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红楼同人]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完结】>第九十八章、“日子马上到头”

  听见林璋又开始说没着落的话, 贾敏又气又笑,往儿子脑门上拍一掌,嗔怪道:“什么叫我们进京述职, 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你小小年纪,当了多大的官儿, 出去可不许胡说。”

  林璋小模样像是他操心了什么大事, 真说出去肯定会有人说他轻狂, 就算要进京述职, 也要等到明年,而且林如海私下与贾敏说过,没准儿朝廷就不让他回去了。

  林璋十分老成的抱着手瓮声瓮气, 点头:“知道了。”

  儿子肯定是想京城里面的贾琏他们了,小时候一处长大一处玩, 老二没多少记忆, 林璋却记得清清楚楚。

  贾敏又摸摸儿子的脑瓜,就算在荣国府, 儿子和几位表兄相处的好,所以要为贾珠操心媳妇账,可是二哥二嫂怎么会让外甥算账,前儿贾敏插手家里的事情, 背地里被人念叨的了不得。

  贾珠开春四月成婚,贾敏打算趁着冬日往京城送年货把预备的贺礼送去。

  原本以为要先给贾瑚送, 世事难料。

  随着贾珠婚事渐渐近,崔氏忙着给侄子操持,看见二房那边一派喜气洋洋, 崔氏心里却在滴血, 贾瑚送出去将近两年, 明明就在城郊,却无音讯,半张纸都不曾寄回来。

  自己养大的儿子,她怎舍得,偷偷让人去看过好几回,只说那个地方日常有炊烟袅袅,有一次还能看见紫气升腾,像是福泽之地,让奶奶不要担忧。

  要说大房也是不顺,贾赦的通房上个月添了一个姐儿,可惜养了六天就咽气,没立住,那孩子不算成人,家里只当没这件事。

  贾珠娶的这一家国子监祭酒,家里清贵,嫁妆不算多,不过老二家那边不会平白说自己不好,嘴碎的婆子没吭气,大房崔氏管得住。

  珠儿这个媳妇家,就连崔氏也觉得好呢!

  崔氏正伤怀,外面有婆子进来说:“大奶奶,两位爷到京城了!”

  原来是崔氏的两个兄长到了,他们也是读书多年,但是运气和才学都不如林如海和贾敬这些人,不过现在都过了不惑之年,前回中举,早早进京赶考。

  贾赦知道这个消息,赶回来却没有见到人,原来崔氏已经把人安排好,并没有在荣国府下榻,这二人是崔氏的兄弟,虽是庶出弟弟,加色也觉得不可怠慢,又对崔氏道:“这样更好,家里有喜事,一起做客吃酒。”

  崔氏依旧是懒懒的,只说他们还有大儒要拜见,等安顿好还要给贾母请安,贾赦想到这几日家中忙乱,方才罢了。

  贾赦不解,又问崔氏:“明年才考,他们这么早就进京来,可有落脚处?”

  崔氏兴致不高,敷衍答到:“说是林妹夫引荐了一个读书的去处,专门过来预备的,住处已经有,大爷不用操心。”

  贾赦知道妻子这几日看见贾珠婚期将近,心里不舒服,便随着崔氏安排,要是把人安置自爱荣国府,崔氏又该担心自己把人带坏,讪讪笑了:“妹夫办事妥当,若她们能中,将来对琏儿也好。”

  林如海在读书一事上有点人脉,去岁崔氏两个兄长去江南游学,几人见过,林如海就帮忙引荐了一位学士,崔氏兄弟上京拜会,只愿指点之后,能得一中。

  贾珠成婚的阵势真不小,比先前贾珍成婚还要热闹几倍,旁人要给贾家、王家、史家、三家面子。整整摆出十日酒,轰轰烈烈,花团锦簇,闹到最后,旁人都不知究竟是为着贺新婚,还是为攀权贵。

