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水浒:开局拥有天生霸王神力>第79章 赵佶发怒

此时,御书房。

“陛下,据阳谷县令禀报,梁山泊最近出了一个土匪头子,胁迫霸王山庄的良民打家劫舍,还说准备攻破县城,特向朝廷请求增援。”

“梁山泊?什么地方?”赵佶不耐烦道打着哈欠,还准备赶紧去看李兄惊讶的表情呢,这老头子烦死了。

“一处八百里水泊,环绕着梁山,易守难攻,本来是被几个汉子买下成了山庄,平时做些押镖的路子。”

“然后呢?”

“一个叫王伦的书生,带着一群喽啰手下,借着拜访为名,火并了梁山了,如今成了山寨,四处打家劫舍,规模达到了数千人。”

“区区千人,直接出动郓州府城兵不行吗?”

“这个,府城不敢擅动,山东地带,匪寇猖獗怕有失,还是……”跪着年迈官员数着好歹,碎碎念。

赵佶越听越心烦,这种事全国每天发生没有八百也有一千,都是些刚立威的山寨,过段时间自然消停,实在不行,就那些臭鱼烂虾,随便派些府兵就能击溃,根本不足为惧。

“好了好了,殿试要紧,这件事到此为止吧,等这个什么梁山打到府城再说。”赵佶摆摆手。

“可是陛下。”

后面太监示意,俯身做着手势,“周大人,请吧!”

“哎。”周大人无奈摇摇头,转身离去。

待走出大殿,赵佶拥着美人赶往正在殿试的宫殿,脸上如沐春光。

周大人呆呆地看着自家的身影,又看向苍蓝的天空,一片蓝白,好似万里无云,却又像云如天盖。

也许自己好友闻焕章说得对,大宋已经烂了,从骨子里就烂了。

“陛下驾到。”

太监的高调嗓音,惊醒了正专注答卷的考生,全场纷纷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陛下。”

“今日来迟了一些,各位考生继续答题,不要因为朕的到来,乱了思绪。”说着赵佶看向第一排第一位,眼神莫名。

李应很配合得表露出吃惊的样子,当然同样吃惊的还有李纲和邓肃,两人忍不住对视一眼。

不过都保持着安静,只有赵佶得意地坐在上头,欣赏着几人表情。

“啊啊啊。”有的学子受不了这种被监视考试的压力,开始手舞足蹈,精神失常。

四周的侍卫很是熟练地将其拖走,这的确很稀疏平常,以前发生过很多。

有的学子,因为早上没怎么吃饭,还有直接晕倒的。

“诸位,不要紧张,朕相信你们都是真才实学……”赵佶出言宽慰几句,这才让不少学子放下心来。

在古代,没有从小学习屠龙术的孩子,再加上从小被父母灌输天地君亲师的理念,对皇帝很是神圣。

当然,那是普通老百姓,若是想造反的,还是继续造反,“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缥缈荧惑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让多少普通人萌生出造反的想法,所以在东方,哪怕帝王再神圣,也绝不会如西方神学那般不可侵犯。

因此,大宋虽然是古代最为富庶的朝代,却也是造反最多的朝代。

殿试时间过得很快,下午时分,就有人陆续交卷然后回位置,基本上没有多少声音,最后集体退出皇城,开始等候消息。

“逍遥兄,逍遥兄。”

李应和李静并肩走着,后面传来李纲的声音。

“伯纪兄何事?”

“今日第一题的曲儿,你咋写的,可是愁死我等了。”李纲笑道,

“确实。”邓肃点点头。

“曲儿嘛,边哼边写不就行了。”李应随意说道,心里默默说着,我抄得能告诉你吗?

“逍遥兄莫逗我们了。”

“曲儿曲儿,不就是用来唱的嘛,你说是吧,阿静。”

李静点点头,“哥,说得没毛病。”

“当真?”

