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发91章 人才新民

“那就根据大同界的人口结构,有条件的对其他民族开放移民限制。”

“比如技术移民,比如文化移民,比如性别移民………”

“我们大同界本来就是移民国家,要把大同界建设成世界中心,就要把全世界的顶尖人才搜罗到大同界,只有把高素质人才移民放在我们移民计划的重心,才能助力大同界的发展。”

“未来,随着非人民族融合的问题得到解决,我们更要逐渐开放移民限制。”

“在这个世界上,改革和开放是永恒的发展纲要。”

“没有改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会脱节,因为生产力是每天都在提高的,那生产关系必然需要不断改变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我们的官府主事人,拥有足够的前瞻目光,更是应该把对生产关系的改革走到生产力发展速度前面。”

“生产资料的丰富度,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速度,生产力的高度,决定了人类生活的富足程度,而充沛的物质是我们大同界理想的基础。”

作为一个新立的国家,本身没有足够的人口,如果再设置重重关卡,那大同界的人口,需要多久才能丰富起来?

没有足够的人口,又怎么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

小国寡民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地位,是拥有很严肃的道理的。

国土和人口是一个强国的重要基础。

郑义把道理摆出来了,商洛和户部的人,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对开放移民,没有那么抵触了。

商洛帮着解释道。

“爵爷的意思是,我们的移民政策需要向高素质人才开放。”

“这么做,我是支持的,这和我们前面谈论的计划,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在我这里通过。”

户部的人见商洛定下了主调,也点头道。

“原则上,我们户部也同意,适当吸收其他民族的高端人才,对我们大同界的建设来说,是有利的。”

“不过,移民过来后,要遵循我们的融合政策。”

“只有真正的吸收了他们,他们才能成为我们的一份子,不然将来因为血脉的差异,可能引发大量矛盾,我们很可能引狼入室。”

其他人重申了民族融合政策的必要性,也接受了郑义改良版的开放策略。

大同界未来发展会议,圆满结束。

新的移民政策,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

因为血缘问题,而被阻挡在外的各国精英人才,一时间精神大震。

“听说没有,大同界移民署取消了血缘限制,我们也可以成为大同人了。”

“是啊,我还认为道主抛弃了我们那,今日一看,是我们想多了。”

中通地区。

郑和也收到了新的移民方案。

“让人把大同界的旗帜竖起来,从今以后,我们属于大同界了。”

“中通地区的建设可以提上日程了。”

世界中心的规划,中通地区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通地区背靠女人国,还和东华国关系紧密,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

地中海。

大同界的旗帜也在迎风飘扬,一直以来作为郑家领地的地位,让这里很尴尬,现在终于有了伟光正的名分。

一直以来作为欧罗巴贸易中心的郑家领地,此时已经非常繁华了,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位,本地的基础建设,一直是非常滞后的。

毕竟作为私人领地,过重的建设,是得不偿失的。

搞大建设,要耗费巨量的资金,但是因为这里是私人领地,很少有人愿意在这里落户。

要知道现在的欧罗巴还是农奴社会,私人领地上的一切属于主人。

你在这里落户,就成了郑义的农奴,你要娶媳妇,初夜权都是领主的。

做个人不行吗?我去给你做农奴?

也就是说,你搞的再好,也没有人落户,都是租客。

即使郑义没有那样的想法,也没有人愿意接受。

耗费巨资,搞的建设不会有人给你买单,那搞什么?有钱撑的,这就是地中海的地盘,建设落后的原因。

现在不一样了,这里成了大同界,成为了国家的地盘,不再是个人了。

一直活跃在地中海的人,一下子就没有了顾虑。

这里的建设,可以走入正轨了。

因为大同界的政策调整,大同界开始再一次进入高速发展期。

越来越富足的大同界,也开始散发出巨大的吸引力。

大量达不到移民标准的人,开始自卖为奴,从而进入大同界。

尤其是欧罗巴的女性,成为了这条捷径的受益方。

1462年。

微不足道的大同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快速崛起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

还是一个中立的大国。

大明有点傻眼,东华国也有点傻眼。

“原来,一直以来不是我们多么了不起,而是人家郑家了不起。”

“看看,看看,郑义在大明,大明迅速成为远迈汉唐的超级大国。”

“爵爷去了东洲,东华国迅速崛起,成了一方霸主。”

“随后,爵爷去了大同界,然后大同界就崛起了。”

“再看看,现在的大明,现在的东华国,在失去爵爷后,虽然发展的不错,但是已经没有了那种爆发式增长的景象。”

各国国民,面对大同界的发展,都不由得开始探寻其中的原因来。

“好像在大明,爵爷是被从北五府赶走的。”

“这个我听说过,因为北五府发展的太好了,让国家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战。”

“你们想想,北五府,越来越富,慢慢成为了大明中心,那永乐爷的脸往哪里放?”

“是啊,让咱们老百姓怎么看皇家。”

“那就是说,爵爷是因功获罪?”

“是啊,当时的爵爷,声望滔天,却是封无可封,不走的话,依照永乐爷的性子,只怕结果不好。”

东华国的人,不服气了。

“我给你们说,在东华国,爵爷也是被赶出去的?”

“啊?还有这事儿?”

“那是,那时候爵爷的孩子都长大了,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崭露头角。”

“如果爵爷不走,可能现在东华国,就成了郑家的东华国了。”

有人耻笑道。

“那东华国,本来就是爵爷的封国,没有爵爷的捐土为国,哪里来的现在的东华国,忘恩负义的玩意。”

“就是,是爵爷成全了你们,而不是你们成全了爵爷,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