  总之王夫人即得意又满意,在母亲心里,就是什么公主和郡主来,她儿子也配得起,贾珠拿出去,模样相貌,读书学识,在京城公子里都排得上号。

  看着这样的排场,王夫人人已经累得瘦了一圈,但心底和灌了蜜水一样甜滋滋的,将来要是嫁元春,也要这么热闹。

  宴席散尽,荣国府恢复正常的生活,王夫人开始领着李纨熟悉家里各样事情,李纨比贾珠略大一岁,现在十六,长得清秀,很有少女模样,不是一团孩气。

  王夫人看着儿子儿媳,满眼欢喜,儿媳妇一看就是文静模样,很对她眼缘,王夫人叮嘱贾珠道:“你虽娶妻早,但是读书不能丢,进来你挣到功名,你妹妹嫁人,好给她撑腰,就像你舅舅一样。”

  贾珠领着儿媳,规规矩矩跪着给母亲磕头道:“孩儿记着父母大恩,必定不辱没祖宗。”

  王夫人知道儿子儿媳都年岁小,也没有巴巴等着抱孙子,对贾珠房里丫头管的严,贾珠少年英才名声在外,很顺利就被选进国子监,在老丈人看顾下读书。

  家中诸事顺遂,贾珠又得一门好亲,贾政和王夫人早年隔阂日渐弥和,大房二房对上的时候也少,最叫人惊喜的是,王夫人老蚌怀珠,肚子里竟然又有了喜讯!!

  背篓里的舅舅,襁褓里的叔叔,这样的事在京城当中多得是,况且王夫人还没老到不能生孩子那个地步。

  眼看王夫人又有了喜讯,贾母心里有点自己计较,若这一胎是个儿子,二房那边也得两个儿子,更加稳妥些,若是个姑娘,也该再给贾政正经纳妾,多添儿孙才对。

  贾政的年岁,再添姬妾也是应该,偏生老二媳妇没有老大家那个大度,会帮自家大爷正经张罗妾室。

  就说迎春的生母,那是正经官家小姐,读过书,实实在在的贵妾,当时老大媳妇抬她进来,就是贾母也要高看媳妇两眼。

  有格局,有眼光,挑的人品貌都好,可惜命薄,现在迎春丫头文文静静,读书识字十分聪慧,就是随了生母。

  瞧瞧老二家那个姨娘,丫鬟出身,老二媳妇不是知书达理那块料,就算添哥儿姐儿,也不一定能教好。

  贾赦那边不缺通房,这几年丫头肚子里养过孩子,要不就是和前面那个一样立不住,要不然就是怀到半路又掉了。

  想到被送去和道长修行的贾瑚,老太太心里暗自留下心病,前儿没缘没故,梦见老国公在哭,贾母心慌。

  老太太头闷闷的难受,叫来大儿媳妇崔氏:“我瞧着家里喜事多,你预备下来我们娘儿去还愿,老二家不必去,我们两个带着琏哥儿、迎春丫头、元春丫头,还有珠儿家媳妇,一起去清虚观。”

  崔氏听说要去道观,心里当然愿意,只是她更想去儿子贾瑚那边的道观看一回。

  贾瑚没和道长走的时候,崔氏天天做噩梦,几月下来,差点落下心悸的毛病,贾瑚一走,崔氏不会做梦了,竟是一回都没梦见儿子。她去问贾赦和贾琏、还有迎春丫头,他们也没梦见过一回贾瑚。

  有些时候崔氏很是恍惚,她到底有没有养过这个儿子。

  看见崔氏脸色不太好,贾母猜出他心思,还安慰她:“都说他没病没灾,你总念着,于他修行不利,真耽搁他,不知哪一年能回,你看那些传奇话本上,修士云游四海,没个踪影,现在咱们还知道他在哪儿,不要怨怼。”

  崔氏总不能在贾母跟前摆脸色,马上调整心情,挤出笑脸:“是我让老太太担心,媳妇不懂事了,要不要请东府那边的奶奶们一起去?”

  贾母板着脸严肃道:“咱们是去还愿,不是去那边热闹,只娘儿几个去,你家老爷也不许去,去了唱戏听曲,惊动仙人。”

  去的人少,崔氏也少操点心,反正她从生了贾琏,差点丢命,身上一直不好,这一二年早就不和贾赦同房,不指着挣命再去生孩子,本来还想带着贾赦喜欢的那几个通房去讨个吉利,但老太太发话,除了服侍的丫鬟,暂时就不带了!