迎合两人疑惑的目光,李应笑着靠着两人肩膀,“好了好了,别想这些,今晚请你们勾栏听曲儿。”

“逍遥兄你说这个,我们就不困了,大户就是大户。”

“确实。”

“哈哈哈,得了便宜还卖乖。”

在四人身后,赵楷注视着,心中想得却是蔡老的话。

“殿下,若是您得了状元,天下学子只会觉得,您以势力压人,让皇室威名受损,因此还请您好好担待,不必和这些没几年风光的学子比较。”

“蔡老觉得,我和李应的诗词水平谁更高?”

“自然是您,李应的诗时好时坏,只有您得文化素养,他万分比之不及也。”

“也没这么夸张,此人也许可以拉拢到我们阵营。”

蔡京冷汗淋漓,这个恶魔真狠啊,连这个都算到了,“殿下,老臣若是相邀,他定不会拒绝。”

“行,此事交给你了。”

“是,殿下。”

回过这边,赵楷直到四人背影消失,才喃喃自语,“不是我不如你,而是本殿下的格局比你更高,可笑。”

次日,御书房,几个考官和太监瑟瑟发抖。

赵佶大发雷霆,声音低沉,“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啊,朕让他们作曲,一个个的,写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陛下,陛下息怒,不要气坏了身子。”杨戬寒蝉若噤。

“你看看,这个,作曲作成了诗,还特么是打油诗,

雪落满山坡,

乌鸦变白鹅。

风吹屁股冷,

留点明天窝。”

“粗鄙,粗俗,不堪入目,不堪入目,明天窝,他要窝什么?”赵佶歇斯底里,急得大甩东西,自己崇尚的高雅文学,被这个家伙给弄得如此不堪。

赵佶怒吼道,“给我把他这个考生找出来,斩了。”

“陛下,息怒啊,斩不得,斩不得啊!”有考官来求情。

“滚,这种家伙居然也能过省试,都是你们这些无能的考官干得好事。”

几个低阶考官苦不堪言,却也不敢反驳,只能跪着,头一直紧紧挨着地。

“陛下息怒,主要是这曲儿,大多数考生都只有在勾栏这种场所听过,因此有些乡下不知其格式和韵律,实属正常。”梁师成在一旁求情,几位考官露出感谢的表情。

“哼。”赵佶稍稍息怒。

“没错,陛下,若是打杀这些考生,只怕会引起恐慌,甚至会又重复当年的事。”杨戬赶紧补充。

“但也不能如此乱写,我大宋进士的颜面何在?”

“陛下,不公开这次考卷答案就是,自然谁也不知。”

“嗯,只能如此了。”赵佶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翻,直到翻到最后一张,正是李应的考卷。

这个字,赵佶感觉脑门瞬间清醒,这辈子练这么多年的字,学这么多大家的书法,一下子融会贯通,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字体吗,没想有人和自己想法一样。

细细品读之后,更是拍案叫绝,不由大呼,“妙啊,妙啊,妙不可言,爱卿都来看看。”

“这,这确实不错。”

“对对对,我觉得可以。”

“佳作啊!”

下面的官员那个敢说个不怎么样,感谢都来不及,幸亏这位考生的解围。

“来人,奏乐,哪位爱卿愿意,让朕赏赏这曲儿?”

“陛下,臣愿意。”董木文毛遂自荐,咳嗽一声,拿着考卷配合奏乐唱了起来。

“攀出墙朵朵花……”

戏腔音调在御书房响起,众人都闭着眼聆听。

赵佶翘着腿,手跟着乐轻轻舞动,轻笑道,“董爱卿居然还有如此闲情。”

梁师成站在一旁笑道,“应是平时多去此地。”无时无刻不准备,给老对手蔡京穿小鞋。

“哎,文人雅士,去了又何妨,天下可能又会多一些,传世佳作。”赵佶颇不在意。

“对对对。”梁师成赶紧应合,心里却觉得最近官家跟蔡老头的关系又有些近了。

待董木文念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赵佶大声喝彩,“好,唱得好,属实风流,哈哈哈,甚合我意。”

“正是正是。”下方考官点点头喝彩。

“这是谁的佳作?”

“回禀陛下,是逍遥居士,李应。”有眼尖的太监早早掀开名字栏。

“果然是他,要数风流,当得上大宋风流第一人也。”

此后,此曲,此言便传了出去,要数大宋第一风流人物,当是逍遥居士李应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