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发77章 影响力

郑义在大明并没有待太久,他的到来如同磐石一般镇压在了大明的身体上。

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在他到来表明信息后,瞬间偃旗息鼓。

加上徐妙云手里的大明军事威慑,京城莫名其妙的舆论,在一夜间消失了。

郑义在浏览了一遍京城,回到上海祭拜过朱棣后,又启航去了北五府。

在这里他受到了无比热烈的欢迎。

金山府和河中府的人更是不远万里的跑到北狩府,前来面见郑义。

为了照顾这些人,郑义一直在北五府待了半年。

中央公园模式的城市结构,让整个北五府的城市,非常漂亮和合理,城市的承载能力也非常大。

满足了北五府百姓的热情。

松花江上,汽笛声不断,蒸汽轮船鳞次栉比,铺满了江面。

河岸上,宽大的官道上马车如织,都在彰显着北五府的富裕。

这东北,没有像另一个世界一样被人家封锁,所以通向海航的火车,官道和水路密布如织。

这里的产品可以畅通无阻的运往世界各地。

各地的商品也通过密布的通道运往北五府各处,使得北五府的商贸活动,非常活跃。

尤其是因为郑义的布局,北五府和东华国的联系非常紧密,大量的东华国先进技术,会来到北五府进行转化。

所以华龙灌溉系统在这里,各种农业机械厂也在这里,主要的蒸汽轮船生产也在这里。

而很快郑义就将到达大同界,到时候,郑家的产业会向金山府等地倾斜。

这会极大改善北五府东强西弱的问题。

在郑义将要离开的时候,赵王的使者找了过来。

“王爷,赵王来信,想请你过去做客!”

随后汉王的使者也来了。

“王爷,汉王请你过去做客。”

没过多久,蒙古使者也来了。

“王爷,我们蒙古大汗,请你去蒙古汗国做客。”

然后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欧罗巴各国,察合台汗国,拜占庭帝国…………

这些人好像心有灵犀一般全聚集在了一块。

让随后而来的东南亚各国,张口的胆子都没有了。

郑义看着可怜兮兮的一群人,微笑的说道。

“顺路的话,我都去看看。”

“你们都是大同界的朋友。”

郑义没有违背自己的话,在离开镇海港后,他一路南下,去了南洋的各个小国。

还在新梵(锡兰)见到了朱标的小儿子朱允樋,这里是他的封地,被大明海军严密监视着。

已经老迈的朱允樋,见到郑义后,深深施了一个九十度鞠躬大礼。

“通拜谢东华王活命之恩。”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是被朱棣囚禁而死的。

都说朱标对朱棣很好,兄弟情深,其实也不尽然,不然朱允樋的结局也不会这么惨。

或者说,皇家根本没有什么兄弟情份,朱棣说是为了兄弟所以才清君侧的,从现实看,他真正的原因只怕是为了皇位。

都说李景隆是大明战神,现实真的是这样吗?李景隆的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朱棣为什么会重赏李景隆?又为什么杀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对李景隆多有宽恕?

要说这俩人没有勾结,郑义是不相信的。

现在其他人都分封了,李景隆却能够留在京城,这一切都太奇怪了。

所以郑义在心里认定了,在朱允炆开始削藩的时候,朱棣可能就已经和李景隆勾搭上了。

后来的什么吃猪食,装疯卖傻,大概率是为自己起兵造的势。

面对这样的一个人,朱允樋能活着真的是万幸。

郑义推行的封蕃制算是救了他一命。

虽然郑义知道这个礼自己受得起,但是他还是郑重还礼。

“不敢当,不敢当………”

“安庆王客气了。”

随后朱允樋亲自牵着郑义的手,把他迎进了王府。

现在的新梵早就改制了,主政的是首相府,朱允樋拿到了监督权,军事权,却在大明手里。

不过这相对于以前不见天日的日子,已经已经是天堂了。

朱允樋和郑义亲热的关系,很快就传到了世界各地。

新梵首相府的那些官员,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以前在朱允樋面前趾高气昂的样子没有了,也开始尊敬起来。

而地方治安权,也在徐皇后的默认下,慢慢的回到了朱允樋手里。

可以说朱允樋的这个大礼,让他挣大了。

同时这也凸显出了郑义的能力,到底有多大。

在汉王底下,无比煎熬的身毒各国,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纷纷前来请人。

郑义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交情,只是去了古里等地,这些是在下西洋中帮助过郑家的国家。

所以郑义也不介意帮一个小忙。

而且古里这样的小国里,现在融入了大量的大明人,可以作为一个另类的融合方式。

等到郑义来到汉王国的时候,朱高煦对于郑义跑到自己底下的行为,颇有不快。

“爵爷,你破坏了规矩。”

郑义呵呵笑着。

“这治理地方,打一批,拉一批,这才是正常现象。”

“你把所有人都当成敌人,那他们就会联合在一起,然后反对你。”

朱高煦闻言翻了一个白眼。

“这样说我还要这谢你了。”

郑义摇着头。

“不敢,不敢,只是这几个邦国,早期在我们下西洋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对他们宽松一点,也算回应了这个因果。”

“也能让世界人看一看,我们大明人对待朋友和敌人的态度。”

朱高煦无趣的摆了摆手。

“好吧,怎么说,你都是对的。”

“不过这次来到我这里,你可要给我出出主意。”

“啊?”

郑义疑惑的看向了他。

朱高煦把自己的困境给他说了起来。

郑义听完,就明白了,汉王国进入不了工业化!

其实这个事情很简单,因为汉王国输入的资源太小,无法完成工业积累,根本没有工业化动力。

比如说棉花,只依靠简单的纺织机械,汉王国的百姓很简单的就吸收了那些棉花,还有什么动力去使用机械?

蒸汽机多贵?做出来的布又卖不出去………

英格兰在历史上是怎么爆发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原材料太多,人工无法处理,无法把原材料转换成商品用来盈利。

所以更高效率的机器需求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