  崔氏答应下来,转身刚想走,贾母又把她叫住:“珠儿家新媳妇,还有元春丫头,让她们跟你学着点,岁数差不多了。”

  贾母说的岁数差不多,指的是贾元春年岁,老太太已经开始物色人家,再教几年,大概就会定下人家,崔氏转念一想,膝下的迎春也是如此。

  虽然老二媳妇也能管点家事,贾母心底明镜儿似的,老大媳妇才是可靠人,教出来大家风范,老二媳妇虽然拿得出手,平日应酬出不得大错,但真到大事上,很多行事不顾大局,看得不远,显得小家子气。

  几个孩子一处学,免得叫老二家媳妇看出来,贾母看不上她行事做派,没来由又生嫌隙。

  崔氏满口答应着,一想到将来迎春出嫁,心头免不得又一阵凄凉,从贾母那边出来默默淌眼泪,好半晌才调整回心绪,叫人把孩子们都找来,手把手教她们办事。

  王夫人又怀上孩子的喜讯,贾母也没瞒着女儿,等三个月胎像坐稳,贾敏收到信件时,已经是十月里。

  林如海到江南盐务上三年,正好打算回京述职。

  二哥家再有喜事,贾敏还是替她高兴的,看过信就和家人们分享这个好消息:“京城来信说,二嫂又有了喜讯,前儿讨媳妇,后添孩子,还真是双喜临门。”

  林如海蹙眉掐着手指算日子,再对上一回贾宝玉的生辰,颔首道:“差不多是这个时候。”

  林家老二长得快,人也渐渐变得机灵,去年还半天蹦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今年突飞猛进,整日叽叽咕咕唠叨个不停,是个开朗的性子。

  旁人家的事情后林家老二管不着,马上就想到自己,于是拽着贾敏的裙角:“母亲什么时候再生一个,我就不是最小的了!”

  林如海也正在盘算这件事情呢!黛玉年岁比宝玉小一岁多,他盼女儿的日子,就要到头了!

  但是听见二儿子拽着贾敏要弟弟,心底一激灵,要是再添一个小子,他的黛玉哪儿去?

  林如海马上拒绝:“再生一个,让你学着你哥哥?”

  林家老二林珺掰着软乎乎肉嘟嘟的小胖手:“对,再有个弟弟,我就不是弟弟。”

  林如海一个心吊起来,都说小孩子说话最准,他这辈子苟了这么久,不想在这个地方出纰漏,岂不是功亏一篑?

  林如海的脸黑如锅底,瞪起眼睛,神情严肃:“不许说这样的话,要是再生一个,最好是个女儿。”

  贾敏原本以为是父子俩磨牙,想不到孩子没生气,林如海竟然自己先发火。林如海素来对两个儿子都是慈父形象,上到读书识字,下至日常琐事,细致入微,整个京城未必都能翻得出比林如海耐心的父亲。

  所以贾敏看得出来,林如海十分介意林珺的话,那是真动气了,显然也吓着了孩子,赶紧拦在父子俩中间,笑道:“你和孩子置气作什么?还是当爹的。”

  林如海方才察觉自己关心则乱,失态了,赶紧垂首找补:“都说孩子说这样的话最准,我怕。”

  贾敏却是看得开,也没做什么娇羞模样:“这哪里能强求,若是要有,这些年早就该有了。”

  他们夫妻那件事情上还算和谐,自从添了林珺后面就没什么动静,贾敏瞧着身上也不见大毛病,不像是嫂子崔氏,生过两个孩子以后调养许久都补不回来。

  不过也说不清,外面瞧着没问题,谁知内里又有什么隐疾。

  贾敏膝下已经有两个哥儿,比起早几代林家单传已经好多了,林如海也没有纳妾开枝散叶的心思,贾敏自己也不提,没来由自己找麻烦。

  林如海听见贾敏对再有孩子不抱希望,翁生翁气的:“怎么能这样说,你看二哥家不是照样有,老天的安排如何能说清。”

