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237章 朱棣的计划

朱棣在拿到北五府的报纸后,还是很满意的。

报纸对他吹嘘,让他飘飘然。

不过同时,报纸对杨浦的偏向,也引起了朱棣的注意。

再加上大道之章,万物启华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明内部越来越多的杂家学派开始向北五府聚集。

就连配合这两个奖的《新儒学》《新世界》报纸,都卖出了百文一期的高价,挣的盆满钵满。

人才和金钱都在向北五府汇聚,新思想更是层出不穷。

相较起来,大明内部却是表现平平,如果没有海外贸易,新三司的商改和土改爆发出的能量,只怕现在的朝廷的收入都比不上北五府。

上一年国库收入两亿七千两,加上地方截留,总值可能达到了五亿两以上。

如果没有北五府,这种成绩是无比亮眼的。

但是郑义一个北线丝路,就投入了上亿两,人家一年贡献的财政更是达到了五千两。

现在大明到处都有北五府卖的鱼干,肉干,奶酪,干果,奶粉,棉布,呢绒………

长江以北的皮毛生意更是几乎被北五府垄断。

就连造船业现在也快被北五府打的溃不成军了。

更不要说被郑义紧紧抓在手里的冷兵器生意。

每年北五府可以产出十万弓弩类产品,刀枪剑戟更是不计其数。

一想到这里,朱棣就头疼,北五府越来越不好惹了。

现在北五府报纸引导舆论的苗头也出来了,如果被北五府掌握了舆论的话语权,他会更加被动。

成立朝廷和皇家自己的报纸看来也势在必行了。

他赶紧招来朱高炽,他发现很多事情朱高炽比自己看的更加透彻。

“皇儿,朕准备仿照北五府成立面向百姓的报纸,你意下如何?”

朱高炽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父皇,北五府新儒学的轻君思想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真的要办报纸,那对我们的影响会是非常大的。”

“可能父皇需要加快退居幕后的步伐。”

朱棣闻言脸色沉了下来。

随后他抬头看向了朱高炽问道。

“皇儿,父皇本来是打算军改完成后,拿下乌司藏都司和三宣六慰。”

“然后就传位于你,让你坐几年皇帝过过瘾。”

“然后再进行最后的朝政改革,重新设立丞相职,我们皇家退居幕后,遥控朝政。”

“但现在看来,时间不等人了。”

“如果我们朱家继续执掌国政,只怕早晚会惹的天怒人怨。”

“不管什么天灾人祸都可能被推到我们朱家的头上。”

“那样,我们朱家,就真的成了赤裸裸的大冤种了,成为了朝臣勋贵的挡箭牌,替罪羊。”

随后他盯着朱高炽问道。

“炽儿,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朱高炽早就知道了朱棣要做老阴逼的打算,所以也有了心里准备。

但是对于自己不能体验一下,九五至尊,大权在握的感觉,心里还是无比遗憾的。

那种唯我独尊的诱惑实在是太强了。

不过他监国多年,知道自己即使大权在握,也不能肆无忌惮,所以可以抵挡住那种诱惑。

“孩儿明白,国家大事儿,自然以国事为重,而且孩儿又不是不能做皇帝了。”

“只不过是不再事必躬亲了,还是可以监督百官的嘛!”

朱棣一巴掌拍在龙案上。

“好,炽儿,有舍才有得,取舍之间有大道理。”

“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朱家不再执掌全国了,但是我们的影响力,并没有减少。”

“甚至还能把触手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郑义说的一句话很在理,这皇城就是一座牢笼,是士绅权贵为我们朱家量身定做的牢笼。”

“说皇帝执掌全国,其实皇帝的影响力只在皇城,甚至出不了应天府。”

“如果我们退居幕后,我们不但可以跳出皇城这样的牢笼,获得自由之身。”

“还可以通过宗蕃院,影响整个大明和蕃属。”

“以后国家治理好了,是我们朱家有眼光,治理不好了,是丞相无能。”

“进退之间,自由自在。”

“这才是皇,以前的那是皇帝吗?”

“多少人被人害死?又有多少人成为了替罪羊?”

“那都是些可怜虫。”

朱棣越说越激动,因为当他发现皇帝的内涵后,几晚上都没有睡着,太尼玛惨了。

那些大家族,简直把他们老朱家当猴子在耍。

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老朱家要挣脱被算计的命运了。

朱高炽被朱棣说的目瞪口呆。

没想到里面竟然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这一刻他深刻理解了朱棣要做老阴逼的内心。

他也要做老阴逼,想想以前有多少宫廷惨案,远的不说,狸猫换太子这种事情都能发生,要说背后没有算计,那可能吗?

一个皇帝,自己的孩子都保不住,这算什么皇帝?

朱高炽也不认为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代可以抵挡住这种渗透和控制。

他不知道,他的后代被人逼的不想上朝,做木匠,被淹死,奇葩多的都历史闻名了。

难道老朱家真的有这种奇葩基因吗?

实际上,在朱祁镇之后,军政衰败,皇帝逐渐的成为了傀儡,这种被人控制的感觉,把这些皇帝恶心的不要不要的,根本就没有上朝的动力,这才出现了这么多奇葩。

“父皇,不用说了,儿臣明白,这皇位不是啥好玩意。”

“以前因为这位置,二弟三弟和我貌合神离,明争暗斗。”

“儿臣要不是为了保命,早就不想干了。”

“所以儿臣对你的计划,是支持的。”

“儿臣也不想自己的后代,互相残杀。”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失之东偶得之桑榆,也许这样的皇帝才是真皇帝。”

朱棣见朱高炽没有意见了。

“那就加快宗蕃院的组建。”

“再有一年多,军改也要完成了。”

“我们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

“鼓励商人进入乌司藏和三宣六慰,让他们传播大明的生活和政策。”

“一步步,挣取民意。”

“听说乌司藏还在用人皮人骨做法器,这简直是人神共愤。”

“从北疆的那些藏民中,挑选出一些人来,让他们潜伏回去,暗中鼓动底层百姓。”

“军改一旦完成,我们立马进军这两地,彻底消除内患。”

“这方面郑义做的很好,你皇爷爷也曾经迁民填充云南,彻底稳定的云南,威慑了三宣六慰之地,促成了他们的归顺。”

“以后我们对待新领土,也要实行北方的融合政策。”

“温顺的迁入中原于汉民通婚,进行融合,反抗的男人入奴役营,女人入女训所。”

“我们要彻底把所有土地变成我们大明百姓的生存之地。”

“只要是大明百姓,我们就免费分地,不够了我们就去抢,南洋还有很多土地,往东还有无数岛屿,再往东更是有广阔无比的东洲大地。”