他当作聂轩景。他是杨晃,一个成长于八|九十年代山城的少年。

  整部影片看下来,其实故事并没有多新颖或曲折,但或许是演员们的演绎,或者是导演巧妙的讲述手法,就是让人看了有种“怀着满腔感慨却不知道自己在感慨什么”的感觉。

  骆笛之前在网上看过不少影评,同一部电影,每个人看到和注意的方面都不一样,但他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当真能将别人提到的那些地方或直观地看到,或隐晦地感受出来。

  比如有人提到了,《晃》从拍摄上就紧扣主题,这不是某种精神,而是一种飘渺的感觉,“晃”,导演用频繁的镜头的摇晃和耀目的日光很好地表现出了“晃”的感觉。

  每次人物心理波动、情节转折或者进一步展开的时候镜头都会摇晃,像是摄影师扛着老式摄影机在拍摄,不自觉地随着拍摄内容而轻微震颤。

  另外,影片中善用光影对比,出现了大量晦暗的背景和刺目的日光形成强烈对比的画面。

  比如杨晃父母将女婴递给他时,杨晃站在老旧的屋檐下,面部笼罩在阴影里,但檐角上却射出耀目的日光,一缕尖锐的光线刺穿晦暗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光影对比;比如爷爷下葬后,找他谈话的父亲肩头一道晃动的日光;比如杨晃背着叮叮给人补鞋时,远处被电线杆挡住的白日射出的光线。

  骆笛发现,除了影片开头那明晃晃的日光中透出七彩的光晕外,其他场景出现的日光都是苍白且尖锐的,有些残酷感,但它到底象征着希望,即使是不那么温暖的希望。

  直到影片最后,杨晃站在叮叮的坟前,神情茫然地抬起头看向天空,整个画面中再也没有出现一缕日光。

  骆笛不禁想到影片开头,明亮的日光下,穿着蓝白校服的少年杨晃眼神轻狂,嘴角带着点痞痞的笑容,对着喜欢的女生说:我叫杨晃,晃,就是日光的意思。

  也有人从感情的角度剖析,从细节处着眼,深究当事人的感情,有一篇观众自发写的影评就叫《从细枝末节分析“晃”的情感:爱不是嘴上的煽情》,揪出了影片中每一个不易察觉的细节,以此看出爷爷对杨晃的爱,杨晃对爷爷的爱,杨晃对叮叮的爱,重点分析的是杨晃对越光的感情。

  毕竟从学校那场批判大会上便再也不见越光的影子,就连从旁人的议论中侧面出现也没有,杨晃更是完全没有表示,好像越光就是他青春里犯的再寻常不过的过错,过去了便过去了,不愿提及也没必要提及。

  直到这个观众扒出了一些细节——

  杨晃在越光的父母抱着孩子出现时不正常的反应,刚开始大家会以为他是看到越光的父母紧张,害怕他们再次来找他算账,可是仔细想想,那顿时僵住的身体、几次蠕动却始终没有开口的嘴唇、惊讶过后透着急切却强行压抑又慢慢一点点冷却的眼神,分明是透过他们对另一个人的惦念。

  将女婴交给他后,越光的父母就离开了,有一个细节是,他们离开后,杨晃第一反应不是看看怀中的女儿,而是怔怔地望着他们的背影,目送他们远去;在有人给他介绍姑娘时毫不犹豫却不给任何的拒绝;还有某次,叮叮无意间说了一句越光曾经说过的话后,杨晃明显的一怔,然后看向远方若有所念的眼神……

  影评的最后一句话是:那个年代,想念很长,岁月很短,爱是藏在心里的不煽情。

  该影评一出迅速被许多人转发,不少人表示这么一想突然被虐哭。

  从头到尾,哪怕是在热恋时都没有说过一句甜言蜜语,观众都以为不过是青春荷尔蒙激发时的一场游戏,却原来,他是认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