  贾敏把同样气鼓鼓的林珺抱出去哄了一回,让丫鬟领走带他出去玩,自己又去忙预备林如海进京述职要带的行礼。

  就算收到王夫人有喜的消息,贾敏也没想多添今年的节礼,仍旧和往年一样,不偏不倚。

  林璋已经长到八岁,现在算盘已经学到大半的精髓,先前江先生打算盘算术彻底征服了小林璋,后来林如海又托他给林璋启蒙,林璋信服先生,教起来顺心。

  况且林璋自来家教好,捣蛋时调皮,但大事和礼节从不出错,每日读书时用功,完成课业认真,余下时候就用来玩耍。

  他才从外书房回来,看见林珺矮冬瓜一个,蹲在影壁后面挖土,旁边石头缝隙里的青苔被他扣出来大半。

  林璋上前,掰过他的脑袋,看见一张小花脸,委屈的皱成一个小包子,林璋问弟弟:“林墩子,你板着一张脸给谁看,哪个丫鬟婆子惹你了?”

  听见他哥叫林墩子,孩子就更添一重伤心。

  小丫鬟赶紧上前解释,她们可不想当冤大头背锅:“哥儿,我们冤枉,今日家里得信,说是京城里二舅老爷家又要添丁。”

  丫头话才说到,林璋张着嘴惊讶道:“珠大哥成婚不久,竟是要添丁了,他们才多大?”

  反正林璋印象里贾珠还是自己离开京城那个样子,前儿听说贾珠成婚,真是怪怪的,似乎贾珠还是那个比较文静会教他写字的表哥。

  丫鬟赶紧说:“错了错了,您听小的说完,是哥儿的二舅母有喜,您二位又要当表兄。”

  听完林璋就更加疑惑,把弟弟从地上揪起来,接过丫鬟递过来的两块帕子,给弟弟擦手:“此事如何会吵起来?”

  一提到这个,林珺眼眶包着泪,眼泪大滴大滴往下掉:“我和母亲说,我也要一个兄弟,让母亲生给我,然后爹爹凶我,他说要妹妹!”

  林璋没在场,只听弟弟说,他也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只能安慰弟弟:“咱们家中有两个儿子,父亲想要妹妹乃是人之常情。”

  林珺知道是这个理儿,但是他没被林如海凶过,还是委屈:“我也没说自己不要妹妹,可是爹爹凶我,好凶……哇……”

  说着又委屈的嚎起来,林璋哄了会回,带弟弟过去找父亲,林如海服软:“是为父错了,不该凶你,为父只是一时心急。”

  林墩子才破涕为笑,大度的摆手:“算了算了,我也要妹妹就是。”

  林珺见他装模作样,马上就拿出长兄的架子来教育孩子。

  “若是有什么委屈,也该直说,你这样子,将来读书被先生训斥,岂不是要哭出几缸泪?”

  林小弟哼哼一声,咕咕哝哝:“我知道错了,我以后读书不会让夫子训斥的……”

  贾敏这边收拾物件,林如海与下属交代完公务,正打算第二日启程。

  这一晚薄暮时分,天上飘着牛毛细雨,又湿又冷,家里各处湿哒哒的,林璋和林珺懒得遛弯消食,贾敏领着两兄弟赶围棋。

  玩了一会儿觉着无聊,林璋教弟弟数棋子,贾敏坐在一边,看着两个孩子一大一小,眼底慈爱又欣慰。

  林如海悄悄进来,也坐到贾敏身边,想起贾府那边,忽而没头没脑道:“将来那边府上添孩子,不拘男女,肯定要送礼。”

  暖暖的烛光投在贾敏面庞上,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大冷天的,林如海当真不想进京述什么劳什子。

  贾敏笑道:“老爷忘记先前,陈家那边想找能送去义忠王府上的厚礼,都求到咱们这边来。”

  义忠王府上的一个姬妾走了大运,诞下义忠王当下唯一的后人,各家恭贺,像是莲心夫家这样的商贩,卯劲儿往里扎。

  林如海单笑摇头:“礼不是那么好送的。”

  若是贾宝玉衔玉而生,自带异象,到时候林家的礼是送多送少?

