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245章 朱棣私访

朱高炽的强势,让一众朝臣没有反应过来。

随后在朱高炽冷冰冰的目光下,慢慢都低下了头。

“谨遵殿下命令,我们这就去处理乌司藏和三宣六慰的事情。”

要吞并人家,那也是要商量的,首先问人家一下,这里的地盘属于我了,你们没有意见吧?

他们要说没有意见,那一切好说

如果说有意见。

首先让没有意见的去干他们,如果干不过,大明军队随后就上,一直把你干到服气为止。

朱高炽回到乾清宫后,立马吩咐锦衣卫去执行内部瓦解计划。

“记住了,鼓动普通百姓,依靠本土的人或者势力去对付那些不顺从者,在他们搞不定的时候你们摸清楚那些顽固分子,能够刺杀的刺杀,不能刺杀的就大面积下毒,如果还搞不定,你们配合大军,给我踏平了。”

这是大明第一次进行多重战争实践,不再是以前那种明火执仗的去砍去杀。

军者,国之重器也,非到最后关头不可轻动。

西军,南军在得到命令后,开始迅速聚集。

现在他们的精神面貌已经完全不同了。

这是一支新式军队,他们不再自己种地,有了充足的时间的训练,而且思想教育也跟了上来。

尤其是军功授勋和受赏制度,让他们动力十足。

尤其是南军,除了安南,几乎就没有怎么动过。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北军和西军一路发财,都成了一个个小富翁。

不管是乌司藏还是三宣六慰对于朝廷的突然决定,都非常恼火,人家做着自己的土霸王好好的,突然你就说不承认人家的权利了,还要抢人家的土地。

这换成谁,谁都不能乐意了。

所以对于大明派来的使者,不是轰走就是抓了起来,甚至大缅甸的土王,直接把使者给杀了。

但是没有等他们聚集完军队,他们的内部突然就乱了起来。

到处都有反抗他们的百姓和小部落。

甚至青海的藏民,直接把他们活佛和王都给绑了。

这要多亏当初调往北疆的那些种植青稞的藏民。

他们亲身经历了北疆的变化。

尤其是在郑义的治下,日子简直是一天一个样子。

尤其是土豆和玉米产量,让他们彻底富足了起来。

再经过锦衣卫一鼓动,一培训,让他迅速在青海地区吸收了大量普通藏民,然后趁着高层被朱高炽的命令吓的聚集到一起商讨对策的时候,直接把他们一窝端了。

朱棣也没有想到普通人的力量会这么大。

不过在他迈进北五府的地盘后,他就明白了。

尼玛,这日子过的也太好了。

官道四通八达,府道更是和官道差不了多少。

州县道的大道和大明境内的很多官道都有一拼。

最让朱棣惊讶的是,就连乡镇村道都是水泥路。

远远的看到一个村庄,悬山斗拱,青瓦白墙,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而且房大如殿,窗大如墙,玻璃清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窗户,比皇宫的都要大。

这房,都赶得上后宫宫殿了(后宫的房子真的不大)。

自己的老婆那是啥身份,怎么能和这些普通人一个档次?

朱棣气冲冲的来到了村子里。

这才看清,每一家都有几亩地,有的人盖成四合院,有的人就只建了一个大房子,就是他从远处看到的。

这一个房子,那盖的也太大了。

朱棣示意随从去叫门。

太监刚要开口,门就开了。

一个大爷走了出来。

“你们找谁?”

大爷一点害怕的意思都没有,要知道朱棣身边可是有几十个人的。

太监刚要开口,朱棣自己上前,举手行了一个礼。

“老汉好啊,我们是从南方过来的。”

“看你们的房子和我们那里的很不同。”

“比我们那里的高,那里的大,而且你这里也没有院墙,不怕小偷吗?”

大爷一听他说是南方来的,立马就明白朱棣的意思了,解释道。

“在村边的大都会建四合院,但是像我们这样比较靠里的,就没有必要建什么院墙了。”

“北五府对联保政策执行的比较彻底,所以几乎看不到犯罪的。”

“小偷更加没有必要了,只要不懒,不管是种地,养牲口还是打工,都能养活自己。”

“而且小偷的风险也太大,一家发现,全村都会惊动。”

“而且我们这里的民兵,装备比较齐全,如果反应慢一点,就可能被一箭射死了。”

“偷东西得玩命,谁还愿意偷?”

“院墙就更加没有必要了,乡里乡亲的,都过的差不多,没有谁会看上这点东西。”

朱棣没有想到联保政策的效果会这么好,但是南边这种政策却没有推广开来。

因为要训练,没有人愿意耽误那个时间,种地就够累了,谁还愿意搞这些。

而且也没有人主动组织。

哪个官员愿意看到自己收下的百姓,舞刀弄枪的?

但是郑义就是个怪胎,就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关键是他做出的效果很好,你说气人不气人。

“那你们一家子,全都住在一个大房子里?”

这是他没有办法理解的。

全挤在一个房子里像什么话,没有忌讳的吗?

大爷一笑,让开了一个身位,然后伸手做出邀请。

“你可以进来看看,我们北方,比较冷,建大屋子,更利于保暖。”

大爷明显没有请其他人进去的意思。

朱棣使了一个眼神,然后拉着朱瞻基向里面走去。

禁卫军和太监想进去,却被朱棣的眼神瞪了回去。

大爷见状满意的点点头。

朱棣进去以后,看到的是一个门厅,有鞋柜和衣柜。

再向里面走去,是一个巨大的客厅。

客厅的后边就是厨房和餐厅。

厨房旁边还有一个门,通向外面。

客厅的两边是几个房间。

客厅中还有一个楼梯,通向二层。

这是一幢别墅的格局,客厅还有壁炉,采暖片。

朱棣一看这格局,别有洞天啊。

这种格局看起来,很神奇。

远比皇宫更加便利漂亮。

这时候大爷开口了。

“外面看起来,我们只是一幢房子,其实内里,我们有十二间卧室,两个书房,三个卫生间,还有一处浴池。”

“浴池在屋后,冬天用不上,夏天才用。”

“足够我们一家人使用了。”

玛德是自己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了。

不过还有一件事儿,自己必须问一下。

“老先生,这样大的建筑,应该违制了吧?官府不管?”

大爷怔了一下,然后笑了。

“那是你们南方,在北五府,我们镇国公说了,民生第一,无所违制,官居得,王居得,民亦居得。”

“居地有限,屋舍无限。”

“像我们乡村,居所不能超过五亩。”

“到了城中,居所不得超过两亩。”

“无关权贵身份,人人平等。”

“镇国公自己住的也不过是两亩的宅院,还没有我们老农民住的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