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发92章 大同与郑义

1465年。

在设立好新目标后的几年,大同界日新月异的景象,在全世界创造出了大同奇迹。

成功以七亿国民产值的成绩,越级成为世界第三。

成为继大明,东华国后的第三大强国。

而大同界,这几年,满世界画地图的行为,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大明。

新首相张越又组织起了会议。

“谁能告诉我,大同界要那些苦寒之地和荒芜小岛干什么?”

“还有澳洲的那大片沙漠戈壁,难道里面有金矿?”

“大人,郑义行事向来有远见。”

“我们是不是叫停各附属国售卖土地的行为?”

张越同意道。

“叫停吧,国土属于全民的,岂能胡乱买卖,乱弹琴。”

“对了,徐皇后怎么样了?”

“大限不远。”

张越点点头。

“没了徐皇后,我们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皇帝,那里你们也要小心点,听说心情不好,正想拿谁开刀。”

没办法,监察的权力在皇家手里,也是皇家制衡他们这群官员的手段。

“再来说说人才流失的问题,各位有什么办法?”

一群人面露难色。

“首相大人,高端院校,大都在上海和北五府,依照郑义的影响力,我们根本阻止不了人才的流失。”

“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强教育投入,从上海和北五府抢夺尖端人才。”

“东华国的科教兴国的方法很好用,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拿过来用。”

“大力发展科教事业。”

“不然高端技术,就会一直被以郑家为首的家族垄断,这对大明来说,是很危险的。”

又有人说道。

“皇家学院的教育水平也很高,我们是否可以参一脚?不然皇家学院的人才,都流入皇家,对大明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教育部的人开口了。

“改良教育吧,以前我们老夫子教学的那一套,有点不合时宜了。”

“现在的学生应该是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而不是填鸭式的教育。”

“我们应该教他们创造新事物的方法,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教他们那些生硬的知识。”

“知识一辈子都可以学,而活跃的思维,却只有那么几年。”

“而恰恰是那几年,才是创造力最活跃的时间,也是最能出成果的时间。”

“学以致用,而不是学废了。”

教育部长的话,震惊了一群人。

就连张越都有点惊讶。

“这种教育改革,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一个系统功能,创造意味着金钱。”

从研究新技术有多花钱,就可以看出来了,新型教育,背后需要海量的金钱支撑。

现在大明,每年有九十多亿生产总值,而教育经费,不过五千多万。

老式教育太省钱了。

一样的知识,一样的套路,考试及格就好。

看到众人的犹豫,教育部长继续说道。

“东华国每年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

“大同界的教育支出占比为百分之六。”

“而我们的教育财政支出只有可怜的千分之五六。”

“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各位知道吗?”

“我觉得,我们可以少搞一些形式主义,寺庙,道观,高楼大厦,多搞一些素质提升。”

这话有点戳肺管子了,大家都从这些大建大设中,捞取了好处,别管有用没用建了,就能创造财富。

现在你说不让建,就不建了?

所以没有人吭声。

张越作为首相,却明白教育部长话里的真诚。

“教育的问题,我觉得部长说的很好。”

“这样,教育经费,我们每年提升千分之五,一直到国际水平。”

“这样你也不会手忙脚乱,毕竟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吗。”

张越开口了,其他人知道,多说无益了,也都同意了。

张越继续道。

“土地,和人才流失的问题解决了。”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全球议事会,都想搬到无疆城。”

“这对我们影响全世界,是不利的。”

“反而会增加郑家的影响力。”

“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

“我们大明是母国,怎么能被子国领导?”

“大家想想办法,把议事会给我留下。”

外事部。

“首相大人,是东华国提出的迁移提案。”

“东华国不停止,我们也没有办法,现在半数的小国。都听它的。”

“加上大同界的支持,我们的胜算不大。”

“不过,东华国想把议事会迁移到中通地区,而其他各国更愿意议事会迁移到无疆城。”

“我的建议是无疆城,这里距离我们最近,距离东华国最远。”

张越的脸都黑了,我让你阻止迁移,你给我说迁移到哪里好。

“其他人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有人说道。

“向大同界施压,让他们拒绝议事会入驻。”

大家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这几年大同界都是在干什么,不就是引诱了各种国际性组织入驻吗?

他们傻了会听你的。

那人继续补充道。

“别忘了,郑家在大明的利益可是很大的,我们只要把难题踢给郑家就行了。”

这算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郑义在收到大明首相府的口信后,差点笑了。

威胁我?朱棣都办不到,更不要说你们了。

徐妙锦这时候却走了过来。

“这件事情,还是我回去一趟吧。”

“听说姐姐又病倒了,不知道还能见几面。”

郑义点点头。

“那你就回去吧,代我向皇后问好。”

徐妙锦点点头,然后就走了。

徐皇后要走了,那他姑姑也应该接过来了。

“让人把长风叫回来。”

郑长风也算人到中年,沉稳了很多。

“爹你找我。”

郑义点头,把大明的事情说了一下。

“你去替我送送,再把你老姑接过来,给你爷送个信,让长川把他也带回来。”

“中通用不到他了,顺便问问,你孙姨娘,回不回来,那女儿国该放手了。”

儿子又当不上国王,在那里困着有意思吗?

郑长风点点头。

“好的,要不要通知其他人回来一趟。”

郑义很心动,但是又摇了摇头。

“算了,都是在外面打拼,别因为我这个老家伙,坏了事情。”

“我给不了你们太多帮助,但是绝对不会怪你的事业。”

“看吧,谁有时间,就回来看看。”

“就是不看我,也看看你们的姨娘,母亲。”

都岁数不小了,大的七十多了,虽然长春功很好。但是也挡不住岁月的摧残。

到了现在,郑义已经不觉得长寿是一个好事情了。

他看到了每一个长寿人都要面对的残酷真相。

难道他的后半辈子,就是每年送走一个个熟悉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