  反正林如海是不把那块什么通灵宝玉放在心上的,又道:“小孩家的,送的太好,怕压着了他,况且大哥那边又做如何想法,咱们还是比着旧例来。”

  贾敏点头,深以为然。

  夫妻俩看着儿子玩到半夜,林珺捧着一把棋子黑黑白白,过来数给他们看。

  外面的云板铮铮声刺破寂静的夜,林如海赶紧站起来,问外面:“怎么了?”

  门房跑过半个院子,心中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喘着粗气:“老爷!苏学士……驾鹤西去了!”

  苏学士年岁已高,早该有这一天,但是苏学士比前世多活了一年多,林如海想着很有可能是苏哲一直在京城修书,没闹出多少大事,老爷子心顺,所以寿命延长。

  贾敏知道老爷子是林如海恩师,出去林家父母,苏学士也是一个很记挂林如海的长辈,前儿还想接着教导林璋,但林璋年纪小被林如海婉拒了。

  贾敏当即就说:“我们一起回去。”

  当夜让下人们将两个哥儿的衣裳带几套,第二日天还蒙蒙亮,一家人登船上路,飞也似的赶往苏州去给苏学士吊丧。

  林如海拜祭过后,看见京城里苏哲家的管家,原来他正好从京城送年货过来,本来想着赶回去京城过年,可是苏学士一走,断然不能成行,一面快马加鞭给苏哲去信,一面留在此处帮忙料理丧事。

  林如海见到他,问了一回苏哲的身体,几年前从京城离开时,苏哲头发就白了大半,不知现在如何。

  林如海关切道:“你们大爷可还好,今年可有生病?”

  管家拱手作揖:“托您惦记大爷今年身子无虞,小的出门前两日,家里奶奶又添了个哥儿,回来报喜,不曾想……唉!”

  说着,那管家扑簌簌掉下泪。

  林如海没想到,苏哲竟是又添了个儿子,膝下四个儿子,旁人见都要羡慕他儿孙满堂,想来身子骨没大碍了。

  管家伤心欲绝,林如海把他扶住,安慰道:“先生是喜丧,我在夫子座下的读书多年,他老人家对生死之事十分豁达,若过于悲痛,扰了他老人家清净。”

  那管家听林如海一说,收住眼泪,自去忙别的事,帮忙待客,略过不提。

  林如海夫妻两从苏家回去林家老宅,林如海告诉贾敏:“你预备几样东西,苏兄又添麟儿,我进京刚好带去。”

  贾敏听罢也是一喜,“这是好事,我马上预备。”

  林如海又让人把苏哲的管家找来,问他有没有东西要带上京城去,管家千恩万谢,知道林大人忙着赶路,肯定比一般货船行船快,没敢托林如海帮忙。

  上一回见面苏家上下忙乱,林如海问的不仔细,苏哲家儿子年岁不及贾珠,但也有十多岁,天资聪颖,若是能考秀才,如探囊取物。

  林如海问管家:“你们家公子可预备考秀才?”

  管家如实道:“我家两个哥儿要是去考,早就过了,大人不许去考,说再等几年,奶奶的意思是让哥儿将来回祖籍读书。”

  江南一地文人荟萃,学风比京城好很多。京城里的读书人,大部分想着钻营拍马,谋算前程。

  林如海听罢颔首,太早出来非好事,苏哲不图神童和少年才俊的名声,他在京城日子不算好过,也不必要儿子给自己挣颜面。

  苏学士病故,他生前桃李满天下,各地来拜祭的人太多,苏州港口都堵住,还是林家下人机灵,见形势不好,老早把船开拔到城郊的小港口,林如海要登船,先要绕到城郊去。

  贾敏和两个孩子一起送林如海上船,路上刚好经过林如海先前念书的书院,贾敏指着早年婆母买下的小院子,告诉两个儿子:

  “这是你祖母买下的屋子,今后你若进去读书,我来此处给你们兄弟俩做饭,你爹说,学院饭堂里的饭,不好吃!”

  林璋和林珺没听进去多少,只记得饭难吃,于是缠着林如海问书院的饭菜如何难吃。

  父子三人一路闲谈,行至港口,终有一别。

  林璋牵着他弟弟的手,两兄弟都红着眼睛,泪汪汪的要哭:“父亲。”

  林如海叮嘱他们:“你们在家中,与你们母亲仔细盘账,我去去就回。”

  然后又对守在家里的常吉说:“先前我让你去寻的甄家,记得今年再去一回。”

  年底又是算账时候,林如海刚好能给俩小子找点事情做,省得他们日日都想着自己。

  至于甄家,林如海找了几年,居然没有找到?!

  真是奇哉怪也,林如海也是当幽魂的时候,朦胧间听贾雨村背地提过一句,江南甄家,葫芦庙,让人去找,但江南之地,就是苏州城都有很多人家,更何况杭州、扬州以及下面的县城。

  如此模糊的去找人,宛如大海捞针。

  至于林如海担心老婆儿子思念成疾,只是他一厢情愿。

  林如海上京后,贾敏带着两个儿子过得挺悠哉,苏州老宅园子大,还有戏台子,贾敏好久没听戏,专程叫下人请来时下演得最好的戏班子,摆开台子,她们娘仨而和下人们一起在家看五六日的戏。

  后面贾敏还领着俩儿子上街各处看自己家的铺子,林璋时常掏出自己的小算盘噼里啪啦一顿演示,像模像样。

  等各处庄子交上出息,林璋就更忙了,还有江南各家过年来往的礼品,年前很多事情,林如海暂时被抛到一边。

  林如海十月里出门,一路顺流而下,船轻水快,堪堪月底就到京城,折子才递上去,圣上就在勤政殿召见他。

  江南盐税没出纰漏,不见巨贪风深,江南各地知府没参过林如海,出去巡逻的钦差没说林如海好,但也没提他玩忽职守。

  只要户部收到的盐税对得上,林如海的述职不会有问题,这几年都是林如海托江先生主持核算,对于盐税账目,他很有信心。

  六部合议,给林如海打了一个优,户部专门向圣上递折子,希望林如海能连任巡盐御史,朝廷未下批文,但八、九不离十。

  林如海从宫里出来,才有时间见京城亲朋。

  他和苏哲见面,看他脸色如常,心里一颗石头放下,问苏哲:“去岁进士里面,有没有一个叫做贾雨村的?”

  林如海若是没记错,贾雨村就是这一科进士,后面出仕过于刚直,触怒上峰,才被罢官!

  苏哲摇头:“没有,林大人识得此人?”

  林如海笑笑:“不识,只是偶然听人问起过,顺口一问。”

  苏哲心里暗自留个影儿,林如海这个性子,开口定有要事,哪里会是顺口一问。

  两人又谈起朱谦,朱谦在庐州当了三年知府,后又升任南道司铁总督,专门管理各处铁矿、铜矿开采,从三品的官衔,走马上任,就被朝廷派往西南探矿。

  先前苏哲还见过朱谦一回,林如海没赶巧,无缘得见。

  一管盐、一管铁,苏哲管修书。

  这回时间太紧,先见过几位重要大臣,林如海才腾得出时间去拜会贾母。

  好在他到的第二天,就专门打发人去送东西,和贾母回话,老太太也没摆架子,让女婿先办好公事。

  等林如海真进荣国府的时候,贾母别提多高兴,拿贾赦酸溜溜的话说,就是见了亲儿子,也不见这么高兴的。

  林如海见面就告罪:“先前到的晚,不好叨扰老太太。”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爱,贾母赶紧让坐下,笑盈盈的:“你忙朝廷的事,不必记挂我,几时启程回去?”

  林如海:“再过三五日就走。”

  这话一说,贾母的脸色马上就变了,她老人家晓得林如海来京城忙公务,这几天都脚不沾地,但女婿在京中停留的时候也太短了。

  贾赦知道母亲的心病在何处,上前解释道:“老太太,妹夫这么快就回去,那是朝廷对他任上公务满意,没什么指摘,若是朝廷要责备,才不会这么快就放走呢!”

  看林如海这样子,像是要赶回去和娘儿们过年,原本贾母想着若是林如海能把贾敏和两个外孙一起带来,一家子过年团圆,过了年再回江南去。贾母一年年岁数上去,就想多见女儿几眼,人老了总是担心这个,不知道哪一天醒不过来。

  可是林如海不是贾赦,林如海就算想尽法子摸鱼,但面上的公务必须得应对过去,真带着老婆孩子进京过年,这么做,御史大夫肯定会参几本。

  贾母怏怏不乐,耷拉着松垂的眼皮:“你这样忙,所以不好让他们娘儿们也来,巴巴千里跑一趟,呆不得几天。”

  老太太又问过林如海一些江南的事,外面贾敬他们都过来了,就打发他们出去吃席,说男人该说的事。

  贾赦把贾琏带上,贾珠也被叫过去,席面上是宁国府和荣国府的男丁,并林如海一个女婿。

  还没开席,众人说话解闷,贾赦与儿子玩笑道:“琏儿要不要去和你姑父去江南?”

  贾琏郑重站起来一拜:“父亲,我要在家陪母亲。”

  众人知道贾赦一房的心病,都赞贾琏孝心可嘉。

  贾珠也笑道:“可惜孩儿在国子监脱不了身,都说江南多才俊,我对江南,早已心向往之。”

  林如海看贾珠,文文静静,很有读书人模样,贾宝玉模样不差,更偏女儿气漂亮,但贾珠没那么娇,看着顺眼很多。

  林如海点点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该如此。”

  本来好好的气氛,贾政忽而摆起老爹的谱,冷笑道:“大人们说话,几时容得你轻狂?”

  要说煞风景,贾政敢称第二旁人就不敢称呼第一。

  贾政某些时候正直的诡异,对儿子也舍得下狠手,但大部分时候都没正直在道儿上,好些时候学不会变通,就喜欢被各个清客相公捧着,是以在官场许多年,才勉强往从五品升到五品。

  林如海觉得贾政多半是不愿见儿子贾珠在林如海跟前卖弄国子监的读书名额,但是说出来就变得十分奇怪,当场叫孩子下不来台。

  贾珠这孩子被贾政这个老子和王夫人管得严格,性子乖巧,偶尔夸一夸才对,没必要总一张臭脸,叫所有人心情都不妙。

  此刻林如海脑中都是贾赦经常说贾宝玉的那一句——“叉出去!”

  把贾政叉出去!

  一家子人玩笑,况且贾珠的话没多少大错处,贾政一句话板着脸骂出去,贾珠脸色煞白,然后又转红。

  贾敬也觉得贾政话说得太重,此刻没必要较真,出来打圆场。

  “他想去江南是一件好事,江南那边书院多,前儿如海年轻时候呆过的书院,要不是珍哥儿读书上实在不成,原先我还想叫如海引荐一二呢!”

  贾敬说的很委婉,贾敬可是正经进士出身,要真比学识身份贾政比不过贾敬,只会拿儿子撒气。

  贾政很尴尬,只得点头:“敬大哥说得对。”

  贾珠忍着满腹委屈,不敢表露出来,他不明白自己随口一句话,就叫父亲数落成这般!平日里他说话已经够小心,只是今日见到一直崇拜的林姑父,姑父还带来江南林璋的消息,略高兴点,说话不够严密谦虚,父亲就当着这么多人的面……

  贾珠心底叹息一声,沉默坐在旁边。

  贾政哪里是要教养孩子,他只是想在这个地方敲打贾珠,别忘记我是你老子!

  林如海在贾府吃过一回旧,再修整三日,各处作别,领过朝廷旨意,急匆匆顶风冒雪南下,紧赶慢赶回去过年。

  四月里,人家桃花落尽,草长莺飞。

  早春时候,年一过,官府就开始派发盐引,还是和前几年规矩一样,公平竞价。其中有些官员收点孝敬银子,透点消息乃是常事,林如海只注重事情办妥,不出格的不会计较。

  而今四月里,两淮盐税清点完毕,浩浩荡荡押送进京。

  自从林如海当上巡演御史,江南朝廷收盐税的时间就改了,以前一直在十月左右,收缴完以后送进户部,六部大臣们好谋算明年这些钱粮如何花销。

  现在改到四五月入库,不头不尾,唯一的好处就是和秋收人丁税务错开,不至于挤在一处忙。

  四月过得很快,江南一地四月底到五月都很热闹,很多商户会组织龙舟赛,各家挂菖蒲艾草辟邪,都想平平安安避过五月这个恶月去。

  学政那边要组织学子文人起社,邀请林如海林探花当座上宾,林如海欣然答应,预备到时候带着林璋一起去。

  他回到家中,跨进院门,林珺穿着红褂子,光着膀子就跑出来,拽着他的衣袖:“父亲,天下出了一件奇事!!!”

  二儿子要背,可林如海热得很,想偷懒,一把拽着儿子往阴凉处走,问:“什么奇事?”

  林珺仰着脑袋,大声道:“二舅母生的哥儿,生下来嘴巴里就含着一块玉!”

  贾宝玉出生的消息,传过来的真快啊!别是八百里加急?荣国府恨不得广而告之?

  林璋从里屋出来,板着面孔:“我说是假的,你没记不得你生下来才多大点,含着玉,肯定会噎死。”

  兄弟俩似乎争执了一会儿,林璋说:“别是为了奇人异相,胡编乱造,史书上这样的事可不少。”

  林家老二辩不过他哥,毕竟他如何记着自己生出来有多大?

  其实前世林如海一直对贾宝玉衔玉而生有所怀疑,不过经历自己重生一事,林如海想着那件事情也无不可,世间之大,无奇不有。

  于是他笑着反问林璋:“你不知是真是假,如何能知衔玉而生是假,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林璋被父亲问住了,况且外祖母家又不是要去造反,也不像是一些帝王需要什么祥瑞,自家人之间大约是没必要撒谎的。

  林璋丧气的摇摇头:“罢了,以后我们再去外祖家,再去探究。”

  林家老二扑过来,一把抱住他哥哥的脖子,笑嘻嘻道:“我们可以写信问珠大哥,珠大哥肯定不会骗人。”

  “学会写几个字,还卖弄上了。”

  林璋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嘴上虽然嫌弃,还是正儿八经带着弟弟去书房,挑了一个压金花的信封,耐心教导弟弟给贾珠、贾琏、迎春、元春写信。

  林如海等了一会儿,贾敏才从外面作客回来,走在半道儿,林家下人就赶去和贾敏说了这个奇闻。

  贾敏进门,看见丈夫在家,两个孩子不知哪里去。

  “刚丫鬟说,二哥哥家添了哥儿,落草时含着什么通灵宝玉,是真是假?”

  林入海笑吟吟,伸手去扶贾敏:“当然是真。”

  贾敏迷惑的看着林如海,二哥家添孩子,他怎么这般高兴。

  林如海见贾宝玉衔玉而生的迹象和上辈子对上,那黛玉不久也和上辈子对上?

  贾宝玉都来了,他的亲亲小闺女 ,还会远吗?!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是大肥章

  为什么呢?因为存稿+我想早点开始养黛玉崽

  顺便加快速度,认真完结。

  写下一本。

  ……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儿童节

  我开了一个新的预收坑

  《黛玉崽今年三岁半》

  求求求预收!攒点预收啦!

  谢谢谢谢。

  本文又名《与黛玉相依为命的日子》

  [当林黛玉成长在现代社会,会是个什么情况?]

  十八线女演员林小鱼,爹不疼,娘不爱,上头一个哥哥趴着吸血,出车祸被碾得稀碎的瞬间,空间静止,后座冒出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

  【是否与系统绑定林黛玉,获得重生机会?】

  为了苟命,林小鱼毫不犹豫点击:【是】

  【您已绑定林黛玉,性别女,年龄三岁半。】

  【恭喜您重获新生,成为林黛玉监护人。】

  然后……

  林小鱼发现,自己户口上凭空多了一页,还有黛玉的各种身份资料,只要为黛玉消费,卡里自动有钱。

  ……

  黛玉崽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为了养崽,林小鱼努力奋斗。

  无意间得到一个带娃综艺机会,一大一小,忽然爆红。

  ……

  很多年以后,当黛玉的妈妈粉们翘首以盼黛玉女鹅快点进组拍戏。

  却发现女鹅:一路硕博,建设美丽中国。

  ……

  嘤嘤嘤,含泪把女鹅上交国家。

  ……感谢在2023-05-25 16:29:28~2023-05-27 19:30: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只在晋江看红楼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玉浮尘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99 第九十九章

  ◎“亲亲小黛玉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